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文举

作品数:27 被引量:106H指数:7
供职机构:河南广播电视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河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15篇农业科学
  • 7篇文化科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教育
  • 4篇药敏
  • 4篇药敏试验
  • 4篇宫内
  • 3篇致病
  • 3篇体外
  • 3篇农村
  • 3篇子宫
  • 3篇子宫内膜
  • 3篇子宫内膜炎
  • 3篇膜炎
  • 3篇奶牛
  • 3篇内膜
  • 3篇精液
  • 3篇开放教育
  • 3篇宫内膜
  • 3篇放教
  • 2篇大学生
  • 2篇多糖
  • 2篇远程开放

机构

  • 26篇河南广播电视...
  • 10篇河南农业职业...
  • 6篇河南农业大学
  • 3篇西昌学院
  • 1篇吉林大学
  • 1篇攀枝花市农林...
  • 1篇凉山州畜牧局

作者

  • 26篇胡文举
  • 12篇宋艳画
  • 7篇吴伶俐
  • 4篇王新庄
  • 3篇于文浩
  • 2篇刘远哲
  • 1篇翟明胜
  • 1篇杨润军
  • 1篇张宁
  • 1篇许晓婷
  • 1篇王亚丹
  • 1篇陈晓佩
  • 1篇黄秀君
  • 1篇王曼华
  • 1篇刘淑萍
  • 1篇刘淑萍
  • 1篇辛鹏程
  • 1篇罗彪

传媒

  • 4篇畜牧与饲料科...
  • 3篇成人教育
  • 2篇中兽医学杂志
  • 2篇河南科技
  • 2篇畜牧兽医杂志
  • 2篇动物医学进展
  • 2篇河南省畜牧兽...
  • 1篇黑龙江动物繁...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湖北农业科学
  • 1篇西北农业学报
  • 1篇畜牧兽医学报
  • 1篇河南广播电视...
  • 1篇西昌学院学报...
  • 1篇河南教育(教...

年份

  • 2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7
  • 5篇2014
  • 4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分离培养及冻存被引量:4
2014年
对分离获得的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进行低温冻存研究。用红细胞裂解法体外分离培养BMSCs,采用SABC法进行鉴定;冻存后复苏,台盼蓝染色检测细胞复苏率,观察冻存时间(15d,30d,90d)对各代(P1,P3,P9代)细胞复苏效果的影响;向脂肪细胞诱导分化验证其干细胞多潜能分化特性。结果表明:BMSCs呈长梭形,聚集成旋涡状均匀生长,SABC法鉴定其为BMSCs;冻存前后P1、P3代细胞活力好,增殖速度快;P9代细胞增殖缓慢;冻存时间对P1、P3代细胞复苏率的影响不显著(P>0.05),复苏率较高;但是P9代细胞复苏率极低,并且随着冻存时间的延长,细胞复苏率逐渐降低;冻存复苏的细胞向脂肪细胞诱导分化,油红浸染红色。可见:红细胞裂解液法分离获得的BMSCs生长生物学性状稳定;P3代以前冻存增殖和分化特性不受影响,可作为种子细胞用于后续研究。
许晓婷胡文举陈晓佩翟明胜于文浩王亚丹张宁王新庄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冻存
兔原始生殖细胞体外培养的研究被引量:1
2020年
旨在探索兔原始生殖细胞(primordial germ cells, PGCs)体外分离培养的最佳条件,从而建立成熟稳定的兔PGCs体外分离培养方法。本研究首先通过两种不同的体外分离法(胰酶消化法、机械法)和3种不同的传代法(胰酶消化法、机械法、连同饲养层消化法)探索第14~18天胎兔的PGCs体外分离传代的最佳方式,另将培养液分为A、B、C、D 4组,以D组为对照组,探究不同细胞因子浓度对兔PGCs形态变化及集落形成的影响。其次,利用碱性磷酸酶染色(alkaline phosphatase staining, AKP)法对兔PGCs进行鉴定染色;实时荧光定量(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T-PCR)检测转录因子Oct-4的表达。结果表明,机械法分离得到的兔PGCs集落数量是酶消化法分离的2.2倍,而兔PGCs经不同的消化法传代发现,酶消化法、连同饲养层消化法、机械法在兔胚胎成纤维细胞(rabbit embryo fibroblast, REF)饲养层上分别成功传至P2、P2、P4代。B组PGCs培养液(基础液+10%胎牛血清(fetal bovine serum, FBS)+2 ng·mL^-1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 TGF-β1)+4 ng·mL^-1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bFGF)+10 ng·mL^-1白血病抑制因子(leukemia inhibitory factor, LIF))所获得的集落数量最多,具有较好的集落形态,保持未分化的时间较长。AKP染色结果显示,PGCs集落呈红黑色;RT-PCR结果显示,体外分离培养的兔PGCs表达转录因子Oct-4。结果显示,兔原代PGCs最适采用机械分离法和机械传代法进行体外分离传代,适宜浓度的细胞因子添加至兔PGCs培养液中有利于兔PGCs在体外保持较多的集落数量和较长时间的未分化状态。本研究通过筛选和优化兔PGCs体外培养方法,为进一步建立稳定成熟兔PGCs细胞系奠定技术基础。
吕海淼朱邯豫彭展闫琛博杨德新胡文举丁雪粉王新庄
关键词:原始生殖细胞细胞因子
产后牛子宫内菌群变化规律及致病性研究被引量:8
2014年
为探索河南省郏县红牛产后子宫内菌群变化规律及各菌种的致病性与耐药性,采集21头产后健康的郏县红牛子宫内容物,进行了细菌计数、生化鉴定、致病性及药敏试验。结果表明,正常分娩后1 d牛子宫内即呈现污染状态,共分离出70株(9种)细菌,产后第8天子宫内细菌数量和种类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88±0.65)×107个/g和79株(9种),随后细菌数量和种类开始减少;产后第36天产吲哚金黄杆菌(Chryseobacterium indologenes)未分离到,第43天产吲哚金黄杆菌、乳房链球菌(Streptococcus uberis)、屎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ium)、棒状杆菌属(Corynebacterium)4种细菌未分离到。小鼠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藤黄微球菌(Micrococcus luteus)、表皮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对小鼠致病性较强,大肠埃希菌组小鼠腹腔攻毒后24 h内全部死亡,其余组小鼠在腹腔攻毒后2 d内全部死亡。大肠埃希菌、蜡样芽孢杆菌、藤黄微球菌、表皮葡萄球菌、产吲哚金黄杆菌均对阿莫西林和氨苄西林耐药,对环丙沙星、恩诺沙星、强力霉素、氯霉素、头孢他啶均敏感。
胡文举宋艳画秦佳辰石奎林于文浩刘远哲王新庄
关键词:郏县红牛药敏试验
河南省农村实用人才建设现状的调查研究被引量:7
2011年
通过对河南省农村实用人才需求情况的调查分析认为,目前我省农村实用人才总量不足,缺乏具有专业知识的新型农村致富带头人,专业技术实用人才不能满足农民的需求,学历层次不高。在实用人才建设方面还存在经费投入不足,运行机制不畅通,人才流失严重等问题。因此,必须加大实用人才建设经费投入,改革实用人才培养模式,健全管理机制,加大培训力度,建立以远程开放教育为核心的农村远程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满足新农村建设对实用人才的需求。
胡文举吴伶俐
关键词:农村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
2010年
当前,随着世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然而,无论是政治竞争、经济竞争还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都是人才的竞争,是劳动者素质的竞争,
胡文举吴伶俐
关键词:校园文化建设素质教育大学生劳动者素质综合国力经济竞争
一种便于拆装的骨科固定夹板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医疗器械相关技术领域的一种便于拆装的骨科固定夹板,包括上固定板,所述上固定板底部设置有下固定板,所述下固定板顶部设置有保护板,所述保护板顶部前侧设置有扣带底座一,所述扣带底座一前部设置有粘扣带一,所述粘扣...
王曼华胡文举刘淑萍刘伯新
文献传递
正交试验优化超声法提取黄芪总黄酮工艺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采用超声法对黄芪根中的主要功能成分黄酮类化合物进行提取,对最佳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和探讨。结果表明,以乙醇为溶剂的超声提取法对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效果优于乙醇浸提法。对提取温度、乙醇浓度、料液比、超声作用时间、提取次数进行单因素提取试验。根据单因素实验结果,进行正交试验设计,确定黄芪总黄酮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A2B3C3D2,即乙醇浓度为70%、料液比为1:10、提取时间为45min、提取次数为2次。在此条件下黄芪总黄酮的提取效果最好,平均提取率达到3.220±0.037mg/g。
胡文举杨润军
关键词:黄酮类化合物超声提取正交试验
不同培养体系对牛体外受精早期胚胎发育的影响被引量:2
2012年
为探讨体外受精早期胚胎的最佳体外培养体系,将从屠宰牛卵巢上获取的卵母细胞进行体外成熟培养、体外受精后获取的早期胚胎,分别用TCM199和mSOFaa与牛卵泡颗粒细胞和牛输卵管上皮细胞进行共培养。结果表明:TCM199和mSOFaa均能使体外受精胚胎突破8~16细胞期的发育阻断,但是囊胚发育率仅为14.3%和15.5%,差异不显著;胚胎与牛卵泡颗粒细胞和牛输卵管上皮细胞进行共培养能够使胚胎的囊胚发育率达到30.2%和33.5%,差异不显著。
胡文举宋艳画
关键词:体外受精早期胚胎
奶牛子宫内膜炎主要致病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被引量:12
2014年
为调查河南平顶山地区奶牛场子宫内膜炎致病菌的种类、致病性和耐药性,采集了某牛场29头患子宫内膜炎奶牛的子宫内容物,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小鼠攻毒试验及细菌药敏试验。共分离出蜡样芽胞杆菌、大肠埃希菌、奥斯陆莫拉菌等18种(52株)细菌,其中蜡样芽胞杆菌、奥斯陆莫拉菌、大肠埃希菌检出率较高,分别为41.4%(12/29)、20.7%(6/29)、17.2%(5/29)。小鼠致病性结果显示,大肠埃希菌对小鼠致病性最强,腹腔攻毒后2d内小鼠全部死亡;蜡样芽胞杆菌次之,腹腔攻毒后2d内致死率为75%,奥斯陆莫拉菌攻毒后2d内致死率为50%。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蜡样芽胞杆菌、奥斯陆莫拉菌、大肠埃希菌均对阿莫西林和氨苄西林表现为耐药;对环丙沙星、恩诺沙星、强力霉素均表现为高度敏感。结果说明,蜡样芽胞杆菌、大肠埃希菌、奥斯陆莫拉菌为该地区奶牛子宫内膜炎主要致病菌;环丙沙星、恩诺沙星、强力霉素可作为该地区奶牛治疗子宫内膜炎的首选药物。
胡文举宋艳画秦佳辰石奎林于文浩刘远哲王新庄
关键词:奶牛子宫内膜炎致病菌药敏试验
奶牛子宫内膜炎主要致病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采集河南平顶山地区某奶牛场29头患子宫内膜炎奶牛的子宫内容物,并对样品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29份样品中共分离出18种(52株)细菌,有4份样品未分离出细菌,细菌检出率为86.21%;小白鼠致病性结果显示,大...
胡文举宋艳画翟明胜石奎林秦佳辰王新庄
关键词:奶牛子宫内膜炎致病菌药敏试验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