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韩帅帅

作品数:10 被引量:103H指数:6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经济管理
  • 3篇建筑科学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历史地理

主题

  • 6篇城市
  • 5篇经济承载力
  • 2篇综合评价
  • 2篇非线性
  • 2篇副省级城市
  • 1篇地级
  • 1篇地级以上城市
  • 1篇演进
  • 1篇中国劳动力
  • 1篇人口
  • 1篇人口分布
  • 1篇生态
  • 1篇生态绩效
  • 1篇数据分析
  • 1篇探索性空间数...
  • 1篇结构演进
  • 1篇空间分异
  • 1篇空间结构
  • 1篇劳动力
  • 1篇劳动力市场

机构

  • 7篇辽宁师范大学
  • 4篇华东师范大学

作者

  • 10篇韩帅帅
  • 7篇狄乾斌
  • 2篇孙斌栋
  • 1篇张婷麟
  • 1篇韩增林

传媒

  • 2篇地域研究与开...
  • 1篇国土与自然资...
  • 1篇地理研究
  • 1篇人口与经济
  • 1篇经济地理
  • 1篇地理科学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城市经济承载力的综合评价及其时空差异研究--以我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为例
我国城市经济多年来发展迅速,但由于人口增加、产业结构不合理、资源减少、环境恶化等限制,经济发展进入调整期,因此明确城市经济承载力对于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十分必要。
韩帅帅狄乾斌
关键词:经济承载力PSR模型
中国劳动力市场分割的时空演化被引量:27
2019年
地区分割会破坏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不利于人力资源的流动和规模效应的发挥。鉴于以往研究缺乏对21世纪以来劳动力市场分割态势和空间格局差异的分析,本文利用2004—2014年19个行业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数据,采用相对价格法构造劳动力市场的分割指数,并通过面板固定效应模型探究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中国的劳动力市场分割经历了"在波动中趋于整合"的过程;地区间分割程度差异明显,从东部向中西部地区逐渐增强,南北从差异不明显逐渐演变为从南向北逐渐减小;从影响因素来看,以政府财政支出为代表的制度因素和外贸出口起到了推动劳动力市场整合、提高区域一体化的作用,而地区间经济发展差距、市场规模和外贸进口则在客观上加剧了劳动力市场的分割程度。研究为探究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的影响因素和制定区域经济一体化政策奠定了基础。
韩帅帅孙斌栋
关键词:劳动力市场分割
城市经济承载力定量化方法探讨——以大连市为例被引量:6
2014年
经济承载力正逐渐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根本因素。用经济总量定义城市经济承载力,基于Eviews6.0软件,运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自相关检验以及异方差检验来确定大连市1990~2012年土地指标的可靠性;利用多元回归和二元二次方回归分析拟合方程,运用土地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测算出大连市国内生产总值的上限值为23986.1956亿元,并对此模型方法的优劣性进行了探讨。
韩帅帅狄乾斌
关键词:经济承载力GDPEVIEWS
城市经济承载力的综合评价及其时空差异研究——以我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为例被引量:21
2015年
以我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为研究对象,运用非线性模糊综合评价法和PSR模型分别测度城市经济承载水平和承载质量。结果表明:15个副省级城市的经济承载力发展趋势在波动中上升,整体水平不高。时间上,城市间差异在波动中先扩大后减小,空间分布上,呈现沿海城市优于内地城市,南方城市优于北方城市的格局;结构演进在时间序列上表现出不断优化的趋势,且经济系统实现有效率的发展模式。总之,15个副省级城市的经济承载力水平陆续从超载进入临界可载,且时空差异较大,但在结构分析上表现出了较好的演进路径,基本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狄乾斌韩帅帅
关键词:经济承载力
中国地级以上城市经济承载力的空间格局被引量:32
2016年
在探讨经济承载力内涵和特征的基础上,利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和地统计全局趋势分析法,对中国288个地级以上城市的经济承载力空间格局分异特征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归纳城市经济承载力的驱动路径及提升策略。结果表明:1城市经济承载力的空间分布,基本呈东、中、西三级阶梯依次递减的趋势,且各城市得分值从高至低的衰减速度由快到慢再变快。2城市经济承载力空间分布呈现较弱的正向空间自相关,热点区域H-H类型集中,冷点区域H-L型和L-H型较多,且热度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依次递减。3城市经济承载力的空间差异主要在东西方向,而经济发展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南北方向,且两者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阶段基本对应中国的西部、中部和东部位置。4资源环境驱动路径、经济社会驱动路径和政策人才驱动路径是城市经济承载力提升的三种主要途径。
狄乾斌韩帅帅韩增林
关键词:地级以上城市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
Mono-and polycentric urban spatial structure and PM2.5 concentrations:regarding the dependence on population density
City planner are increasingly drawn to the possibilities of transforming urban spatial structure as an importa...
韩帅帅孙斌栋张婷麟
关键词:POLYCENTRICITY
文献传递
环渤海地区城市密集区的空间识别与集聚特征被引量:7
2016年
在探讨城市密集区内涵和特征的基础上,以环渤海地区118个城市为研究区域,通过空间识别确定了6个城市密集区范围;利用城市GDP和人口数据,借助Theil系数、城市基尼系数和首位城市集聚度等方法,从空间差异、集聚程度和集聚效应三方面对城市密集区的集聚特征进行探究。结果显示:(1)以城市等级和社会经济数据为筛选标准确定了北京、天津等7个中心城市、38个标准市和77个其他城市;(2)以2 h通行时间确定了以京津、石家庄、沈阳、大连、济南和青岛为核心的城市密集区范围;(3)Theil系数表明环渤海地区整体差异较小,其中城市密集区区内差异大于区际,内部差异对整体差异的贡献率超过91%;(4)集聚类型划分中,京津地区属于强单中心,沈阳、大连和青岛地区属于弱单中心,济南和石家庄地区被归入弱多中心类型;(5)京津城市密集区强大的集聚效应破坏了"石家庄—黄骅"的双核结构链,重新构建了区域的经济结构格局。
韩帅帅狄乾斌
关键词:城市密集区基尼系数
环渤海地区城市经济影响区的空间分异研究——基于“湖泊效应”和BASS模型被引量:5
2015年
地理要素影响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是经典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湖泊通过系统自组织力和人为干预影响周边城市经济的发展。将渤海看作一个巨大的湖泊,以环渤海地区3省2市为研究区域,基于"湖泊效应"和BASS模型构建理论体系,利用缓冲分析和非线性回归分析确定分层边界和圈层结构。结果表明:1湖泊对城市经济的影响呈现随距离增加先下降后上升最后大幅下降的趋势;2将环渤海地区分为核心区、重点区和边缘区,边界线依次为66 km、216 km和区域边界;3圈层结构特征明显:重点区中心城市与核心区港口城市形成双核结构;随着距离增加,从核心区、重点区至边缘区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呈现倒"U"型结构。
狄乾斌韩帅帅
关键词:湖泊效应BASS模型城市经济影响区
产业结构变动对城市经济承载力增长的贡献——以辽宁省14个城市为例被引量:9
2017年
以辽宁省14个城市为例,在利用非线性模糊综合评价法和三轴图分别测度城市经济承载力和产业结构变动规律的基础上,从相关性和贡献度两个层次探讨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承载力增长的贡献。研究结果表明:首先,1985—2014年辽宁省14个城市经济承载力整体呈现倒"U"型变化,产业结构以第二产业为主,呈现"J"型结构。其中,1985—2003年大部分城市第三产业比重上升并占据首位,产业结构优化程度加强,经济承载力稳步提升;2003—2014年第二产业比重回升,产业结构水平下滑,城市经济承载力增速放缓甚至下降。其次,辽宁14个城市的产业结构变动与城市经济承载力表现出了较强的相关性,在此基础上进行的贡献度分析表明产业结构的变动对城市经济承载力有直接且明显的贡献作用,其中第三产业贡献度最高。
韩帅帅狄乾斌
关键词:产业结构经济承载力贡献度
中国城市空间结构的生态绩效研究
伴随着城市化进程,城市成为社会和环境矛盾最突出的地方,而空间结构调整成为城市生态治理的重要手段之一。人口的过度集聚会造成交通拥堵、生态空间锐减、污染集中排放和热岛效应等问题。但是另一方面,人口的无序分散也可能会造成能源浪...
韩帅帅
关键词:空间结构多中心生态绩效人口分布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