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引流
  • 3篇胸腔
  • 2篇胸腔闭式
  • 2篇胸腔闭式引流
  • 2篇引流管
  • 2篇引流术
  • 2篇手术
  • 2篇术后
  • 2篇气胸
  • 2篇静脉
  • 2篇负压
  • 2篇闭式
  • 2篇闭式引流
  • 2篇挫伤
  • 1篇导管
  • 1篇导管未闭
  • 1篇动脉
  • 1篇动脉导管
  • 1篇动脉导管结扎
  • 1篇动脉导管结扎...

机构

  • 8篇河南大学

作者

  • 8篇魏文学
  • 8篇李凯
  • 4篇王芸
  • 3篇陈亚君
  • 3篇孙子瑞
  • 2篇连鸿凯
  • 1篇侯强

传媒

  • 3篇河南外科学杂...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创伤外科杂志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社区医学杂志
  • 1篇中华解剖与临...

年份

  • 1篇2016
  • 7篇2015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早期机械通气联合气道持续负压吸引技术治疗严重肺挫伤的疗效被引量:17
2015年
目的 总结早期机械通气联合气道持续负压吸引技术在治疗严重肺挫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48例严重肺挫伤机械通气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机械通气+持续负压吸引气道管理技术(持续组)20例和机械通气+间断负压吸引气道管理技术(间断组)28例,机械通气模式采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压力支持通气(PSV)+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比较两组动脉血气、机械通气时间、相关并发症等指标的变化. 结果 通气6,24 h后,观察组与对照组PaO2分别为(100.36±5.90) mmHg、(105.34 ± 7.40) mmHg、(75.36±8.95) mmHg、(76.36±8.35) mmHg(P <0.01),通气24 h后,两组氧合指数(PaO2/FiO2)分别为(283.50±15.20) mmHg、(201.50±10.20)mmHg(P <0.01);两组机械通气时间及通气48 h后PEEP水平分别为(3.2±1.1)d∶(6.5±2.8)d、(4.5±2.3)cmH2O∶(8.5±2.5)cmH2O(P<0.01).两组相关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严重肺挫伤患者早期机械通气联合气道持续负压吸引技术能持续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氧合指数,降低PEEP水平,利于较早拔管,但并不能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及肺不张等并发症发生率.
魏文学李凯连鸿凯陈亚君王芸
关键词:肺损伤通气机负压
左上肋间静脉解剖标识在微创侧切口动脉导管结扎术中的应用
2016年
目的探讨左上肋间静脉作为特殊解剖标识在微创侧切口行动脉导管结扎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2015年2月河南大学附属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胸外科收治的72例动脉导管未闭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术中寻找动脉导管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利用传统的动脉导管三角区寻找动脉导管;观察组40例,利用横跨主动脉弓上的左上肋间静脉的中点垂直线与降主动脉内侧缘交点作为动脉导管的位置。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喉返神经损伤率等。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找到动脉导管,术中均无导管撕脱大出血、漏扎及误扎,未发生乳糜胸。观察组手术时间(73.1±15.4)min,明显少于对照组(111.5±11.3)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790,P〈0.01);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为(22.88±7.97)mL,对照组为(23.13±8.55)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23,P〉0.05)。观察组未发生喉返神经损伤,对照组喉返神经损伤2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571,P〉0.05)。结论利用横跨主动脉弓上的左上肋间静脉这一特殊解剖标识可准确识别动脉导管确切位置,显著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创伤,值得临床推广。
魏文学李凯王芸
关键词:动脉导管未闭
6例创伤性肺血肿早期治疗体会被引量:2
2015年
2013年7月~2014年6月笔者收治6例创伤性肺血肿,1例手术治疗,5例非手术治疗;痊愈5例,死亡1例。早期合理的综合治疗,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孙子瑞连鸿凯李凯魏文学陈亚君
关键词:创伤肺血肿
两种材质在新生儿气胸闭式引流疗效分析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经皮静脉留置针与硅胶引流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新生儿气胸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行胸腔闭式引流术的气胸新生儿按不同引流方法分为2组,其中A组18例采用经皮静脉留置针(22 G×25 mm)引流,B组32例采用硅胶管引流(8-10F)。比较2两组患儿术后48 h肺复张率、闭式引流时间、再次置管率及导管感染率。结果 2组48 h肺复张率、闭式引流时间、再次置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发生导管感染。结论硅胶引流管能保持通畅引流,避免经皮静脉留置针较高的堵塞率及再次置管率,从而缩短胸腔闭式引流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魏文学李凯王芸
关键词:胸腔闭式引流硅胶管静脉留置针新生儿气胸
不同口径引流管在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合并气胸中的应用比较被引量:3
2015年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COPD)合并气胸目前临床采用多经中心静脉置管或传统大口径硅胶引流管(26F-32F口径)行胸腔闭式引流术,研究也多以两者比较为多,而忽视小口径引流管(口径14F~18F)临床应用及相关研究。我院自2008年以来应用小口径引流管对COPD合并气胸进行治疗,临床效果良好,现对其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后总结报告如下。
魏文学李凯王芸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硅胶引流管气胸行胸腔闭式引流术中心静脉置管
控制性负压引流术在心脏病体外循环术中的应用
2015年
目的探讨纵隔负压在心脏病体外循环术后围手术期的应用。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4年10月收治的68例经正中开胸心脏病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6例和观察组32例。两组均行心包持续负压引流。对照组采用传统纵隔持续负压引流技术;观察组采用控制性负压引流技术。比较两组术后胸液引流量、术后输血量、纵隔心包引流管引流时间、心包填塞情况等。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观察组术后6 h胸液引流量及术后胸液引流总量、术后输血量分别为(491.43±90.64)、(698.59±83.97)、(581.25±192.50)ml,与对照组的(720.41±108.04)、(971.80±119.49)、(1091.66±271.89)m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适当纵隔负压可保持引流通畅,但长时间持续强力纵隔负压可加重创面损伤,增加成人心脏病体外循环术后出血量。
魏文学李凯孙子瑞
关键词:心脏手术术后出血
糖皮质激素治疗胸部外伤所致心肌挫伤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观察糖皮质激素治疗胸部外伤所致心肌挫伤的效果。方法随机将40例胸部外伤所致心肌挫伤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吸氧、稳定生命体征、营养心肌等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静滴甲泼尼龙琥珀酸钠针80 mg,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5 d磷酸肌酸同工酶(CK-MB)、肌红蛋白(MYO)、超敏肌钙蛋白I(Trop I)。结果治疗组5 d复查磷酸肌酸同工酶(CK-MB)、肌红蛋白(MYO)、超敏肌钙蛋白I(Trop I)改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糖皮质激素对胸部外伤所致心肌挫伤具有临床治疗作用。
孙子瑞李凯魏文学侯强
关键词:糖皮质激素心肌挫伤胸部外伤
不同胸腔引流位置对胸外科术后患者的影响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不同胸腔引流位置对胸外科术后患者的影响。方法将80例接受普胸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25例应用单根膈肌上胸腔引流管置管,B组35例应用单根肋膈角至胸顶胸腔引流管置管,C组20例采用双根膈肌上及胸顶胸腔引流管分别置管,比较3组疗效及并发症。结果疼痛评分比较:A组、B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时间、肺不张发生率、胸腔积液发生率:B组、C组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比较胸腔积液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拔管时间、肺不张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意术中引流管置管位置可减少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有助于早期康复。
魏文学李凯陈亚君
关键词:胸腔引流管开胸手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