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娜

作品数:68 被引量:215H指数:9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0篇期刊文章
  • 13篇会议论文
  • 7篇学位论文
  • 7篇专利

领域

  • 54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15篇帕金森
  • 15篇帕金森病
  • 10篇同型半胱氨酸
  • 10篇氨酸
  • 10篇半胱氨酸
  • 9篇缺血
  • 7篇血性
  • 6篇证候
  • 6篇中医
  • 6篇中医证
  • 6篇中医证候
  • 6篇卒中
  • 5篇血管
  • 5篇肌萎缩
  • 5篇肌萎缩侧索硬...
  • 5篇病患
  • 5篇侧索硬化
  • 4篇视网膜
  • 4篇网膜
  • 4篇脑卒中

机构

  • 52篇北京大学第三...
  • 24篇北京大学
  • 6篇北京医院
  • 6篇北京中医药大...
  • 3篇北京大学首钢...
  • 2篇北京中医药大...
  • 2篇吉林大学
  • 2篇北京大学第六...
  • 2篇保定市第一中...
  • 1篇胜利油田中心...
  • 1篇中国药科大学
  • 1篇郑州市第二人...

作者

  • 67篇刘娜
  • 38篇樊东升
  • 10篇沈扬
  • 7篇邓敏
  • 7篇孙阿萍
  • 7篇张俊
  • 6篇秦斌
  • 6篇田金洲
  • 6篇宋红松
  • 6篇时晶
  • 6篇杨琼
  • 6篇李雨濛
  • 5篇杨志杰
  • 5篇李婷
  • 5篇张天清
  • 4篇赵海燕
  • 4篇王宏利
  • 4篇乔淑冬
  • 4篇刘小璇
  • 4篇白书农

传媒

  • 4篇北京医学
  • 3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中华神经科杂...
  • 2篇中国神经免疫...
  • 2篇中风与神经疾...
  • 2篇中医杂志
  • 2篇中国临床康复
  • 2篇临床药物治疗...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2篇环球中医药
  • 2篇第十二届全国...
  • 2篇第九次全国神...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临床荟萃
  • 1篇中国临床医生...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药物流行病学...
  • 1篇中国医院药学...
  • 1篇中国神经精神...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1
  • 2篇2020
  • 8篇2019
  • 2篇2018
  • 4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 6篇2011
  • 8篇2010
  • 5篇2009
  • 2篇2008
  • 4篇2007
  • 3篇2006
  • 3篇2005
  • 3篇2004
  • 1篇2002
6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拟南芥ERF蛋白及其编码基因在调控植物花粉育性中的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ERF蛋白及其编码基因在调控植物花粉育性中的应用。本发明所提供的应用为由序列表中序列1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蛋白质或其编码基因在调控植物花粉育性中的应用。实验证明,利用RNAi方法抑制ERF基因在拟南芥中...
王东辉白书农刘娜
文献传递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危险因素的研究被引量:15
2011年
目的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e)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将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90例,分为伴HHe组329例,不伴HHe组361例,调查年龄、性别、症状、体征、吸烟饮酒史,是否伴高血压病、糖尿病病史,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叶酸、维生素B12、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浓度。用logistic回归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性别、年龄、吸烟指数、叶酸、维生素B12浓度进入logistic回归模型,[OR=2.279(95%CI1.498~3.524),OR=1.039(95%CI1.022~1.056),OR=1.001(95%CI1.000~1.001),OR=0.830(95%CI0.786~0.876),OR=0.998(95%CI0.997~0.999)]。结论男性、老龄、吸烟及叶酸和维生素B12浓度的降低为缺血性卒中患者HHe的独立危险因素。
乔淑冬刘娜高晓红樊东升周建文
关键词: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脑缺血
经颏下超声测量成人舌肌厚度参考值及其初步应用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 建立经颏下超声测量健康成人舌肌厚度和评价舌肌纤颤的方法,获得舌肌厚度的正常值及其范围,并探讨其在肌萎缩侧索硬化(ALS)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016年10—12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体检中心体检的200名健康成人采用3.5 MHz凸阵探头在冠状面测量通过垂直于冠状位法兰克福平面的切面中央处、舌肌上下表面之间的距离;在相同体位应用7.5 MHz线阵探头观察舌肌纤颤情况.应用此法测量同一时期就诊于神经内科门诊的30例确诊或拟诊级别ALS患者的舌肌厚度并观察舌肌纤颤情况.选取30名年龄和性别与ALS患者相匹配的健康成人,比较健康成人和ALS患者舌肌厚度的差异.结果 男性受检者舌肌厚度[(4.09±0.52)cm]明显大于女性与[(3.70±0.56)cm,t=5.108,P〈0.01],但各年龄组健康成人舌肌厚度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舌肌厚度与受检者的体重指数显著相关(r=0.412,P〈0.01);全部健康对照者均未检测到舌肌纤颤.ALS患者舌肌厚度[(3.77±0.58)cm]明显小于健康对照者[(4.05±0.49)cm,t=-0.253,P〈0.05).30例ALS患者中有12例(40%)可见舌肌纤颤.结论 经颏下超声测量舌肌厚度和评估舌肌纤颤的方法稳定可靠,在相关疾病如ALS中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宋红松樊东升王宏利刘娜
关键词:参考值肌束震颤肌萎缩侧索硬化
Emery-Dreifuss型肌营养不良的临床与病理
目的:研究Emery-Dreifuss型肌营养不良的临床与病理特征。方法:患儿,女,10岁。主因进行性四肢无力10 年,不能独立行走2年入院。患者系第一胎,足月顺产。出生后即出现吸吮无力,不能吮吸母乳。2周岁才可独立行走...
张俊邓敏樊东升孙阿萍刘娜钟延丰
文献传递
昼夜节律紊乱治疗仪及其制作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昼夜节律紊乱治疗仪,包括眼镜式模框、贴片发光二极管模块和电源,还包括装配在所述眼镜式模框中的导光板,所述的导光板位于所述贴片发光二极管模块的出光面下方,以把发光二极管的输出光均匀散开而减弱轴向光强。本发明...
何仲恺陈志忠蔡志强童玉珍唐彦沈扬刘娜郝光安李杰张国义
文献传递
帕金森病100例中医证候特征分析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研究帕金森病中医证候特征,为中医辨证治疗帕金森病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就诊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北京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的帕金森病患者100例为帕金森病组,东直门医院体检健康人群60例为对照组,采用中医证候诊断量表诊断中医证候,采用赫雅分级评价疾病严重程度,通过两组中医证候比较,分析帕金森病中医证候特征,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帕金森病中医证候与赫雅分级的相关性。结果 (1)帕金森病组髓减证、肝风证、气虚证、内热证、阴虚证、阳亢证出现频率和证候积分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其中髓减证出现频率最高,占68%,肝风证次之,占57%。(2)髓减证与赫雅分级呈正相关(r=0.233,P=0.020)。结论帕金森病主要中医证候是髓减证、肝风证;气虚证、内热证、阴虚证、阳亢证也是帕金森病常见证候;髓减证与疾病严重程度关系密切。
李婷田金洲秦斌樊东升刘建平刘娜费宇彤李雨濛靳昭晖时晶
关键词:帕金森病中医药
帕金森病的诊断与治疗被引量:5
2019年
帕金森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病,其患病率高、致残率高,早期诊断困难,给患者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现就帕金森病最新的诊断和治疗做一综述,以期读者更好地了解该疾病并服务于患者。
肖卫忠刘娜
关键词:帕金森病
UCH320蛋白及其编码基因在调控植物生长发育中的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UCH320蛋白及其编码基因在调控植物生长发育中的应用。本发明所提供的应用为由序列表中序列1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蛋白质或其编码基因在调控植物生长发育中的应用;所述植物生长发育,具体体现在如下具体体现在如...
王东辉白书农刘娜许智宏
文献传递
炎症性肌病中磁共振成像的诊断价值
2007年
目的探讨炎性肌病中磁共振成像的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对16例多发性肌炎、3例包涵体肌炎行双下肢磁共振成像SE序列T1WI,快速自旋回波序列(FSE)T2WI扫描。结果多发性肌炎与包涵体肌炎均表现为:在T1WI上为等T1信号,在快速自旋回波序列T2WI上表现为两侧对称性、小片状分布的稍高信号,肌束形态无明显异常,肌束界限清楚。结论磁共振成像是诊断炎性肌病有效的辅助方法。自旋回波序列(FSE)T2WI是诊断肌炎最敏感的序列,对肌炎肌肉活检的部位的选择有指导意义。
张俊孙阿萍邓敏刘娜
关键词:多发性肌炎包涵体肌炎磁共振成像
Hcy、Hs-CRP及Fg水平在缺血性脑卒中亚型间的差异被引量:9
2010年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纤维蛋白原(Fg)水平在不同缺血性脑卒中亚型之间的差异。方法回顾性收集555例40岁以上急性动脉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象学资料,参考TOAST分型标准将其分为小动脉病变组(187例)和大动脉病变组(368例),回顾性分析两组Hc y、Hs-CRP、Fg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大动脉病变组患者Hcy、Hs-CRP水平(分别为15.9μmol/L、2.05mmol/L)高于小动脉病变组患者(分别为13.45 μmol/L、1.24 mmol/L)(均P<0.01);大动脉病变组Fg水平(393 mg/d)亦高于小动脉病变组(363 mg/d)(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大动脉硬化性卒中患者Hcy、Hs-CRP、Fg水平高于小动脉硬化性卒中患者的水平。
乔淑冬高晓红刘娜樊东升邓敏
关键词: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缺血性脑卒中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