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社元

作品数:13 被引量:192H指数:7
供职机构: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科技厅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1篇油菜
  • 3篇杂交
  • 3篇杂种
  • 3篇杀雄剂
  • 3篇化学杀雄
  • 2篇冬油菜
  • 2篇药物
  • 2篇芸芥
  • 2篇化学杀雄剂
  • 2篇甘蓝
  • 2篇甘蓝型
  • 2篇不育
  • 1篇单倍体
  • 1篇冬性
  • 1篇雄性不育
  • 1篇遗传相似系数
  • 1篇移栽
  • 1篇油菜生长
  • 1篇油菜小孢子
  • 1篇油菜雄性不育

机构

  • 8篇湖南农业大学
  • 5篇湖南农学院
  • 2篇甘肃省农业科...
  • 2篇甘肃农业大学

作者

  • 13篇陈社元
  • 13篇官春云
  • 11篇王国槐
  • 8篇田森林
  • 8篇李栒
  • 2篇张涛
  • 2篇刘自刚
  • 2篇孙万仓
  • 2篇孟亚雄
  • 1篇张金文
  • 1篇杨随庄
  • 1篇令利军
  • 1篇曾秀存
  • 1篇张焱
  • 1篇刘忠松
  • 1篇王鹤龄

传媒

  • 7篇作物研究
  • 3篇作物学报
  • 1篇江西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作物杂志

年份

  • 1篇2005
  • 2篇2003
  • 1篇2001
  • 1篇1997
  • 2篇1995
  • 1篇1993
  • 2篇1992
  • 1篇1991
  • 1篇1990
  • 1篇1989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几种化学药物对油菜杀雄效果的研究被引量:15
1993年
研究了茅草枯、二氯丙酸和MG_4对油菜的杀雄效果。结果MG_4喷1次,茅草枯用0.5%浓度喷2次,可诱导油菜雄性不育株率达80%以上。
官春云王国槐李栒田森林陈社元
关键词:油菜化学杀雄不育株率化学药物
化学杂交剂诱导油菜雄性不育机理的研究——Ⅰ.杀雄剂1号对甘蓝型油菜花药毡绒层和花粉粒形成的影响被引量:52
1997年
研究揭示了甘蓝型油菜花药壁发育类型属双子叶型,毡绒层为同型单起源毡绒层,又可称为分泌型腺质毡绒层。用0.03%杀雄剂1号处理9个不同发育时期的甘蓝型油莱,研究其诱导雄性不育的效果,结果表明:造胞细胞时期以前处理都是无效的,花粉母细胞以后处理才有效,尤以单核期处理效果最好,不育株率接近100%。这是由于杀雄剂1号诱导甘蓝型油菜花药毡绒层偏离了正常的发育方式,而形成异常的毡绒层,表现为毡绒层增厚,提早解体,与药壁中层分离,并由此产生各种形状的败育花粉。花粉中出现细胞质收缩、空秕,无花粉壁和药中无花粉等现象。文中还对杀雄剂1号诱导甘蓝型油菜雄性不育的作用机制进行了讨论。
官春云李栒王国槐陈社元袁晏松
关键词:化学杂交剂雄性不育
油菜小孢子培养和双单倍体育种研究Ⅱ.影响甘蓝型油菜和芥菜型油菜种间杂种胚产量的因素被引量:23
2003年
对甘蓝型油菜与芥菜型油菜种间杂交F1 代杂种进行离体小孢子培养研究。结果表明 :(1)F1 杂种胚产量受亲本基因型的影响 ;(2 )在F1 杂种花粉可育率为 30 %~ 4 3%的范围内 ,F1 杂种花粉可育率对有效胚产量无明显影响 ;(3)供体植株年龄对高胚产量的材料无明显影响 ,对低胚产量的材料有明显影响。 (4)提出用花药颜色来选择适合的小孢子培养的花蕾的指标 ,花药颜色以绿带点黄或绿带黄为宜 ;(5 )提出胚从NLN液体培养基转到半固体B5培养基培养 3d后再转至固体B5培养基 ,比从NLN液体培养基直接转到固体培养基的培养方式相对较好 ,可提高胚再生频率 ;(6 )诱导植株再生最适合的胚龄是 2 7d ,0 .2~ 0 .3cm大小的胚比 0 .6~ 0 .
李栒官春云陈社元王国槐刘忠松
关键词:油菜双倍体单倍体甘蓝型油菜芥菜型油菜种间杂种
中国芸芥遗传多样性RAPD标记分析被引量:18
2003年
选择我国不同生态地区有代表性的芸芥材料 ,利用RAPD标记技术进行分子标记差异分析 ,根据遗传相似系数计算不同材料RAPD数据的遗传距离矩阵 ,按UPGMA方法对研究材料进行了聚类。研究结果表明 ,我国芸芥具有比较大的遗传多样性 ,12个引物共扩增出 131条DNA带 ,其中 10 5条表现出多态性 ,占总带数的 80 .15 % ,不同生态类型地区来源的材料有各自的特征带。 2 0个材料的遗传距离在 0 .1178~ 0 .4 994之间 ,其中以和田芸芥与其它材料的遗传距离最大 ,而神池芸芥与朔州芸芥遗传距离最小。聚类分析表明 ,2 0个材料可分为 4组 ,其中和田芸芥和四川芸芥各自列为一组 ,和田芸芥可能是我国芸芥的一种新类型。
孙万仓官春云张金文孟亚雄刘自刚张涛李栒陈社元
关键词:芸芥RAPD标记分析遗传相似系数
油菜种子生产体系和方法的研究——Ⅱ双低油菜原原种种子来源对原种生长和种子质量的影响
1989年
双低油菜品种已开始大面积应用于生产,由于甘蓝型油菜是常异花授粉作物,异交率一般为10—30%。因此,在种子繁殖上面临着如何保持优良品质不变,尤其是原原种的生产,应该在严格的隔离条件下进行。目前原原种的生产一般采用套纸袋、套纹帐和玻璃室隔离等不同方法。为了比较上述三种不同隔离方法对种子产量、种子活力和品质的影响,确定原原种最佳隔离方法,特进行了双低油菜原原种不同繁殖方法的比较试验。
官春云王国槐陈社元田森林
关键词:油菜种子隔离法
油菜化学杀雄杂种湘杂油1号(湘油11号×466)选育报告被引量:4
1995年
l 化学杀雄剂的选用利用化学杀雄剂诱导雄性不育配制杂种,是作物杂种优势利用的重要途径.
官春云王国槐李栒陈社元田森林
关键词:化学杀雄剂湘杂油1号杂交油菜杂种组合秦油2号
冬油菜稻板田免耕移栽的研究被引量:2
1992年
冬油菜稻板田免耕移栽即在前作水稻收割后不整地移栽油菜,根据湖南农民的经验一般包括以下几个环节;扯绳开穴,移栽油菜,施随根土杂肥,浇定根水,成活后中耕松土,开沟分厢和进行其它管理。这项技术是在60年代兴起的,当时主要作为“烂冬”年份保证油菜移栽面积的补救措施。至80年代,油菜板田免耕移栽面积逐年扩大。
官春云田森林王国槐陈社元
关键词:冬油菜油菜免耕移栽
油菜化学杀雄药物、机理和杂种研究被引量:31
1990年
16种化学杀雄剂在油菜(B.napus)上的试验表明,0.4%的GA_2单核期处理,1%或1.5%MC_3单核期处理,1.5%KMS-1单核期处理,0.5%乙二胺四乙酸钠单核期处理,能诱导80%以上的不育株。经化学杀雄剂处理后,油莱小孢子发育出现一系列异常现象,此外花药过氧化物同工酶带型少而弱,脱氢酶活力弱等。化学杀雄单低强优势组合湘油11号×466比常规推广品种增产19.2%以上。
官春云王国槐李栒陈社元田森林
关键词:油菜化学杀雄剂杂种优势利用
油菜光温生态特性的研究和应用被引量:4
1995年
1 经过和任务来源光温生态特性是作物的基本特性,与作物引种、育种和栽培关系都很大.但在油菜上有关这方面的报导不多.在七十年代中期,我们在研究不同播期对油菜生长发育和产量影响.冬油菜在长沙夏播条件下的生态表现;油菜在昆明夏播条件下的生态表现等的基础上,深感对油菜光温生态特性有深入研究的必要,于是八十年代初期选择有代表性的品种,进行油菜周年播种的研究.1986年起由湖南省教育委民会正式别题。
官春云王国槐李栒张焱陈社元田森林赵均田
关键词:光温生态冬油菜春油菜生态特性半冬性
芸芥(Eruca sativa Mill.)与芸薹属(Brassica L.)3个油用种的远缘杂交被引量:40
2005年
采用芸芥 (ErucasativaMill.)与芸薹属 3个油用种 (Brassicanapus,Brassicajuncea ,Brassicarapa)进行杂交 ,共授粉15 990朵花 ,获得 12 5 7个角果 ,711粒杂交种子 ,结角率为 7.86 % ,亲和指数 0 .0 4 5。经形态学鉴定 ,无论芸芥作母本还是芸薹属的 3个油用种作母本 ,F1 植株均为偏母植株。杂交所获得角果的角粒数很低 ,许多角果为空角果 ,但在多数角果中可见到许多败育胚的残迹 ,这些败育胚中可能不乏杂种胚。对角果生长发育测量结果表明 ,远缘杂交角果在授粉后 9d左右停止生长 ,据此推断杂种胚的败育时期可能就在授粉后 9d左右。采用苯胺蓝染色法 ,在荧光显微镜下对芸芥与甘蓝型油菜杂交时花粉在柱头上的黏合、萌发及萌发花粉管在柱头和花柱中的生长、伸长情况的观察结果表明 ,异源花粉很难在柱头上黏合和萌发 ,同时在花粉黏合的部位及其附近柱头乳突细胞内产生大量胼胝质 ;萌发的少量花粉粒 ,其花粉管进入柱头也比较困难。表明芸芥与芸薹属杂交 ,存在严重的生殖隔离障碍 ,而且主要是受精前障碍。
孙万仓官春云孟亚雄刘自刚张涛李栒杨随庄令利军陈社元曾秀存王鹤龄
关键词:芸芥芸薹属远缘杂交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