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丁春邦

作品数:204 被引量:1,070H指数:16
供职机构:四川农业大学生命科学与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科技厅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四川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0篇期刊文章
  • 48篇专利
  • 13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4篇农业科学
  • 49篇生物学
  • 25篇轻工技术与工...
  • 22篇医药卫生
  • 17篇文化科学
  • 5篇化学工程
  • 3篇经济管理
  • 3篇理学
  • 2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电气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9篇油茶
  • 22篇植物
  • 18篇活性
  • 16篇鹅观草
  • 16篇鹅观草属
  • 15篇抗氧化
  • 14篇小麦
  • 13篇油橄榄
  • 11篇丹参
  • 11篇淫羊藿
  • 11篇杂交
  • 11篇染色体
  • 11篇重楼
  • 11篇黄酮
  • 10篇教学
  • 10篇茶籽
  • 8篇多酚
  • 8篇油茶籽
  • 8篇物种
  • 8篇抗氧化活性

机构

  • 204篇四川农业大学
  • 11篇凉山州中泽新...
  • 9篇雅安太时生物...
  • 5篇达州市农业科...
  • 3篇成都中医药大...
  • 3篇西华师范大学
  • 2篇四川聚峰谷农...
  • 1篇泸州医学院
  • 1篇四川大学
  • 1篇西华大学
  • 1篇西昌学院
  • 1篇广安职业技术...
  • 1篇中江县农业局
  • 1篇雅安市农业局

作者

  • 204篇丁春邦
  • 69篇杨瑞武
  • 68篇周永红
  • 50篇张利
  • 41篇周莉君
  • 36篇冯士令
  • 31篇陈涛
  • 29篇李天
  • 24篇袁明
  • 20篇刘静
  • 15篇郑有良
  • 13篇李燕
  • 12篇张海琴
  • 12篇徐洲
  • 11篇刘莉
  • 10篇刘露
  • 9篇李旭
  • 9篇杨鸿玉
  • 8篇付亮
  • 8篇兰艳

传媒

  • 25篇四川农业大学...
  • 8篇食品工业科技
  • 8篇广西植物
  • 8篇西北植物学报
  • 8篇草业学报
  • 8篇中国粮油学报
  • 6篇中国油脂
  • 6篇天然产物研究...
  • 4篇中国中药杂志
  • 4篇时珍国医国药
  • 4篇华南农业大学...
  • 3篇植物分类学报
  • 3篇浙江大学学报...
  • 3篇中草药
  • 3篇现代农业科技
  • 3篇基因组学与应...
  • 2篇食品科学
  • 2篇理化检验(化...
  • 2篇云南植物研究
  • 2篇高等农业教育

年份

  • 1篇2024
  • 9篇2023
  • 11篇2022
  • 10篇2021
  • 11篇2020
  • 8篇2019
  • 4篇2018
  • 14篇2017
  • 11篇2016
  • 12篇2015
  • 10篇2014
  • 11篇2013
  • 13篇2012
  • 11篇2011
  • 5篇2010
  • 10篇2009
  • 5篇2008
  • 3篇2007
  • 7篇2006
  • 7篇2005
20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淫羊藿药渣多糖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被引量:5
2014年
以提取过黄酮的淫羊藿药渣为原材料,热水法提取多糖,测定淫羊藿药渣多糖的总糖含量、糖醛酸含量和蛋白质含量,并对多糖结构进行红外光谱分析。通过体外抗氧化实验研究其对DPPH自由基、超氧阴离子和羟基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结果表明,淫羊藿药渣多糖的总糖质量分数为73.39%,糖醛酸质量分数为6.33%,蛋白质质量分数为1.87%,对DPPH自由基、超氧阴离子和羟基自由基的最大清除率分别为79.96%、92.77%和69.12%,其IC50值分别为0.26、0.03、0.76mg/mL。
程浩然付亮冯士令杨瑞武张利周永红丁春邦
关键词:淫羊藿药渣多糖抗氧化
Pseudoroegneria spicata×P.libanotica种间杂种F_1的细胞遗传学研究被引量:1
2004年
对P .spicata、P .libanotica和它们的人工种间杂种F1 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Ⅰ染色体配对行为和繁育特征进行了分析 ,杂种F1 减数分裂染色体配对平均构型为 0 4 5Ⅰ +6 5 5Ⅱ (C -值 =0 86 ) ,表明这 2个种含有相同的染色体组 ,且亲缘关系较近。杂种F1 花粉育性小于 2 % ,不能正常结实 ,表明 2个亲本种间存在较强的生殖隔离 。
丁春邦周永红杨瑞武张利
关键词:种间杂种杂种F1染色体配对花粉育性染色体组细胞遗传学研究
小麦族拟鹅观草属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04年
综述了拟鹅观草属植物的分类历史、形态特征和地理分布以及对拟鹅观草属植物的细胞学标记、染色体组分析、分子生物学标记。
丁春邦周永红
关键词:禾本科小麦族拟鹅观草属
鹅观草属、披碱草属、猬草属和仲彬草属物种的RAMP分析及系统学意义被引量:16
2005年
对鹅观草属、披碱草属、猬草属和仲彬草属4属23个物种进行了RAMP分析.结果表明属间变异极大,多态性极高.31个引物组合产生的286条DNA扩增片段均具有多态性.聚类分析显示鹅观草属、披碱草属、猬草属和仲彬草属物种各自聚为一类;Roegneriaalashanica、R.elytrigioides和R.magnicaespes聚类在一起 猬草属的模式种Hystrixpatula与披碱草属物种聚类在一起,而Hystrixduthiei和H.longearistata单独聚为一类;形态相似、染色体组相同、地理分布一致的物种聚类在一起.本研究结果基本上同形态学和细胞学研究结果相吻合,将鹅观草属、披碱草属和仲彬草属作为属分类等级处理比较恰当,而猬草属的系统地位有待进一步确认.RAMP标记可作为评价多年生小麦族物种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的一种分子标记技术.
张颖周永红张利张海琴杨瑞武丁春邦
关键词:披碱草属仲彬草属物种鹅观草属系统学意义
丹参及其近缘种花粉活力与柱头可授性研究被引量:25
2010年
目的:研究8份不同产地丹参和4种丹参近缘植物有性生殖特性,为其人T杂交育种积累资料。方法:用Trc法测定花粉的活力,用联苯胺一过氧化氢法测定柱头可授性。结果:河南丹参(包括栽培丹参和野生丹参)的花粉活力随散粉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在开花当天花粉活力最高;其他产地的丹参及丹参近缘植物花粉活力随散粉时间的延长变化情况为先升高,再降低;在开花后2~3d花粉活力最高。开花期间陕西丹参花粉活力变异最大(RSD71.3%);河南野生丹参花粉活力变异最小(RSD12.4%)。花粉活力平均值最高的是河南野生丹参(72.3%),最低的是云南鼠尾草(38.8%)。丹参及其近缘植物柱头在花冠刚开放时便具有可授性;短唇鼠尾草柱头可授性较强时期存花开后2~4d;其余材料开花期间可授性强弱变化相对较小。花粉及柱头寿命可维持3~5d。结论:丹参及其近缘植物人工授粉的最佳时期是开花后2~3d。
钟国成张利杨瑞武丁春邦
关键词:丹参鼠尾草属花粉活力柱头可授性
12份野生油茶籽油无机元素的分析测定
2014年
目的:建立茶油无机元素的测定方法,为制订茶油有害金属元素限量标准提供参考,同时为其健康食用和规范化栽培基地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FAAS)测定Ca、Fe、Mg、Cu、Zn和K的含量,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GFAAS)测定Pb、Cd和Cr的含量。结果:12份样品中K、Ca、Mg和Fe的含量较高,有害金属元素Pb、Cd和Cr在川雅12、川雅20、川雅21中均未检测出,在其余样品中含量也较低。FAAS法测定Ca、Fe、Mg、Cu、Zn和K的回收率为99.84%-102.55%,RSD为0.55%-2.05%;GFAAS法测定Pb、Cd和Cr的回收率为99.75%-101.85%,RSD为1.87%-3.45%;各元素的相关系数为0.9990-0.9999。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准确性高,结果可靠,可作为茶油无机元素的定量检测方法。
李燕王艳芹李倩倩李旭丁春邦
关键词:茶油原子吸收光谱法无机元素
油茶栽培施肥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油茶栽培施肥装置及其使用方法。上述施肥装置包括外壳、设置在所述外壳上的喷施结构以及布施机构。喷施结构包括液肥箱、驱动组件、直管、波纹管、喷淋管。波纹管用于调节所述喷淋管的放置角度。布施机构包括基肥箱、固定贯...
冯士令陈涛周莉君杨鸿玉孔庆博刘莉袁明丁春邦
文献传递
一种油茶自动化砧木嫁接系统及方法
本发明一种油茶自动化砧木嫁接系统及方法,属于种植技术领域,包括依次设置的输入机构、嫁接平台、输出机构;在所述输入机构上放置砧木;嫁接平台上设有抓取机构、切割机构、转向机构、送枝条装置、嫁接机构、缠胶带机构;所述送枝条装置...
陈涛周莉君冯士令杨鸿玉孔庆博刘莉李天立王芷涵丁春邦
一种测定雪胆中3种活性成分的HPLC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测定雪胆中3种活性成分的HPLC方法,所述活性成分为雪胆甲素、雪胆乙素和齐墩果酸,包括如下操作步骤:a、取待检雪胆粉末,以乙醇提取,过滤,制备供试品溶液;b、取雪胆甲素、雪胆乙素、齐墩果酸对照品,混合,加...
张利杨程姜媛媛吴一超胡青青朱柏雨周永红王晓丽杨瑞武丁春邦苟丽琼佘启惠吴忠旺
文献传递
农林院校植物学实验课程改革探索
根据高等农林院校植物学实验课程的教学特点与现状,通过强化技能训练、优化实验内容,探讨符合学科发展的实验教学途径,以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应该重视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的独立操作的能力,调整学时安排...
袁明丁春邦杨瑞武胡超刘静
关键词:课程改革
文献传递
共2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