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胜

作品数:8 被引量:39H指数:5
供职机构:成都军区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2篇乙型
  • 2篇乙型肝炎
  • 2篇疗效
  • 2篇肝炎
  • 1篇多态
  • 1篇多态性
  • 1篇乙肝
  • 1篇乙肝病毒
  • 1篇乙肝病毒耐药
  • 1篇乙型肝炎病毒
  • 1篇原发性
  • 1篇原发性腹膜炎
  • 1篇原因及治疗
  • 1篇治疗肝硬化
  • 1篇沙星
  • 1篇伤风
  • 1篇十二指肠
  • 1篇术后
  • 1篇栓塞
  • 1篇破伤风

机构

  • 8篇成都军区总医...
  • 1篇成都中医药大...

作者

  • 8篇何胜
  • 3篇曾维政
  • 3篇李小安
  • 3篇沈才飞
  • 2篇蒋明德
  • 1篇罗超
  • 1篇翁敏
  • 1篇陈鲜兰
  • 1篇任娟
  • 1篇唐文
  • 1篇胡建
  • 1篇安丽娜
  • 1篇何卿玮
  • 1篇徐辉
  • 1篇李英
  • 1篇高惠
  • 1篇秦建平
  • 1篇张勇

传媒

  • 2篇西南国防医药
  • 1篇华西医学
  • 1篇局解手术学杂...
  • 1篇现代消化及介...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 1篇实用肝脏病杂...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09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100例急性出血性胃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被引量:13
2015年
急性出血性胃炎是一种发病率高的多发性疾病,大多数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少数患者发生胃穿孔现象[1],对该类患者的健康质量造成严重的威胁。目前临床上治疗急性出血性胃炎患者往往采用药物治疗法,较少患者采用外科手术治疗法,但该类患者的病因复杂多样、病情发展迅猛[2],且单纯依靠某种药物的疗效并不理想[3]。本研究则对该类患者使用多种药物进行联合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何胜曾维政
关键词:急性出血性胃炎埃索美拉唑铝碳酸镁疗效
莫西沙星治疗肝硬化并发原发性腹膜炎的疗效观察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观察莫西沙星治疗肝硬化并发原发性腹膜炎的疗效。方法:98例病例随机分成治疗组(51例)和对照组(47例),治疗组使用莫西沙星注射液400mg,静滴,1次/天;对照组使用头孢哌酮/舒巴坦钠2g+左氧氟沙星注射液0.2g,静滴,2次/次,疗程7~10天。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2%,明显高于对照组72.3%(P〈0.05),并且能较快缓解患者感染的症状和体征,不良反应发生率仅为3.9%。结论:莫西沙星是治疗肝硬化并发原发性腹膜炎安全有效的药物。
李小安陈鲜兰胡建何胜沈才飞
关键词:莫西沙星原发性腹膜炎肝硬化
EST术后十二指肠乳头出血的原因及治疗
张勇翁敏何胜徐辉曾维政蒋明德
需手术治疗的肠梗阻患者的梗阻原因及其疾病谱分布
2017年
目的分析内科无法解除、需外科手术治疗的肠梗阻患者的梗阻原因及其疾病谱分布,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6年7月在本院确诊的263例内科无法解除、需外科手术治疗的肠梗阻患者临床资料,总结其最后临床诊断、梗阻原因和疾病谱分布。结果 263例中,术前病因明确者225例,余38例术前病因不明。病因分布按构成比高低依次为:恶性肿瘤90例,粘连88例,疝气嵌顿36例,肠扭转23例,腹腔炎症5例,十二指肠溃疡伴梗阻4例,肠套叠4例,粪石嵌顿4例,结核3例,先天性巨结肠2例,小肠间质瘤2例,P-J综合征和腹腔巨大血肿各1例。结论肠梗阻病因多且复杂,以恶性肿瘤、粘连、疝气嵌顿最常见。对于内科保守治疗无效的肠梗阻,外科手术有很大帮助,手术可发现一些少见原因引起的肠梗阻。
李英何卿玮何胜沈才飞秦建平
关键词:肠梗阻疾病谱病因
血清IL-17水平及其基因多态性与HBV感染临床转归之间的关系研究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探讨血清白介素(IL)-17水平和IL-17-197A/G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临床转归之间的关系。方法 2015年3月~2017年8月在我院就诊的乙型肝炎肝硬化40例,慢性乙型肝炎120例,无症状慢性HBV携带者60例和自限性HBV感染者8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IL-17水平,使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浆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总胆红素(TBIL)水平,采用多聚酶链反应结合荧光探针DNA扩增技术检测血清HBV DNA载量,使用单核苷酸检测试剂盒检测IL-17-197A/G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结果乙型肝炎肝硬化组血清IL-17水平显著高于慢性乙型肝炎组、无症状慢性HBV携带者组和自限性HBV感染组(F_(3,296)=102.8,P均<0.05);慢性乙型肝炎组血清IL-17水平显著高于无症状慢性HBV携带者组和自限性HBV感染组(P均<0.05);在乙型肝炎肝硬化组,血清高HBV DNA载量组(> 1×10~5 copies/mL)血清IL-7水平更高(t=5.1,P <0.05),血清ALT> 40 U/L组血清IL-7水平更高(t=10.7,P <0.05);在慢性乙型肝炎组和乙型肝炎肝硬化组,血清AST> 40 U/L组血清IL-7水平更高(t=24.5,P <0.05; t=22.4,P <0.05),血清TBIL> 20μmol/L组血清IL-7水平更高(t=7.3,P<0.05;t=12.8,P<0.05);肝硬化患者IL-17-197AA、AG和GG基因型分别为75.0%、10.0%和15.0%,等位基因A分布频率为57.5%,G分布频率为42.5%,而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则分别为25.8%、16.7%、57.5%和34.2%、65.8%,组间差异显著(P<0.05),乙型肝炎肝硬化组以IL-17-197 AA基因型和A等位基因分布频率为主,慢性乙型肝炎组以GG基因型和G等位基因分布频率为主,HBV携带者组以AA基因型和A等位基因分布为主,自限性HBV感染者以GG基因型和G等位基因分布为主。结论宿主免疫水平和遗传背景的相互作用决定了HBV感染的临床转归,IL-17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慢性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IL-17-197A/G位点的AA基因型和A等位基因可能是HBV易
何胜张震
关键词:乙型肝炎白细胞介素-17基因多态性
介入治疗应用于胃癌及胃癌肝转移治疗价值分析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研究胃癌和胃癌肝转移采用介入治疗的临床价值并进行系统评价。方法研究对象为接受介入治疗的胃癌及胃癌肝转移患者68例,于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完成所有随访研究,按照治疗方式分为治疗组(34例,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治疗)和对照组(34例,单纯肝动脉灌注化疗术治疗);系统评价两种治疗方式的临床治疗情况、生存率、生存质量等。结果治疗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1年生存率、2年生存率、3年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毒性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两组生活质量评分经统计学t检验,P<0.05,差异显著。结论介入治疗中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较单纯灌注术对胃癌及胃癌肝转移患者的疗效显著,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及生活质量,且不良反应率低,可作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在临床进行推广。
何胜曾维政
关键词:胃癌肝转移灌注化疗栓塞
14例破伤风临床治疗体会被引量:1
2009年
何胜李小安
关键词:破伤风
乙肝病毒耐药导致慢性重型肝炎9例临床分析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探讨核苷类似物抗乙肝病毒治疗耐药后导致慢性重型肝炎的临床特点及危害,以提高对核苷类似物抗乙肝病毒耐药及其危害的认识。方法:对2006年6月~2008年9月我院9例院外口服核苷类似物抗乙肝病毒治疗耐药后导致慢性重型肝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后随访3个月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入院时总胆红素为(372.34±93.87)mmol/L,谷丙转氨酶为(457.54±108.91)IU/L,凝血酶原活动度均<40%,HBV DNA定量升高均>2 log10(与抗病毒治疗过程中HBV DNA检测最低水平比较)。给予保肝、退黄、口服无交叉耐药的其它核苷类似物等对症治疗后3个月,6例肝功等指标恢复正常(66.67%),3例死亡(33.33%)。结论:口服核苷类似物抗乙肝病毒致病毒耐药危害严重,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必须合理制定抗病毒治疗方案,减少耐药变异的发生机率;通过监测乙肝病毒耐药情况,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或减轻乙肝病毒耐药带来的危害。
唐文蒋明德李小安沈才飞何胜安丽娜罗超任娟高惠
关键词:核苷类似物耐药乙型肝炎病毒慢性重型肝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