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科雄

作品数:88 被引量:490H指数:14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华医学会临床医学科研专项资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2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 5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78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51篇哮喘
  • 29篇细胞
  • 13篇支气管
  • 12篇凋亡
  • 12篇嗜酸
  • 12篇气管
  • 12篇细胞凋亡
  • 12篇雷公藤
  • 11篇激素
  • 10篇支气管哮喘
  • 10篇气道
  • 10篇吸入
  • 9篇炎症
  • 9篇嗜酸细胞
  • 8篇受体
  • 7篇道炎症
  • 7篇诱导痰
  • 7篇气道炎症
  • 7篇慢性
  • 6篇嗜酸细胞凋亡

机构

  • 85篇第三军医大学...
  • 7篇第四军医大学...
  • 5篇第三军医大学
  • 3篇第三军医大学...
  • 3篇重庆医科大学
  • 2篇广州市第一人...
  • 2篇海南省人民医...
  • 2篇重庆市第三人...
  • 2篇兰州军区兰州...
  • 2篇第三军医大学...
  • 2篇成都军区总医...
  • 2篇重庆市第五人...
  • 2篇合川区人民医...
  • 2篇江津区人民医...
  • 1篇中南大学湘雅...
  • 1篇重庆市沙坪坝...
  • 1篇重庆市第九人...
  • 1篇重庆市中山医...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中南大学

作者

  • 88篇林科雄
  • 70篇王长征
  • 32篇钱桂生
  • 22篇王彦
  • 20篇张巧
  • 19篇程晓明
  • 15篇马千里
  • 13篇李志奎
  • 10篇孙鲲
  • 9篇李琦
  • 9篇王金平
  • 9篇赵志强
  • 6篇姚伟
  • 6篇江汉
  • 6篇陈华萍
  • 5篇吴国明
  • 5篇刘刚
  • 5篇王斌
  • 5篇吴奎
  • 4篇王关嵩

传媒

  • 17篇第三军医大学...
  • 8篇重庆医学
  • 5篇中华内科杂志
  • 4篇免疫学杂志
  • 4篇中华肺部疾病...
  • 3篇中国呼吸与危...
  • 3篇国际呼吸杂志
  • 3篇中华哮喘杂志...
  • 2篇中国免疫学杂...
  • 2篇中华微生物学...
  • 2篇解放军医学杂...
  • 2篇西北国防医学...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心肺血管病杂...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西北医学教育
  • 1篇高原医学杂志
  • 1篇中国急救医学
  • 1篇国外医学(呼...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年份

  • 1篇2017
  • 6篇2014
  • 8篇2013
  • 3篇2012
  • 10篇2011
  • 10篇2010
  • 7篇2009
  • 4篇2008
  • 2篇2007
  • 3篇2006
  • 6篇2005
  • 9篇2004
  • 2篇2003
  • 5篇2002
  • 5篇2001
  • 5篇2000
  • 2篇1999
8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物理诊断学教学方法、手段及考试改革的探索与实践被引量:4
2012年
《诊断学》是基础医学向临床医学过渡的一门桥梁课程。其教学目的是使医学生灵活掌握物理诊断的方法和技能,理解实验室诊断的基础知识及方法,了解器械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为学习内科学、外科学及其他临床课程奠定基础。科学的诊断过程是通过综合分析病史、体征、症状和辅助检查结果,经过严密的思维做出符合疾病本质的判断过程。因此,在诊断学教学中,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是诊断学教学改革的关键。本院物理诊断学教研室近5年来从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考试方法3方面进行了教学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总结如下。
徐智吴国明王关嵩林科雄尹翠娥齐德广
关键词:物理诊断学教学方法考试改革临床思维能力临床课程《诊断学》
急性哮喘气道炎症表型与激素治疗反应性的关系被引量:10
2012年
目的研究急性哮喘气道炎症表型与激素治疗反应性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的方法对85例急性哮喘患者的诱导痰炎症细胞进行分类,并研究了不同气道细胞炎症表型与患者使用全身激素剂量、时间等的关系。结果根据患者诱导痰炎症细胞分类的不同,将患者分为4组:嗜酸性细胞组(31.8%,27/85)和中性粒细胞组(30.6%,26/85)、混合细胞组(16.4%,14/85)和寡细胞组(21.2%,18/85)。各组患者在性别和是否吸烟方面无统计学差异,但嗜酸性细胞组患者严重程度与混合细胞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嗜酸性细胞组全身激素使用剂量及时间显著少于寡细胞和混合细胞组(P<0.05)。同期患者使用吸入激素剂量使用吸入激素时间方面,混合细胞组显著多于嗜酸性细胞组(P<0.05)。中性粒细胞组吸入激素剂量显著少于混合细胞组(P<0.05),而嗜酸性细胞组患者住院时间显著少于混合性细胞组(P<0.05)。其余各组间在全身激素使用剂量及时间、吸入激素使用剂量及时间、住院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不同炎症表型对激素的治疗反应性可能存在差异。不同炎症表型对治疗的反应性差异可能给临床带来重要的指导意义。
李志伟马千里张巧曾兰程晓明林科雄王长征
关键词:诱导痰气道炎症激素
雷公藤治疗重度哮喘的临床观察和机理实验研究
目的:支气管哮喘是一种以嗜酸细胞(EOS)为主要效应细胞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目前尚无理想的治疗药物。本文在于探讨雷公藤治疗重度哮喘患者的作用及机理。方法:分为临床和动物实验两部分。临床部分观察了
王长征赖克方林科雄李志奎
关键词:雷公藤中药疗法支气管哮喘
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重症感染病原菌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6
2004年
目的 了解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重症感染病原菌的主要种类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 收集我院呼吸重症监护室 2 0 0 2年 6月至 2 0 0 3年 6月的 80例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重症感染患者的 65株病原菌及其药敏实验结果 ,进行分析。结果  65株细菌中革兰阳性球菌 3 6株 ( 5 5 .4% ) ,革兰阴性杆菌 2 4株 ( 3 6.9% ) ,真菌 5株 ( 7.7% )。革兰阳性球菌主要为肺炎链球菌 ( 13 .9% ,) ,表皮葡萄球菌 ( 12 .3 % ) ,金黄色葡萄球菌 ( 12 .3 % ) ,粪肠球菌 ( 7.7% ) ,其中青霉素耐药的肺炎链球菌 (PRSP)占 11.0 % ,甲氧西林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 )占 11.0 %。革兰阴性杆菌主要为铜绿假单孢菌( 12 3 % ) ,大肠埃希菌 ( 7.7% ) ,鲍曼氏不动杆菌 ( 7.7% ) ,非发酵菌检出率高达 2 0 % ,以铜绿假单孢菌为主 ,发现嗜麦芽窄食单孢菌 4株 ( 6.2 % ) ,对多数常见抗生素耐药。真菌感染中白色念珠菌 4例 ,烟曲菌 1例。结论 本研究收集的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重症感染 65株致病菌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 ,其次为革兰阴性杆菌 ,亦有少量的真菌感染。多数病原菌具有多重耐药性 ,回顾性分析细菌耐药性对临床经验性用药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张巧王长征林科雄李琦孙鲲王苹
关键词:细菌抗生素耐药性
FasL基因和屋尘螨过敏原基因共表达质粒DNA疫苗对屋尘螨致敏/激发小鼠气道炎症的作用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观察FasL基因和屋尘螨过敏原Derp2基因共表达质粒的DNA疫苗(DNA-FasL-Derp2)对屋尘螨致敏/激发小鼠气道炎症的作用。方法:DNA-FasL-Derp2肌注接种屋尘螨致敏/激发C57BL/6小鼠,再次激发后处死小鼠。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细胞总数和分类计数,以及IL-5、IFN-γ水平。并与仅编码Derp2基因的DNA疫苗(DNA-Derp2)比较。结果:接种DNA-FasL-Derp2和DNA-Derp2均能显著减轻屋尘螨致敏/激发小鼠气道炎症,减少BALF中细胞总数和嗜酸粒细胞比例,降低BALF中IL-5水平,以DNA-FasL-Derp2更显著。结论:DNA-FasL-Derp2可有效抑制屋尘螨致敏/激发小鼠气道炎症,而且比DNA-Derp2更有效。
王彦林科雄王长征吴奎毕玉田
关键词:DNA疫苗气道炎症
影响支气管哮喘气道阻塞不完全可逆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0
2013年
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是一种具有气道高反应性及可逆气流受限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但近年研究发现,有部分重症哮喘患者其气道阻塞不完全可逆,即使使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吸入、口服)治疗症状仍持续存在,且经常急性发作,生活质量差,治疗费用高,预后差。研究影响哮喘患者气道阻塞不完全可逆的危险因素对哮喘防治具有指导意义。尽管国外多项研究分析了哮喘患者气道阻塞不完全可逆的相关危险因素,但文献报道不尽相同。
李志伟程晓明林科雄陈华萍马千里张巧王长征
关键词:相关危险因素支气管哮喘气道阻塞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气道高反应性
现实中哮喘治疗现状的前瞻性、多中心研究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 过去对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现状的研究多采用横断面的回顾性调查,结果有局限性.本研究采用前瞻性的方法对重庆地区哮喘防治的现状进行研究,为改进目前哮喘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统一的调查问卷,采用前瞻性、多中心、非干预性的研究方法,对重庆地区9家教学医院、市区级医院就诊的184例哮喘患者进行6个月的前瞻性调查研究,调查患者的哮喘控制水平、用药和经济负担等情况.结果 入选患者以重度(62.0%)居多,哮喘控制不佳的患者比例较高,哮喘控制评分(ACT)<20分占82.6%,采用吸入激素为主治疗方法的患者仅占29.6%.6个月后失访率为34.8%.研究结束时与基线数据比较,哮喘控制水平明显改善(P<0.001),哮喘加重显著减少(P<0.001),而且平均医疗费用减低33.9%.结论 地区哮喘控制现状不佳,规范化治疗的患者比例很低.但经规范治疗和管理后,哮喘控制水平显著改善,急性加重率和治疗费用均显著降低.但仍有约1/3的患者不能接受医师的随访,改善哮喘的管理还需要更多的努力.
王彦林科雄黄英刘恩梅熊玮徐建华祝纯礼翁航爱曹官铭沈庆陈昌碧王长征
关键词:哮喘
单用丙酸氟替卡松和并用沙美特罗对哮喘气道炎症的作用比较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比较单用吸入激素(ICS)和并用长效β2激动剂(LABA)对哮喘患者气道炎症的作用;观察哮喘控制水平是否与患者气道炎症控制水平一致。方法研究设计为随机、双盲的对照研究,共入组27例哮喘患者,其中单用丙酸氟替卡松(FP)治疗(FP组)14例,并用沙美特罗治疗(联合治疗组)13例,并在治疗前、治疗12周和治疗24周通过瑞氏染色和ELISA法分别对诱导痰炎性细胞计数、IL-4和IL-5进行检测。结果 (1)同基线相比,第一阶段治疗后,两组患者诱导痰中炎性细胞计数、IL-4和IL-5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第二阶段治疗后,两组患者诱导痰中嗜酸性细胞数(EOS)、IL-4和IL-5表达显著降低(P<0.05),两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别(P>0.05);(2)第二阶段治疗结束后,获得良好控制和完全控制患者诱导痰中IL-5、IL-4水平较基线均得到显著降低(P<0.05),而未获得哮喘控制患者上述细胞因子水平较基线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联合应用ICS和LABA能提高哮喘的控制水平,这种控制水平的提高得益于LABA的支气管扩张作用而不是增强的抗炎活性。
林科雄王长征钱桂生孙鲲程晓明王金平赵志强
关键词:哮喘吸入激素长效Β2激动剂气道炎症
雷公藤甲素抑制核因子-κB、活化蛋白-1 DNA结合活性的作用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雷公藤甲素(TP)对T细胞转录因子核因子-κB(NF-κB)和活化蛋白-1(AP-1)的DNA结合活性的作用。方法通过凝胶电泳迁移试验(EMSA)检测TP对伴刀豆球蛋白A(ConA)或佛波脂(PMA)刺激活化的人T细胞NF-κB、AP-1的DNA结合活性的影响。结果正常T细胞NF-κB、AP-1的DNA结合活性较弱,经ConA或PMA刺激后结合活性增强,TP可降低NF-κB、AP-1的DNA结合活性。结论 TP抑制NF-κB、AP-1的DNA结合活性,可能是其免疫抑制作用的重要机制。
林科雄王长征钱桂生李志奎
关键词:雷公藤甲素核因子-ΚB活化蛋白-1
雷公藤甲素及地塞米松对哮喘豚鼠体外嗜酸细胞凋亡与Fas mRNA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观察雷公藤甲素及地塞米松在体外对哮喘豚鼠肺泡灌洗液中不同密度嗜酸细胞(Eos)凋亡及Fas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其促进哮喘Eos凋亡的机制。方法:卵蛋白激发哮喘豚鼠动物模型48h后行支气管肺泡灌洗,分离不同密度Eos。雷公藤甲素(TP)(10-7~10-4mol/L)或地塞米松(DM)(10-10~10-5mol/L)干预24h,原位杂交检测Eos的FasmRNA表达,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TP或DM干预24h,Eos凋亡增加,FasmRNA表达增强,并且呈剂量依赖性。FasmRNA的表达与Eos凋亡呈正相关。结论:TP及DM可提高FasmRNA表达,促进Eos凋亡。Fas可能是TP及DM调节Eos凋亡的通路之一。
李志奎陈卫强林科雄王长征钱桂生
关键词:细胞凋亡嗜酸细胞雷公藤甲素地塞米松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