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东红

作品数:82 被引量:298H指数:10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生物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6篇期刊文章
  • 17篇专利
  • 6篇会议论文
  • 3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2篇医药卫生
  • 23篇理学
  • 8篇生物学
  • 3篇化学工程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20篇卟啉
  • 15篇光敏剂
  • 15篇分子
  • 13篇细胞
  • 12篇肿瘤
  • 10篇靶向
  • 10篇靶向性
  • 8篇肿瘤靶向
  • 8篇肿瘤靶向性
  • 7篇蛋白
  • 7篇止血
  • 7篇金属
  • 7篇化合物
  • 7篇芳烃
  • 6篇毒性
  • 6篇药物
  • 6篇雌甾
  • 5篇血红
  • 5篇血红蛋白
  • 5篇叶酸

机构

  • 35篇第三军医大学
  • 29篇第三军医大学...
  • 21篇四川大学
  • 9篇西南大学
  • 4篇西华师范大学
  • 1篇泸州医学院
  • 1篇重庆医药高等...
  • 1篇华西师范大学
  • 1篇成都学院(成...

作者

  • 82篇李东红
  • 22篇刘建仓
  • 21篇刁俊林
  • 17篇陈淑华
  • 15篇刘良明
  • 13篇赵华明
  • 12篇李鹏熙
  • 8篇于克贵
  • 8篇臧家涛
  • 7篇胡德耀
  • 7篇田昆仑
  • 7篇周成合
  • 6篇胥婷
  • 5篇肖南
  • 5篇郭林峰
  • 4篇蒋宗林
  • 3篇廖自福
  • 3篇胥婷
  • 3篇李芳
  • 3篇龙在云

传媒

  • 4篇中国海洋药物
  • 4篇精细化工中间...
  • 4篇化学研究与应...
  • 3篇中国生化药物...
  • 3篇有机化学
  • 2篇肿瘤研究与临...
  • 2篇中国药学杂志
  • 2篇肿瘤学杂志
  • 2篇化学学报
  • 2篇中国胶粘剂
  • 2篇分子催化
  • 2篇天然产物研究...
  • 2篇四川大学学报...
  • 2篇合成化学
  • 2篇第三军医大学...
  • 2篇中国药物化学...
  • 2篇第五届全国化...
  • 1篇中国激光医学...
  • 1篇中国耳鼻咽喉...
  • 1篇现代临床医学...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4
  • 6篇2013
  • 6篇2012
  • 8篇2011
  • 5篇2010
  • 6篇2009
  • 11篇2008
  • 5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3
  • 3篇2002
  • 1篇2001
  • 1篇2000
  • 5篇1999
  • 1篇1998
  • 4篇1997
8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二聚雌二醇受体的设计合成被引量:3
1997年
设计,合成了一类新型的“钳形”二聚雌二醇受体,其结构经MS,IR,^1HNMR及元素分析确证,并进行了识别性能研究。
李东红李恒光李方陈淑华赵华明
关键词:分子钳雌二醇受体雌甾苯胺
丝氨酸/苏氨酸蛋白磷酸酶1/2A在缺氧预处理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耐受中的作用(英文)
2008年
目的研究丝氨酸/苏氨酸蛋白磷酸酶1/2A(PP1/2A)在调节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对缺氧耐受相关信号转导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缺氧预处理诱导HUVEC对缺氧损伤的耐受。采用细胞存活率、乳酸脱氢酶(LDH)释放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评价HUVEC的耐受性。免疫细胞化学联合蛋白质印迹法检测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的亚细胞定位。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应激蛋白血红素氧合酶1(HO-1)的表达。结果缺氧90 min导致HUVEC存活率及T-AOC降低,LDH释放增加。缺氧预处理(缺氧10 min后4, 8及24 h)可提高HUVEC对随后缺氧90 min的耐受,细胞存活率及T-AOC较缺氧组显著提高,LDH释出显著降低,并诱导Nrf2由胞浆向胞核移位,上调其下游信号分子HO-1的表达。缺氧预处理前用PP1/2A特异性抑制剂冈田酸(40 nmol.L-1)孵育HUVEC 10 min可部分抑制缺氧预处理诱导的Nrf2向核移位、HO-1表达及细胞耐受性。结论 PP1/2A至少部分参与缺氧预处理诱导HUVEC对缺氧损伤的耐受,其机制可能与调节Nrf2向核移位及HO-1表达有关。
周荣刘良明胡德耀周学武李东红
关键词:核因子E2相关因子2血红素氧化酶冈田酸
卟啉修饰抗癌药物的抑瘤活性研究
<正>利用卟啉对肿瘤组织的特殊亲和力而导致其在肿瘤组织的选择性滞留作用,将其作为一种先导化合物与现有抗肿瘤药物连接,可望实现对肿瘤细胞的靶向性进而减小抗癌药物的毒副作用。本实验室采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为催化剂,KOH ...
李东红刘建仓刁俊林于克贵周成合
文献传递
还原敏感型小分子药物递送系统释放机制研究
2017年
基于肿瘤细胞内外还原性环境而设计合成还原敏感型肿瘤靶向药物得到人们的关注。小分子药物在偶联时由于化学结构发生改变,导致药物活性受到影响。综述了还原敏感型小分子药物递送的释放机理及应用,阐明了小分子药物完整释放的机理。
李鹏熙程旭陈本寿李东红杨玲玲
关键词:小分子药物药物递送
复合海绵的细胞毒性及生物相容性研究
2010年
目的评价复合海绵的细胞毒性及生物相容性。方法采用MTT实验考察复合海绵浸提液对L929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扫描电镜观察L929细胞在海绵表面的生长情况;利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对鼠抗凝血的溶血作用;在鼠肝脏造成活性出血创面,用复合海绵或明胶海绵止血后,光镜观察海绵与肝脏组织的相容性。结果复合海绵浸提液对L929细胞增殖无抑制作用,该细胞可在海绵表面正常生长;无溶血作用,组织相容性较好。结论复合海绵无细胞毒性,且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刁俊林刘建仓李东红
关键词:壳聚糖细胞毒性血液相容性组织相容性
复合生物微粒止血性能的评价被引量:1
2011年
以壳聚糖、海藻酸钠和胶原蛋白为基质,采用乳化交联技术将其制成一种结构疏松的复合微粒(CP),然后浸入氨甲环酸水溶液中,经冷冻干燥后得到载氨甲环酸复合微粒(TACP)。以速效止血粉为对照,采用兔的肝、脾破裂出血模型,考察CP和TACP的止血性能。在肝出血模型中,速效止血粉和CP的止血时间分别为(3.07±0.84)min和(2.48±0.88)min,两者无明显差异;而TACP止血时间为(1.90±0.75)min,较两者明显缩短(P<0.05);在脾出血模型中也得到相似的结果。这些结果表明CP具有与速效止血粉相似的止血性能,而TACP则显示了更为优良的止血性能,可望作为一种新型的粉体止血剂。
李东红高华臧家涛刁俊林刘建仓
关键词:复合微粒氨甲环酸
新型分子钳和杯芳烃卟啉人工受体的设计合成及配位识别和催化性能的研究
李东红
关键词:人工受体生物有机化学分子钳超分子化学
一种血红蛋白提取液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血红蛋白提取液的制备方法,依次进行如下操作:将压积红细胞在透析袋中经低渗透压破碎得到红细胞破碎液;用0℃时终饱和度为25%和60%对应量的硫酸铵进行两步沉淀,然后将沉淀蛋白重悬后转入透析袋中透析以去除硫酸...
刘良明臧家涛胥婷刘建仓李东红
文献传递
5-对羧基苯基-10,15,20-三间羟基苯基二氢卟吩-PEG-叶酸的设计与合成被引量:1
2012年
以聚乙二醇二胺、叶酸、5-对羧基苯基-10,15,20-三间羟基苯基二氢卟吩为原料,合成了2个光敏化合物:5-对羧基苯基-10,15,20-三间羟基苯基二氢卟吩-PEG-叶酸(3a)和5-对羧基苯基-10,15,20-三间羟基苯基二氢卟吩-PEG-NHBoc(3b),其结构经UV、IR、HPLC、1H MNR和MS确认。采用L9(33)正交实验法优化目标物3a的合成条件,在n(DCC)∶n(卟吩)=2∶1、反应温度为50℃、反应时间为5d时,3a收率最好。
李鹏熙郭林峰李东红
关键词:光敏剂叶酸
金属卟啉类化合物在有机反应中的催化作用
1991年
卟啉能与多种金属形成络合物,结构如图1所示。卟啉及金属卟啉在生物学、医学、地质化学及工业和实验室中有着不可缺少的作用和难以估量的实用潜力。因而引起了人们的广泛注意。随着酶学的发展,人们发现生物体内许多酶(如细胞色素P—450,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催化的氧化反应均是由含有过渡金属的卟啉络合物作为辅基,因此金属卟啉的催化性质引起了科学家们的极大兴趣。1980年,仅有八篇关于金属卟啉催化氧化反应的参考文献,而到1985年,就达近100篇。近年来,这方面的发展更为迅速,工作已深入到对催化反应的机理和活性中间体结构。
李东红陈淑华
关键词:金属卟啉化合物催化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