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文志

作品数:61 被引量:262H指数:9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0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4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2篇骨质
  • 22篇骨质疏松
  • 15篇骨密度
  • 9篇哮喘
  • 7篇腰椎
  • 7篇骨量
  • 6篇细胞
  • 6篇骨矿
  • 6篇骨矿含量
  • 6篇骨折
  • 5篇双能
  • 5篇体重
  • 5篇疗效
  • 5篇老年
  • 4篇蛋白
  • 4篇支气管
  • 4篇支气管哮喘
  • 4篇双能X线吸收...
  • 4篇气管
  • 4篇细胞分泌

机构

  • 41篇四川大学华西...
  • 10篇四川大学华西...
  • 9篇四川大学
  • 4篇华西医科大学...
  • 3篇北京积水潭医...
  • 2篇昆明医学院第...
  • 2篇北京医院
  • 2篇华西医科大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复旦大学上海...
  • 2篇北京协和医院
  • 2篇嘉兴市第一医...
  • 2篇江苏省老年医...
  • 1篇广州医学院
  • 1篇广州医学院第...
  • 1篇泸州医学院
  • 1篇泸州医学院附...
  • 1篇四川省人民医...
  • 1篇天津医院

作者

  • 54篇王文志
  • 24篇杨定焯
  • 11篇马锦富
  • 8篇王曾礼
  • 8篇徐健
  • 8篇罗凤鸣
  • 7篇刘春涛
  • 6篇刘小菁
  • 5篇章小红
  • 5篇安珍
  • 4篇刘忠华
  • 4篇蒋建军
  • 4篇熊海
  • 3篇安珍
  • 3篇程晓光
  • 3篇赵立强
  • 3篇王露
  • 2篇刘建立
  • 2篇王爱茹
  • 2篇陈琳

传媒

  • 15篇中国骨质疏松...
  • 4篇四川医学
  • 3篇中华结核和呼...
  • 3篇华西医学
  • 2篇中国社区医师
  • 2篇中华骨质疏松...
  • 1篇中国工业医学...
  • 1篇海南医学院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中华预防医学...
  • 1篇实用老年医学
  • 1篇国外医学(内...
  • 1篇现代预防医学
  • 1篇四川中医
  • 1篇华西医科大学...
  • 1篇健康世界
  • 1篇老年医学与保...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5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2
  • 4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4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5
  • 1篇2004
  • 11篇2003
  • 8篇2002
  • 3篇2001
  • 2篇1999
6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哮喘大鼠模型肺组织平滑肌肌动蛋白-αmRNA的表达被引量:7
2003年
目的 探讨平滑肌肌动蛋白 (SMA) -α m RNA的表达 ,以了解其在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以卵蛋白雾化复制哮喘模型 ,在激发后 3d、1周及 2周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检测肺部α- SMA m RNA表达 ,同时用图象分析法测量大鼠气道形态学参数。结果 大鼠哮喘激发后 2周开始出现气道平滑肌肌层增厚 ,而α-SMA m RNA在哮喘激发 1周表达升高 ,2周后更加明显 ,α- SMA m RNA表达与气道平滑肌肌层增厚具有一定相关性。结论 哮喘气道重构中既有气道平滑肌的增生肥大 。
吴昭萍罗凤鸣王曾礼刘小菁刘春涛王文志章小红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
腰椎和股骨颈骨质疏松症检出率比较分析被引量:10
2003年
目的 :探讨测量部位对骨质疏松症诊断的影响。方法 :测量 5 0岁以上人群 10 87人 (男性 5 2 5例 ,女性 5 6 2例 )腰椎和股骨颈骨密度 ,以本次流调骨峰值减去 2 .5标准差为诊断骨质疏松症标准 ,分别进行统计 ,并比较不同测量部位骨质疏松检出率 ;同时摄 T4 - L4 侧位片筛选出压缩性骨折患者 ,比较不同测量部位骨质疏松检出率。结果 :两性随年龄增加 ,两部位 BMD逐渐降低 ,同年龄组女性骨密度低于男性 ;男性股骨颈骨密度比腰椎骨密度诊断骨质疏松阳性检出率高 ,女性腰椎 BMD诊断骨质疏松症的检出率高于股骨颈 BMD的检出率。结论 :女性腰椎 BMD诊断骨质疏松敏感性优于股骨颈BMD。
王文志赵立强杨定焯马锦富杨小明沈江
关键词:腰椎股骨颈骨质疏松症检出率骨密度
通心络胶囊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50例临床疗效评价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口服通心络胶囊,对照组口服复方丹参片,均连续治疗8周,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予以评分,并做血液流变学和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治疗组降低血黏度、增加椎动脉和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均较对照组明显(P<0.05或P<0.01);治疗组改善临床疗效的总有效率为96.0%,对照组为8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熊海王文志刘忠华王爱茹赵清华
关键词:通心络胶囊供血不足老年人
成都地区中老年体检者1081名骨质疏松脊椎压缩性骨折患病相关因素调查被引量:4
2004年
目的:了解成都地区中老年人群脊椎压缩性骨折的患病率、发病部位及其分布。方法:来源于成都地区年龄50岁以上来院体检的1081名研究对象,进行胸、腰椎正侧位片检查,若楔形指数(椎体前缘/后缘)≤0.8即诊断为脊椎压缩性骨折,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被检人群脊椎压缩性骨折的总患病率为16.2%。50~59岁组的患病率为8.7%,60~69岁组为15.2%,70~79岁为25.9%,80岁以上组为36%。脊椎压缩性骨折主要发生的椎体:T6为2.78%,T7为3.42%,T11为4.26%,T12为5.64%,L1为5.46%,L2为2.68%。女性患病率为17.3%,高于男性15.0%。城市13.3%低于农村19.0%(P<0.05)。结论:来源于成都地区中老年被检者中,脊椎压缩性骨折总患病率为16.11%,主要发生于中胸段及胸腰段的椎体,随着年龄增加,脊椎压缩性骨折患病率逐渐增加,女性高于男性,农村高于城市。
马锦富王文志蒋建军陈琳杨定焯
关键词:脊椎骨折患病率
老年女性肥胖骨质疏松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与骨密度及骨折相关性研究
2021年
观察老年女性肥胖骨质疏松患者血清脂联素(Adiponectin,APN)水平变化及其与骨密度(BMD)、椎体骨折的相关性。 方法:选取四川大学华西第四医院骨质疏松科2019年1月到5月住院女性患者,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仪测定其正位腰椎(L1-4)及左侧股骨颈处骨密度,并根据身高,体重的测量,计算患者身体质量指数(BMI)水平,行胸腰椎侧位X片,判断是否存在压缩性骨折。根据上述检查纳入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对象,纳入标准:60岁以上女性,无肝肾功能损害、无消化道疾病、无缺氧性疾病、无风湿免疫性疾病和肿瘤性疾病及其他代谢性骨病。对象分为:肥胖骨质疏松患者34名,肥胖伴椎体骨折患者44名,正常体重骨质疏松患者34名,正常体重骨质疏松伴椎体骨折患者36名。对变量进行离群值分析,剔除6例( 极端值),最后对象分为:肥胖骨质疏松患者31名,肥胖伴椎体骨折患者42名,正常体重骨质疏松患者33名,正常体重骨质疏松伴椎体骨折患者36名。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血清脂联素水平,将研究对象分为4组,肥胖骨质疏松组,肥胖骨质疏松伴椎体骨折组,正常体重骨质疏松组,正常体重骨质疏松伴椎体骨折组。 结果:脂联素水平与老年女性肥胖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存在负相关,与椎体骨折存在正相关性。脂联素与股骨颈BMD为负相关,存在统计学意义,脂联素与腰椎BMD为负相关,存在统计学意义。在op不伴压缩性骨折患者中,肥胖人群与体重正常人群的腰椎BM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op伴压缩性骨折患者中,肥胖人群与体重正常人群的腰椎BM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血清脂联素水平在老年女性肥胖骨质疏松及骨折的发病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王露王文志
关键词:脂联素骨质疏松骨密度骨质疏松骨折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综合营养状况与多部位骨密度的关系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应用微型营养评价法(MNA)评价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综合营养状况,探讨其与多个部位骨密度的关系。方法选取成都某三甲医院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181例为研究对象,通过自行设计问卷调查收集其基本信息,利用MNA调查评价其综合营养状况,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DEXA)测定其腰椎(L_1、L_2、L_3、L_4、L_(2-4))和髋部(股骨颈、Ward三角、总髋部)的骨密度值,利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MNA评分和相关因素与多个部位骨密度的关系。结果共收集181名研究对象,对象平均年龄(70.4±8.4)岁,MNA平均评分(25.6±2.4)分,营养不良风险率为21.0%,营养良好率为79.0%,无营养不良患者。在调整混杂因素后,分别以腰椎、髋部各部位骨密度为因变量,以MNA评分及相关因素为自变量,建立多个多重线性回归方程,结果显示:MNA评分对腰椎(L_1、L_2、L_3、L_4、L_(2-4))和髋部(股骨颈、Ward三角、总髋部)各部位骨密度均呈正向影响(β=0.014、0.013、0.013、0.016、0.014、0.010、0.010、0.013,均P<0.05);上臂围对腰椎和髋部各部位骨密度均呈正向影响(β=0.009、0.013、0.016、0.016、0.015、0.006、0.005、0.009,均P<0.05);蛋白质摄入水平对腰椎(L_1、L_4)骨密度呈负向影响(β=-0.098、-0.088,均P<0.05)。结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营养不良风险较高,其综合营养状况与骨密度密切相关,建议及时进行综合营养状况筛查。
张慧娟王文志程改平李媛媛刘丹李润王玥曾果
关键词:骨密度
体重标准化骨矿含量及应用前景被引量:2
2010年
放射线测量骨矿的原始数据是骨矿含量(bone mineral content,BMC)。由于该值与骨大小和(或)体重成正比,因而用骨投影面积、骨体积和体重标准化BMC以消除它们的影响,分别称为面积骨密度、体积骨密度和体重标准化BMC(BMC/体重)。用面积骨密度诊断骨质疏松,易造成漏诊和误诊;体积骨密度可消除骨大小的影响,但整体骨体积尚难于在活体中获得;体重标化BMC,数据易获得,且在应用中初步表现出其优越性,可能在骨质疏松诊断应用中有较好的前景。
王文志杨定焯
关键词:体重骨矿含量
降钙素联合盐酸氨基葡萄糖治疗膝骨关节炎的随机对照研究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降钙素联合盐酸氨基葡萄糖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2014年11月-2015年4月收治156例膝骨关节炎患者,采用Kellgren-Lawrence分级标准将其分为轻、中、重度,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用盐酸氨基葡萄糖组(对照组)和盐酸氨基葡萄糖联合降钙素组(试验组),每组各78例。于治疗6周、3个月后采用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骨关节指数(WOMAC)问卷调查进行疗效评价。结果轻度膝骨关节炎患者中,两组治疗6周、3个月后与治疗前WOMAC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同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膝骨关节炎患者中,对照组治疗3个月、试验组治疗6周及3个月后与治疗前WOMAC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同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膝骨关节炎患者中,对照组治疗前后WOMAC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3个月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3个月后与对照组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轻度膝骨关节炎盐酸氨基葡萄糖联合降钙素与单用盐酸氨基葡萄糖比较无明显治疗优势;对中度膝骨关节炎联合治疗方案比单用盐酸氨基葡萄糖起效更快;对重度膝骨关节炎单用盐酸氨基葡萄糖无效,盐酸氨基葡萄糖联合降钙素治疗3个月后有效。
徐健王文志
关键词:骨关节炎盐酸氨基葡萄糖降钙素
盐酸氨基葡萄糖联合钙、维生素D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盐酸氨基葡萄糖联合钙和维生素D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骨质疏松科门诊就诊的120例双膝骨关节炎患者,均为女性,按门诊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治疗组给予枸橼酸钙、阿法骨化醇、盐酸氨基葡萄糖;对照组仅服用盐酸氨基葡萄糖。治疗前及治疗后3、6个月分别给予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骨关节指数(WOMAC)问卷调查和评分,并判断其疗效。结果两组治疗3、6个月时WOMAC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时两组WOMAC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时两组WOMAC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时,对照组与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41.7%和4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时,对照组与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46.7%和6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6个月对照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氨基葡萄糖治疗膝骨关节炎疗效确切,联合钙剂和维生素D治疗,仅在治疗6个月时与单用盐酸氨基葡萄糖治疗有差异。
王文志徐健王露刘忠华
关键词:骨关节炎盐酸氨基葡萄糖钙剂
通心络胶囊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50例临床疗效评价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8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口服通心络胶囊,对照组口服复方丹参片,均连续治疗8周,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予评分,并做经颅多普勒超声和血液流变学检查。结果:治疗组降低血黏度、增加椎动脉和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均较对照组明显(P<0.05);治疗组改善临床症状的总有效率为96.0%,对照组为85.3%,前者明显高于后者(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雷梅熊海王文志刘忠华
关键词:椎底动脉供血不足通心络胶囊经颅多普勒血液流变学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