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剑峰

作品数:5 被引量:15H指数:2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江苏省卫生厅面上科研课题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骨折
  • 2篇压缩性
  • 2篇压缩性骨折
  • 2篇疏松性
  • 2篇椎体
  • 2篇椎体后凸
  • 2篇椎体后凸成形
  • 2篇椎体后凸成形...
  • 2篇椎体压缩
  • 2篇椎体压缩性
  • 2篇椎体压缩性骨...
  • 2篇经皮椎体后凸...
  • 2篇后凸
  • 2篇后凸成形
  • 2篇后凸成形术
  • 2篇骨质
  • 2篇骨质疏松
  • 2篇骨质疏松性
  • 2篇骨质疏松性椎...
  • 2篇骨质疏松性椎...

机构

  • 4篇南京医科大学
  • 2篇苏州大学

作者

  • 5篇高剑峰
  • 3篇汤月平
  • 3篇沈文东
  • 3篇张军强
  • 2篇刘亦凡
  • 2篇袁景
  • 1篇包肇华
  • 1篇吴春屾
  • 1篇张志明
  • 1篇曹成
  • 1篇杨惠林
  • 1篇毛海青
  • 1篇史昱晖
  • 1篇姜为民
  • 1篇邹俊
  • 1篇陆军

传媒

  • 1篇广东医学
  • 1篇局解手术学杂...
  • 1篇现代医学
  • 1篇中华骨与关节...

年份

  • 3篇2021
  • 1篇2012
  • 1篇2006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改良Hardinge入路与后外侧入路疗效对比研究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对比改良Hardinge入路与后外侧入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行THA的11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入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采用后外侧入路,55例)和改良组(采用改良Hardinge入路,59例)。观察2组围术期指标、并发症情况以及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结果改良组的术后引流量、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2组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Harris评分均较术前升高(P<0.05),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Harris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改良Hardinge入路与后外侧入路行THA均可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疗效较好,但改良Hardinge入路较后外侧入路创伤更小、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并发症更少、术后恢复更快,安全可靠。
袁景陆军汤月平沈文东张军强姚喆王一帆高剑峰
关键词: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改良HARDINGE入路后外侧入路疗效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后残余腰背痛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后残余腰背痛的发生率以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1月因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在我院行PKP治疗的患者455例。术后VAS评分≥4分定义为术后残余腰背痛,作为残余腰背痛组。术后无残余腰背痛患者中随机抽取同等例数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年龄、性别、术前骨密度(BMD)值、骨折数量及类型、骨水泥分布及用量、胸腰筋膜损伤情况、伤椎前缘高度及后凸角等变量并对其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43例患者出现术后残余腰背痛症状,发生率为9.5%。残余腰背痛组和对照组在术前BMD值、骨折数量、骨折类型、骨水泥分布、胸腰筋膜损伤情况、术后伤椎高度以及术后伤椎后凸角度方面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BMD值(OR=2.57,P=0.015)、骨折数量(OR=3.28,P<0.001)、Ⅰ型骨折OR=4.05,P=0.018)、O型骨水泥分布(OR=2.13,P=0.005)、胸腰筋膜损伤(OR=5.21,P=0.041)以及术后伤椎后凸角度(OR=3.59,P=0.027)是PKP术后残余腰背痛呈独立相危险因素。结论:PKP术后残余腰背痛的发生率为9.5%,且术前BMD值低、骨折数量多、Ⅰ型骨折、O型骨水泥分布、出现胸腰筋膜损伤以及术后伤椎后凸角大是PKP术后出现残余腰背痛的独立危险因素。
高剑峰袁景沈文东张军强刘亦凡汤月平
关键词: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大鼠皮下脂肪来源与内脏脂肪来源干细胞成骨能力的比较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比较来源于大鼠内脏组织与皮下组织的脂肪源性干细胞体外的成骨潜能。方法来源于大鼠不同解剖部位(内脏组织和皮下组织)的脂肪被分离消化,并向成骨方向诱导。CCK-8法测定两种不同来源干细胞的增殖情况,碱性磷酸酶、Von Kossa染色观察细胞成骨能力的变化。结果两种细胞均保持较强的增殖能力,生长曲线呈"S"型,但皮下脂肪源性干细胞的增殖能力明显高于内脏脂肪源性干细胞。成骨能力检测显示内脏脂肪源性干细胞的碱性磷酸酶、Von Kossa染色阳性更明显,碱性磷酸酶定量检测活性更高。结论不同解剖部位的脂肪组织成骨能力各有不同。内脏组织脂肪源性干细胞的成骨潜能要明显高于皮下组织来源的。
高剑峰邹俊姜为民吴春屾曹成毛海青
关键词:脂肪源性干细胞内脏皮下成骨
PFN与DHS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分析
<正>目的通过对采用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PFN)及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观察,分析两种内固定在临床运用中的特性。方法选取我院...
高剑峰杨惠林包肇华张志明史昱晖
文献传递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后骨水泥椎间隙渗漏与渗漏椎间盘高度的相关性被引量:6
2021年
背景:骨水泥渗漏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有研究初步表明骨水泥椎间隙渗漏会加速渗漏椎间盘的退变。目的:探讨PKP后骨水泥椎间隙渗漏与渗漏椎间盘高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因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行PKP治疗的患者212例。根据是否发生骨水泥椎间隙渗漏分为渗漏组(28例)及未渗漏组(184例)。测量并计算术前、术后1 d与术后12个月两组患者平均椎间盘高度、椎间盘高度系数及椎间盘腹侧高度,同时测量并计算术后1 d、术后12个月渗透组患者渗漏到椎间隙的骨水泥高度与椎间盘高度的比值(骨水泥渗漏高度/椎间盘高度),分析骨水泥渗漏与椎间盘高度退变的相关性。结果:未渗漏组患者随访时间14.2~20.6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17.2±3.5)个月;渗透组患者随访时间12.5~22.8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18.8±4.9)个月。术后12个月未渗漏组患者平均椎间盘高度、椎间盘高度系数及椎间盘腹侧高度均大于渗漏组患者,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渗漏组患者椎间盘高度减少及椎间盘高度减少率均大于未渗漏组患者,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术后1 d、术后12个月渗漏组患者骨水泥渗漏高度/椎间盘高度与椎间盘高度减少率均呈正相关(r=0.879、0.959,P<0.001)。结论:PKP术后骨水泥椎间隙渗漏会加剧渗漏椎间盘退变进程。此外,渗漏骨水泥高度/椎间盘高度比值越大,椎间盘高度减少率越高。
高剑峰沈文东张军强刘亦凡汤月平
关键词: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椎间盘高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