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红育

作品数:22 被引量:73H指数:5
供职机构: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 5篇生物学
  • 2篇农业科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11篇蛋白
  • 11篇球蛋白
  • 7篇免疫
  • 7篇免疫球蛋白
  • 6篇病毒
  • 4篇蛋白治疗
  • 4篇球蛋白治疗
  • 4篇静脉注射
  • 4篇丙种球蛋白
  • 3篇滴注
  • 3篇人免疫球蛋白
  • 3篇注射
  • 3篇静脉滴
  • 3篇静脉滴注
  • 3篇丙种球蛋白治...
  • 2篇动态浊度法
  • 2篇血液
  • 2篇血液制剂
  • 2篇疫苗
  • 2篇浊度法

机构

  • 12篇长春生物制品...
  • 10篇长春生物制品...
  • 4篇吉林大学第一...
  • 2篇吉林大学
  • 2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吉林大学第二...
  • 1篇吉林省东丰县...
  • 1篇武汉生物制品...

作者

  • 22篇杨红育
  • 12篇聂荣国
  • 11篇陈维金
  • 9篇刘淑英
  • 5篇陈立新
  • 4篇刘辉
  • 4篇李春怀
  • 4篇李婷婷
  • 4篇崔越
  • 3篇梁志学
  • 3篇李海波
  • 3篇曾艳
  • 3篇康辉
  • 3篇梁东
  • 3篇陈银波
  • 2篇赵立哲
  • 2篇张宏超
  • 2篇李永柏
  • 2篇赵红丽
  • 2篇杨锡强

传媒

  • 11篇中国生物制品...
  • 2篇生物技术
  • 2篇微生物学杂志
  • 1篇中国兽医学报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儿科杂志
  • 1篇生物学杂志
  • 1篇中国新药与临...
  • 1篇中国药师
  • 1篇畜牧兽医科技...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 5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2
  • 4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0
  • 1篇1999
  • 3篇1998
  • 2篇1996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动态浊度法检测流感病毒裂解疫苗细菌内毒素的含量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探讨动态浊度法检测流感病毒裂解疫苗细菌内毒素含量的可行性。方法:参照《中国药典》2015年版通则1143细菌内毒素检测法,对流感病毒裂解疫苗进行标准曲线可靠性试验、干扰初筛试验、干扰验证试验及内毒素含量测定,并与凝胶法检定的同批疫苗的结果相比较。结果:标准曲线可靠性试验结果符合规定。干扰初筛试验,疫苗稀释160倍、320倍及640倍,回收率在50%~200%之间,均无干扰,干扰验证试验进一步证明疫苗稀释640倍对试验均无干扰作用,浊度法检测的10批流感疫苗细菌内毒素含量均小于该疫苗的限值20 EU·ml^(-1),并与经凝胶法检定的同批疫苗结果一致。结论:采用动态浊度法检测流感病毒裂解疫苗细菌内毒素含量是可行的,值得推广应用。
曾艳董历子崔越蓝燕郝建丽杨红育
关键词:动态浊度法细菌内毒素流感病毒裂解疫苗
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治疗川崎病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4
1996年
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治疗川崎病的临床观察孙涛李永柏刘淑英陈维金涂文伟杨红育聂荣国谢依群尹秀兰杨锡强川崎病(KD)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小儿急性发热性疾病。以前采用阿司匹林(ASP)为主的抗凝、抗炎和对症治疗。近年国外报道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可迅速控...
孙涛李永柏刘淑英刘淑英涂文伟陈维金涂文伟谢依群尹秀兰杨红育
关键词:川崎病免疫疗法免疫球蛋白静脉注射
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中IgG含量的测定方法的比较被引量:4
2004年
目的:对IgG的检测方法———紫外分光光度法和免疫单扩散方法进行比较。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免疫单扩散法对样品进行IgG含量测定,然后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两种方法测定的结果差异无显著性(P>0.05)。紫外分光法操作更方便、快捷,准确。
赵立哲杨红育陈立新边芳顾丽丽康辉聂荣国
我国百日咳疫苗生产用菌株主要抗原片段基因序列分析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对我国百日咳疫苗生产用菌株主要抗原片段基因进行序列分析,为我国百日咳疫苗的研制和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分别从我国百日咳杆菌疫苗生产用菌株CS株基因组DNA中扩增百日咳毒素(Pertussis toxin,PT)、外膜蛋白(Pertactin,PRN)、菌毛蛋白2(Fimbriae 2,FIM2)、菌毛蛋白3(Fimbriae 3,FIM3)基因,克隆至pMD18-T载体,测序,并与GenBank中登录的百日咳杆菌其他菌株的PT、PRN、FIM2、FIM3基因序列进行比较,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百日咳杆菌CS株PT、PRN、FIM2和FIM3基因的扩增产物大小均与预期一致。CS株PT基因与国内的另一疫苗生产株18323亲缘关系最近,在同一分支上,且与国际标准株Tohama在同一亚分支内;PRN、FIM2和FIM3基因与国际标准株Tohama均在同一进化分支上。结论百日咳杆菌CS株与国际标准菌株Tohama亲缘关系较近,与临床分离的其他流行株亲缘关系较远。
姜崴竭晶杨红育惠琦付博郑晓丽
关键词:百日咳疫苗抗原基因序列基因树
哺乳动物呼肠孤病毒在不同细胞中的复制动力学及体外抗肿瘤活性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哺乳动物呼肠孤病毒3型标准株(Reovirus 3)在不同细胞中的复制动力学,并对其体外抗肿瘤活性进行初步的研究。方法将低浓度的呼肠孤病毒分别接种于Vero-E6、MRC-5和MDBK 3种细胞,盲传3代,逐日观察细胞病变(CPE);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抗体法检测盲传3代后的病毒复制情况;将黑色素瘤细胞与MDBK细胞置同一个器皿中用呼肠孤病毒进行攻毒,每日观察CPE。结果接种低浓度的呼肠孤病毒后72 h,即可在MDBK细胞中观察到明显的CPE;在MRC-5细胞中盲传3代未发现CPE;在Vero-E6细胞中盲传3代可发现轻微的CPE。呼肠孤病毒在MDBK细胞中可稳定传代;在MRC-5细胞中盲传3代未检测到病毒;在Vero-E6细胞中盲传2代即可检测到病毒,但荧光强度较弱。接种呼肠孤病毒后30 h,黑色素瘤细胞出现破裂且大面积死亡,MDBK细胞局部区域开始出现CPE,且病变区域逐渐扩大。结论 MDBK细胞是最适合培养呼肠孤病毒的细胞,Vero-E6细胞中病毒可以繁殖,但是复制动力较MDBK细胞弱,MRC-5细胞不适于培养呼肠孤病毒。呼肠孤病毒在体外具有选择性的杀死癌细胞的特性,但由于机体的免疫系统相对体外更加复杂,体内具有的抗肿瘤活性尚需在肿瘤动物模型中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刘辉杨红育丁壮陶冬徐志强赵虹李婷婷柏丛张楠佐毅曹宇
关键词:呼肠孤病毒抗肿瘤活性
不同种家兔用于生物制品热原检查的比较研究
2016年
目的:选择符合生物制品热原检查要求的家兔。方法:按照《中国药典》三部(2015年版)中规定的热原检查法进行:取灰兔和白兔,用同一剂量(3mL/kg)的抗狂犬病血清和破伤风抗毒素及氯化钠注射液(10mL/kg),分别注入家兔体内,每隔30min测量家兔体温1次,连续测量6次,以6次体温最高1次减去正常体温即为该家兔升高温度,以升高温度或升高温度的总和判定结果。结果:灰兔和白兔注射抗狂犬病血清,体温检测结果两者之间相同,无明显差别。但3批试验中,均有1批判为不合格,2批判为复试。灰兔和白兔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及氯化钠注射液,两者检测结果也相同,无明显差别,且全部试验均判为合格。结论:灰兔和白兔在生物制品热原检查中均可使用。
曾艳乔月孙阳崔越杨红育
关键词:热原检查生物制品家兔
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治疗急性毛细支气管炎的研究
1998年
应用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毛细支气管炎25例,以30例应用新鲜血浆或血液者为对照,结果无论是临床症状、体征,还是体液免疫功能变化,均较对照组好转、恢复快,并且没有出现任何后遗症和死亡病例。
李海波陈银波梁东李春怀梁志学聂荣国杨红育陈维金刘淑英
关键词:丙种球蛋白毛细支气管炎静脉滴注急性
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治疗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1998年
应用静注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病毒性脑炎(病脑),同时应用血浆治疗作为对照,观察结果表明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测结果,观察组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提示IVIg治疗病脑好转快,疗效好,病死率低,后遗症少。
梁东李春怀陈银波李海波陈维金聂荣国杨红育刘淑英
关键词:丙种球蛋白病毒性脑炎静脉滴注
采用低pH法灭活人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中的病毒
2004年
目的 考察人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 (HBIG)于低pH孵放下 ,其病毒灭活情况 ,及对抗—HBs效价、IgG组份的影响。方法 将HBIG原液调pH至 4 0于 2 4℃± 1℃孵放 2 1d ,以及将成品于 2~ 8℃放置 3年比较抗—HBs、IgG各组份指标的变化。结果 HBIG原液按上述条件病毒灭活效果可达到 7 0 0logTCID50 0 1mL以上 ,抗—HBs效价、IgG单体与二聚体 (D +M)的含量均有所下降。成品 2~ 8℃放置 3年 ,抗—HBs效价、IgG单体与二聚体的含量较稳定。结论 人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经低PH灭活病毒法灭活病毒有效 ,灭活后 ,抗—HBs效价、IgG单体与二聚体之和均有所下降 ,但其成品放于 2~ 8℃ ,抗—HBs效价。
杨红育耿忠华陈立新张洪超江波李淑玉康辉聂荣国陈维金
关键词:血液制剂安全性病毒灭活
牛细小病毒的分离鉴定及在不同细胞中的复制动力学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本研究旨在获得牛细小病毒分离株,并对牛细小病毒(BPV)在不同细胞中的复制动力学进行探讨,为牛细小病毒疫苗的开发筛选出合适的病毒株及适宜病毒扩增的细胞株。将96批次牛血清样品分别接种于BT细胞中,盲传3代,逐日观察细胞病变(CPE),对出现典型细胞病变的样品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分离得到1株牛细小病毒,并且对这株病毒的红细胞凝集特性进行分析。通过将牛细小病毒接种在Vero、BT和MDBK 3种细胞中,筛选出适合牛细小病毒培养用的细胞株。结果,通过对96批次牛血清样品接种于BT细胞进行病毒分离培养,获得4株病毒阳性株,使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获得1株牛细小病毒,进行红细胞凝集试验,这株牛细小病毒能凝集豚鼠、马、人的红细胞,但不能凝集家兔、山羊和鸡的红细胞。这株牛细小病毒在BT细胞中可稳定传代,在MDBK和Vero细胞中盲传3代仍未检测到牛细小病毒。结果表明,通过细胞体外培养法分离得到1株牛细小病毒,可以作为牛细小病毒疫苗制备的病毒株,对这株牛细小病毒在不同细胞中的复制动力学的研究结果表明,BT细胞是最适合培养这株牛细小病毒的细胞,候选细胞株MDBK和Vero细胞不适合这株牛细小病毒的扩大培养。本研究为牛细小病毒疫苗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刘辉杨红育赵红丽李野赵虹李婷婷丁壮
关键词:病毒分离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