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俊

作品数:168 被引量:538H指数:15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02篇期刊文章
  • 50篇会议论文
  • 8篇学位论文
  • 6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53篇医药卫生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政治法律
  • 1篇艺术

主题

  • 59篇肌萎缩
  • 53篇侧索硬化
  • 52篇肌萎缩侧索硬...
  • 23篇运动神经
  • 22篇神经元
  • 21篇运动神经元
  • 18篇肌电
  • 16篇细胞
  • 14篇诱发电位
  • 14篇运动神经元病
  • 12篇电图
  • 12篇神经病
  • 12篇肌电图
  • 9篇电生理
  • 8篇睡眠
  • 8篇热痛
  • 8篇接触性热痛诱...
  • 7篇描记
  • 7篇描记术
  • 7篇肌电描记术

机构

  • 151篇北京大学第三...
  • 28篇北京大学
  • 1篇北京大学第一...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协和医院
  • 1篇北京大学第六...
  • 1篇北京大学首钢...
  • 1篇航天中心医院
  • 1篇包头市中心医...
  • 1篇武警湖北总队...
  • 1篇福州市第一医...
  • 1篇河北省唐山市...
  • 1篇北京大学医院
  • 1篇北京市仁和医...
  • 1篇积水潭医院
  • 1篇北大医疗信息...

作者

  • 167篇张俊
  • 128篇樊东升
  • 59篇郑菊阳
  • 41篇张朔
  • 40篇康德瑄
  • 35篇徐迎胜
  • 26篇沈扬
  • 19篇鲁明
  • 18篇张华纲
  • 17篇邓敏
  • 17篇王力平
  • 15篇王丽平
  • 14篇孙阿萍
  • 11篇刘小璇
  • 11篇张楠
  • 11篇傅瑜
  • 10篇康德宣
  • 10篇张新宇
  • 8篇宋红松
  • 8篇康德

传媒

  • 17篇中华神经科杂...
  • 10篇中华医学杂志
  • 9篇中华医学会第...
  • 7篇北京大学学报...
  • 6篇第九次全国神...
  • 5篇临床神经电生...
  • 5篇中华内科杂志
  • 5篇家庭医学(上...
  • 4篇中国康复理论...
  • 4篇中风与神经疾...
  • 4篇中华物理医学...
  • 4篇北京医学
  • 4篇中国神经精神...
  • 4篇中国临床康复
  • 4篇中国现代神经...
  • 3篇中国全科医学
  • 3篇中华神经医学...
  • 3篇第十二届全国...
  • 2篇中国病理生理...
  • 2篇中华医学信息...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5
  • 5篇2014
  • 2篇2013
  • 4篇2012
  • 4篇2011
  • 7篇2010
  • 19篇2009
  • 31篇2008
  • 19篇2007
  • 27篇2006
  • 13篇2005
  • 20篇2004
  • 5篇2003
  • 3篇2002
  • 2篇2001
  • 1篇2000
16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CYP2E1基因5’侧翼区多态性与男性罹患ALS相关性推测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分析CYP2E15’侧翼区的PstI/RsaI多态性,探讨该多态性与散发性肌萎缩侧索硬化(SALS)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利用PCR-RFLP的方法,对104例SALS患者及性别与年龄匹配的242例正常对照行基因多态性分析。结果SALS患者的c1c2杂合子和c2等位基因的频率比对照组有增高趋势,但统计学上均无显著性差异。将研究对象按性别分组后,c1c2杂合子的频率在男性患者中比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随着诊断信度的提高,2个及以上区域的运动神经元受损的男性肌萎缩侧索硬化(ALS)患者,其c1c2杂合子的频率有了进一步的统计学差异。结论c2等位基因可能是男性罹患ALS的一个危险因素。SALS的发病与CYP2E1多态性导致的内源性增毒及其原位损伤可能有关。
张华纲樊东升张俊康德瑄张英爽王力平
关键词:细胞色素P450肌萎缩侧索硬化症遗传易感性
运动神经元线粒体抑制后产生谷氨酸毒性损伤被引量:8
2006年
目的研究运动神经元病中线粒体损伤和谷氨酸兴奋毒性之间的关系。方法取SD大鼠额叶中央前回部位做器官型脑片培养,加入丙二酸钠造成线粒体损伤,同时加入谷氨酸受体阻滞剂地佐环平(MK-801),分4组,浓度分别为0·025、0·050、0·075、0·100mmol/L。用尼氏染色和抗神经丝重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神经元的形态并进行计数;用丙二醛(MDA)检测试剂盒检测培养基中MDA的含量。结果用丙二酸钠0、1、3、5、7mmol/L处理1周后,脑片中运动神经元数目(个/脑片)呈剂量依赖性减少,分别为49·78±4·30、47·89±6·81、25·67±6·18、4·44±3·40、1·22±1·99。选择3mmol/L丙二酸钠作为损伤组进行下一步实验。和损伤组相比,0·050、0·075、0·100mmol/LMK-801组运动神经元数目(个/脑片)明显增加,分别为38·89±3·41、39·33±3·61、41·33±3·74,但三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并且未达到正常组水平。正常组和3、5mmol/L丙二酸钠组培养基中MDA含量(mmol/L)分别为13·47±0·49、15·87±0·74、20·52±0·74,在5mmol/L丙二酸钠组中同时加入0·050mmol/LMK-801,MDA含量下降至14·45±0·78,接近正常水平。结论谷氨酸兴奋毒性参与慢性线粒体抑制导致的运动神经元损伤;在运动神经元病的发病机制中,线粒体损伤和谷氨酸兴奋毒性之间存在相互联系。
郑梅樊东升张俊宋德懋范少光
关键词:运动神经元病线粒体地卓西平马来酸盐谷氨酸
接触性热痛诱发电位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在腕管综合征中的应用被引量:13
2007年
目的建立接触性热痛诱发电位(CHEP)的检测方法,估测此诱发电位的外周神经传导速度,探讨其在腕管综合征中的应用。方法应用接触性热痛诱发电位刺激器,于两个强度水平应用可调节脉冲,刺激部位为鱼际肌、手背、前臂的掌侧面。受试者在每次刺激后,对刺激强度分级。以Keypoint.net 仪器记录,记录点为 Cz 和 Pz。测定刺激强度和疼痛分级的关系、诱发电位的主要成分及外周神经传导速度。结果刺激强度和疼痛分级的关系为:49.5℃和54.5℃刺激鱼际肌皮肤,疼痛分级分别为3.2±0.3,4.4±0.5;54.5℃刺激手背和前臂掌侧面皮肤,疼痛分级分别为6.3±0.8,7.2±0.5。记录到三个主要成分:Cz/N550、Cz/P750和 Pz/P1000,各波潜伏期与臂长有关。此诱发电位的外周神经传导速度分别为12.9 m/s±7.5 m/s,1.70 m/s±0.40 m/s,分别与 Aδ纤维和 C 纤维的传导速度相对应。腕管综合征患者中 Aδ纤维和 C 纤维的传导速度分别为12.0 m/s±5.6 m/s 和0.60 m/s±0.10 m/s。结论接触性热痛诱发电位能稳定、可靠引出;此诱发电位的外周神经为 Aδ纤维和 C 纤维。腕管综合征患者 C 纤维传导速度减慢。
徐迎胜郑菊阳张朔张俊康德碹樊东升
关键词:神经电生理腕管综合征接触性热痛诱发电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小纤维损害被引量:8
2008年
目的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进行痛觉传导通路研究,评估其小神经纤维功能。方法对56例有疼痛症状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感觉传导速度测定和接触性热痛诱发电位检测;同时进行健康对照组测试。结果糖尿病组感觉传导速度和接触性热痛诱发电位检测与对照组比较,各参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Aδ纤维和C纤维传导速度:糖尿病组分别为(8.6±1.7)m/s和(0.9±0.1)m/s,对照组分别(13.1±2.4)m/s和(1.7±0.3)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23,21.62,P均<0.05)。糖尿病组中,感觉传导速度异常率与接触性热痛诱发电位异常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中存在小神经纤维的传导异常,提示小神经纤维功能受累。
徐迎胜郑菊阳张朔张俊康德瑄樊东升
关键词:痛觉诱发电位神经传导速度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小纤维神经病
神经传导速度在肌萎缩侧索硬化中的诊断价值被引量:5
2002年
目的 研究肌萎缩侧索硬化 (ALS)患者中神经传导速度的改变 ,建立量化评定肌萎缩侧索硬化病情轻重的神经生理指数。方法 对 2 1名ALS患者的 3 0条尺神经、3 2条正中神经及 2 4名健康对照组的 3 8条尺神经、40条正中神经进行神经运动传导速度 (MCV)及感觉传导速度 (SCV)和F波的检测。两组间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LS组正中神经、尺神经运动传导速度的远端潜伏期 (DML)、肌肉动作电位 (CAMP波幅及面积、F波的出现率 )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而两组MCV、SCV、F波的潜伏期差异无显著性。ALS组中 1 0名小指展肌的肌力与 (CAMP波幅 /DML×F出现率 )的数值有显著的相关性 (r=0 89,P <0 0 1 )。结论  (CMAP波幅 /DML×F波的出现率 )是一种有效的客观的电生理指数 。
樊东升郑菊阳康德瑄张俊
关键词:肌萎缩侧索硬化运动传导速度感觉传导速度F波神经传导速度肌电图
什么样的头痛要警惕
2007年
据统计,在一生中,80%的人都会经历头痛。一般的感冒发烧会引起头痛,着急生气会有头痛,睡不好觉会有头痛,脑袋上的各个器官出了问题,比如青光眼、中耳炎、鼻窦炎都会有头痛,当然脑炎、脑膜炎、脑瘤、脑出血等也会引起头痛。头痛的原因十分复杂,轻重程度相差很大。有些头痛不经治疗就可缓解,但有些头痛往往是疾病的危险信号,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危及生命。因此,应学会初步判断头痛的轻重缓急,区别是功能性头痛还是器质性头痛。以下几种类型的头痛应及早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王丽平张俊
关键词:轻重缓急功能性头痛感冒发烧危险信号中耳炎鼻窦炎
外源性一氧化碳对体外培养的SH-SY5Y细胞的影响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的外源性一氧化碳(CO)对体外培养的神经细胞SH—SY5Y的影响,进一步探讨CO中毒脑损伤的机制。方法SH—SYSY细胞在含有不同浓度CO的装置中培养12h,然后用MTI'法检测细胞存活率,DNA琼脂糖凝胶电泳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的发生,以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荧光染色法检测细胞内活性氧的产生和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用荧光酶标仪测定caspase-3的活性,并用Western印迹的方法检测Bax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1000、10000ppmCO处理SH—SY5Y细胞12h后显著降低细胞的存活率;诱导细胞发生凋亡,凋亡率分别达29.03%和41.67%;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结果细胞内活性氧水平及caspase-3的活性显著升高;线粒体膜电位明显降低,红/绿荧光强度的比值由正常的5.97分别降低为1.56±0.07和0.34±0.02;而且细胞中Bax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而100ppm CO对体外培养的SH—SY5Y细胞的存活率、caspase-3的活性、活性氧水平、线粒体膜电位以及Bax蛋白的表达无明显影响。结论高浓度的外源性CO(1000、10000ppm)对体外培养的SH—SY5Y细胞造成损伤,具有明显的细胞毒性;而低浓度的CO(100ppm)对SH—SY5Y细胞没有明显的损伤作用。
邓敏赵金垣樊东升张俊沈扬
关键词:一氧化碳线粒体膜电位活性氧
接触性热痛诱发电位检测方法的建立被引量:15
2007年
目的建立接触性热痛诱发电位(CHEP)的检测方法,估测介导此诱发电位的外周神经传导速度。方法受试者取卧位,应用 CHEP 刺激器,于两个强度水平(49.5℃和54.5℃)应用可调节脉冲,刺激部位为鱼际肌、手背、前臂的掌侧面。受试者在每次刺激后,按照视觉模拟评分标准对刺激强度分级。以 Keypoint 仪器记录,记录点为 Cz 和 Pz。测定刺激强度和疼痛分级的关系、诱发电位的主要成分及外周神经传导速度。结果刺激强度和疼痛分级的关系为:49.5℃和54.5℃刺激鱼际肌皮肤,疼痛分级分别为(3.2±0.3)、(4.4±0.5)级;54.5℃刺激手背和前臂掌侧面皮肤,疼痛分级分别为(6.3±0.8)、(7.2±0.5)级。于记录点记录到3个主要成分:Cz/N550、Cz/P750和 Pz/P1000。介导此诱发电位的外周神经传导速度分别为(12.9±7.5)、(1.7±0.4)m/s,分别与 Aδ纤维和 C 纤维的传导速度相对应。结论 CHEP 能较为稳定、可靠地引出,介导此诱发电位的外周神经为Aδ纤维和 C 纤维。
郑菊阳徐迎胜张朔张俊康德碹樊东升
关键词:疼痛感受器神经传导神经纤维
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呼吸支持和营养管理被引量:12
2009年
呼吸衰竭和呼吸系统并发症是导致肌萎缩侧索硬化(ALS)患者死亡的最常见原因。呼吸支持,特别是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同时延长存活时间,现在已逐渐被大家所重视。另外,营养不良是肌萎缩侧索硬化独立的不良预后因素,其发生主要与吞咽困难等因素有关。经皮内镜胃造瘘术能保证足够的能量摄入,对改善营养状况、提高存活期等有效。本文就ALS患者给予无创通气治疗、经皮内镜胃造瘘治疗的益处、指征进行了总结。
王力平张俊
关键词:肌萎缩侧索硬化双水平正压通气经皮内镜胃造瘘
S-075诊断时MUNE的线性变化率可预测ALS患者的生存时间
刘小璇樊东升张俊张朔郑菊阳
共1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