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动态浊度法
  • 2篇浊度法
  • 2篇细菌内毒素
  • 1篇冻干甲型肝炎...
  • 1篇疫苗
  • 1篇原体
  • 1篇支原体
  • 1篇生物制品
  • 1篇培养法
  • 1篇热原检查
  • 1篇细菌
  • 1篇裂解疫苗
  • 1篇流感病毒
  • 1篇流感病毒裂解...
  • 1篇内毒
  • 1篇内毒素
  • 1篇内毒素含量
  • 1篇家兔
  • 1篇甲型
  • 1篇甲型肝炎

机构

  • 4篇长春生物制品...

作者

  • 4篇杨红育
  • 4篇崔越
  • 3篇曾艳
  • 2篇孙阳
  • 2篇董历子
  • 2篇蓝燕
  • 1篇夏青娟
  • 1篇刘辉
  • 1篇惠琦
  • 1篇林洪娟
  • 1篇李婷婷
  • 1篇张波
  • 1篇邱璐
  • 1篇郝建丽
  • 1篇乔月

传媒

  • 1篇中国生物制品...
  • 1篇微生物学杂志
  • 1篇中国药师
  • 1篇畜牧兽医科技...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4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动态浊度法检测流感病毒裂解疫苗细菌内毒素的含量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探讨动态浊度法检测流感病毒裂解疫苗细菌内毒素含量的可行性。方法:参照《中国药典》2015年版通则1143细菌内毒素检测法,对流感病毒裂解疫苗进行标准曲线可靠性试验、干扰初筛试验、干扰验证试验及内毒素含量测定,并与凝胶法检定的同批疫苗的结果相比较。结果:标准曲线可靠性试验结果符合规定。干扰初筛试验,疫苗稀释160倍、320倍及640倍,回收率在50%~200%之间,均无干扰,干扰验证试验进一步证明疫苗稀释640倍对试验均无干扰作用,浊度法检测的10批流感疫苗细菌内毒素含量均小于该疫苗的限值20 EU·ml^(-1),并与经凝胶法检定的同批疫苗结果一致。结论:采用动态浊度法检测流感病毒裂解疫苗细菌内毒素含量是可行的,值得推广应用。
曾艳董历子崔越蓝燕郝建丽杨红育
关键词:动态浊度法细菌内毒素流感病毒裂解疫苗
不同种家兔用于生物制品热原检查的比较研究
2016年
目的:选择符合生物制品热原检查要求的家兔。方法:按照《中国药典》三部(2015年版)中规定的热原检查法进行:取灰兔和白兔,用同一剂量(3mL/kg)的抗狂犬病血清和破伤风抗毒素及氯化钠注射液(10mL/kg),分别注入家兔体内,每隔30min测量家兔体温1次,连续测量6次,以6次体温最高1次减去正常体温即为该家兔升高温度,以升高温度或升高温度的总和判定结果。结果:灰兔和白兔注射抗狂犬病血清,体温检测结果两者之间相同,无明显差别。但3批试验中,均有1批判为不合格,2批判为复试。灰兔和白兔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及氯化钠注射液,两者检测结果也相同,无明显差别,且全部试验均判为合格。结论:灰兔和白兔在生物制品热原检查中均可使用。
曾艳乔月孙阳崔越杨红育
关键词:热原检查生物制品家兔
动态浊度法检测冻干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细菌内毒素含量的研究被引量:7
2016年
探讨动态浊度法检测冻干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细菌内毒素含量的可行性。参照《中国药典》2015年版通则1143细菌内毒素检测法中动态浊度法,对甲肝疫苗进行标准曲线可靠性试验、干扰初筛试验、干扰验证试验及内毒素含量的测定,同时与经凝胶法检定合格的同批疫苗进行比较。标准曲线可靠性试验结果符合规定。干扰初筛试验疫苗稀释160、320及640倍,回收率在50%~200%之间,均无干扰,符合要求。干扰验证试验结果进一步表明:疫苗稀释160倍对试验无干扰作用。采用动态浊度法检测的10批甲肝疫苗细菌内毒素含量均小于该疫苗的限值L=20 EU/m L,且与经凝胶法检定的同批疫苗结果一致。采用动态浊度法检测甲肝疫苗细菌内毒素含量是可行的,值得推广应用。
曾艳孙阳蓝燕崔越董历子杨红育
关键词:动态浊度法细菌内毒素冻干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
NaHCO_3缓冲体系的动态变化对培养法支原体检查的干扰作用
2014年
目的探讨NaHCO3缓冲体系的动态变化对培养法支原体检查的干扰作用,确保生产过程中支原体污染检查的准确性。方法用NaHCO3缓冲液和NaOH分别调整狂犬病病毒收获液及不含病毒样本的病毒稀释液p H至6.92、7.51、7.65、7.85、8.04和8.48,分别接种于支原体半流体培养基和精氨酸支原体肉汤培养基,进行培养法支原体检查,检测结果为阳性的样品分别用指示细胞法(DNA染色法)和实时荧光PCR法进行复检。结果用NaHCO3缓冲液调整狂犬病病毒收获液p H值至7.85以上时,培养法支原体检查结果为阳性,但指示细胞法(DNA染色法)和实时荧光PCR法复检结果均为阴性,排除样品污染支原体的可能性。结论用NaHCO3调整病毒培养物等生物样品p H值达7.85以上时,对培养法支原体检测结果产生干扰作用。
刘辉李婷婷邱璐张波崔越戴长河林洪娟夏青娟惠琦杨红育
关键词:支原体NAHCO3培养法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