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范瑞强

作品数:337 被引量:868H指数:14
供职机构:广东省中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11篇期刊文章
  • 120篇会议论文
  • 3篇标准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32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85篇中医
  • 46篇念珠菌
  • 43篇中药
  • 40篇皮肤
  • 38篇中医药
  • 34篇疱疹
  • 33篇念珠
  • 32篇细胞
  • 30篇狼疮
  • 29篇药疗
  • 29篇药疗法
  • 29篇痤疮
  • 28篇红斑
  • 27篇阴道
  • 26篇红斑狼疮
  • 25篇医药疗法
  • 25篇中医药疗法
  • 24篇生殖
  • 24篇生殖器
  • 22篇念珠菌病

机构

  • 311篇广东省中医院
  • 59篇广州中医药大...
  • 19篇中山大学附属...
  • 10篇南方医科大学
  • 8篇河南省中医院
  • 7篇山西大同大学
  • 6篇广东省妇幼保...
  • 5篇广州医学院第...
  • 5篇广州医学院第...
  • 5篇浙江大学
  • 4篇广州中医药大...
  • 3篇广东省人民医...
  • 3篇广州市第一人...
  • 3篇武汉市第一医...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湖南中医药大...
  • 3篇广东省皮肤性...
  • 3篇中华中医药学...
  • 3篇江西中医药大...
  • 3篇广州中医药大...

作者

  • 336篇范瑞强
  • 54篇禤国维
  • 45篇李红毅
  • 27篇陈达灿
  • 25篇陈信生
  • 23篇池凤好
  • 22篇吴元胜
  • 19篇吴玮
  • 19篇赖梅生
  • 19篇陈建宏
  • 18篇谢婷
  • 16篇程喜平
  • 15篇黄咏菁
  • 14篇廖列辉
  • 12篇袁娟娜
  • 12篇吴盘红
  • 11篇邓家侵
  • 10篇欧阳卫权
  • 8篇孙静
  • 8篇吴晓霞

传媒

  • 21篇岭南皮肤性病...
  • 16篇皮肤性病诊疗...
  • 14篇临床皮肤科杂...
  • 11篇中国皮肤性病...
  • 1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0篇中华皮肤科杂...
  • 10篇新中医
  • 8篇中医药学刊
  • 8篇广州中医药大...
  • 7篇中医药信息
  • 7篇世界中医药学...
  • 6篇中医杂志
  • 6篇广东医学
  • 6篇中华中医药杂...
  • 6篇世界中医药学...
  • 5篇现代中西医结...
  • 5篇时珍国医国药
  • 5篇中国麻风皮肤...
  • 5篇2007年中...
  • 5篇中华中医药学...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7篇2021
  • 2篇2020
  • 6篇2019
  • 1篇2018
  • 6篇2017
  • 6篇2016
  • 20篇2015
  • 13篇2014
  • 14篇2013
  • 14篇2012
  • 11篇2011
  • 26篇2010
  • 31篇2009
  • 31篇2008
  • 25篇2007
  • 24篇2006
  • 19篇2005
  • 12篇2004
3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原花青素对斑秃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IFN-γ、IL-12及转录因子T-bet基因表达的调节作用被引量:10
2008年
目的探讨原花青素对斑秃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中Th1型细胞因子(IFN-γ、IL-12)及转录因子T-bet基因表达的调节作用。方法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分别检测8例轻型斑秃、12例重型斑秃患者及10例健康人外周血PBMC经原花青素(PC)刺激后IFN-γ、IL-12及T-bet mRNA的表达状况。结果植物血凝素(phytoaemagglutinin,PHA)及PC+PHA共同刺激重型斑秃患者PBMC后,转录因子T-bet mRNA分别为0.581±0.148、0.419±0.113;IFN-γ mRNA分别为0.689±0.219、0.430±0.162;IL-12 mRNA分别为0.198±0.056、0.136±0.035;与自身对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可抑制重型斑秃患者PBMC中转录因子T-bet及Th1型细胞因子基因表达,逆转Th1型反应,含PC的中药松针治疗斑秃有效的机制可能部分与此相关。
朱培成禤国维陈达灿范瑞强
关键词:斑秃原花青素
滋阴清热方对狼疮鼠脾淋巴细胞的核蛋白质的影响
2009年
目的:探讨滋阴清热方和泼尼松对狼疮鼠脾淋巴细胞的核蛋白质的影响。方法:用生理盐水(对照组)、中药、西药和中西药等不同的干预措施处理狼疮鼠5周,提取脾淋巴细胞核蛋白质,运用表面增强激光解析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技术(SELDI-TOF-MS)检测各处理组狼疮鼠核蛋白质的表达差异,揭示滋阴清热方以及联合泼尼松治疗SLE的作用环节。结果:在脾淋巴细胞的核蛋白质中发现对照组出现一些加重自身免疫的蛋白质,而西药组出现一些抑制免疫反应的蛋白质;中西药组和西药组对脾淋巴细胞的核蛋白质影响的结果是相似的。结论:滋阴清热方中药和或泼尼松可能通过影响脾淋巴细胞细胞的分化和蛋白质的表达达到治疗目的。
吴玮范瑞强余捷凯张娴禤国维陈建宏
关键词:滋阴清热方脾淋巴细胞
儿童急性痘疮样苔藓样糠疹1例
本科对一例儿童急性痘疮样苔藓样糠疹给予了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本文现将具体的诊治过程进行总结报告,并讨论了该病的致病机理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优势。
邓家侵李红毅范瑞强许德清石灵春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致病机理
文献传递
中华中医药学会皮肤科分会第三次年会会议纪要
2007年
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广东省中医院皮肤科、广东省中医药学会皮肤病专业委员会、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联合承办的“中华中医药学会皮肤科分会第三次年会暨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皮肤病诊疗新进展高级研修班”于2006年11月9—13日在广州召开。会议邀请了我国知名的皮肤病专家秦万章、榻国维、徐宜厚、欧阳恒、许德清、朱学骏、乐嘉豫、康克非等18位教授作专题演讲,同时选取20篇学术水平较高的论文进行大会交流。本次会议收到论文230篇,最后收入论文汇编200余篇.论文的水平反映了近年来中医中西医结合防治皮肤性病的最新进展。
范瑞强李红毅
关键词:皮肤科皮肤病专家
疣毒净对复发性尖锐湿疣患者淋巴细胞凋亡调控蛋白的影响被引量:2
2003年
目的 : 观察中药疣毒净系列制剂对复发性尖锐湿疣患者淋巴细胞凋亡调控蛋白的影响。方法 : 选择经疣毒净系列制剂治疗前、后复发性尖锐湿疣患者血液行淋巴细胞凋亡调控蛋白Bcl - 2、CD95 + 、CD95L的检测并与健康人群进行对照。结果 : 复发性尖锐湿疣患者治疗前后CD95 + 、CD95L表达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 ,Bcl- 2则低于健康对照组 (P<0 .0 5 ) ,而治疗前组CD95 + 、CD95L表达水平分别高于治疗后组 (P <0 .0 5 ) ,Bcl- 2则低于治疗后组 (P <0 .0 1)。结论
江光明禤国维范瑞强
关键词:疣毒净复发性尖锐湿疣淋巴细胞凋亡调控蛋白CD95L
阴虚内热证SLE淋巴细胞167个基因的动态表达
本文应用基因达谱芯片技术研究激素+滋阴清热方治疗前、中、后阴虚内热证红斑狼疮(SLE)淋巴细胞基因表达的动态变化,应用自组图分析方法从7458个基因中筛选出176个基因,分为25类,通过对25类基因表达模式中基因治疗前中...
范瑞强赖梅生陈达灿吴元胜禤国维李红毅吴晓霞黄咏菁朱晓浚韩凌危建安孙静张娴周丹
关键词:滋阴清热方基因芯片
文献传递
中医治疗念珠菌感染的临床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02年
对 1 997年以来中医药治疗念珠菌性阴道炎、念珠菌性包皮龟头炎、念珠菌性口腔炎等浅部真菌病 ,以及念珠菌性肠炎、念珠菌性肺炎等深部念珠菌病进行了综述 ,提示中医药对浅部真菌病有较好的疗效 ;外治法仍是其主要而有效的治疗方法 ;深部念珠菌病的中医药治疗尚需积累更多的临床经验。
欧阳卫权范瑞强
关键词:念珠菌性阴道炎念珠菌性包皮龟头炎念珠菌病外治法
生殖器疱疹的中西医诊治
生殖器疱疹是由单纯疱疹病毒引起的,以外阴生殖器部位群集小水疱为特征的性传播疾病。属于中医“阴疮”的范畴。中医认为该病发于外阴,病在下焦,与肝、脾、肾关系最密切。多因房事不洁,从外感受湿热淫毒,困阻外阴皮肤粘膜和下焦经络,...
范瑞强
关键词:生殖器疱疹病因病机
文献传递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中医的认识和治疗
范瑞强
疣毒净外用治疗尖锐湿疣30例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观察腐蚀赘疣、解毒散结类中药外用治疗尖锐湿疣的疗效。方法采用疣毒净点涂霜(鸦胆子、紫草、莪术、白芨等)和疣毒净外洗液(虎杖、紫草、板蓝根、莪术等)治疗本病30例,并设对照组对比。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治愈率分别为90.0%、92.8%,差异无显著性(P>0.05)。提示本方法对本病具有腐蚀赘疣,解毒散结的功效。
练霭云范瑞强禤国维
关键词:外治法
共3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