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邓曦

作品数:4 被引量:14H指数:3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理工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系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2篇单增李斯特菌
  • 2篇亚甲基
  • 2篇亚甲基蓝
  • 2篇李斯特菌
  • 2篇弧菌
  • 2篇甲基
  • 2篇甲基蓝
  • 1篇微镜观察
  • 1篇显微镜
  • 1篇显微镜观察
  • 1篇响应曲面
  • 1篇响应曲面法
  • 1篇灭活
  • 1篇灭活作用
  • 1篇激光
  • 1篇激光共聚焦
  • 1篇激光共聚焦扫...
  • 1篇激光共聚焦显...
  • 1篇激光共聚焦显...
  • 1篇剪切力

机构

  • 4篇暨南大学
  • 2篇广州皇上皇集...

作者

  • 4篇唐书泽
  • 4篇邓曦
  • 3篇李红爱
  • 3篇吴希阳
  • 2篇陈振强
  • 1篇刘爽
  • 1篇唐姝姝
  • 1篇马强
  • 1篇吴谦
  • 1篇周鹏飞
  • 1篇马悦

传媒

  • 2篇食品工业科技
  • 1篇食品科学
  • 1篇现代食品科技

年份

  • 1篇2015
  • 3篇2014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创伤弧菌的优化培养及快速检测被引量:4
2014年
研究了创伤弧菌优化培养的方案,用以提高该菌的检出率。利用Design-Expert软件中的Box-Behnken中心组合实验原理,设计一组3因素3水平实验,通过响应曲面分析,得到优化培养参数为:含盐量3.65%,pH6.75,培养温度37.00℃,在该条件下培养液的OD595nm为0.520。利用创伤弧菌优化培养条件对市售海产样品进行了培养,并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对样品进行快速检测,且该菌的检出率高达23.3%。结果表明:应用本实验的优化培养方案、PCR法能快速有效检测水产品中存在的创伤弧菌。
邓曦唐书泽周鹏飞李红爱吴希阳马强
关键词:创伤弧菌响应曲面法PCR
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光动力技术对单增李斯特菌菌膜的灭活作用被引量:1
2014年
以亚甲基蓝(methylene blue,MB)为光敏剂,采用光催化专用氙灯光源(光功率密度为200mW/cm2),通过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confocal laser scanning microscope,CLSM)观察法探讨了光动力杀菌技术(anti-microbial photodynamic technology,APDT)对单增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M)菌膜(biofiLM,BF)的灭活作用。结果表明,MB-APDT处理的LM BF经过SYTO9/PI染色后在CLSM下观察,灭活效果区分明显。这一效果由平板菌落计数法得到进一步证实。光照20min,当MB的浓度低至0.1μg/mL时,APDT对于生长8h的BF失活率达到99.7%;当MB浓度为50μg/mL时,几乎全部LM BF失活。当MB浓度为1μg/mL时,光照5min即可使约99.6%生长8h的LM BF失活,也可使约78.7%生长36h的BF失活;当光照时间为30min时,生长8h LM-BF失活率达到99.97%,而生长36h BF失活率也达到99.94%。MB-APDT对LM BF的灭活效果主要取决于MB浓度和光照时间,且杀伤作用非常显著。
李红爱胡慧丹邓曦刘爽唐书泽吴希阳陈振强
关键词: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单增李斯特菌亚甲基蓝
亚甲基蓝对单增李斯特菌菌膜的光动力杀伤作用被引量:6
2014年
探讨单增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M)生物菌膜的生长特性及亚甲基蓝对LM生物菌膜光动力杀伤作用。通过结晶紫染色法判断与观察LM生物菌膜的形成并用酶标仪在595 nm波长处对其不同生长阶段的生物量进行测定,同时通过细菌平板菌落计数法研究亚甲基蓝对LM生物菌膜的光动力杀伤作用。结果表明:结晶紫染色法可用于定性判断与观察LM生物菌膜,且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LM生物菌膜生物量不断增加,形成的网状结构越来越致密。当光敏剂质量浓度为10μg/mL的亚甲基蓝在光功密度为200 mW/cm2的可见光照射30 min时,即可使LM生物菌膜的失活率达到99.99%以上,其菌落数降低了4.08(lg(CFU/mL))。亚甲基蓝对LM生物菌膜的光动力灭活作用非常显著,其杀伤效果主要取决于光敏剂质量浓度和光照时间。
李红爱唐姝姝刘永强邓曦唐书泽吴希阳陈振强
关键词:单增李斯特菌亚甲基蓝
副溶血弧菌在玻璃表面生物菌膜的生长特性及超声波法解离作用被引量:4
2015年
本文研究了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在玻璃表面生物菌膜(biofilm,BF)的生长特性,生长过程中环境因素的影响及超声波对其的解离作用。采用结晶紫染色法观察生物菌膜在玻璃表面的生长形态;酶标仪在595 nm波长处测量不同培养条件下生物菌膜的生物量;平板菌落计数法衡量超声波对菌膜的解离效果。结果表明:结晶紫染色法可直观清晰观察副溶血弧菌在玻璃表面形成的生物菌膜,且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副溶血弧菌生物菌膜形成的网状结构越来越致密。根据酶标仪测得的生物菌膜生物量的大小可得到在玻璃表面菌膜生长的最佳条件,当培养基盐度为3%,培养时间为24 h,培养时转速为70 r/min得到的副溶血弧菌生物菌膜已经成熟且菌体个数达到2.56×107 CFU/cm2。用50 k Hz超声波,采用间歇式超声波处理方法(每作用30 s间隔30 s)作用总时间4 min在保持菌体活性的同时能达到最佳解离效果。
吴谦邓曦马悦唐书泽
关键词:副溶血弧菌剪切力超声波法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