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池凤好

作品数:41 被引量:132H指数:8
供职机构:广东省中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基金资助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湿疣
  • 10篇尖锐湿疣
  • 9篇中医
  • 8篇中医药
  • 7篇疗效
  • 7篇疗效观察
  • 6篇药疗
  • 6篇药疗法
  • 6篇医药疗法
  • 6篇中药
  • 6篇中医药疗法
  • 5篇血清
  • 5篇疱疹
  • 5篇痤疮
  • 4篇女性
  • 4篇细胞
  • 3篇痤疮患者
  • 3篇外用
  • 3篇外用治疗
  • 3篇临床疗效

机构

  • 39篇广东省中医院
  • 7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广东省人民医...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作者

  • 40篇池凤好
  • 23篇范瑞强
  • 7篇禤国维
  • 5篇李智珍
  • 4篇李红毅
  • 4篇黄咏菁
  • 4篇王蕾
  • 3篇陈媛媛
  • 3篇黄懿平
  • 3篇邓家侵
  • 3篇陈信生
  • 3篇孟威威
  • 2篇吴玮
  • 2篇李春红
  • 2篇廖列辉
  • 2篇陈达灿
  • 2篇李静
  • 1篇王敏华
  • 1篇区勇全
  • 1篇石灵春

传媒

  • 4篇中国皮肤性病...
  • 3篇临床皮肤科杂...
  • 3篇岭南皮肤性病...
  • 2篇中医杂志
  • 2篇广东医学
  • 2篇中国中医药现...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中国医药学报
  • 1篇中华皮肤科杂...
  • 1篇湖北中医杂志
  • 1篇新中医
  • 1篇中医药学刊
  • 1篇中国麻风皮肤...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中药新药与临...
  • 1篇深圳中西医结...
  • 1篇中药材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皮肤性病诊疗...
  • 1篇2007年中...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 5篇2008
  • 2篇2007
  • 6篇2006
  • 1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 3篇2001
  • 2篇2000
  • 5篇1999
  • 1篇1998
4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家族性良性慢性天疱疮伴发大面积尖锐湿疣1例报告被引量:2
1999年
患者男性,32岁,职员。因双侧腹股沟、阴囊、会阴、肛周皮疹5个月就诊。患者20岁始于颈侧、腋窝、腹股沟、肛周出现皮疹,确诊为“家族性良性慢性天疱疮”,一直间断性地内服或外用激素治疗,皮损于夏季明显而冬季减轻,但未完全消失。1997年10月发现阴囊。
池凤好范瑞强石灵春
关键词:病例报告尖锐湿疣家族性良性慢性天疱疮
滋阴清肝消痤方配合痤灵酊治疗成年女性痤疮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滋阴清肝法治疗成年女性痤疮的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用滋阴清肝消痤方及美满霉素口服治疗,对照两组疗效。
李智珍池凤好范瑞强
文献传递
中药疣毒净治疗尖锐湿疣随机对照研究——附治疗前后血清IL-2水平的检测
<正>目的:探讨中药疣毒净治疗尖锐湿疣的疗效。方法:病例选择,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编《性病防治手册》制定的诊断标准确诊,共90例。随机分为疣毒净A组、疣毒净B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三组病人年龄、性别、病程、疣体情况...
范瑞强禤国维池凤好李静章国来
文献传递
特应性皮炎白细胞介素2及可溶性受体检测及意义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2(IL-2)及其可溶性受体(sIL-2R)在特应性皮炎(AD)患者血清中的水平以及与病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30例AD患者及20例正常人血清中IL-2、sIL-2R水平。采用特应性皮炎积分(SCORAD)指数评价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分析其与血清IL-2及sIL-2R水平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人对照组相比,AD患者血清IL-2水平下降,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患者血清sIL-2R水平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患者血清sIL-2R水平的变化分别与皮损面积呈显著正相关(r=0.37,P<0.05),与患病时间呈显著负相关(r=-0.398,P<0.05)。结论AD患者血清低水平的IL-2,可能降低调节性T细胞表达免疫抑制功能,在AD病情活动或迁延过程中发挥作用。AD患者sIL-2R升高与AD的皮损面积和患病时间有关。
陈达灿刘炽黄咏菁池凤好范瑞强禤国维
关键词:皮炎特应性白细胞介素2可溶性受体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观察被引量:6
2007年
目的:观察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方法:78例被纳入的患者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予消炎痛口服,治疗组采用丹参针穴注、局部梅花针叩击配合护理手段,疗程共4周。结果:中医综合治疗组疗效优于西药对照组。结论:中医综合疗法可更好的改善后遗神经痛,值得推广应用。
王敏华池凤好王蕾
关键词: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中医综合疗法疗效
中药抗病毒胶囊大鼠血清体外抗HSV-Ⅱ作用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01年
目的 观察抗病毒胶囊血清抗病毒作用。方法 取口饲抗病毒胶囊后的大鼠血清进行体外抗病毒作用实验。结果 第 3天和第 5天抗病毒胶囊血清具有抑制单纯疱疹病毒Ⅱ型 333株致兔肾细胞病变的作用。尤其第 5天血清作用更强。且抗病毒Ⅱ号胶囊血清的抗病毒效果比抗病毒Ⅰ号胶囊好。结论 抗病毒胶囊具有抗病毒作用。
李红毅范瑞强刘妮禢国维池凤好
关键词:中药抗病毒胶囊抗病毒作用
自制生肌膏治疗剥脱性唇炎的临床与实验观察被引量:8
2009年
目的观察自制生肌膏治疗剥脱性唇炎的疗效,并通过动物实验,观察其毒性、皮肤刺激性和过敏性反应。方法将60例剥脱性唇炎患者按2:1的比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20例,治疗组用自制生肌膏,对照组用丁酸氢化可的松软膏,均外用3周后观察临床疗效。选皮肤正常及破损的家兔各20只,均分为5组,观察自制生肌膏的皮肤急性毒性反应;家兔8只分为2组,观察自制生肌膏对家兔完整及破损皮肤的刺激反应;豚鼠42只分为3组,观察自制生肌膏的皮肤过敏反应;NIH小鼠30只分为2组,观察自制生肌膏对NIH小鼠口服急性毒性实验。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60.00%;对照组有效率为40.0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制生肌膏对家兔完整及破损皮肤无任何急性毒性反应,未出现明显刺激反应,豚鼠皮肤也未见过敏反应,口服生肌膏对NIH小鼠无急性毒性反应。结论生肌膏治疗剥脱性唇炎安全有效。
池凤好李智珍黄懿平陈媛媛李春红范瑞强
关键词:剥脱性唇炎生肌膏中医药治疗
滋阴清肝消痤方配合痤灵酊治疗成年女性痤疮52例被引量:2
2006年
李智珍池凤好范瑞强
关键词:女性痤疮成年女性清肝消痤方慢性炎症性疾病痤疮患者
疣毒净胶囊联合优可洛治疗男性尖锐湿疣临床研究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观察疣毒净胶囊联合优可洛治疗尖锐湿疣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5例尖锐湿疣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25例,联合组口服疣毒净胶囊,每次5粒,每天3次,连服3周;优可洛外用,连用4天,然后停用3天为1周期,连用2周期。疣毒净组口服疣毒净胶囊,每次5粒,每天3次,连服3周。优可洛组予优可洛外用,连用4天,然后停用3天为1周期,连用2周期。疗程3周,随访3月。结果:疗程结束后3组比较,全部可视性疣体数目、面积差值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中联合组可视性疣体数目、面积减少最多。在ITT分析和PP分析中,3组疗效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进行疗效两两比较,联合组及优可洛组疗效均优于疣毒净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联合组及优可洛组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且在ITT分析中,联合组治愈率均优于疣毒净组和优可洛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联合组和优可洛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且不良反应轻微。结论:疣毒净胶囊联合优可洛治疗尖锐湿疣有效且耐受性较好。
池凤好黄咏菁方镇强禤国维
关键词:尖锐湿疣中西医结合疗法
胫前型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并发甲损害1例被引量:1
2009年
1病历摘要 患儿女,11岁。因双下肢和手足背反复出现红斑、水疱、糜烂,伴瘙痒10年。于2007年5月7日就诊于广东省中医院皮肤科门诊。患儿于1岁左右时双小腿胫前、足背因碰撞或搔抓后出现水疱、血疱,疱易破,破溃后形成糜烂面,愈合缓慢,愈后遗留瘢痕,部分指(趾)甲变形。10年来病情反复发作,夏季加重,冬季减轻,瘙痒时轻时重。家族成员中无近亲结婚者;家系调查:共调查3代;患儿祖母仅有指(趾)甲变形、萎缩或增厚,
池凤好李春红欧阳杰李希清
关键词:甲损害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