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亮红
- 作品数:15 被引量:13H指数:2
- 供职机构:安徽新华学院文化与新闻传播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安徽省优秀青年科技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文化科学语言文字更多>>
- 张爱玲小说的民俗叙事探究被引量:1
- 2019年
- 民俗叙事是研究张爱玲小说的另一扇窗口,张爱玲的小说创作中有众多关于上海民俗的书写。从故事的主题意蕴、情节走向和集体记忆等三个角度来探讨民俗叙事:以电车和房子民俗作为研究范本,着力探讨民俗叙事的暗示性作用;以人物的装饰和打扮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民俗如何刻画人物和表达故事主题;而繁杂的节日仪式民俗,则传递了一个时代民众的集体记忆。
- 徐亮红许如聪
- 关键词:民俗叙事集体记忆
- 现代汉语教学改革的研究与探索被引量:2
- 2018年
- "现代汉语"是高校很多专业的必修课程。在汉语越来越受到世界人民重视的全球化趋势下,如何教好现代汉语课,成为了学术界普遍关心的一个话题。笔者从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及方法、考评制度等几方面,对该课程的教学进行研究,提出了自己的改革看法,以期适应不同专业的学习需求。
- 张岚徐亮红
- 关键词:现代汉语课程教学改革
- 精神家园的守望者——阮章竞童话诗歌人物“原型”探微
- 2016年
- 阮章竞是老一辈革命家中比较独特的一位作家,他的童话诗歌创作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以阮章竞的4部童话诗歌作为研究对象,考察他的童话诗歌中的人物"原型",即"智慧老人"和"童神",探讨这两类人物"原型"所表征的理想人格,揭示作者对精神家园的守望,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坚守。
- 徐亮红
- 关键词:人格化
- 消费语境中的中国电影“文化折扣”现象探讨——以冯小刚电影为例
- 2011年
- 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中国电影如何降低"文化折扣",提高国际市场占有率,在国际电影贸易中处于主动地位,这是中国电影的发展进程中不得不面对的议题。通过用冯小刚植根中国文化土壤的"贺岁系列"电影与其以国际配方制作的《夜宴》作对比,从文化亲缘性市场、电影题材的选择、文化价值观的适应性几个方面来论述中国电影如何有效地降低"文化折扣"。
- 徐亮红
- 关键词:文化价值观
- 新写实主义:从文学作品到客观世界被引量:1
- 2014年
-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中国文坛出现了一股文学思潮:新写实主义。它以写实为主要特征,注重对生活原生态的艺术还原。新写实主义具有以下艺术特质及文学价值:其一,叙事节奏的碎片化。在新写实小说创作中,历史的样貌构成了碎片化叙事的经纬和脉络。其二,创作手法的悖论化。新写实小说追求平庸,平庸之中却潜隐深度,小说人物意象消解了生活的深度,破除了精神的崇高。其三,叙事方式的尴尬性。新写实小说既要写出主人公在凡俗生活中的种种无奈,又要给读者展示一种无限趋近于真实的虚构想象,并由此产生一种对"世界"的观望和思考。
- 徐亮红张器友
- 关键词:新写实主义当代文学世界观
- 张爱玲小说创作中的女性叙事之探究被引量:1
- 2018年
- 张爱玲的小说中创作了众多性格迥异的女性,通过两性战争即对男女情感故事的书写,表达了对男权社会的批判,以及对女性欲望和力量的肯定。由此,女性人物的"功能"意义所传达的是超越普通层面的思考,表现了张爱玲小说创作中对女性叙事的理解和关照。
- 徐亮红
- 关键词:女性叙事男权
- 《天仙配》版本变迁的“原型”研究被引量:1
- 2014年
- 《天仙配》的版本从汉代滥觞至1953年陆洪非先生的改编,其中蕴含着鲜明的民族心理意识的变化。文章以荣格的"原型"理论来研究《天仙配》的版本变迁,通过对新旧版本主题变迁和故事结局的比较,说明了"原型"的心理效应以及由于"原型的置换和变形"对新版《天仙配》构成的当下性和时代性。
- 徐亮红
- 关键词:《天仙配》
- 皖籍作家与中国现代文学的疏离与融合
- 2020年
- 在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中,现实主义文学思潮影响最大,这股在五四时期从西方引进的思潮,经过和中国文学的磨合与诠释,并应和时代之诉求,其内涵也随之不断变迁和发展,逐渐成为新文学的主流。将现代皖籍作家置于这股潮流之中,以他们的创作为案例,不仅有助于厘清现实主义的生命轨迹,而且可借此来考察皖籍作家与中国现代文学疏离与融合的关系。
- 徐亮红张器友
- 关键词:现实主义中国现代文学疏离
- 中国当代大众文学的形态走向与规范创新
- 2016年
- 20世纪80年代是中国当代文学发展的重要节点。随着网络媒介的快速崛起,大众的阅读习惯也悄然改变,具体表现为传统图书文本的阅读率急剧下降,而浅阅读、功利阅读、时尚阅读盛行,古典文学和严肃文学在阅读市场上逐渐式微,以流行文学为代表的新兴大众文学得以呈现,主要体现为娱乐化通俗诗歌的小众、商业化时髦小说的主导以及网络化流行文学的狂欢等三种形态走向。三种文学消费转向促成了中国大众文学这一文学特质的形成:即从"作者中心"到"消费者主权"的创作模式转向、从精英文学限量发售向大众文学批发生产的营销模式转向及其从传统"异质化"图书文本向当下"便捷性"多元媒介的阅读模式转变。研究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大众文学形态及其发展趋向,是规范大众文学发展,促成雅俗文学共生共荣的重要路径。
- 徐亮红
- 数字影像时代的大众文化——兼论大众文化与“虚拟现实”的关系被引量:1
- 2009年
- 大众文化是一个充满争议的话题,它与工业文明的发展密切相关。工业文明过渡到信息时代,大众文化出现了新的特征。它先是印证了福柯所说的"规训"社会设想,同时又以抵抗的方式颠覆了规训;在信息时代,数字影像和"虚拟现实"使得大众文化成为多种力量"角力"的场所。文章以数字影像时代的大众文化为切入点,探讨了大众文化的霸权与整合、现实与虚拟、宰制与抵抗,以期对大众文化作新的审视。
- 鲍远福徐亮红
- 关键词:大众文化数字影像虚拟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