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谢婷

作品数:41 被引量:79H指数:5
供职机构:广东省中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2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念珠菌
  • 10篇中药
  • 9篇念珠
  • 9篇白念珠菌
  • 7篇湿疹
  • 6篇康唑
  • 5篇皮肤
  • 5篇中西医
  • 5篇中西医结合
  • 4篇血清
  • 4篇增殖
  • 4篇治疗湿疹
  • 4篇渗出
  • 4篇渗出性
  • 4篇湿敷
  • 4篇痰热
  • 4篇痰热清
  • 4篇体外
  • 4篇皮肤病
  • 4篇皮损

机构

  • 41篇广东省中医院
  • 7篇广州中医药大...
  • 5篇广州中医药大...
  • 5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河南省中医院
  • 2篇山西大同大学
  • 1篇广东省人民医...
  • 1篇广东省妇幼保...
  • 1篇河南中医药大...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山大学孙逸...
  • 1篇广州医科大学
  • 1篇四川省医学科...

作者

  • 41篇谢婷
  • 18篇范瑞强
  • 12篇陈信生
  • 8篇袁娟娜
  • 7篇秦晓民
  • 6篇齐庆
  • 5篇李东海
  • 5篇查旭山
  • 5篇赖宽
  • 5篇李勇
  • 5篇罗家胜
  • 4篇刘维
  • 4篇张娴
  • 4篇陈修漾
  • 4篇朱培成
  • 4篇吴盘红
  • 4篇刘全知
  • 3篇欧阳卫权
  • 3篇王平
  • 3篇莫冬冬

传媒

  • 8篇皮肤性病诊疗...
  • 3篇广州中医药大...
  • 3篇中国中西医结...
  • 3篇中国实用医药
  • 2篇世界中医药学...
  • 1篇河北医学
  • 1篇临床皮肤科杂...
  • 1篇江苏中医药
  • 1篇河南中医
  • 1篇新中医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皮肤性病...
  • 1篇华南预防医学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中医药导报
  • 1篇中华中医药杂...
  • 1篇成都医学院学...
  • 1篇中外医疗
  • 1篇中国中医药咨...
  • 1篇皮肤科学通报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4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 7篇2015
  • 6篇2014
  • 6篇2013
  • 3篇2012
  • 4篇2011
  • 1篇2010
4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药干预白念珠菌的实验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2年
中药抗真菌作用研究历史悠久,从天然中药中寻找筛选抗真菌新药或研发针对耐药白念珠菌的药物,是近年研究的热点。本文对中药活性成分、中药单体和中药复方对白念珠菌的干预作用实验研究进展方面进行了综述。
谢婷范瑞强吴盘红
关键词:中药白念珠菌
香莲方主要成分对唑类耐药白念珠菌恢复敏感的诱导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香莲复方及其君药的主要成分丁香酚、小檗碱的抗真菌及逆转氟康唑耐药作用。方法采用香莲外洗液、丁香酚、小檗碱、丁香酚和小檗碱的混合液分别连续诱导培养白念珠菌临床分离氟康唑耐药株,采用液基微量稀释法测定氟康唑对原代及诱导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值。观察药物对耐药白念珠菌的逆转作用,比较各组诱导药物之间的作用差异。结果耐药株L1~L3对氟康唑的MIC为64μg/m L,香莲外洗液的MIC为3.906 3~7.812 5 mg/m L,丁香酚为400~800 mg/m L,小檗碱为32~64 mg/m L,丁香酚和小檗碱混合液为200/16~400/32 mg/m L。香莲外洗液、丁香酚、小檗碱以及丁香酚和小檗碱混合液对临床分离耐药菌株可在连续诱导培养6~8代实现对氟康唑逆转耐药。耐药原代菌株与其敏感子代对于诱导药物的MIC没有明显上升趋势。结论香莲外洗液、丁香酚、小檗碱以及丁香酚和小檗碱混合液具有抗真菌作用,并可逆转耐药白念珠菌对氟康唑的敏感性,以香莲外洗液复方疗效最佳。
谢婷贾淑琳袁娟娜陈信生荆方轶范瑞强
关键词:丁香酚小檗碱耐药氟康唑念珠菌属
痰热清湿敷治疗湿疹渗出性皮损临床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观察痰热清湿敷治疗湿疹渗出性皮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入选符合标准的100例湿疹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两组均常规给予西替利嗪口服及复方甘草酸酐静脉滴注。治疗组在常规用药的基础上予以痰热清湿敷局部,对照组在常规用药的基础上予以3%硼酸溶液湿敷局部。比较两者的疗效。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80%,治疗组有效率为94%,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瘙痒度VAS评分为(3.056±0.942)分,治疗组治疗后评分为(1.818±0.871)分,两组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痰热清湿敷治疗湿疹渗出性皮损疗效显著。
秦晓民刘全知罗家胜陈信生谢婷
关键词:痰热清湿敷湿疹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湿疹临床观察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观察中西医治疗急性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2例急性湿疹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给予抗组胺药或者联合清热凉血法中药复方治疗,2周后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痊愈20例,显效13例,总有效率91.7%,高于临床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药结合治疗急性湿疹的临床优势好,有实用价值。
齐庆赖宽谢婷查旭山李东海李勇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急性湿疹清热凉血法
痰热清湿敷治疗湿疹渗出性皮损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痰热清湿敷治疗湿疹渗出性皮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入选符合标准的100例湿疹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50例,对照组50例。治疗组痰热清湿敷局部+西替利嗪口服液口服+复方甘草酸酐静滴,对照组3%硼酸溶液湿敷局部+西替利...
秦晓民刘全知罗家胜陈信生谢婷
关键词:痰热清湿敷湿疹
文献传递
160例微创腋臭根治术胶片与小切口两种引流方式疗效与并发症分析
2012年
目的:分析胶片与小切口两种引流方式对微创腋臭根治术的疗效与并发症影响,探讨一种能有效提高腋臭手术效果并减少微创腋臭根治术术后并发症的引流方式。方法:对我科160例徽创腋臭根治术患者,分别采用胶片与小切口两种引流方式,随访1-2年,分析2种引流方式对手术疗效与并发症的影响。结果:两种引流方式的手术疗效无统计学差异;小切口引流法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与胶片引流法相比,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胶片与小切口两种引流方式的微创腋臭根治术均获得满意疗效,有效率均达到100%;小切口引流法比胶片引流法的血肿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低。
谢婷康旭罗家胜齐庆李华莉秦晓民
关键词:腋臭根治术胶片小切口引流
范瑞强运用周期疗法治疗女性寻常痤疮经验探析被引量:6
2019年
范瑞强教授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认识到女性寻常痤疮的发病与月经周期关系密切,认为女性寻常痤疮的核心病机为肾阴不足、肝经郁热、冲任不调,治疗上主张周期疗法:非月经期以清热为主,滋阴为辅,以"滋阴清肝1号方"治疗;月经期以滋阴为主,清热为辅,以"滋阴清肝2号方"治疗。临床疗效显著,附验案1则以佐证。
刘婵柯谢婷袁娟娜邓家侵范瑞强(指导)
关键词:周期疗法寻常痤疮病因病机名医经验
长效抗菌剂洁悠神促进色痣二氧化碳激光术创口愈合的临床观察
2014年
目的观察长效抗菌剂洁悠神对色痣二氧化碳激光术引起的手术创口的作用。方法对我科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诊断为色痣并行二氧化碳激光手术治疗患者720例分为两组,治疗组458例激光术后于创口喷洒长效抗菌剂洁悠神。对照组262例术后创口不做特殊处理。观察创口外观、分泌物、创缘反应,愈合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洁悠神治疗组创口分泌物减少,愈合时间平均快1.3 d。治疗组中3例用药后局部轻度潮红、疼痛,停药后即消失,未见其他局部及全身不良反应。结论洁悠神能促进色痣二氧化碳激光术的创口愈合,减少不良反应。
谢婷秦晓民
关键词:色痣二氧化碳激光愈合
养血祛风中药复方联合抗组胺药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资料分析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观察分析养血祛风中药复方联合抗组胺药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严格按照标准招募慢性荨麻疹患者112名,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抗组胺药或者抗组胺药联合养血祛风中药复方治疗,3周后评价药物治疗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痊愈18例,显效19例,总显效率66.1%,高于临床对照组的总显效率55.4%(P<0.05)。结论抗组胺药物联合养血祛风中药复方治疗慢性荨麻疹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齐庆李东海查旭山李勇谢婷赖宽
关键词:慢性荨麻疹养血祛风法
痰热清湿敷治疗湿疹渗出性皮损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痰热清湿敷治疗湿疹渗出性皮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入选符合标准的100例湿疹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50例,对照组50例.治疗组痰热清湿敷局部+西替利嗪口服液口服+复方甘草酸酐静滴,对照组3%硼酸溶液湿敷局部+西替利...
秦晓民刘全知罗家胜陈信生谢婷
关键词:湿疹痰热清湿敷疗法
文献传递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