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炜
- 作品数:44 被引量:790H指数:12
-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政治法律社会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建立环境素质评估指标体系提高公众环境素质被引量:8
- 2011年
- 中国公众环境意识的觉醒和环境素质的提高,始终是环境保护的基础和动力。为摸清公众环境意识状况,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先后开展了一系列公众环境意识调查,但由于缺乏统一的、规范的公众环境素质指标体系,其科学评估工作一度滞后。2010年环境保护部组织编写了《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2011—2015年)(初稿)》(以下简称《纲要》),提出了"建立规范的全民环境意识评估体系"的保障措施。中国公众环境素质评估指标体系的研究和建立,可以为公众环境素质调查评估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也是实施《纲要》的一项具体行动。
- 王耀先李炜杨明明洪大用
- 关键词:公众环境意识环境素质环境宣传教育
- 近年来农民工的经济状况和社会态度被引量:210
- 2010年
- 改革开放30年来,农民工作为中国产业工人的组成部分,成为支撑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重要力量。基于2006年和2008年"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的数据,对近年来、特别是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农民工的经济状况和社会态度进行分析,结果显示,2006年数据反映出农民工在收入水平较低、劳动强度较高的情况下,却保持着较为积极的社会态度;近两年的新变化是,农民工的收入水平和社会保障水平都有了显著的提高,但在就业和生活压力加大的影响下,其社会安全感、公平感、满意度和未来预期却都有所降低。这种经济状况和社会态度变化不一致的情况,应当引起高度关注。研究认为,尽管中国已进入转变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升级的新阶段,但从比较优势看,中国未来30年要继续保持经济高速增长,农民工仍然是一个主要的推动力量。为此,应在战略选择和政策层面予以关注。
- 李培林李炜
- 关键词:农民工社会态度金融危机
- 以数据平台为支持系统整合社会调查数据资源被引量:1
- 2010年
- 建立和完善社会调查数据平台对整合社会调查数据资源、建立数据资料的发布与共享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全面介绍中国社科院社会调查数据平台的设计思路与主要功能的基础上,对数据平台建设的相关内容进行探讨,提出完善传统的数据存储、下载功能、数据采集、管理、校验及分析功能的系统集成方式。重点对接收CAPI、CATI以及网络调查的数据,调查的实施环节同步管控流程,以及相关的定性访谈资料与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等数据检索进行尝试。
- 张丽萍范雷李炜
- 关键词:数据平台数据共享
- 当前我国就业形势的特点和变化被引量:20
- 2009年
- 文章通过2008年的调查数据,以就业问题为主题,分析当前我国就业形势的特点和变化,并对扩大和促进就业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我国城乡就业状况的基本特点表现为:市场化导向的就业制度初步形成;劳动力市场灵活性增强,非正规就业成为重要的就业形式;非农就业成为农村居民重要的就业经历。我国城乡就业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失业问题有所加剧;非正规就业人群的社会保障水平及就业质量亟待提高;城乡隔绝的就业制度虽被打破,但城乡分割的就业市场依然存在。扩大和促进就业的相关建议主要包括:实行就业优先的经济振兴计划;更加积极地鼓励和规范灵活就业;重视把农民工转变为新市民的社会意义;重视职业教育,尤其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提高劳动力素质;逐步建立调查失业率的监控和公布制度。
- 中国社科院"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课题组李培林李炜范雷
- 关键词:就业形势就业制度非正规就业非农就业
- 农民工在中国转型中的经济地位和社会态度被引量:11
- 2007年
- 中国在改革和发展中产生的大量从农业向非农产业转移的农民工,通过推动劳动力市场的形成,为中国的市场化转型和现代化发挥了重要而特有的作用。本文基于对2006年在中国28个省市区进行的大规模问卷调查资料的分析,发现农民工的收入和地位,更多地是由教育、工作技能等获得性因素决定,而不是身份歧视因素所决定;同时还发现收入和经济社会地位相对较低的农民工,却意外地具有比较积极的社会态度。影响农民工态度和行为的因素,更重要的可能不是社会横向利益比较,而是自身的纵向利益比较,因而更显著地遵循历史决定逻辑,而不是经济决定逻辑。
- 李培林李炜
- 关键词:农民工经济地位社会态度
- 全国居民纵贯调查抽样方案设计研究被引量:3
- 2014年
- 为更好地记录中国社会变迁过程,反映国情,了解民意,开展大型纵贯学术调查已成为多个学科获取研究资料的重要途径之一。为完成各学科众多的大型调查需求,有必要建立起覆盖全国的、以城乡居民为调查对象的调查网络。本文以中国社会科学院全国居民调查网络为例,设计了侧重于地理.行政区域的代表性的六大行政区抽样框,按经济地理区域区分东中西部划分的抽样框,同时还有直接加总推断全国具有全国代表性的简约型抽样框。
- 李炜张丽萍
- 中国当前社会问题的特征及影响机制分析被引量:4
- 2012年
- 当前,中国的社会问题可分为三类:民生类问题、社会公正类问题和健康安全类问题。对不同类型社会问题的关注群体的特征进行区分,可以得出影响公众对社会问题感知的因素和机制:(1)个人生命历程和城乡因素会与特定的社会问题相关联;(2)作为个人困扰的生活压力会明显地强化公众对社会问题的感知;(3)经济状况与教育程度这两个因素对不同行类型社会问题的感知影响方式不同。对民生类问题的感知而言,经济程度有重要的负向影响;对社会公正类问题的感知,教育水平是更强的驱动因素;对健康安全类问题的感知而言,经济程度和教育水平同是正向的影响因素。
- 李炜
- 关键词:社会问题民意
- 现阶段中国社会新中间阶层构成特征研究被引量:5
- 2007年
- 在现阶段中国社会结构转型中,出现的类似于一般工业化社会中的“新中间阶层”尚处于发育期.其构成特征表现为:一定的异质性;2种不同性质的利益指向;“官本位”的价值评价及权力排斥.从其社会流动特征看,内部的中、下层有可能与下层结盟;而三大主干群体——经理、专业技术人员及私营企业主阶层,则有可能会与上层缔结友好关系.
- 张宛丽李炜高鸽
- 关键词:社会结构新中间阶层
- 兼容贯通——景天魁的学术思想被引量:1
- 2007年
- 景天魁教授长期致力于社会哲学、社会学及社会政策等方面的研究。他坚持"兼容贯通"的治学方法,实现了从社会哲学到社会学,再到社会政策研究三个学术层次的跨越,提出了三个相互贯通的理论——劳动起点理论、时空压缩理论和底线公平理论。这些研究成果为中国的社会学发展作出了贡献。
- 李炜
- 关键词:社会哲学底线公平
- 社会流动的影响因素被引量:13
- 2004年
- 社会流动是指人们在社会经济地位上的变动。我国目前存在的许多社会问题与矛盾,都与社会流动问题相关联。研究社会流动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纠正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各种偏差,促进我国向一个现代、合理、公正、开放的社会方向发展;另一方面也使社会个体明白该从何处努力来改善其社会经济地位,使其更清楚地认识到改善其地位所面临的困难和障碍。西方国家对社会流动的研究已经有70多年历史,积累了大量的研究成果。我国对社会流动的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也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的课题组经多年潜心研究和调查,最近发表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对近半个多世纪以来的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提出了一些有相当见地的看法。本刊择其要发表他们的一些研究精华,以与读者共同品读。
- 李炜
- 关键词:社会流动社会结构社会地位户籍制度社会组织教育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