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天

作品数:94 被引量:441H指数:12
供职机构: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教育厅重点项目四川省科技厅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71篇期刊文章
  • 16篇会议论文
  • 5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0篇农业科学
  • 21篇文化科学
  • 6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医药卫生
  • 1篇政治法律
  • 1篇理学

主题

  • 32篇水稻
  • 14篇籽粒
  • 12篇油橄榄
  • 11篇稻米
  • 11篇水稻籽粒
  • 11篇教育
  • 11篇教学
  • 11篇灌浆
  • 8篇淀粉
  • 8篇性状
  • 8篇栽培
  • 7篇氮量
  • 7篇稻米品质
  • 7篇施氮
  • 7篇施氮量
  • 6篇主成分
  • 6篇主成分分析
  • 6篇胁迫
  • 5篇蛋白质
  • 5篇多酚

机构

  • 94篇四川农业大学
  • 10篇凉山州中泽新...
  • 6篇甘肃省农业科...
  • 5篇东京大学
  • 4篇四川省农业科...
  • 2篇贵州师范大学
  • 2篇沈阳农业大学
  • 2篇四川聚峰谷农...
  • 1篇福建农林大学
  • 1篇安康农业学校
  • 1篇安康学院
  • 1篇湖南农业大学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扬州大学
  • 1篇西昌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遗...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雅安市农业局

作者

  • 94篇李天
  • 29篇丁春邦
  • 13篇兰艳
  • 10篇傅新红
  • 10篇许光利
  • 8篇刘奇华
  • 8篇张建军
  • 8篇梁成刚
  • 7篇刘泉
  • 6篇杨文钰
  • 6篇汪燕
  • 6篇赵海霞
  • 6篇王寒冬
  • 5篇大杉立
  • 5篇蔡建
  • 5篇袁广胜
  • 5篇刘露
  • 4篇蒋谦
  • 4篇李廷轩
  • 4篇黄鹏

传媒

  • 9篇四川农业大学...
  • 6篇西南农业学报
  • 5篇中国水稻科学
  • 4篇高等农业教育
  • 4篇华南农业大学...
  • 4篇中国粮油学报
  • 3篇江西农业大学...
  • 2篇植物营养与肥...
  • 2篇食品工业科技
  • 2篇中国大学教学
  • 2篇江苏农业学报
  • 2篇浙江大学学报...
  • 2篇中国油脂
  • 2篇中国农学通报
  • 2篇现代农业科技
  • 2篇第四届全国高...
  • 2篇四川省高等教...
  • 2篇四川省高教学...
  • 1篇种子
  • 1篇华北农学报

年份

  • 3篇2023
  • 2篇2022
  • 7篇2021
  • 5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7篇2016
  • 5篇2015
  • 4篇2014
  • 5篇2013
  • 6篇2012
  • 4篇2011
  • 5篇2010
  • 5篇2009
  • 4篇2008
  • 6篇2007
  • 9篇2006
  • 4篇2005
  • 2篇2004
9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生育前期遮光对水稻灌浆期剑叶生理特性及籽粒生长的影响被引量:26
2009年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生育前期(插秧至孕穗期)遮光对水稻分蘖、灌浆期剑叶生理特性、籽粒生长、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前期遮光使水稻分蘖数明显降低(降低26.72%),齐穗期与成熟期发生延迟;遮光结束后,水稻灌浆期剑叶叶面积、可溶性糖含量分别比对照增加了33.86%和30.23%;每穗实粒数、千粒重、籽粒终极生长量、最大灌浆速率、平均灌浆速率分别比对照降低了8.65%、4.81%、9.74%、20.22%和19.13%;有效穗数与产量分别降低了25.26%和39.56%,差异显著;灌浆速率峰值的出现时间提前了1.66d,实际灌浆时间延长了6.80d.与弱耐荫水稻品种相比,耐荫品种灌浆前中期的剑叶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b)含量增加,灌浆期的剑叶叶面积增加幅度大,蛋白氮、可溶性糖含量及叶绿素a/b升高,籽粒终极生长量及千粒重接近对照,减产幅度相对较低.
刘奇华周学标杨连群李天张建军
关键词:水稻剑叶生理特性籽粒生长籽粒产量
SP1调控碳水化合物分配对穗形态的影响
2023年
探讨SP1在水稻“源-库”系统中的调控作用,为解析稻穗形成的机理和青贮饲料稻分子育种提供科学参考。以sp1与WT为材料,进行氮处理和生长分析,表型鉴定、碳水化合物测定和RT-qPCR检测。结果发现,氮处理10 d时,sp1与WT无表型差异,但在高、中氮条件下,sp1相对生长速率显著提高;24 d时sp1叶鞘、根、植株干重提高,叶鞘氮含量降低、碳/氮比值提高,说明充裕的氮能促进sp1生长,SP1可能影响叶鞘碳-氮平衡。抽穗期sp1株高显著降低,分蘖数显著提高,稻穗变小并伴随高位分蘖发生。孕穗期sp1茎、鞘中碳水化合物含量与WT差异较小,但抽穗期茎中淀粉、蔗糖和叶鞘中淀粉、蔗糖、葡萄糖和果糖含量明显提高。SP1在叶鞘基部高表达,推测突变SP1能抑制蔗糖由茎鞘向穗的运输,导致高位分蘖发生和稻穗变小。SP1可应用于青贮饲料稻分子育种。
梁成刚汪燕李天大杉立青木直大
关键词:SP1碳水化合物叶鞘
生育前期遮光对水稻后期功能叶生长及稻米品质的影响被引量:20
2006年
以2个不同直链淀粉含量的水稻品种为材料,研究了生育前期(插秧至幼穗分化期)遮光对水稻后期功能叶生长及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前期遮光处理后,水稻剑叶面积明显增大,功能叶的碳、氮代谢水平提高;2个品种的籽粒直链淀粉积累过程受到的影响不同,而蛋白质积累受到的影响均一致(即百分含量下降幅度增大);糙米率有所降低,但未达到显著水平;精米率和垩白率极显著下降;整精米率和直链淀粉含量显著或极显著升高;粒长、粒宽和蛋白质含量无显著性变化,但蛋白质含量表现为下降趋势;2个品种间存在着差异。
刘奇华李天张建军
关键词:功能叶碳代谢氮代谢稻米品质
学分制下教材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与实践——以四川农业大学为例被引量:5
2010年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网络信息化管理手段在高校的广泛应用,高校的办学形式日趋多样,特别是学分制的引入与深化,给高校教材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构建学分制下高校教材管理信息系统势在必行。本文以四川农业大学教材管理信息系统为例,阐述四川农业大学构建教材管理信息系统的创新和实践,以提高教材管理工作的水平和效率。
蒋谦李天李廷轩刘涛
关键词:高校教材管理学分制
不同产量水平水稻群体光合特性和产量构成差异
2023年
为明确不同产量水平水稻产量构成、群体结构、光合特性和氮素利用率等指标的变化规律,在绵竹和中江设置农户水平(FL)、高产高效水平(HH)和超高产水平(SH)3种栽培模式,并设置不施氮肥对照。分析不同产量水平水稻之间产量、群体、光合特性和氮素利用率的差异,探究不同产量水平形成原因及进一步提高产量的途径。结果表明,(1)与FL处理相比,HH和SH处理的结实率和千粒质量均明显增加,但每穗粒数降低,有效穗数分别显著增加12.74%和26.10%;(2)抽穗后不同产量水平水稻间干物质积累量差异显著,成熟期两生态点SH处理的平均干物质积累量为21.98 t/hm^(2),与HH和FL处理相比分别显著提高10.95%和20.90%;(3)不同产量水平水稻茎蘖数差异较大,成熟期两生态点FL、HH和SH处理的平均茎蘖数分别为1 hm22.6899×10^(6)、3.0328×10^(6)和3.3921×10^(6),SH处理比HH处理高11.85%,HH处理比FL处理高12.75%;(4)总体上,不同产量水平水稻的平均叶面积指数、剑叶SPAD值、光合速率和辐射利用率均表现为SH>HH>FL;(5)与FL处理相比,HH处理的氮素偏生产力和氮素农学利用率均表现为增加,而SH处理的氮素农学利用率提高,氮素偏生产力降低。因此,实现水稻产量从农户水平到高产高效水平甚至超高产水平的关键在于“增穗稳粒”,并在此基础上提升群体质量和光合能力,今后水稻高产栽培应着重于改善抽穗后群体质量和冠层结构。
杨洪李旭毅卿发红余俊奇朱从桦朱从桦李天李伟李天
关键词:水稻光合特性氮素利用
超高产杂交稻Ⅱ优162高产栽培模式研究被引量:7
2005年
针对杂交水稻组合Ⅱ优162开展了高产栽培模式研究.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考察施N量、施P量、施K量、密度和播期5个因素.对回归方程进行了统计选优,降维分析,边际效应分析.结果表明,各因素的重要性依次为:播期、密度、施N量、施K量、施P量.高产栽培模式要点为:施N量10.7~11.3kg纯N/667 m2,施P量17.0~19.0 kg过磷酸钙/667m2,施K量13.0~14.3 kg氯化钾/667m2,栽插密度为1.52~1.55万窝/667m2,播种期安排在3月26~28日.
李天田彦华傅淡如王西瑶
关键词:杂交水稻高产栽培模式统计分析
油橄榄鲜果中多酚提取工艺优化及不同成熟度含量变化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利用响应面法优化油橄榄鲜果多酚的提取工艺,并测定8个油橄榄品种5个成熟度的多酚含量。在单因素试验结果的基础上,以料液比、超声温度和超声时间为自变量,以油橄榄鲜果中多酚的提取量为响应值,利用Box-Benhnken中心组合设计三因素三水平试验,运用响应面法优化提取条件,确定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22(g/m L)、超声时间30 min、超声温度47℃。经验证,多酚的平均提取量为6.8145 mg/g,与理论值的相对误差为1.35%。说明模型拟合度好,提取工艺稳定可行,具有实用价值。油橄榄鲜果多酚含量因品种不同而有差异,在总体变化趋势上,多酚含量在第一成熟度最高,之后随着成熟度增加逐渐下降,在第三成熟度达到最低,之后略有增加,最终趋于相对稳定。
刘露邓俊琳王寒冬丁春邦李天
关键词:油橄榄多酚超声辅助提取成熟度
粳稻脂肪含量对稻米品质的影响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探明脂肪含量对粳稻Oryza sativa Linn.subsp.japonica Kato品质的影响,为优质粳稻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12个粳稻材料,测定其脂肪含量、蛋白质含量、蒸煮食味品质以及加工品质,并进行相关性分析,评价粳稻脂肪含量与品质的关系。【结果】12个粳稻材料中D79和越光的脂肪含量和崩解值显著高于其余10个品种(P<0.05),消减值显著低于其余10个品种(P<0.05)。越光的食味值最高,为84.20;其次是D79,为82.70;二者与W140差异不显著(P>0.05),但均显著高于其余9个品种(P<0.05)。相关分析表明,粳稻脂肪含量与稻米加工品质、蛋白质含量均无显著相关(P>0.05),但与直链淀粉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食味值、崩解值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提高粳稻脂肪含量和降低直链淀粉含量有利于改良粳稻的蒸煮食味品质。
江谷驰弘雷小波兰艳许光利丁春邦李天
四川农业大学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与实践被引量:5
2009年
学分制的实施是一个系统工程。四川农业大学按照实施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理论教学建立了"三台阶必修,四类型选修"的柔性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在"一个基础、两个循环"基础上,实施"三个增设"和"三个纳入",构建了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的实践教学体系。并为保障学分制的顺利实施,建立了相应的教学管理体制与机制,构建了四川农业大学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
赵海霞李天饶华孙成勇马恒东
关键词:学分制
不同生育时期水分胁迫对水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水分是制约水稻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对水稻产量及品质产生重大影响,通过分析不同生育时期水分胁迫对水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为水稻生产节水灌溉技术提供理论指导。【方法】于2018—2019年在四川农业大学成都校区教学试验基地大棚进行盆栽试验,选用宜香优2115(杂交籼稻)、IR72(常规籼稻)、南粳9108(常规粳稻)3种不同类型水稻为材料,分别于孕穗期、开花期和灌浆期进行轻度(LD,-20 kPa)、中度(MD,-40 kPa)、重度(SD,-60 kPa)3种水分胁迫处理,以淹水灌溉作为对照(CK,0 kPa),采用土壤张力计监测土壤水势,各生育时期水分胁迫处理时间均为10 d;分析3个生育时期不同水分胁迫条件下,不同类型水稻产量、抗旱系数、抗旱指数及稻米品质等指标的变化。【结果】不同水稻品种在3个时期对水分胁迫的敏感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孕穗期、开花期、灌浆期;就产量而言,孕穗期不同程度水分胁迫均会导致水稻每穗实粒数和结实率下降而减产,宜香优2115、IR72和南粳9108在不同水分胁迫下的平均产量分别较对照减少25.5%,28.4%和15.8%,开花期轻度水分胁迫可促进千粒质量增加而增产,IR72和南粳9108分别较对照增产1.1%和7.3%,灌浆期轻度水分胁迫可促进每穗实粒数、千粒质量和结实率增加进而提高产量,宜香优2115、IR72和南粳9108分别较对照增产10.6%、7.3%和15.5%;就品质而言,孕穗期不同程度水分胁迫均会导致稻米加工品质、蒸煮食味品质降低,宜香优2115、IR72和南粳9108在不同水分胁迫下的平均整精米率分别较对照减少7.5%,7.5%和4.6%,开花期和灌浆期轻度水分胁迫可提高稻米精米率和整精米率、增加胶稠度,灌浆期轻度水分胁迫可降低稻米的消减值、提高最高黏度和崩解值,从而改善食味品质,宜香优2115、IR72和南粳9108的崩解值分别较对照增加29.5%,34.8%和18.2%。3个水稻品种对水分胁迫�
胡明明龚静兰艳彭立功王锦段强吴超越李天
关键词:水稻水分胁迫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