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仁泉 作品数:14 被引量:112 H指数:7 供职机构: 沈阳军区总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辽宁省科技厅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更多>>
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和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对开胸患者手术创伤的对比分析 目的:对比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和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两种术式对开胸患者的创伤因素,评价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微创效果.方法:选取40例行达芬奇手术的患者和48例行胸腔辅助小切口手术患者,机器人手术采用三臂法,即一个镜头臂,两个操作... 张大坤 许世广 丁仁泉 王述民Ⅰ期非小细胞肺癌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5 2018年 背景与目的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在胸外科的应用日益广泛,本研究旨在探讨经达芬奇机器人手术治疗I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2012年1月-2017年12月于我科行手术治疗的Ⅰ期NSCLC患者347例,依据手术方式分为机器人(robot-assisted thoracic surgery, RATS)组134例及腔镜(videoassisted thoracic surgery, VATS)组213例。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一般指标(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带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淋巴结清扫状况),分析患者生存状况(overall survival, OS)、无进展生存状况(disease free survival, DFS)及相关影响因子。结果机器人组与腔镜组术中出血量[(49±39) mL vs (202±239) mL]、术后引流量[Day 1:(248±123)mL vs (350±213) mL; Day 2:(288±189) mL vs (338±189) mL]比较,机器人组均少于腔镜组(P<0.05);术后带管时间[(10±5) d vs (11±8) d]及住院时间[(13±6) d vs (14±9) d]两组患者无明显差异(P>0.05)。机器人组与腔镜组的淋巴结清扫组数[(5±2)组vs (4±2)组]及淋巴清扫数量[(18±9)枚vs(11±8)枚]比较,机器人组均优于腔镜组(P<0.05)。机器人组与腔镜组生存状况比较[1年生存率:97.3%vs 96%、3年生存率:89.8%vs 83.1%、5年生存率:87.5%vs 70.3%,平均生存时间(month):61 vs 59],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无进展生存状况:机器人组与腔镜组比较[1年无进展生存率:93.7%vs 91.3%、3年无进展生存率:87.7%vs 68.4%、5年无进展生存率:87.7%vs 52.5%,平均无进展生存时间(month):61 vs 50],机器人组明显优于腔镜组(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清扫数量是患者生存状况的影响因子;肿瘤直径、手术方式、淋巴结清扫组数、淋巴结清扫数量为患者无进展生存状况的影响因子。多因素分析显示生存状况无独立影响因子,肿瘤直径及手术方式为无进展生存状况的独立影响因子。结论达芬奇机器人Ⅰ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生 刘星池 许世广 刘博 徐惟 丁仁泉 王通 李博 王希龙 吴琼 滕洪 王述民关键词: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 肺肿瘤 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行纵隔肿瘤切除术后不放置引流管的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探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da Vinci Surgical System)在行纵隔肿瘤切除术后不放置引流管的可行性及优势。方法 2011年3月至2015年3月我科共有39例患者行机器人纵隔肿瘤切除术后未放置引流管,作为未放置引流管组,其中男24例、女15例,年龄47.28(18~73)岁。选取同期行机器人纵隔囊肿切除术50例术后放置胸腔引流管为放置引流管组,其中男25例、女25例,年龄49.24(22~82)岁。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未放置引流管组手术时间[(61.97±16.41)min vs.(79.90±33.19)min,P=0.003],重症监护时间[(1.23±0.48)d vs.(2.16±0.82)d,P=0.000],术后住院时间[(3.77±1.16)d vs.(5.62±2.22)d,P=0.000]和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 3.05±1.76 vs.4.54±1.83,P=0.000)均优于放置引流管组。所有患者应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胸。术后患者均顺利出院,无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行纵隔肿瘤切除不放置引流管安全可行,利于患者快速康复,缩短住院时间。 刘星池 李博 徐惟 王通 丁仁泉 王希龙 刘博 许世广 王述民关键词:纵隔肿瘤 快速康复外科 常规开胸与胸腔镜下治疗早期胸腺瘤患者的疗效观察 2016年 目的探讨常规开胸与胸腔镜下治疗早期胸腺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沈阳军区总医院收治的84例早期胸腺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开胸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胸腔镜下手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引流量、住院时间、肺功能、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引流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第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疲劳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96,P〈0.05)。结论胸腔镜下手术治疗胸腺瘤与传统开胸手术相比具有手术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患者恢复快的优势,且手术安全性高,对肺功能影响较小。 徐惟 丁仁泉 刘星池 李博关键词:常规开胸 胸腔镜 疗效 草木犀流浸液片减少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后胸腔引流量疗效分析 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观察草木犀流浸液片对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后胸腔引流液治疗的疗效。方法术前明确诊断肺癌且能行胸腔镜肺癌根治术4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观察治疗组单纯口服草木犀流浸液片和对照组不服用草木犀流浸液片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后第1、2、3天的胸腔引流量及拔管时间。观察治疗组有无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在术后第2天、第3天的胸腔引流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3 d内拔除胸腔引流管的患者15例,占75%;对照组术后3 d内拔除胸腔引流管的患者3例,占1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服药期间不良反应出现少,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拔管时间缩短,减少患者因置管时间过长引起的疼痛。结论草木犀流浸液片能安全有效地减少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后胸腔引流量,缩短拔管时间。 孟浩 童向东 丁仁泉 王述民 许世广关键词:草木犀流浸液片 肺癌根治术 胸腔引流量 胸腔镜手术 达芬奇机器人手术与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对肺手术患者创伤对比分析 被引量:20 2014年 目的对比达芬奇机器人手术与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两种术式对肺手术患者的创伤因素,评价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微创效果。方法选取40例行达芬奇手术的患者和48例行胸腔辅助小切口手术患者。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组采用三臂法,即一个镜头臂,两个操作臂,使用达芬奇机器人专用戳卡,同时另作一个3~4 cm的辅助操作口,使用切口保护套撑开保护切口;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组于第7肋间打进镜口,另于腋下行7~12 cm小切口,用肋骨撑开器撑开肋骨完成手术,术后常规留置1或2枚胸腔引流管。记录术中出血、术后疼痛程度(疼痛调查法,The McGill Pain Questionnaire,MPQ)、术后引流量、术后留置引流管时间,对比分析两组治疗结果。结果两组88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出血量: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组(49±14)ml,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组(197±34)ml;疼痛评分: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组总评级疼痛分级指数(PRI)平均为0.1523±0.0229,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组疼痛总评级指数PRI平均为0.2571±0.0345;术后总胸腔引流量: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组为(874±139)ml,留置时间为(6±1)d;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组术后总胸腔引流量为(1696±201)ml,平均留置时间为(8±1)d。采用t检验统计分析上述4组数据,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相对于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达芬奇机器人手术能够减轻手术对患者造成的疼痛,同时能够减少术中术后出血,减少术后引流和带管时间,所以更加安全、微创。 张大坤 许世广 丁仁泉 王述民关键词:出血 疼痛评分 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胸外科手术切口选择:661例手术经验分析 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总结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DVSS)在661例普胸外科手术中应用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1年3月至2016年2月沈阳军区总医院胸外科应用DVSS对661例患者进行胸外科手术的临床资料。整个手术过程分为:(1)诱导麻醉;(2)摆体位,设计Trocar分布、安装机械臂(有些病变部位在摆体位前需要CT引导下定位);(3)寻找病变部位、进行手术治疗。根据患者病变部位所设计的手术部位及切口位置设计胸外科Trocar排布,总结我科不同病变部位的Trocar位置选择、手术入路选择、相关术中与术后情况及并发症治疗的经验体会。结果本组共661例患者,包括372例肺部手术,286例纵膈手术和3例食管手术。肺部手术设计了"8857"孔法手术入路,70/372例需要术前定位;60/372例胸腔内重度粘连,但顺利完成DVSS手术,未转成开胸手术。纵膈手术(包括心包囊肿或占位)设计4种手术入路,45/286例术中、术后未留置引流管。3例食管手术主要是食管壁内肿物。6/661例患者术后出现乳糜胸,1例为纵膈术后,5例为肺部术后。经保守治疗后,4/6例痊愈,1/6例再次行DVSS手术治疗(经左胸乳糜胸清除,胸导管结扎术),1/6例死亡。其中,1/655例患者术后因出现心梗死亡(术后1 h内);1/661例术中出现大出血,均并转为开胸手术治疗。78/655例患者(除外乳糜胸患者)术后引流管带管时间过长(带管超过5 d),无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总体来说,DVSS在胸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是安全、有效的,人工气胸的建立、患者自身的耐受性、第一个Trocar位置的选择及胸腔里粘连的情况,对手术成功与否起重要作用。 孟浩 王希龙 许世广 刘博 李博 刘星池 徐惟 丁仁泉 王通 王述民 杨笑关键词: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 胸外科 手术入路 达芬奇机器人肺癌根治术后并发乳糜胸分析:附5例临床报告 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探讨达芬奇机器人肺癌根治术后并发乳糜胸患者的诊断及治疗方案。方法自2011年10月至2015年12月,沈阳军区总医院胸外科应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DVSS)行肺癌根治术治疗肺癌患者219例,其中,术后并发乳糜胸5例(发生率2.28%),均给予保守治疗。治疗措施包括:(1)夹闭胸引管;(2)胸腔内注射红霉素0.25 g+利多卡因0.1 g+浓糖20 ml;(3)皮下注射奥曲肽+胸腔内注入金葡素。结果全部21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胸。术后5例并发乳糜胸患者的病理类型分别为2例鳞癌、3例腺癌,病理分期分别为Ⅰa期3例、Ⅱa期1例、Ⅲa期1例,清除淋巴结数分别为18枚(0/18,N0)、8枚(1/8,N1)枚、9枚(4/9,N2)、24枚(0/24,N0)及42枚(0/42,N0),平均(20.20±13.86)枚。经保守治疗后,4例治愈(治愈率80.00%),1例死亡(死亡率20.00%)。结论 DVSS肺癌根治术后出现乳糜胸时,及时诊断并选择恰当治疗,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减少死亡率;另外,应特别注意患者淋巴结清扫过程中的副损伤。 李博 刘星池 徐惟 丁仁泉 王通 孟浩 王希龙 许世广 刘博 王述民 杨笑关键词:达芬奇机器人 乳糜胸 肺癌 肿瘤根治术 ERCC1、TYMS、RRM1、TUBB3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化疗疗效的相关性和意义 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术后标本中ERCC1、TYMS、RRM1、TUBB3表达与化疗疗效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病理确诊的72例NSCLC患者手术切除的肿瘤标本,通过分支DNA-液相芯片法,检测ERCC1、TYMS、RRM1、TUBB3基因mRNA表达水平。[结果]ERCC1、TYMS、RRM1、TUBB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8.9%(28/72)、62.5%(45/72)、55.6%(46/72)和47.2%(34/72);4者表达与年龄、性别、吸烟、组织学类型、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均无关(P>0.05),TYMS、TUBB3在高、中分化组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低分化组(P=0.003,P<0.001)。ERCC1、TYMS、RRM1和TUBB3阳性表达的化疗患者1年生存率均显著低于阴性表达者(61.5%vs95.5%,P=0.048;53.5%vs94.9%,P=0.035;58.6%vs92.9%,P=0.039;47.8%vs97.4%,P=0.014)。[结论]ERCC1、TYMS、RRM1、TUBB3阴性表达者化疗生存率高。ERCC1、TYMS、RRM1、TUBB3阴性表达可作为NSCLC患者临床化疗受益的指标。 孟庆雨 王述民 许世广 童向东 王阁浜 丁仁泉 张大坤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 疗效 ERCC1 TYMS RRM1 化疗 纵隔肿物合并重症肌无力的外科治疗:达芬奇机器人、胸腔镜与胸骨正中切口手术对比研究 被引量:8 2018年 目的对比纵隔肿物合并重症肌无力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分别通过达芬奇机器人、胸腔镜或胸骨正中切口行全胸腺切除、纵隔脂肪清除术5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9例、女24例,年龄17~73岁。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三组:A组(机器人组,n=22),B组(胸腔镜组,n=12)和C组(胸骨正中切口组,n=19)。对比三组患者性别分布、年龄、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拔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重症肌无力Osserman分型和术后肌无力缓解率等方面。结果所有患者均无围手术期死亡。其中C组1例患者术后出现肌无力危象,积极治疗后好转;B组1例患者因术中损伤左侧无名静脉而中转开胸。与B组及C组相比,A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失血量少、术后第1 d引流量较少、拔管时间短,术后住院时间A组短于C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肌无力缓解率A组(88.9%)要高于B组(75.0%)和C组(76.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因为机器人独特的微创优势,在本研究中,应用达芬奇机器人行纵隔肿物扩大切除术的重症肌无力合并胸腺肿物患者,无论是从围手术期的一些指标还是术后短期肌无力缓解率来看均优于其余两组。虽然数据还需要远期效果及大量配对试验证实。但不可否认的是,机器人手术一定是未来微创外科的发展趋势。 康云腾 许世广 刘博 王希龙 徐惟 丁仁泉 李博 王通 刘星池 孟浩 滕洪 王述民关键词:重症肌无力 胸腺扩大切除术 胸腔镜 胸骨正中切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