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锦富

作品数:35 被引量:256H指数:10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第四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7篇骨密度
  • 12篇骨质
  • 12篇骨质疏松
  • 6篇绝经
  • 6篇绝经后
  • 6篇绝经后妇女
  • 6篇骨量
  • 6篇妇女
  • 5篇腰椎
  • 5篇身高
  • 5篇体重
  • 5篇骨矿
  • 5篇骨矿含量
  • 5篇骨折
  • 4篇压缩性
  • 4篇压缩性骨折
  • 4篇女性骨密度
  • 4篇患病
  • 4篇脊椎
  • 3篇原发性

机构

  • 16篇华西医科大学
  • 12篇四川大学华西...
  • 3篇华西医科大学...
  • 2篇泸州医学院附...
  • 2篇华西医科大学...
  • 1篇泸州医学院
  • 1篇四川大学
  • 1篇郑州市骨科医...
  • 1篇华西医大附一...
  • 1篇国营朝阳机械...

作者

  • 34篇马锦富
  • 23篇杨定焯
  • 12篇安珍
  • 11篇王文志
  • 6篇尚家芸
  • 5篇蒋建军
  • 5篇王文志
  • 4篇王仁仪
  • 4篇安珍
  • 4篇李金祥
  • 3篇陈琳
  • 3篇李金祥
  • 2篇赖盛梅
  • 2篇安珍
  • 2篇淦小伟
  • 2篇张菊英
  • 2篇文必昌
  • 2篇徐健
  • 2篇黄凤兰
  • 2篇陈瑶

传媒

  • 13篇中国骨质疏松...
  • 4篇现代预防医学
  • 2篇四川医学
  • 2篇华西医学
  • 2篇职业卫生与病...
  • 2篇职业医学
  • 1篇实用老年医学
  • 1篇中医正骨
  • 1篇中国康复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第三届国际骨...

年份

  • 2篇2017
  • 2篇2011
  • 1篇2005
  • 2篇2004
  • 2篇2003
  • 3篇2002
  • 5篇2001
  • 3篇2000
  • 4篇1999
  • 3篇1998
  • 1篇1997
  • 1篇1995
  • 2篇1994
  • 1篇1991
  • 1篇1990
  • 1篇1989
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接触低浓度TNT对外周血象的影响被引量:2
1990年
本文对48名接触低浓度(0.85mg/m^3)三硝基甲苯(TNT)工人的外周血象进行了检查,发现平均红细胞体积(MCV)非常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分别显著和非常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本研究显示,低浓度TNT对红细胞仍有一定影响。据此,作者对TNT现行卫生标准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建议。
王仁仪马锦富姜玉红孙秀丽杨定寿
关键词:三硝基甲苯红细胞血红蛋白
成都地区城乡人群原发性骨质疏松调查被引量:15
2002年
目的 为了解成都地区城乡正常人群腰椎 ,髋部各部位骨密度 (BMD)随年龄变化的规律和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OP)的患病情况及可能影响因素 ,为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 ,对成都地区≥ 2 0岁健康人群共抽取 14 6 0人 ,城市 6 6 2人 ,农村 798人 ,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 (DEXA)测量腰椎 2~ 4正位 ,左股骨近段 (Neck ,Ward’s ,Troch)BMD值 ,按城乡、男女分别每 10岁一个年龄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男女骨量峰值 (PBM)均出现在 2 0~ 39岁 ,男性L2 - 4PBM为 (1 12 0± 0 114 )g cm2 ,女性为 (1 113± 0 113)g cm2 。 4 0岁以后随着年龄的增加城乡男女BMD逐渐下降 ,女性各部位BMD值下降明显高于男性 (P <0 0 1) ,其中女性 5 0岁和 6 0岁两年龄组骨量呈快速丢失阶段 ,骨量累积丢失率L2 - 4农村男性 17 9%、女性 35 3%均明显高于城市男性12 5 % ,女性 2 5 0 % ,而且股骨上端骨量累积丢失率明显高于腰椎。骨质疏松症患病率女性高于男性。结论 成都地区城乡男女骨峰值形成年龄段在 2 0~ 39岁 ,城市、农村不同性别年龄的BMD值4 0岁后随年龄增加而减少 ,女性BMD明显低于男性 ,骨量累积丢失率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病率女性高于男性 ,农村高于城市 ,各部位累积丢失率Ward’s>
安珍王文志杨定焯马锦富赵元全赵立强唐婧
关键词:原发性骨质疏松流行病学影响因素骨密度患病率
骨力学负荷与年青人骨量的相关性及骨量标准化方法探索
目的从有骨力学负荷意义的三个常用体测指标体重、身高和体重指数(BMI)中找出与峰值骨量(PBM)相关最密切的指标,并进行PBM的标准化以用于OP的诊断。方法在查体中自愿行DXA骨密度测量的20-40岁青年男女。纳入114...
徐健杨定焯马锦富王文志张菊英
文献传递
成都地区1835例女性骨密度研究被引量:25
1999年
目的为探索女性骨密度(BMD)变化规律,为骨质疏松症(OP)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作者对20~90岁的1835例女性,采用美国LUNAR公司生产的DPX-L型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腰椎和髋部(NeckWard’sTroch)的骨密度(其中腰椎1805人,髋部115人),按10岁为一年龄组,将其分为7组。结果腰椎L2-4和髋部的BMD最高值均见于30~39岁组,40岁以后BMD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下降,50岁以后BMD明显降低。各部位BMD累积丢失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髋部BMD累积丢失率高于腰椎,腰椎BMD累积丢失率在50岁以后达20%~35%,髋部三个部位中BMD累积丢失率最高的是Ward’s三角,在50岁以后达40%~60%:分别以低于峰值BMD减低2s和2.5s为诊断OP的标准,前者的OP检出率明显高于后者。50岁以后OP检出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髋部OP检出率明显高于腰椎,70岁以后达90%以上。结论以峰值BMD-2s为女性OP的诊断标准更适合中国女性。骨质疏松防治重点在50岁以后的绝经妇女,对腰椎BMD正常而有症状者。
马锦富李金祥杨定焯安珍尚家芸淦小伟
关键词:BMD髋部OP骨密度检出率
腰椎和股骨颈骨质疏松症检出率比较分析被引量:10
2003年
目的 :探讨测量部位对骨质疏松症诊断的影响。方法 :测量 5 0岁以上人群 10 87人 (男性 5 2 5例 ,女性 5 6 2例 )腰椎和股骨颈骨密度 ,以本次流调骨峰值减去 2 .5标准差为诊断骨质疏松症标准 ,分别进行统计 ,并比较不同测量部位骨质疏松检出率 ;同时摄 T4 - L4 侧位片筛选出压缩性骨折患者 ,比较不同测量部位骨质疏松检出率。结果 :两性随年龄增加 ,两部位 BMD逐渐降低 ,同年龄组女性骨密度低于男性 ;男性股骨颈骨密度比腰椎骨密度诊断骨质疏松阳性检出率高 ,女性腰椎 BMD诊断骨质疏松症的检出率高于股骨颈 BMD的检出率。结论 :女性腰椎 BMD诊断骨质疏松敏感性优于股骨颈BMD。
王文志赵立强杨定焯马锦富杨小明沈江
关键词:腰椎股骨颈骨质疏松症检出率骨密度
体重、身高、年龄对有骨痛症状女性骨密度的影响
目的:为了研究体重、身高对有骨痛症状女性骨密度的影响,探索简便、易行的方法,以排除体重、身高对有骨痛症状女性骨密度的影响方法。方法:用双能X线吸收法测定有骨痛症状20~29岁1835例女性腰椎(L2~4)和/或股骨上端B...
马锦富杨定焯李金祥安珍
关键词:骨密度标准体重绝经后妇女
成都地区骨峰值的研究被引量:34
2000年
目的 了解成都地区骨峰值 ( PBM)的基本情况 ,为骨质疏松 ( OP)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成都地区 2 0~ 4 9岁人群除外心肝肺肾、内分泌等慢性病及骨代谢疾病者 368名 ,进行了腰椎 ( L2 -4 )正位和髋部的双能 X线骨密度 ( BMD)的测量。结果  2 0~ 4 9岁人群的 BMD相对稳定 ,男性腰椎骨峰值见于 2 0~ 2 9岁 ,值为1.0 75± 0 .114( g/ cm2 ) ;女性见于 30~ 39岁 ,值为 1.10 6± 0 .113( g/ cm2 ) ;髋部 ( Neck,Ward's,Troch) PBM均见于2 0~ 2 9岁。各年龄组的 BMD男女无差异 ( P>0 .0 5) ,而 L2 -4 BMC(骨矿含量 )及椎体面积 ( AREA)男性均大于女性 ,且存在显著性差异 ( P<0 .0 1) ,BMD城乡无显著差异。成都地区的 PBM略低于北方地区。结论 成都地区男性PBM为 1.0 75± 0 .114( g/ cm2 ) ,女性 PBM为 1.10 6± 0 .113( g/ cm2 ) ;临床表现与 BMD不符时 ,分析 BMD的同时应参照 BMC及 AREA。
马锦富杨定焯安珍宓云刚王晓英尚家芸蒋建军
关键词:峰值骨量骨矿含量骨质疏松
甲苯的慢性危害和尿中的马尿酸作为职业性接触的生物学监测指标探讨被引量:4
1994年
本文对140名接触以甲苯为主的有机溶剂的包漆工(平均接触工龄8.39年)进行了横断面调查,发现头昏、头痛、失眠、乏力、腹隐痛等症状的出现率,神衰综合征和慢性咽炎的患病率明显高放对照组(P<0.05或P<0.01)。常规肝功能和血清碱性磷酸酶(S-AKP)无明显改变(P>0.05)。包漆工班末尿马尿酸平均浓度显著高於班前和对照组班末的平均浓度(分别P<0.05,P<0.01)。男、女包漆工班末尿马尿酸平均浓度均高于班前(分别P<0.05,P<0.01)。空气中苯系物的浓度均在最高允许浓度范围内。结果提示,长期接触低浓度的以甲苯为主的有机溶剂,对中枢神经系统有不利影响。尿中马尿酸水平可作为反映工人接触低浓度甲苯的有用的、生物学监测指标。
游全程程崇泉李成叔薛素琼马锦富文必昌
关键词:马尿酸苯中毒甲苯
成都地区中老年体检者1081名骨质疏松脊椎压缩性骨折患病相关因素调查被引量:4
2004年
目的:了解成都地区中老年人群脊椎压缩性骨折的患病率、发病部位及其分布。方法:来源于成都地区年龄50岁以上来院体检的1081名研究对象,进行胸、腰椎正侧位片检查,若楔形指数(椎体前缘/后缘)≤0.8即诊断为脊椎压缩性骨折,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被检人群脊椎压缩性骨折的总患病率为16.2%。50~59岁组的患病率为8.7%,60~69岁组为15.2%,70~79岁为25.9%,80岁以上组为36%。脊椎压缩性骨折主要发生的椎体:T6为2.78%,T7为3.42%,T11为4.26%,T12为5.64%,L1为5.46%,L2为2.68%。女性患病率为17.3%,高于男性15.0%。城市13.3%低于农村19.0%(P<0.05)。结论:来源于成都地区中老年被检者中,脊椎压缩性骨折总患病率为16.11%,主要发生于中胸段及胸腰段的椎体,随着年龄增加,脊椎压缩性骨折患病率逐渐增加,女性高于男性,农村高于城市。
马锦富王文志蒋建军陈琳杨定焯
关键词:脊椎骨折患病率
SPA、DXA测量233例绝经后妇女骨密度的比较被引量:1
1998年
SPA、DXA测量233例绝经后妇女骨密度的比较马锦富王文志杨定焯安珍李全祥随着骨质疏松研究的深入,SPA、DXA广泛应用于临床及科研中。本文对成都地区绝经后妇女233人进行了SPA、DXA骨密度测定,比较研究了SPA、DXA两种方法测量值,诊断结果...
马锦富王文志杨定焯安珍李全祥
关键词:DXA绝经后妇女骨密度测量值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