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横宇
- 作品数:12 被引量:59H指数:5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北京市重点学科建设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婴幼儿颅内肿瘤的临床特点及疗效被引量:2
- 2004年
- 目的 探讨婴幼儿颅内肿瘤的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114例婴幼儿颅内肿瘤的临床特点及疗效。所有患儿均经显微手术治疗,肿瘤全切除72.0%,近全切除17.5%,大部切除10.5%。对年龄接近或达到3岁的部分患儿建议其术后进行放射治疗。随访时间13个月至7年。结果 肿瘤发生部位依次为:后颅凹37.7%,鞍区31.6%,半球(底节)19.3%。呕吐、头痛、共济失调及视力下降为常见症状。手术死亡1例,其他患儿术后效果较好。随访了86例患儿,20例死亡,66例存活,但有6例发育较同龄儿童差。结论 胚胎性肿瘤、室管膜肿瘤单纯手术预后不好,放射治疗可以抑制肿瘤的生长,对婴幼儿应减少放射剂量,同时要考虑远期并发症。术后化疗可能是今后治疗的方向。星形细胞瘤、少突胶质细胞瘤、混合性胶质瘤全切除后预后良好,不需要进行辅助性治疗。
- 谢坚罗世祺马振宇张玉琪曾横宇邱小光
- 关键词:婴幼儿颅内肿瘤脑肿瘤手术治疗病理学
- 小儿神经外科手术麻醉中抗利尿激素水平的变化被引量:3
- 2001年
- 目的 观察静吸复合麻醉下小儿神经外科手术中血K+ 、Na+ 、Cl-和抗利尿激素 (ADH)的变化 ,探讨合理的输液方法。方法 15例择期神经外科手术患儿 ,术前禁食、禁水 6~ 8h。依次静注咪唑安定、哌库溴铵、异丙酚、芬太尼麻醉诱导气管内插管。麻醉维持采用七氟醚、异丙酚、芬太尼。分别于麻醉前、气管插管后、切皮时、肿瘤大部分切除时、术毕拔气管导管后 10min采集静脉血查血K+ 、Na+ 、Cl-、血糖、尿素氮 (BUN)、ADH。结果 术中血K+ 、Na+ 、Cl-及渗透压无明显变化 ,血清ADH诱导后降低 ,术中逐渐升高 ,拔管时高于基础值 16 0 %。术中血糖渐升高 ,拔管后达峰值。尿量手术后期明显增多。结论 小儿神经外科手术中ADH和血糖逐渐升高可能与手术刺激。
- 程灏曾横宇韩如泉王保国王恩真王国苏
- 关键词:神经外科手术麻醉抗利尿激素
- 头皮神经阻滞在脑功能区手术中的镇痛作用被引量:7
- 2010年
- 目的对比研究神经外科唤醒麻醉中利多卡因和罗哌卡因采用临床常用浓度用于头皮神经阻滞的镇痛效果及其对呼吸和循环指标的影响。方法脑功能区胶质瘤择期拟行唤醒麻醉下开颅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利多卡因(L)组(n=30)和罗哌卡因(R)组(n=30),切皮前15min分别采用1%利多卡因或0.5%罗哌卡因行患侧头皮神经阻滞。记录术中镇痛药用药量及呼吸和循环相关指标。结果关颅期循环指标L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高于R组(P<0.05);镇痛药用药量L组大于R组(P<0.05)。两组患者呼吸指标相比,R组优于L组(P<0.05)。结论在脑功能区占位手术唤醒麻醉中,采用罗哌卡因头皮神经阻滞可以提供更为有效的镇痛效果,不仅降低镇痛药的用药量,同时减少呼吸抑制等副作用的发生,更适宜用于唤醒麻醉中的头皮神经阻滞。
- 曾横宇张曦程灏韩如泉
- 关键词:神经阻滞利多卡因罗哌卡因
- 单次硬膜外麻醉后并发腓总神经麻痹4例被引量:1
- 2005年
- 郑铁华高铁光曾横宇郝唯辛忠王芳
- 关键词:腓总神经麻痹麻醉后并发2%利多卡因囊肿切除术
- 阿霉素与庆大霉素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早期疗效对比研究被引量:9
- 2004年
- 目的 :比较不同浓度阿霉素及庆大霉素用于三叉神经痛的治疗效果。方法 :5 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 3组 ,分别用 0 .2 %、0 .5 %阿霉素及庆大霉素行外周神经阻滞。观察治疗前、治疗后 1天、3天、1周、2周、1月、2月、3月时的疼痛缓解情况及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 :0 .2 %阿霉素组除治疗后第 1天外其余各时间点数字评分 (NRS)均较治疗前降低 ,而其它两组治疗后各时间点NRS均明显下降。 0 .5 %阿霉素组在治疗后 1天、2周、1月、2月、3月时的NRS值明显低于 0 .2 %阿霉素组 ,治疗后 1月、2月时明显低于庆大霉素组。 0 .5 %阿霉素组有效率明显高于0 .2 %阿霉素及庆大霉素组。结论 :0 .5 %阿霉素对三叉神经痛的治疗效果较好 。
- 赵宏利王保国高旻曾横宇韩如泉
- 关键词:阿霉素庆大霉素三叉神经痛外周神经阻滞
- 全凭静脉及静吸复合麻醉对脊柱神经外科手术患者血糖和皮质醇的影响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 探讨静吸复合麻醉和全凭静脉麻醉对脊柱神经外科手术患者血糖和皮质醇的影响.方法 将44例择期行脊柱神经外科手术患者根据计算机产生的随机表分为两组:普鲁泊福复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组(PR组)、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组(SR组),每组22例.两组均以普鲁泊福、舒芬太尼、罗库溴铵诱导麻醉,SR组以七氟烷吸入维持麻醉,PR组以普鲁泊福维持麻醉,使脑电双频指数稳定于45~55.观察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血糖、皮质醇及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结果 诱导后PR组平均动脉压(MAP)高于SR组(P<0.05);PR组诱导后60min MAP低于诱导前(P<0.05).PR组和SR组诱导后60、120min心率(HR)均低于诱导前(P<0.05);诱导后5min PR组HR低于SR组(P<0.05).两组间及两组内各时间点血糖水平、两组间各时间点皮质醇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R组诱导后120min皮质醇水平[(40.6±18.3)μg/L]较诱导前[(129.7±36.7)μg/L]显著降低(P<0.05),术毕24 h[(93.6±19.8)μg/L]恢复至诱导前水平;SR组诱导后120 min皮质醇水平[(51.6±16.8)μg/L]较诱导前[(130.5±32.1)μg/L]显著降低(P<0.05),并持续至术毕24 h[(75.9±18.2)μg/L].结论 两种方法均可用于脊柱神经外科手术的麻醉维持,围手术期血糖水平无明显波动,但是七氟烷对皮质醇的抑制时间可能更长.
- 刘海洋陈彤岩曾横宇韩如泉
- 关键词:血糖
- 咪达唑仑和氯胺酮用于神经外科小儿麻醉前口服用药的临床研究被引量:8
- 2011年
- 目的比较神经外科手术小儿术前口服咪达唑仑和氯胺酮的镇静抗焦虑作用。方法神经外科择期手术患儿90例,随机分为:P组(术前口服50%葡萄糖组,n=30),M组(术前口服咪达唑仑组,n=30)和MK组(术前口服咪达唑仑和氯胺酮组,n=30)。记录并比较患儿与家长分离时及入手术室后开放静脉时的意识状态分级情况、静脉穿刺前后心率的变化以及术后苏醒时间。结果患儿与家长分离时及静脉穿刺时,术前口服镇静药的M组和MK组患儿的精神状态明显好于P组(P<0.01);而静脉穿刺时,MK组的精神状态优于M组(P<0.05)。结论术前口服咪达唑仑和氯胺酮安全有效,适宜用于小儿患者。
- 曾横宇程灏韩如泉
- 关键词:咪达唑仑氯胺酮神经外科麻醉前用药
- 氨酚羟考酮与曲马多治疗偏头痛及紧张性头痛的疗效对比被引量:8
- 2004年
- 目的:对比观察氨酚羟考酮和曲马多用于中、重度偏头痛及紧张性头痛的疗效。方法:52例偏头痛及紧张性头痛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氨酚羟考酮组(n=25)和曲马多组(n=27)。分别服用氨酚羟考酮胶囊及盐酸曲马多片进行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数字评分量表(numericratingscales,NRS)评分变化、镇痛有效率及不良反应。结果:服氨酚羟考酮的偏头痛患者(第1组)治疗前后NRS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服曲马多的偏头痛患者(第2组)、服氨酚羟考酮(第3组)和曲马多(第4组)的紧张性头痛患者治疗前NRS值分别为7.48±1.75,6.03±2.47和6.96±2.39,治疗后为3.58±3.26,1.25±1.53和2.32±2.30,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治疗后第2,3组的NRS值明显低于第1组(第1,2组间比较:t=2.369,P=0.029;第1,3组间比较:t=6.012,P=0.000)。第3组有效率(58%)明显高于第1组(13%)(P=0.020)。各组间副作用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氨酚羟考酮用于紧张性头痛的疗效较好,曲马多可用于偏头痛和紧张性头痛,其他药物治疗无效时可考虑选择这两种药物。
- 赵宏利王保国王爱东曾横宇
- 关键词:曲马朵偏头痛紧张性头痛
- 两种麻醉方法用于脊柱神经外科手术的比较研究被引量:5
- 2010年
- 目的比较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静脉吸入复合麻醉(吸入麻醉组)和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静脉麻醉组)对脊柱神经外科手术患者血糖和C-反应蛋白水平,以及术中运动诱发电位监测成功率的影响。方法纳入患者分别以咪哒唑仑、丙泊酚、舒芬太尼、罗库溴铵进行诱导麻醉,瑞芬太尼持续静脉靶控输注维持术中镇痛;静脉麻醉组和吸入麻醉组患者分别采用丙泊酚持续静脉靶控输注和七氟烷吸入维持麻醉深度,记录围麻醉期平均动脉压、心率,观察血流动力学变化和运动诱发电位监测成功率。分别于麻醉诱导前、诱导后2 h、手术后24 h采集患者静脉血标本,榆洲血糖和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结果麻醉期间不同观察时间点,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维持稳定,静脉麻醉组平均动脉压高于吸入麻醉组(均P<0.05)。麻醉诱导后60和120 min,两组患者心率均低于麻醉诱导前基础值(P<0.05),其中静脉麻醉组于麻醉诱导后5 min即开始出现心率下降,且低于吸入麻醉组(P<0.05)。同一观察时间点(组间比较)及麻醉诱导前后(组内比较)血糖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手术后24 h,两组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均高于麻醉诱导前基础值(P<0.05),且吸入麻醉组高于静脉麻醉组(P<0.05)。静脉麻醉组患者运动诱发电位监测成功率高于吸入麻醉组(均P<0.05)。结论两种麻醉方法均能维持脊柱神经外科手术中血流动力学和血糖水平稳定,并抑制术中炎性应激反应,而对术后炎性应激反应无抑制作用。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更适合术中运动诱发电位监测。
- 刘海洋陈彤岩曾横宇韩如泉
- 关键词:麻醉静脉脊柱疾病手术中诱发电位
- 神经外科麻醉后恢复室常见并发症回顾分析被引量:5
- 2010年
-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全身麻醉手术患者在麻醉后恢复室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可能的原因,以期增加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围麻醉期安全。方法回顾2009年3月-2010年1月神经外科手术后患者在麻醉后恢复室中的临床监测资料,分析并发症发生原因,总结防治特点。结果 2414例神经外科手术后患者在麻醉后恢复室的平均观察时间为2 h,并发症发生率为52.57%(1269/2414),其中486例兼有两种以上并发症,发生率约为20.13%。常见并发症包括心律失常(340例,14.08%)、高血压(333例,13.79%)、疼痛(330例,13.67%)、寒战(246例,10.19%)、恶心呕吐(222例,9.20%)、谵妄躁动(215例。8.91%),较少发生低氧血症(79例,3.27%)、呼吸道梗阻(48例,1.99%)、苏醒延迟(34例,1.41%)、低血压(12例,0.50%)等并发症。3例患者由于脑水肿或脑内血肿再次手术。结论神经外科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且情况复杂,不同疾病种类和手术方式可能m现与之相关的特殊并发症;麻醉后恢复室医师宜在患者恢复期针对不同神经外科手术种类,严密监测并发症,并及时处理,确保患者安全。
- 李学斌王会文侯春梅张雪梅曾横宇韩如泉
- 关键词:麻醉麻醉恢复期苏醒室手术后并发症神经外科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