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钱桂生

作品数:1,138 被引量:6,899H指数:33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1,060篇期刊文章
  • 60篇会议论文
  • 9篇专利
  • 8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078篇医药卫生
  • 51篇生物学
  • 11篇文化科学
  • 2篇哲学宗教
  • 2篇机械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农业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 1篇理学

主题

  • 413篇细胞
  • 142篇肺损伤
  • 134篇基因
  • 119篇急性肺损伤
  • 118篇动脉
  • 112篇肺癌
  • 100篇综合征
  • 91篇哮喘
  • 89篇蛋白
  • 82篇肺动脉
  • 78篇血管
  • 78篇鼠肺
  • 72篇窘迫综合征
  • 72篇呼吸窘迫
  • 71篇呼吸窘迫综合...
  • 70篇凋亡
  • 70篇平滑肌
  • 69篇肌细胞
  • 68篇脂多糖
  • 67篇平滑肌细胞

机构

  • 1,069篇第三军医大学...
  • 87篇第三军医大学
  • 42篇第三军医大学...
  • 39篇第四军医大学...
  • 31篇第三军医大学...
  • 26篇中国人民解放...
  • 23篇成都军区总医...
  • 20篇第四军医大学...
  • 19篇南京军区南京...
  • 16篇北京军区总医...
  • 16篇复旦大学
  • 15篇广州军区广州...
  • 12篇东南大学
  • 10篇重庆市卫生信...
  • 8篇第四军医大学
  • 7篇广州呼吸疾病...
  • 7篇兰州军区乌鲁...
  • 7篇中国人民解放...
  • 5篇海南医学院附...
  • 5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1,137篇钱桂生
  • 137篇黄桂君
  • 136篇毛宝龄
  • 124篇王长征
  • 104篇王关嵩
  • 100篇吴国明
  • 80篇陈维中
  • 60篇金发光
  • 56篇郭先健
  • 55篇王建春
  • 51篇李琦
  • 47篇徐剑铖
  • 47篇杨晓静
  • 38篇李淑平
  • 38篇胡义德
  • 37篇李玉英
  • 34篇姚伟
  • 34篇赵志强
  • 32篇林科雄
  • 31篇徐智

传媒

  • 205篇第三军医大学...
  • 64篇重庆医学
  • 62篇中华肺部疾病...
  • 55篇中华结核和呼...
  • 55篇解放军医学杂...
  • 50篇中国病理生理...
  • 34篇中国急救医学
  • 30篇中华内科杂志
  • 26篇中国危重病急...
  • 21篇中国呼吸与危...
  • 20篇免疫学杂志
  • 18篇基础医学与临...
  • 13篇中国癌症杂志
  • 13篇四川医学
  • 13篇中国应用生理...
  • 9篇国外医学(呼...
  • 9篇生命的化学
  • 9篇中国实用内科...
  • 9篇西部医学
  • 8篇癌症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9
  • 4篇2017
  • 5篇2016
  • 4篇2015
  • 10篇2014
  • 20篇2013
  • 23篇2012
  • 30篇2011
  • 23篇2010
  • 64篇2009
  • 56篇2008
  • 64篇2007
  • 88篇2006
  • 105篇2005
  • 103篇2004
  • 73篇2003
  • 66篇2002
  • 85篇2001
  • 90篇2000
1,13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胸腔积液中白细胞对端粒酶活性影响的分析
2012年
目的通过免疫磁珠技术去除胸腔积液中的白细胞(WBC)后检测其中肿瘤细胞的端粒酶活性,探讨白细胞对胸腔积液肿瘤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影响。方法 收集15例胸腔积液,其中良性胸腔积液5例,恶性胸腔积液10例,应用TRAP-PCR-ELISA法检测分别经免疫磁珠阴性法及密度梯度离心法富集后胸腔积液细胞端粒酶活性。结果 利用吸光度差值(ΔA)定性分析显示去除白细胞前后良恶性胸腔积液端粒酶活性无明显差异(P>0.05);利用患者胸腔积液肿瘤细胞相对端粒酶活性值(RTA)定量分析,10例恶性胸水经两种方法富集后的RTA值比较有差异(P<0.05),免疫磁珠阴性法富集后恶性胸水肿瘤细胞RTA明显高于密度梯度离心法富集后的恶性肿瘤细胞;5例良性胸水经两种方法富集后的RTA值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定量分析显示利用免疫磁珠阴性法富集胸腔积液肿瘤细胞后进行端粒酶活性检测去除了白细胞对肿瘤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影响,提高了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用于良恶性胸腔积液的鉴别。
杨俊俊徐兴祥闵凌峰黄谦贾冬云林平钱桂生
关键词:胸腔积液端粒酶
铜绿假单胞菌弹性蛋白酶的高效表达被引量:9
2005年
目的 提取具有弹性蛋白酶活性的铜绿假单胞菌(绿脓杆菌)临床分离株的染色体DNA ,PCR扩增弹性蛋白酶基因成熟蛋白编码区,A -T克隆于质粒pMD 18-T载体中,阳性重组子经酶切后连接至相应线性化的表达型载体pQE - 31中,转化大肠杆菌JM 10 9感受态,筛选高效表达株,表达产物经SDS -PAGE初步鉴定。所克隆的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获得高效表达,表达产物经重组质粒测序初步确定为铜绿假单胞菌弹性蛋白酶。本研究为该表达蛋白的纯化、复性和酶动力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黄春基周世文钱桂生何晓梅张克斌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弹性蛋白酶基因克隆基因表达
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受体α在急性肺损伤大鼠肺组织的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观察内毒素(LPS)复制的急性肺损伤(ALI)大鼠肺组织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受体α(PPARα)表达的变化,探讨PPARα在ALI中可能的作用。方法:将4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LPS致伤1h组、2h组、4h组和8h组。用LPS(5mg/kg)静脉注射复制大鼠ALI模型,分别在LPS致伤后1h、2h、4h、8h时处死大鼠,测定各组肺组织湿/干重比(W/D)及肺组织病理变化;采用RT-PCR法检测肺组织中PPARα mRNA的表达;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肺组织中PPARα的表达。结果:LPS致伤后2h、4h、8h肺组织W/D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LPS致伤后2h、4hPPARαmRNA表达分别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而LPS致伤4h和8h组PPARα表达阳性细胞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PPARα在ALI大鼠肺组织表达降低。表明PPARα在急性肺损伤的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
姜鹏王建春赵咏梅钱桂生
关键词:受体急性肺损伤炎症
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受体剔降的未成熟树突状细胞调节哮喘小鼠Thl/Th2失衡的研究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树突细胞疫苗是治疗哮喘的新途径,文中探讨经鼻滴注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hymic stromal lymphopoetin,TSLP)受体剔降的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mmature dendritic cell,imDC)对哮喘模型小鼠过敏性气道炎症及Th1/Th2免疫失衡的影响,为免疫调节治疗哮喘提供理论和实验基础。方法36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胸腺TSLP受体剔降的imDC治疗组(A组)、imDC治疗组(B组)和哮喘组(C组)。以卵蛋白(ovalbumin,OVA)、氢氧化铝免疫建立哮喘模型,A组和B组分别于激发前气道内滴注100μl的细胞悬液,分别含有1×106TSLPR剔降的imDC、imDC,C组气道内滴注100μl的PBS;各组激发后肺泡灌洗分析细胞组份,分离肺淋巴细胞测定细胞因子分泌水平,以流式细胞仪检测CD4+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CD4+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百分比及IFN-γ+/IL-4+比值,比较各组肺组织学改变。结果TSLP受体剔降的imDC治疗组与其他组比较:①可明显抑制OVA抗原激发后气道内嗜酸性粒细胞的浸润(P<0.01);②明显抑制肺淋巴细胞产生IL-4、IL-5,增加了IFN-γ的产生;③肺淋巴细胞CD4+IFN-γ+百分比及IFN-γ+/IL-4+明显升高(P<0.01),而CD4+IL-4+百分比则明显下降(P<0.01);④明显抑制哮喘鼠气道内及肺泡内的过敏性炎症反应。结论激发前经鼻滴注TSLP受体剔降的imDC对哮喘小鼠过敏性气道炎症有明显的防治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树突细胞TSLP-TSLP受体信号通路,调整Thl/Th2失衡有关。
李子玲张方钱桂生罗向东索立俊宋勇施毅
关键词:哮喘未成熟树突状细胞TH1/TH2失衡免疫调节
铜绿假单胞菌弹性蛋白酶缺失突变株生长方式改变的观察
目的观察铜绿假单胞菌弹性蛋白酶缺失突变株一些生长方式改变。方法在本实验室通过双臂同源重组法构建的铜绿假单胞菌弹性蛋白酶缺失突变株基础上,检测该突变株在绿脓菌素产量和集群运动方式等方面的改变。结果在实验中观察到,与对照菌株...
张克斌钱桂生周世文光丽霞董解菊何晓梅张国斌
文献传递
细胞间粘附分子表达调控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激活表达细胞间粘附分子(ICAM-1),及核因子-κB(NF-κB)对其表达调控的作用。方法通过建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体外培养,观察TNFα刺激HUVEC后,采用凝胶电泳迁移率改变分析法检测NF-κB活化强度和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HUVEC表达ICAM-1。结果HUVEC受TNFα刺激后2~12hNF-κB的活性显著增高(P<0.01),峰值在刺激后6h;同时ICAM-1表达显著增强(P<0.01),并于12h达峰值,NF-κB活化与ICAM-1表达之间有峰值水平和时间顺序的正相关。且NF-κB可与含ICAM-1基因的κB序列的寡聚核苷酸系列特异结合;竞争抑制实验进一步证实了NF-κB与标记的κB系列结合的特异性;超迁移试验表明,与κB系列结合的NF-κB是由P65亚基构成的同源二聚体。结论TNFα可有效地激活HUVEC高效表达ICAM-1,其表达受P65亚基同源二聚体构成的NF-κB调控。
郭振辉唐柚青赖添顺洪新毛宝龄钱桂生
关键词: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核因子-ΚB细胞间粘附分子-1肿瘤坏死因子Α免疫组化
Gax基因转染对低氧性PASMCs增殖及原癌基因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探讨生长终止特异性同源盒Gax基因转染对低氧性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ASMCs)中原癌基因c-fos、c-jun mRNA表达及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腺病毒介导Gax基因(Ad-Gax)转染PASMCs。在常氧(21%O2)和低氧(2.5%O2)12h条件下,利用RT-PCR和免疫细胞化学法分别测定转染组和未转染组PASMCs中Gax mRNA和蛋白表达,以及c-fos、c-jun mRNA表达变化;[3H]-TdR掺入法检测各组PASMCs增殖情况。结果:RT-PCR和免疫细胞化学法证实Gax基因转染后PASMCs中Gax能稳定过表达;转染组细胞c-fos、c-jun mRNA表达水平在常氧和低氧均低于未转染组细胞(P<0.05,P<0.01);未转染组低氧时[3H]-TdR掺入量比常氧时高(P<0.01);在常氧和低氧时转染组[3H]-TdR掺入量均低于未转染组(P<0.05,P<0.01)。结论:Gax基因过表达可能通过下调c-fos、c-jun基因的表达来抑制低氧性PASMCs的增殖。
夏世金胡明冬白莉钱桂生
关键词:缺氧原癌基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细胞增殖
缓解期COPD病人肺功能与动脉血气的关系探讨被引量:5
2000年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病人缓解期肺功能与动脉血气的关系。方法 用 62 0 0Au toboxDL 体积描记仪和IL 162 0型血气分析仪分别测定缓解期COPD患者肺功能、动脉血气 ,并对肺功能和动脉血气进行相关性检验。结果 PaCO2 与FVC %Pred、FEV1 %Pred、FEV1 FVC %Pred、FEF2 5~ 75 % %Pred、Vmax75 %Pred、Vmax5 0 %Pred、Vmax2 5 %Pred呈非常显著负相关 (P <0 .0 1) ,与FET2 5~ 75 % 、RV %Pred、RV TLC %Pred、FRC %Pred呈非常显著正相关 ( P <0 .0 1) ,与DLCO 各值不相关。PaO2 与FVC %Pred、FEV1 %Pred、FEV1 FVC %Pred、FEF2 5~ 75 % %Pred、Vmax75 %Pred、Vmax5 0 %Pred、Vmax2 5 %Pred呈非常显著正相关 (P <0 .0 1) ,与FET2 5~ 75 % 呈非常显著负相关 (P<0 .0 1) ,与RV TLC %Pred、DLCO%Pred、DLCO VA %Pred、COT .C呈显著正相关 (P <0 .0 5 )。结论 气道阻塞、残气量增加、肺弥散功能障碍等病理生理改变可能是导致COPD缓解期病人低氧血症的重要因素。
赵志强王金平钱桂生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功能动脉血气分析COPD
低氧对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中细胞因子信号转导负调控因子3基因表达的影响
2005年
目的研究低氧对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ASMC)中细胞因子信号转导负调控因子3(SOCS3)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低氧处理体外培养的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采用半定量RT-PCR,免疫细胞化学法和Westernblotting法检测常氧组,低氧2h、6h、10h、16h、24h组SOCS3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常氧培养肺动脉平滑肌细胞SOCS3mRNA表达呈阴性,低氧培养2h组肺动脉平滑肌细胞中SOCS3mRNA表达升高,6h组达高峰,10h组开始下降,24h检测不到其表达;免疫细胞化学定位分析示SOCS3蛋白仅于肺动脉平滑肌细胞胞浆内表达;Westernblot定量分析示SOCS3蛋白与SOCS3mRNA表达的改变基本一致。结论低氧刺激肺动脉平滑肌细胞中SOCS3表达,提示SOCS3在低氧所致肺血管重建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调节作用。
白莉钱桂生余祖滨李淑平王关嵩
关键词:低氧肺动脉细胞因子类基因表达
CD14抑制肽的体外生物活性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研究CD14抑制肽(CD14inhibitory peptide,CD14-IP)与CD14的结合活性及对内毒素(LPS)和脂多糖结合蛋白(LBP)诱导的人单核巨噬细胞株U937表达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进行CD14-IP与CD14的结合实验。U937细胞用佛波脂(PMA)诱导成熟后分为五组:正常对照组、LPS组(100ng/mLLPS+100ng/mLrhLBP)、高剂量多肽组、中剂量多肽组及低剂量多肽组,后三组分别给予10μg/mL、1.0μg/mL和0.1μg/mL的CD14-IP。用ELISA测定培养细胞上清TNF-α的含量,用RT-PCR测定U937细胞TNF-α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CD14-IP有较强的与CD14结合的能力;CD14-IP组TNF-α和TNF-αmRNA水平均较LPS组低,较正常组高。结论CD14-IP能与CD14结合,并能降低培养细胞TNF-α和TNF-αmRNA的表达,具有抑制CD14生物活性的作用。
冯起甲徐智吴国明刘红艳徐顺贵钱桂生
关键词:CD14多肽脂多糖结合蛋白脂多糖TNF-Α
共11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