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蒋建龙

作品数:7 被引量:56H指数:4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细胞
  • 5篇肺癌
  • 4篇细胞肺癌
  • 4篇小细胞
  • 4篇小细胞肺癌
  • 4篇非小细胞
  • 4篇非小细胞肺癌
  • 3篇晚期
  • 2篇注射
  • 2篇注射液
  • 1篇毒副反应
  • 1篇多西他赛
  • 1篇胸腹
  • 1篇胸腹水
  • 1篇胸腔
  • 1篇胸腔积液
  • 1篇胸腺
  • 1篇胸腺法新
  • 1篇血清
  • 1篇血清CA19...

机构

  • 7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7篇蒋建龙
  • 6篇何忠惠
  • 4篇李士英
  • 3篇顾春荣
  • 3篇熊佳时
  • 3篇朱英
  • 2篇何刚
  • 2篇顾燕慧
  • 2篇张明
  • 1篇沈赞
  • 1篇盛友华
  • 1篇贺建宇
  • 1篇李洪涛
  • 1篇徐卫明

传媒

  • 1篇中国癌症杂志
  • 1篇内蒙古中医药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临床肺科杂志
  • 1篇中国热带医学
  • 1篇疑难病杂志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岩舒注射液联合P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
2011年
目的:观察岩舒注射液联合P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紫杉醇(PTX)150mg/m2,第1天静滴;顺铂(DDP)25mg/m2第1,23,天静滴,21天为1周期,2周期后进行疗效评定。治疗组在化疗同时应用岩舒注射液2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用14天,2疗程后进行评定。结果:治疗组近期总有效率为42.59%,对照组为31.48%,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胃肠道反应及骨髓抑制较对照组减轻,两者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岩舒注射液联合PP方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较好,毒副反应轻。
蒋建龙
关键词:岩舒注射液非小细胞肺癌近期疗效毒副反应
血清CA199、CYFR21-1、CEA、NSE水平与肺癌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分析血清CA199、CYFR21-1、CEA、NSE水平检测在肺癌诊断及疗效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探讨其与肺癌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78例肺癌患者、50例肺部良性疾病及5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CA199、CYFR21-1、CEA、NSE水平,比较治疗前后肺癌患者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变化。结果:肺癌组血清CA199、CYFR21-1、CEA、NSE水平较对照组、肺良性疾病组均显著升高(P<0.05);Ⅲ-Ⅳ期肺癌患者各肿瘤标志物水平均较Ⅰ-Ⅱ期患者明显升高(P<0.05);四项联合检测的敏感性为79.5%,明显高于CA199、CYFR21-1、CEA、NSE任一单项肿瘤标志物的敏感性(P<0.05);随着疗效的下降,血清CA199、CYFR21-1、CEA、NSE水平逐渐升高(P<0.05)。结论:肺癌患者血清CA199、CYFR21-1、CEA、NSE水平呈高表达状态,且其表达水平与肺癌病情程度密切相关,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肺癌诊断的敏感度及指导治疗方案选择。
熊佳时何刚李士英朱英蒋建龙何忠惠张明
关键词:肺癌癌胚抗原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白介素-2治疗前后恶性胸腹水白细胞抗原DR、淋巴细胞微核含量及T细胞亚型改变的临床研究被引量:7
2010年
背景与目的:恶性胸腹水多为中晚期症状,控制恶性积液对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期有着重要的意义。本研究探讨白介素-2治疗恶性积液前后积液中的人类白细胞抗原DR(HLA-DR)、淋巴细胞微核率(PFLMNF)以及T细胞亚型的改变,以预测治疗的效果及疾病的转归。方法:胸腹腔注射白介素-2(200万国际单位,每周2次,共2周)治疗良、恶性胸腔积液患者57例。采用液基细胞薄层制片术(TCT),采用免疫标记EnVison二步法观察T细胞免疫表型、HLA-DR及癌细胞免疫表型HLA-DR的表达。采用Giemsa-Wright染色观察PFLMNF。结果:A组胸腹水患者白介素-2治疗后,T细胞CD3、CD4、HLA-DR免疫表达信号增强,PFLMNF在治疗后患者中明显减低。结论:白介素-2可以上调人恶性胸腹水癌细胞HLA-DR抗原的表达,提示IL-2对癌性胸腹水的临床治疗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蒋建龙盛友华何忠惠顾春荣顾燕慧李洪涛沈赞
关键词:白介素-2恶性胸腹水HLA-DR淋巴细胞微核率
参芪扶正液联合EP方案对NSCLC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观察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E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治疗组35例,对照组35例,均采用相同的EP化疗方案,足叶乙甙(VP-16)120mg/m2静脉滴注,第1~3d,顺铂(PDD)60mg静脉滴注,第1d,每21d为1个周期。3个周期为1个疗程。治疗组化疗期间常规静脉滴注参芪扶正注射液250ml,每日1次,连用14d为1个周期。3个周期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近期疗效,化疗后生活质量评价、血液毒性反应及免疫功能变化情况。结果参芪扶正注射液配合化疗组总有效率(45.7%)较单纯化疗组(42.9%)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轻化疗毒性方面明显优于单纯化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其细胞免疫功能有不同程度提高,而对照组免疫能力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E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可降低化疗对患者的毒副反应,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顾春荣蒋建龙何忠惠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参芪扶正注射液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NK细胞与临床分期及预后的相关性被引量:26
2015年
目的分析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NK细胞的表达,及其与临床分期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96例NSCLC患者、30例肺部良性疾病及健康体检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NK细胞的表达,分析其与肺癌临床分期的关系,对患者随访2年,比较化疗后不同表达水平之间的生存率。结果 NSCLC组患者CD+3、CD+4/CD+8及NK细胞比例较对照组和肺良性疾病组明显降低,而CD+8细胞比例则明显升高(P<0.05);Ⅲ-Ⅳ期NSCLC患者CD+3及NK细胞比例较Ⅰ-Ⅱ期患者明显降低,而CD+8细胞比例则明显升高(P<0.05);CD+3、CD+4/CD+8及NK细胞与临床分期呈负相关(r=-0.715、-0.673、-0.593,P<0.05),CD+8与临床分期呈正相关(r=0.672,P<0.05);CD+4/CD+8上升组化疗后2年生存率为82.0%,明显高于未上升组57.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SCLC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NK细胞分布异常,且与临床分期密切相关,联合检测可客观反映免疫功能状态及病情程度,对NSCLC的治疗及预后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熊佳时何刚李士英朱英蒋建龙何忠惠张明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外周血T细胞亚群NK细胞预后
胸腺法新化疗对中晚期NSCLC伴胸腔积液患者免疫功能及生存质量的影响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观察胸腺法新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伴胸腔积液患者对免疫功能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2010年1月—2014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南院肿瘤内科收治中晚期NSCLC伴胸腔积液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TP方案化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胸腺法新1.6mg,2次/周。比较2组的近期临床疗效、Karnofsky评分、生存质量及预后。结果 2组客观缓解率(ORB)、疾病控制率(DC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7.5%、62.5%vs.20.0%、50.0%,X^2=0.62、1.27,P=0.431、0.260);化疗后,2组免疫相关指标均下降,而治疗组CD4^+、CD4^+/CD8^+和IgA、IgM、IgG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2.89、2.52、6.35、2.17、3.06,P=0.005、0.014、0.000、0.033、0.003);2组Karnofsky评分均升高(t=7.16、5.00,P=0.000),且治疗组Karnofsky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3.18,P=0.000);治疗组中位PFS为7.8个月(95%CI 7.6~8.0),高于对照组的7.3个月(95%CI 7.1~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腺法新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NSCLC伴胸腔积液患者有助于增强免疫功能,改善生存质量及预后。
李士英熊佳时蒋建龙何忠惠朱英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胸腔积液胸腺法新免疫功能
DCF方案治疗晚期胃癌临床观察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观察DCF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选取晚期胃癌患者45例,DCF方案为:多西他赛75 mg/m2静脉滴注第1天,顺铂75 mg/m2分2~3 d静脉滴注,5-氟尿嘧啶(5-Fu)500 mg/m2静脉滴注第1~5天。每21 d为1周期,所有患者至少接受4个周期治疗。结果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16例、稳定13例、进展14例,总有效率40.0%。临床获益31例(68.9%)。疾病无进展时间为(4.28±0.31)个月,生存期为(9.03±0.55)个月。主要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恶心、呕吐、脱发、肝肾功能损害。结论DCF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疗效较好,毒副反应较常见,骨髓毒性较明显但可耐受。
贺建宇李士英李士英顾燕慧徐卫明顾春荣顾燕慧
关键词:多西他赛顺铂氟尿嘧啶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