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巧

作品数:75 被引量:494H指数:13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华医学会临床医学科研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58篇期刊文章
  • 13篇会议论文
  • 4篇专利

领域

  • 69篇医药卫生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26篇慢性
  • 21篇哮喘
  • 20篇咳嗽
  • 12篇阻塞性
  • 12篇慢性咳嗽
  • 11篇气道
  • 11篇慢性阻塞性
  • 11篇肺炎
  • 10篇疾病
  • 10篇肺疾病
  • 9篇支气管
  • 9篇阻塞性肺疾病
  • 9篇慢性阻塞性肺...
  • 8篇球菌
  • 8篇肺炎链球菌
  • 6篇疫苗
  • 6篇支气管哮喘
  • 6篇气管
  • 6篇综合征
  • 6篇免疫

机构

  • 75篇第三军医大学...
  • 8篇第三军医大学...
  • 7篇第三军医大学...
  • 3篇重庆医科大学
  • 3篇重庆医科大学...
  • 3篇合川区人民医...
  • 2篇第三军医大学
  • 2篇哈尔滨医科大...
  • 2篇解放军第30...
  • 1篇广州医学院第...
  • 1篇重庆市第三人...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重庆市涪陵中...
  • 1篇重庆市第一人...

作者

  • 75篇张巧
  • 59篇王长征
  • 52篇马千里
  • 20篇林科雄
  • 20篇程晓明
  • 16篇吴颖
  • 15篇黄赞胜
  • 13篇万敏
  • 12篇王斌
  • 11篇李琦
  • 10篇陈华萍
  • 8篇王彦
  • 7篇钱桂生
  • 5篇李莹
  • 5篇龙舟
  • 5篇姚伟
  • 4篇曾兰
  • 4篇唐咸军
  • 3篇卓文磊
  • 3篇白莉

传媒

  • 19篇第三军医大学...
  • 7篇中华肺部疾病...
  • 6篇中国呼吸与危...
  • 5篇解放军医学杂...
  • 3篇家庭医药(就...
  • 3篇中华医学会呼...
  • 2篇中华内科杂志
  • 2篇重庆医学
  • 2篇国际呼吸杂志
  • 2篇中华哮喘杂志...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山东医药
  • 1篇免疫学杂志
  • 1篇中国药房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老年医学与保...
  • 1篇西南国防医药
  • 1篇儿科药学
  • 1篇儿科药学杂志
  • 1篇西部医学

年份

  • 1篇2019
  • 3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7篇2013
  • 7篇2012
  • 31篇2011
  • 7篇2010
  • 5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4
  • 2篇1999
  • 1篇1998
7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气道炎症变异度慢阻肺患者的FEV1下降更快
目的 慢阻肺患者气道炎症变异度可能与患者肺功能恶化速率相关,但迄今没有研究及方法评价其相关性.我们创新性的构建了一个慢阻肺气道炎症变异度的指标("d"),研究其与慢阻肺患者FEV1下降率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呼吸...
张巧唐小婷万敏李海宁王长征马千里
关键词:FEV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疾病进展
急性哮喘气道炎症表型与激素治疗反应性的关系被引量:10
2012年
目的研究急性哮喘气道炎症表型与激素治疗反应性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的方法对85例急性哮喘患者的诱导痰炎症细胞进行分类,并研究了不同气道细胞炎症表型与患者使用全身激素剂量、时间等的关系。结果根据患者诱导痰炎症细胞分类的不同,将患者分为4组:嗜酸性细胞组(31.8%,27/85)和中性粒细胞组(30.6%,26/85)、混合细胞组(16.4%,14/85)和寡细胞组(21.2%,18/85)。各组患者在性别和是否吸烟方面无统计学差异,但嗜酸性细胞组患者严重程度与混合细胞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嗜酸性细胞组全身激素使用剂量及时间显著少于寡细胞和混合细胞组(P<0.05)。同期患者使用吸入激素剂量使用吸入激素时间方面,混合细胞组显著多于嗜酸性细胞组(P<0.05)。中性粒细胞组吸入激素剂量显著少于混合细胞组(P<0.05),而嗜酸性细胞组患者住院时间显著少于混合性细胞组(P<0.05)。其余各组间在全身激素使用剂量及时间、吸入激素使用剂量及时间、住院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不同炎症表型对激素的治疗反应性可能存在差异。不同炎症表型对治疗的反应性差异可能给临床带来重要的指导意义。
李志伟马千里张巧曾兰程晓明林科雄王长征
关键词:诱导痰气道炎症激素
门诊支气管哮喘患者合并焦虑、抑郁情绪分析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探讨非急性发作期支气管哮喘患者哮喘控制程度与焦虑和(或)抑郁情绪的关系。方法选择2010年12月至2011年4月间我中心随访的支气管哮喘非急性发作期患者,同时采用综合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和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表进行测评。结果共有103例门诊非急性发作期支气管哮喘患者完成测评,40.8%(42/103)的患者合并焦虑和(或)抑郁情绪,这些不良情绪的发生与性别、病程均无关(P>0.05)。未达到哮喘控制的患者占56.3%(58/103),其中58.6%(34/58)的患者普遍存在焦虑和(或)抑郁;达到部分或完全控制的患者占43.7%(45/103),仅17.8%(8/45)的患者存在焦虑和(或)抑郁情绪;不同哮喘控制水平的患者合并焦虑和(或)抑郁情绪存在显著差异(P=0.000)。结论非急性发作期支气管哮喘患者普遍合并焦虑和(或)抑郁情绪,患者哮喘控制水平与这些不良情绪密切相关。
李莹张巧万敏吴颖王长征马千里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焦虑抑郁
减毒沙门菌为载体的PspA优势抗原组合DNA疫苗对肺炎链球菌定植的防御作用评价
2013年
目的评价以减毒沙门菌为载体携带PspA不同家族亚类优势抗原的肺炎链球菌DNA疫苗对不同侵袭性肺炎链球菌定植的防御作用,探讨优化肺炎链球菌DNA疫苗增强鼻咽部黏膜免疫的策略。方法应用分子克隆技术,在前期研究基础上,制备携带PspA不同家族亚类优势抗原(PspA-Fam1-Clade1和PspA-Fam2-Clade3)的减毒沙门菌为宿主菌的非抗性基因筛选的真核质粒-宿主致死平衡系统,应用RT-PCR和免疫印迹技术检测优势抗原的表达情况,并在含或不含DAP的SOB培养基中传代培养,抽提质粒PCR检测疫苗携带抗原的稳定性。以PBS为对照,口服免疫接种BABL/c小鼠,ELISA检测鼻咽部sIgA的水平;应用小鼠鼻咽部定植模型检测疫苗对不同侵袭性肺炎链球菌定植的防御作用。结果成功构建出携带PspA不同家族亚类优势抗原(PspA-Fam1-Clade1和PspA-Fam2-Clade3)的减毒沙门菌为宿主菌的非抗性基因筛选的真核质粒-宿主致死平衡系统,且稳定性好;免疫小鼠鼻咽部抗PspA-Fam1-Clade1和PspA-Fam2-Clade3的特异性sIgA的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免疫小鼠鼻咽部肺炎链球菌定植模型的菌落计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结论以减毒沙门菌为载体携带PspA不同家族亚类优势抗原是增强肺炎链球菌DNA疫苗鼻咽部黏膜免疫的优化策略。
张巧刘进刘聚伟万敏吴颖李瑾王长征马千里
关键词:黏膜免疫减毒沙门菌
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重症感染病原菌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6
2004年
目的 了解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重症感染病原菌的主要种类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 收集我院呼吸重症监护室 2 0 0 2年 6月至 2 0 0 3年 6月的 80例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重症感染患者的 65株病原菌及其药敏实验结果 ,进行分析。结果  65株细菌中革兰阳性球菌 3 6株 ( 5 5 .4% ) ,革兰阴性杆菌 2 4株 ( 3 6.9% ) ,真菌 5株 ( 7.7% )。革兰阳性球菌主要为肺炎链球菌 ( 13 .9% ,) ,表皮葡萄球菌 ( 12 .3 % ) ,金黄色葡萄球菌 ( 12 .3 % ) ,粪肠球菌 ( 7.7% ) ,其中青霉素耐药的肺炎链球菌 (PRSP)占 11.0 % ,甲氧西林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 )占 11.0 %。革兰阴性杆菌主要为铜绿假单孢菌( 12 3 % ) ,大肠埃希菌 ( 7.7% ) ,鲍曼氏不动杆菌 ( 7.7% ) ,非发酵菌检出率高达 2 0 % ,以铜绿假单孢菌为主 ,发现嗜麦芽窄食单孢菌 4株 ( 6.2 % ) ,对多数常见抗生素耐药。真菌感染中白色念珠菌 4例 ,烟曲菌 1例。结论 本研究收集的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重症感染 65株致病菌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 ,其次为革兰阴性杆菌 ,亦有少量的真菌感染。多数病原菌具有多重耐药性 ,回顾性分析细菌耐药性对临床经验性用药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张巧王长征林科雄李琦孙鲲王苹
关键词:细菌抗生素耐药性
影响支气管哮喘气道阻塞不完全可逆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0
2013年
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是一种具有气道高反应性及可逆气流受限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但近年研究发现,有部分重症哮喘患者其气道阻塞不完全可逆,即使使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吸入、口服)治疗症状仍持续存在,且经常急性发作,生活质量差,治疗费用高,预后差。研究影响哮喘患者气道阻塞不完全可逆的危险因素对哮喘防治具有指导意义。尽管国外多项研究分析了哮喘患者气道阻塞不完全可逆的相关危险因素,但文献报道不尽相同。
李志伟程晓明林科雄陈华萍马千里张巧王长征
关键词:相关危险因素支气管哮喘气道阻塞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气道高反应性
小儿外感发热的中医药治疗进展被引量:1
1998年
小儿外感发病率高,《医学三字经·小儿》:“小儿病,多伤寒,稚阳体,邪易干”。资料表明小儿平均每人每年发病3.1次。因为小儿形体稚嫩、卫外功能薄弱,尤其是肺气不足的小儿,机体抵抗力低下,对四时气候的变化,适应能力差,所以,一旦寒温失调易为外邪所犯。小儿易病,也易热。治疗小儿外感发热当以退热为先。
张诗平张巧
关键词:儿童外感发热中医药治疗
血清学生物标志物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进展及预后的预测研究被引量:13
2017年
目的探讨血清学生物标志物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早期诊断预警及预后判断的预测效果。方法采用多中心、前瞻队列研究的方法,从2014年1月开始纳入各中心收治的ARDS与ARDS高危病例。采集患者的人口学资料,检测患者在入组24 h内的血清学指标(sRAGE、CC16、Ang-2、sICAM-1、PAI-1、Su PAR、HMGB1)。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影响高危ARDS患者发展成为ARDS危险因素和影响ARDS预后的危险因素。用ROC曲线比较单个危险因素或联合多个危险因素对ARDS发生的预警及ARDS死亡预后的预测效果,计算其预测的灵敏度、特异度及约登指数。结果共纳入ARDS患者59例,ARDS高危患者41例。ARD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有HMGB1、sICAM-1、Ang-2、CC16、PAI-1。其中HMGB1预测效果最好(AUC=0.908),其次根据AUC大小顺序为CC16(AUC=0.861),Ang-2(AUC=0.858),PAI-1(AUC=0.801),sICAM-1(AUC=0.773)。单指标分析中,敏感度最高的单指标为HMGB1与sICAM-1,皆为79.7%,特异度最高的指标为HMGB1、CC16与Ang-2,皆为87.8%。在联合预测中,HMGB1与Ang-2联合预测,特异度最高,为95.1%,其AUC也为最高(0.92)。HMGB1、Ang-2与PAI-1指标联合预测,敏感度最高,为89.9%。多指标联合预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对ARDS诊断预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对ARDS预后分析,sRAGE与Ang-2是其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sRAGE(AUC=0.791)比Ang-2(AUC=0.67)对ARDS患者死亡预测效果好。两指标联合可以提高ARDS死亡预测的特异性。结论在ARDS高危患者中,HMGB1、sICAM-1、Ang-2、CC16、PAI-1是其发展成为ARDS的独立危险因素。HMGB1与Ang-2联合预测有较好的特异性,HMGB1、Ang-2与PAI-1联合预测有较好的敏感性。对于ARDS患者,sRAGE与Ang-2的增高预示着ARDS患者预后不良,两者联合预测可以提高预测的特异性。
王冉张巧马千里杨旭赵生涛王熠杰邓朝霞刘明华蒋东坡周建李琦王长征
关键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预后
ICU中重症肺炎病原菌变迁及药物敏感情况研究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中重症肺炎患者细菌变迁及药物敏感情况,为临床治疗和科学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对2011~2012年ICU诊治的107例重症肺炎患者的痰培养结果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重症肺炎患者病原菌变迁及药物敏感变化情况。结果共分离出细菌237株,前5位分别是大肠埃希菌40株、铜绿假单胞菌3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26株、鲍曼不动杆菌24株、肺炎克雷伯菌18株;2012年全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占61.5%,高于2011年的18.2%(P〈0.05);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前5位细菌均呈多重耐药性。结论 ICU中重症肺炎细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2012年与2011年比较,常见细菌耐药现象较为严重,而且呈现上升趋势,全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显著升高,提示要及时监测ICU中重症肺炎病原菌变迁及药物敏感情况,结合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赵爽陈川张巧王导新
关键词:重症监护室重症肺炎敏感性
慢性咳嗽患者咳嗽激发试验的意义被引量:12
2011年
目的 初步观察咳嗽激发试验在不同性别、病程、病因的慢性咳嗽患者中的差异,以期为进一步评价咳嗽激发试验的临床意义及对临床诊疗慢性咳嗽提供启迪和帮助.方法 选择进行了咳嗽激发试验并最终确诊为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ACS)、咳嗽变异性哮喘(CVA)、胃食管反流性咳嗽(GERC)的慢性咳嗽患者108例,分析咳嗽激发试验在不同病因、病程、性别的慢性咳嗽患者间的差异.结果 108例慢性咳嗽患者中UACS 76例,CVA 19例,GERC 13例.咳嗽敏感性阈值的对数(lgC5)女性患者(1.80)显著低于男性(2.40,P〈0.05);病程≥12个月患者lgC5(1.80)显著低于病程〈12个月的患者(2.40,P〈0.05);不同病因患者lgC5存在显著差异,其中GERC患者的lgC5(1.49)显著低于CVA(2.40,P〈0.05)和UACS(2.40,P〈0.05)患者.结论 不同病因、病程、性别的慢性咳嗽患者咳嗽敏感性均存在差异,咳嗽激发试验在慢性咳嗽病因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马千里龙舟张巧黄赞胜吴颖王长征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