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培林

作品数:318 被引量:5,548H指数:35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政治法律社会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65篇期刊文章
  • 17篇会议论文
  • 10篇专著

领域

  • 179篇经济管理
  • 83篇政治法律
  • 69篇社会学
  • 18篇历史地理
  • 12篇文化科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学

主题

  • 83篇社会
  • 33篇社会学
  • 29篇社会主义
  • 28篇主义
  • 24篇社会建设
  • 24篇和谐社会
  • 22篇小康
  • 22篇小康社会
  • 20篇阶层
  • 19篇农民
  • 19篇民生
  • 18篇城乡
  • 16篇社会结构
  • 16篇就业
  • 15篇人口
  • 15篇收入分配
  • 14篇社会体制
  • 12篇经济体
  • 11篇社会管理
  • 11篇经济体制

机构

  • 178篇中国社会科学...
  • 128篇中国社会科学...
  • 8篇中国地方志指...
  • 7篇北京师范大学
  • 3篇清华大学
  • 3篇中山大学
  • 2篇北京大学
  • 2篇南京大学
  • 2篇浙江大学
  • 2篇上海大学
  • 2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东南大学
  • 1篇哈佛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吉林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山东社会科学...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香港大学

作者

  • 292篇李培林
  • 8篇陈光金
  • 7篇李炜
  • 7篇张翼
  • 5篇田丰
  • 3篇王晓毅
  • 2篇王思斌
  • 2篇崔岩
  • 2篇蔡禾
  • 2篇朱迪
  • 2篇渠敬东
  • 2篇范雷
  • 1篇尉建文
  • 1篇徐崇温
  • 1篇洪大用
  • 1篇李友梅
  • 1篇沙尔玛
  • 1篇钊作俊
  • 1篇李林
  • 1篇张文宏

传媒

  • 16篇社会学研究
  • 1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1篇中国经贸导刊
  • 10篇社会
  • 8篇求是
  • 7篇江苏社会科学
  • 6篇中国地方志
  • 5篇新华文摘
  • 5篇中国党政干部...
  • 5篇社会学家茶座
  • 5篇社会治理
  • 4篇新视野
  • 4篇农村工作通讯
  • 4篇东岳论丛
  • 4篇决策与信息
  • 4篇中国社会科学...
  • 3篇学习与探索
  • 3篇前线
  • 3篇政策
  • 3篇管理世界

年份

  • 1篇2024
  • 7篇2023
  • 8篇2022
  • 7篇2021
  • 7篇2020
  • 5篇2019
  • 15篇2018
  • 10篇2017
  • 9篇2016
  • 23篇2015
  • 10篇2014
  • 19篇2013
  • 9篇2012
  • 18篇2011
  • 11篇2010
  • 6篇2009
  • 10篇2008
  • 17篇2007
  • 12篇2006
  • 16篇2005
3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经济转型的过程和机制的分析被引量:1
1996年
一、动力:从比较利益的低谷启动 中国的改革从农村开始,而且是从农村相对来说最为贫困的地区启动,这决不是历史的随意性。 从产业部门来看,农业是比较利益的洼地,而贫困地区则是洼地中的低谷。改革前的几十年,中国的经济发展采取了优先发展工业、特别是重工业的战略。从不同时期来看,农业部门的增长对国民收入增长的贡献率是不断下降的,如1953—1957年为20.2%,1966—1978年则下降到8.7%,农业部门占国民收入的比重也相应地从1953年的52.8%下降到1978年的32.8%。如果说这种趋势是工业化的必然结果,那么以工农业产品的不平等交换为代价提供的工业资金的高积累则是一种制度安排。据国家计委有关研究人员的计算,工农业产品交换的价格“剪刀差”的绝对量自1952年以来长期呈上升趋势,除1959年和1960年两个特殊年度外,在1963年以前的十多年中,剪刀差的绝对量保持在100多亿元以下。
李培林
关键词:中国经济转型地方政府农副产品包产到户
“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国社会学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笔谈被引量:1
2022年
主持人按语: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的基础上,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和中国力量。党的二十大全面概括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特征.
李培林冯仕政张翼王宁王宁毛丹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社会学新中国成立
再析新时期利益格局变动中的若干热点问题被引量:17
1995年
作者针对国外流行的关于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倒U型”理论及一些国家或地区发展的实践,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同时,认为市场机制的导入对劳动工资收入差距扩大的影响并不是非常突出的,而对于劳动收入和资本收入差距扩大的影响是明显的。市场机制调节范围的扩大并不一定意味着收入分配状况的恶化,也不一定意味着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能力会受到削弱,等等。此外,对衡量人的社会地位、如何看待“流动民工”、是否存在着严重的“脑体倒挂”以及“反贫困”等问题,都作了颇有新义的探讨。
李培林
关键词:收入差距扩大职业声望农村劳动力社会地位流动民工贫困人口
改革和发展的“中国经验”被引量:1
2011年
世界经济增长的重心,正在逐步地从大西洋向太平洋和亚太地区转移,这种趋势在国际金融危机之后更加明显。处在亚太地区并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经过30多年经济的高速增长,形成了不同于世界现代化历史上其他发展模式的“中国道路”和“中国经验”。
李培林
关键词:国际金融危机
我国未来城镇化的特征、挑战和趋势
2022年
中国的城镇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维度。对已经完成现代化的发达国家来说,城市生活成为国民生活的常态,城镇化似乎已经不再是一个热门话题,人们更多的是在谈论“城市病”。但对仍处于城镇化发展中后期的中国来说,在绝大多数人的心目中,城市一直是生活美好、经济发达和现代化的象征。
李培林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城镇化重要维度
社会转型与中国经验
《社会转型与中国经验》收录了作者李培林改革开放以来发表的一些重要文献。文集的内容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的文章是关于社会转型理论的研究,作者从理论和实践的层面阐述了社会结构转型是不同于市场的另一只看不见的手;第二部分的文章...
李培林
巨变:村落的终结——都市里的村庄研究被引量:755
2002年
本文是中国发达地区村落终结过程的记录和分析。作者通过对广州市“城中村”的调查发现 ,村落终结的艰难 ,并不仅仅在于生活的改善 ,也不仅仅是非农化和工业化的问题 ,甚至也不单纯是变更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问题 ,而在于它最终要伴随产权的重新界定和社会关系网络的重组。作者试图通过建立具有普遍解释力的村落终结类型 ,建构村落城市化整个链条的最后一环 ,以便能够在理论上复制中国改革开放以后村落非农化、工业化。
李培林
关键词:社会结构产权村落户籍制度
生活和文本中的社会学
过去中国文人做学问的路子,从经典解读到文献求证,依赖的本钱都是文献的丰富,学者家中的孤本、善本,就像银行家的钱袋子,那是学问比拼的本钱,现在虽然很难仅仅依靠文献取胜,但对文献的掌握和熟悉,仍像雕刻家对刻刀和材料的熟悉,是...
李培林
社会体制改革:理论与实践
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后管理委员会、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承办的第七届中国社会学博士后论坛主题是“社会体制改革:理论与实践”。60余位博士后围绕主题,从不同...
李培林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是让农民普遍富裕起来被引量:1
2014年
我讲三个问题,一是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提出;二是让农民普遍富裕起来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三是怎样让农民普遍富裕起来。
李培林
关键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农民全面小康社会
共3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