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若义

作品数:43 被引量:140H指数:8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江苏省中医药管理局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0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1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 1篇文学

主题

  • 10篇脊髓
  • 9篇失禁
  • 8篇膀胱
  • 8篇便失禁
  • 8篇大便失禁
  • 7篇肛门
  • 6篇神经源
  • 6篇术后
  • 6篇脊髓损伤
  • 5篇源性
  • 5篇直肠
  • 5篇神经源性
  • 5篇手术
  • 5篇括约肌
  • 4篇小儿
  • 4篇畸形
  • 4篇肛门直肠
  • 3篇性关节炎
  • 3篇原性
  • 3篇皂苷

机构

  • 35篇山东大学第二...
  • 8篇徐州医学院附...
  • 4篇山东大学
  • 2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广州市儿童医...
  • 1篇苏州大学附属...
  • 1篇徐州医学院
  • 1篇山东省立医院
  • 1篇山西省儿童医...
  • 1篇济宁市第一人...

作者

  • 43篇王若义
  • 22篇李金良
  • 17篇陈维秀
  • 15篇陈雨历
  • 13篇孙小兵
  • 10篇刘倩
  • 10篇李殿国
  • 9篇孙小刚
  • 8篇唐先业
  • 8篇郭开今
  • 8篇张丽
  • 5篇龚维成
  • 5篇陈向阳
  • 5篇徐加龙
  • 4篇丁庆光
  • 4篇刘中浩
  • 4篇宫明智
  • 4篇李艳华
  • 4篇孙大庆
  • 4篇马楠

传媒

  • 14篇中华小儿外科...
  • 6篇徐州医学院学...
  • 3篇中国现代普通...
  • 3篇山东大学学报...
  • 2篇实用骨科杂志
  • 2篇山东医药
  • 2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中华围产医学...
  • 1篇中华胃肠外科...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国医学教育...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医学影像学杂...
  • 1篇临床小儿外科...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5篇2011
  • 5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8
  • 2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5
  • 3篇2004
  • 5篇2003
4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鼻嗅黏膜固有层移植及神经节苷脂治疗脊髓损伤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将从大鼠嗅黏膜中获取的鼻嗅黏膜固有层(OLP)组织薄片移植到大鼠脊髓横断区,同时应用神经节苷脂(GM1)治疗,观察其对损伤脊髓的修复作用。方法采用SD大鼠胸脊髓半切损伤模型,随机分为5组:OLP+GM1组、GM1组、OLP组,单纯损伤组、空白对照组。术后应用电生理学及病理学检查,观察大鼠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OLP+GM1组部分大鼠出现刺激右后肢的逃避反应,其余各组运动功能无明显改善。组织学检查显示,OLP+GM1组嗅组织在移植区成活,并沿着一定路线辐射,核转录因子阳性纤维穿行于移植区。与GM1、OLP、单纯损伤组比较,术后4周0LP+GM1组N1波潜伏期(4.71±0.72)ms(P〈0.01);术后8周OLP+GM1组核转录因子(NF)密度(7.31±0.26)×10^4个/mm^2(P〈0.05)。结论鼻嗅组织移植及GM1联合治疗脊髓损伤,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
刘中浩宫明智武士清邢德国王若义
关键词:嗅黏膜G(M1)神经节苷脂脊髓损伤
Malone顺行灌肠在治疗顽固性大便失禁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Malone顺行灌肠(MACE)是一种对机体损伤较小的手术方式,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来评估其在顽固性大便失禁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以2000年1月至2009年12月期间接受MACE治疗的32例患儿为研究对象,临床观察和随访时间平均约3.4fr0,结合李正和Shell的评价项目内容并根据临床实际情况,设计了一张问卷调查,其内容主要包括手术方式、应用情况、术后并发症和临床满意度等方面,通过该问卷综合评价MACE在治疗顽固性大便失禁中的作用。结果32例手术患儿中30例获得随访,患儿总体满意率为83.3%,术后患儿均能独立完成灌肠操作,手术方式和造瘘口部位选择在引起并发症方面进行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83.3%患儿术后插管顺利,57%的患儿坚持每日清晨灌肠一次和28%的患儿每日需灌肠两次可以保持肛门清洁。4例患儿术后有时仍有肛周污粪,造瘘口狭窄、瘘口反流、瘘口周围皮炎、腹胀、腹痛等是术后遇到的并发症,但这些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经过进一步治疗后可好转。结论MACE具有疗效显著、手术创伤小和副作用少等方面的优点,是治疗顽固性大便失禁的良好方法。
王若义丁庆光刘倩陈维秀孙小兵李金良陈雨历
关键词:大便失禁手术后并发症
脊髓损伤后异位生骨1例
2004年
唐先业郭开今王若义程兆明
关键词:脊髓损伤病理学X线检查CT检查骨化性肌炎
MRI在肛直肠畸形术后排便障碍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提高对MRI诊断肛直肠畸形术后排便障碍价值的认识,为进一步治疗提供参考。方法以临床检查及术中所见为参照,回顾性分析2009年8月至2011年7月34例肛直肠畸形术后排便障碍患儿的MR图像,分别评价其术后肛直肠的形态及位置、盆底肌的发育状况及伴随的术后改变。结果在21例先天性肛门闭锁、4例Currarino三联症和2例泄殖腔畸形术后排便障碍的患儿中,发现25例盆底肌发育不良,其中21例合并骶尾骨发育不良;21例肛门及直肠周围广泛瘢痕形成;14例直肠扩张,其中3例合并直肠后突,2例合并直肠前突;直肠狭窄6例;8例并发腹膜脂肪疝;6例肛直角增大;3例直肠下段偏移,2例未位于括约肌复合体环内;以前手术遗漏直肠尿道瘘3例;脊髓栓系4例。而在6例先天性巨结肠及1例乙状结肠闭锁术后发生排便困难的患儿中,盆底肌及骶尾骨均发育良好;6例表现为直肠轻中度扩张;1例腹膜脂肪疝。结论MRI对于肛直肠畸形术后排便障碍的患儿具有重要应用价值,能对进一步治疗及预后提供可靠信息。
崔勇王滨邵广瑞王若义张伟
关键词:消化系统畸形排便障碍磁共振成像
神经源性膀胱扩大术远期疗效观察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评价保留膀胱黏膜的双层肠管浆肌层膀胱扩大术的远期疗效。方法病例选择条件:术前有明确支配膀胱的神经性损害,膀胱容量明显小于同龄儿童的正常值,同时伴有Ⅳ度以上膀胱输尿管反流,经过一段时间的口服抗胆碱能药物、清洁间歇导尿等保守治疗后,膀胱内压仍然较高,输尿管反流无明显改善,我们对符合上述条件的75例神经源性膀胱患儿行切除部分逼尿肌保留膀胱黏膜的双层肠浆肌层膀胱扩大术,同时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选择性联合应用膀胱输尿管移植抗反流、膀胱颈紧缩、膀胱颈悬吊等手术方式,术后对患儿进行长期随访,对手术前后临床症状、肾脏功能、尿流动力学(膀胱容量、残余尿、逼尿肌压和顺应性)等方面进行评价。结果75例手术患儿中68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4.3年,术后无一例发生肾脏功能衰竭,45例获得一定的临床治疗改善。23例术后在尿流动力学、临床症状方面无明显改善。结论术后膀胱容量不能有效扩大是导致术后疗效不理想的重要原因,保留膀胱黏膜的双层肠浆肌层膀胱扩大术是治疗神经源性膀胱的一种方法,但该方法有待改进。
丁庆光王若义陈维秀陈雨历李金良张丽
关键词:膀胱神经源性泌尿外科手术尿动力学
改良股薄肌转移代外括约肌行肛门重建治疗肛门闭锁术后大便失禁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评估改良股薄肌转移代肛门外括约肌重建术治疗肛门闭锁术后大便失禁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3年8月至2012年8月于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小儿外科收治的31名行改良股薄肌代肛门外括约肌治疗大便失禁患儿的病例资料,围绕术前及术后大便临床表现进行病历分析。并依据术前倒立位腹部平片显示的闭锁程度将入选病例分为三组。所有入选病例的手术前、后临床表现均采用克利夫兰大便失禁程度评分系统进行评分并分级。按照其资料的分布及性质,手术前后的比较依据正态性分布情况选用配对t检验或者非参数检验,组间的比较采用依据正态性分布情况和方差齐性选用成组设计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方法。结果入选病例术后随访6~87个月,平均33.9个月,22例患儿获得大便排放的自主性控制,大便失禁评分明显降低,与术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肛门直肠测压结果显示肛管最大收缩压及肛管静息压明显增加,手术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直肠静息压手术前后未见明显变化,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股薄肌转移代肛门外扩约肌通过提高肛管收缩压及肛管静息压以维持肛管的严密闭合达到大便排放的自主控制,是治疗肛门闭锁术后大便失禁的有效方法。
王若义秦虹徐加龙刘倩孙小刚李殿国陈维秀陈雨历李金良
关键词:大便失禁肛门闭锁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在神经源性膀胱纤维化过程中的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观察大鼠膀胱出口梗阻模型及膀胱去神经模型膀胱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的变化规律,明确引起其变化的影响因素,为神经源性膀胱纤维化的早期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取70只雌性Wistar大鼠,完全随机分为3组,A组(膀胱出口梗阻模型)30只;B组(膀胱去神经模型)20只;C组(对照组)20只。分别于手术后第10天、30天,在每组中完全随机选出10只大鼠行尿流动力学检查、摘取膀胱组织,行切片HE染色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尿流动力学变化:A组术后10 d与术后30 d膀胱灌注量和膀胱逼尿肌压均比C组明显增加(P〈0.05),膀胱顺应性在术后第10天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0天较C组明显降低(P〈0.05)。B组膀胱去神经后膀胱容量和顺应性比C组增大,膀胱逼尿肌压较对照组明显减小(P〈0.05)。膀胱组织HE染色结果:A组膀胱肌层增厚,平滑肌细胞肥大,细胞核深染,有炎性细胞浸润;B组膀胱壁无明显增厚,平滑肌细胞无明显增生、肥大,平滑肌细胞排列紊乱,炎症细胞浸润表现明显。膀胱组织CTGF免疫组化染色:A组平滑肌细胞及黏膜移行上皮细胞可见明显黄染,平滑肌细胞内可见粗大的棕色颗粒沉积,CTGF的表达在术后10 d为81.86±4.40,术后30 d为127.32±9.37,分别较对照组的33.87±5.31显著升高(P〈0.05);B组平滑肌细胞及移行上皮细胞可见黄染,可见有棕色颗粒沉积,CTGF的表达在术后10 d为51.46±5.89,术后30 d为77.81±8.15,分别较对照组的33.87±5.31显著升高(P〈0.05)。结论膀胱内高压可以使膀胱壁平滑肌细胞明显增生,膀胱顺应性降低。膀胱去神经短期内可增加膀胱顺应性。膀胱内高压和膀胱去神经两种因素均可促使膀胱组织内结缔组织生长因�
刘倩王军锋马楠刘三咪徐加龙孙小刚陈维秀李金良王若义
关键词:神经源性膀胱顺应性胶原纤维
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骨关节病13例临床分析
2003年
目的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骨关节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3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进行临床分析和总结,并应用HSS膝关节评分系统进行分析.结果手术优良率为92.3%,患者术后在疼痛、功能及关节活动度等方面都有明显改善,尤其是在缓解疼痛方面效果显著.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是治疗严重骨关节病的有效方法.
郭开今王若义唐先业陈向阳李宏伟龚维成
关键词:全膝关节置换术骨关节病临床疗效类风湿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
清洁间歇导尿在小儿神经源性膀胱治疗中的价值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评价清洁间歇导尿在小儿神经源性膀胱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脊髓栓系综合征患儿64例,男49例,女15例,年龄3~13岁,均已行脊髓栓系松解手术,临床表现为尿失禁,60例合并大便失禁,52例合并足畸形。就诊时和就诊后1年分别行尿动力学和排泄性膀胱尿道造影以及超声检查,治疗期间36例坚持间歇导尿,28例未能坚持间歇导尿。结果导尿组开始有9例合并Ⅲ。以下输尿管反流,4例为单纯肾积水,膀胱容量、顺应性、逼尿肌压分别为(176±34.5)ml、(3.5±0.6)ml/cmH2O、(54.6±13.2)cmH2O。1年后3例输尿管反流消失,2例肾积水减轻,膀胱容量、顺应性、逼尿肌压分别为(188±30.3)ml、(3.7±0.9)ml/cmH2O、(50.6±11.8)cmH2O,4例发生尿路感染(11.1%)。未导尿组开始有7例合并Ⅲ°以下输尿管反流,5例为单纯肾积水,膀胱容量、顺应性、逼尿肌压分别为(168±37.2)ml,(3.2±0.7)ml/cmH2O,(59.6±15.6)cmH2O。1年后13例合并输尿管反流,9例合并肾积水,膀胱容量、顺应性、逼尿肌压分别为(142±23.6)ml,(1.6±0.7)ml/cmH2O,(72.4±9.3)cmH2O,3例发生尿路感染(10.7%)。结论清洁间歇导尿可保护膀胱功能,避免或减轻上尿路功能的损害,并不增加尿路感染的发生率,对于神经源性膀胱治疗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孙小兵王若义张丽李金良陈维秀孙大庆陈雨历
关键词:膀胱神经源性脊髓栓系综合征
Rex-bypass shunt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治疗小儿肝前性门静脉高压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评估Rex-bypass shunt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小儿门静脉海绵样变性引起的肝前性门静脉高压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8月至2013年12月行Rex-bypass shunt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21例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患儿临床资料。男13例,女8例,年龄3449岁,按照年龄分为A、B、C三组,术前完善门静脉系统彩色多普勒超声、CT门静脉造影(CTV)及其三维成像、肝功能等检查,留作术后随访对照,手术方式为Rex-bypass shunt搭桥术或转流术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存在脾大患儿同时行脾脏切除术或脾脏次全切除术(〈5岁患儿)。结果无术中死亡病例,术后随访6~64个月,16例于搭桥或转流术后后1周内行B型超声检查示血管通畅,1例血管通而不畅,5例术后近期血栓形成,2例分别于3个月和6个月后检查复通,3例不通。17例胃镜检查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均已明显减轻,其中6例消失,8例仍有轻度静脉曲张,3例仍有中度静脉曲张。Fisher’s Exact检验及配对秩和检验处理,术后肝功能可明显改善(P=0.042),早期手术优于延迟手术(四格表Pearson Chi-Square检验,P=0.001)。结论Rex-bypass shunt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是安全有效的,可成为治疗小儿门静脉海绵样变性引起肝前性门静脉高压症的首选术式。
王若义秦虹刘倩孙小刚徐加龙吕其刚陈维秀孙小兵陈雨历李金良
关键词:门静脉高压门静脉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