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鲍远福

作品数:58 被引量:91H指数:5
供职机构:贵州民族大学传媒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安徽省优秀青年科技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5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5篇文学
  • 18篇艺术
  • 16篇文化科学
  • 2篇哲学宗教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电子电信
  • 1篇电气工程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13篇叙事
  • 12篇媒体
  • 10篇科幻
  • 9篇新媒体
  • 8篇电影
  • 8篇语图
  • 8篇后人
  • 7篇新媒体艺术
  • 7篇艺术
  • 7篇网络
  • 7篇小说
  • 7篇媒体艺术
  • 7篇科幻小说
  • 7篇后人类
  • 6篇表意
  • 5篇数字影像
  • 5篇媒介
  • 4篇影像
  • 4篇文体
  • 4篇文学

机构

  • 30篇贵州民族大学
  • 24篇安徽新华学院
  • 9篇南京大学
  • 2篇厦门大学
  • 1篇阜阳师范学院
  • 1篇合肥工业大学
  • 1篇杭州师范大学
  • 1篇安徽建筑大学

作者

  • 58篇鲍远福
  • 1篇陈添兰
  • 1篇单小曦
  • 1篇程庆乐
  • 1篇徐亮红
  • 1篇王长城
  • 1篇盛翠娟
  • 1篇徐悦
  • 1篇付晓
  • 1篇张勇
  • 1篇张意

传媒

  • 7篇现代视听
  • 5篇淮阴师范学院...
  • 4篇内蒙古社会科...
  • 4篇南京邮电大学...
  • 2篇中州学刊
  • 2篇新世纪剧坛
  • 2篇廊坊师范学院...
  • 2篇河北民族师范...
  • 1篇合肥工业大学...
  • 1篇安徽广播电视...
  • 1篇河北师范大学...
  • 1篇电影新作
  • 1篇东方丛刊
  • 1篇阜阳师范学院...
  • 1篇文教资料
  • 1篇郧阳师范高等...
  • 1篇北华大学学报...
  • 1篇温州大学学报...
  • 1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江苏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3
  • 5篇2022
  • 2篇2021
  • 3篇2020
  • 4篇2019
  • 6篇2018
  • 2篇2017
  • 4篇2016
  • 5篇2015
  • 5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3篇2010
  • 4篇2009
  • 2篇2008
  • 3篇2007
5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网络文学与影视改编的语图互动研究
2020年
网络文学创作的图像化、表情化与游戏化特征推动了其影视化。从文学作品到影视艺术,表面上是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叙述话语和结构形式在不同媒介之间的转换,而实际上,它却涉及了复杂的语图符号转换与融合的操作实践。网络文学的影视改编构建了一种“跨媒介叙事”的审美经验。它既提升了语言艺术与图像艺术之间的符号表意互动,也为我们丰富语图符号批评范式体系提供了重要的现实经验。
鲍远福
关键词:网络文学影视改编
数字影像的“间性”美学范式论析被引量:2
2018年
数字影像是新媒体时代最为常见的图像传播媒介,同时它也是一种极具研究价值的审美文本形态。学术界以往对数字影像的研究主要立足于它的技术要素和媒介属性,却忽略了它的表意范式和审美属性。"间性"理论为数字影像的美学范式构建提供了新思路,拓展了当代视听文化理论研究的问题域:数字影像在认知、文本、媒介和文化诸层面所呈现的"间性"表意形式,充实了新媒体艺术的审美理论系统,为文艺创作、传播、接受和批评实践提供了有益的话语参照系。
鲍远福
关键词:数字影像虚拟现实
丧尸电影的“末世叙事”范式探析——以韩国电影《釜山行》为例
2017年
所谓的丧尸电影,是以恐怖、血腥、嗜杀的“丧尸”(Zombie)这种因被无名病毒或生化武器感染、侵蚀而“魔化”“兽化”的人类,或者死亡后因超自然力量的介入而“复活”的尸骸等“非人类”形象为叙事行动元和主要叙述内容的惊悚类型电影。
鲍远福张勇
关键词:韩国电影叙事超自然力量生化武器
新媒介创意、后人类伦理与后工业美学范式建构——黄鸣奋科幻电影理论研究的东西交响与现代变奏
2023年
黄鸣奋科幻电影研究的理论资源主要来自他早年从事艺术心理学、艺术传播学、新媒体艺术理论等研究,以及由此所形成的新媒体文艺及其“传播九要素”理论的跨学科再发现。科幻电影理论研究成为新世纪以来人文学术研究领域中的“显学”,黄鸣奋这方面的学术耕耘在延续了他此前的学术脉络和方法路径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的自我突破与理论创新。他以跨学科方法为依据,博采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方法之长构建兼具中国特色与国际视野的数字人文研究体系。他从艺术心理学和艺术传播学领域转场试水新媒介创意、后人类伦理、流衍宇宙和后工业美学等多元话语范式,构建了既涵盖中西学术理论交响又凸显现代科学理性特征的科幻电影批评阐释话语体系,为中国式人文社会科学理论范式体系转型与变奏做出了重要贡献。
鲍远福
网络文化背景下视频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被引量:3
2013年
脱胎于影视作品的可重构的视频是网络文化时代视听传播的主要媒介载体,基于使用的灵活性和意识形态的关联性视频可服务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在道德教育的环节上,视频可通过事实的揭示功能引导学生站在理论与现实的"问题边界"进行思考;在公民教育环节上,视频可依托第二课堂的灵活机动,以寓教于乐的形式从国情出发启蒙学生的公民理念;视频又可以发挥心理疏导作用服务于挫折教育,用审美愉悦功能帮助学生调整心态树立正确的挫折观。
付晓鲍远福
关键词:网络文化视频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
《流浪地球》:电影工业与文学改编的“双核驱动”
2019年
科幻电影《流浪地球》的上映标志着中国电影的"现象级"蜕变。它的成功是处于起步转型阶段的中国电影工业与科幻文艺"双核驱动"的结果。以电影《流浪地球》为代表的国产类型电影大片的审美突破,既有效地提升了民族电影工业的制作水准,又为热门科幻文学IP的影视化改编提供了经验。
鲍远福
关键词:电影工业文学改编
新媒体文艺的跨媒介表意与传播范式研究被引量:6
2019年
新媒体促进了文艺实践的意义载体和符号系统的剧变。图像符号实现了从手绘、机绘到数绘的技术性跨越,语言文字也从可阅读、可书写的物理形态转变为可操作、可交互的虚拟形态,语图符号彼此混融、“缝合”乃至同构,共同参与新媒体文艺的意义建构。在此情境下,对新时代的文艺实践进行认真检视,同时对语图符号与文艺作品意义的建构、传播与接受之间关系的梳理显得十分必要。语图符号的混融推动了新媒体文艺生产和传播的转向、跨界、融合,“表情包”“施为图像”和“图文体”等文本类型则是构建文艺理论研究新型话语范式的重要参照系。
鲍远福
关键词:传播范式
鲁迅《故事新编》的符号学阐释——兼论《补天》、《铸剑》、《理水》中色彩语词的使用
2014年
《故事新编》在书写方式上呈现出别具特色的形式美学特征,特别是《补天》、《理水》和《铸剑》三个文本对于黑、白等色彩词的运用达到了极致,它们所建构的五彩斑斓的"语象"世界充满了现代神话的意味。文章考察了《故事新编》中色彩词运用的符号学意义,以期对鲁迅的"新寓言文体"进行形式美学的解读。
鲍远福
关键词:故事新编色彩词
《阿凡达》:3D影像时代的视觉艺术被引量:2
2010年
当下热播的3D科幻电影《阿凡达》在主题上体现出明显的"互文性",影片利用CGI技术设计出逼真的虚拟角色和美轮美奂的艺术场景,带给观众全新的视听体验。本文从技术与艺术辩证关系的角度,系统揭示其作为视觉艺术的主要特征及其在数字美学上的最新探索。
鲍远福
关键词:《阿凡达》3D影像CGI技术互文性
新媒体语境中商业“人设”的构建及其文化反思被引量:2
2021年
新媒体在组织传播过程中不断构建各种"意见领袖"的形象,形成了高效的二级传播模式,并在此基础上衍生出特定的"人设"概念。新媒体传播语境中公众人物"人设"的价值建构对媒介组织和文化圈层的发展同样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其意义构建过程中,不仅要符合自我品牌形象的要求,还要保持媒介素养,关注对自身品牌精神文化内核的塑造。在新媒体平台多元化、产业化、个性化和全球化发展趋势下,"人设"要始终保持专业主义精神,强化媒体责任感,引导传播语境中的各方参与者进行文化反思。
文俊鲍远福
关键词:新媒体明星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