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灏
- 作品数:21 被引量:114H指数:7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影响脉冲射频治疗原发三叉神经痛患者疗效的因素被引量:20
- 2014年
- 目的:分析影响脉冲射频治疗原发三叉神经痛患者疗效的因素。方法:CT引导下半月神经节脉冲射频治疗28例原发三叉神经痛患者,以治疗后2周疼痛程度降低50%以上为标准将患者分为有效组和效差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中和术后的临床资料。结果:11例患者有效,17例患者效差改行射频热凝术治疗。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术前疼痛程度、术前抗癫痫类药物用量、术中电刺激定位时电压、电阻、手术时间均无显著性差异,但有效组疼痛治疗发生器上监测的电压、计算的电场强度均明显高于效差组(P<0.05)。患者术后2周NRS评分与术中输出电压和电场强度呈明显的负相关(P<0.05)。结论:高电场效应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效果更好,提示提高术中电压即电场强度可能是提高疗效的方法之一。
- 程灏孟岚申颖罗芳
- 关键词:三叉神经痛射频脉冲
- 小儿神经外科手术麻醉中抗利尿激素水平的变化被引量:3
- 2001年
- 目的 观察静吸复合麻醉下小儿神经外科手术中血K+ 、Na+ 、Cl-和抗利尿激素 (ADH)的变化 ,探讨合理的输液方法。方法 15例择期神经外科手术患儿 ,术前禁食、禁水 6~ 8h。依次静注咪唑安定、哌库溴铵、异丙酚、芬太尼麻醉诱导气管内插管。麻醉维持采用七氟醚、异丙酚、芬太尼。分别于麻醉前、气管插管后、切皮时、肿瘤大部分切除时、术毕拔气管导管后 10min采集静脉血查血K+ 、Na+ 、Cl-、血糖、尿素氮 (BUN)、ADH。结果 术中血K+ 、Na+ 、Cl-及渗透压无明显变化 ,血清ADH诱导后降低 ,术中逐渐升高 ,拔管时高于基础值 16 0 %。术中血糖渐升高 ,拔管后达峰值。尿量手术后期明显增多。结论 小儿神经外科手术中ADH和血糖逐渐升高可能与手术刺激。
- 程灏曾横宇韩如泉王保国王恩真王国苏
- 关键词:神经外科手术麻醉抗利尿激素
- 氨酚羟考酮配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偏头痛被引量:5
- 2009年
- 目的比较氨酚羟考酮配合星状神经节阻滞(SGB)与单独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偏头痛的疗效。方法10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氨酚羟考酮配合星状神经节阻滞组,n=50)和对照组(星状神经节阻滞组,n=50)。比较治疗前、治疗后1d.3d、1周、1个月和3个月时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各时间点数字评分(NRS)均较治疗前降低,研究组在治疗后3天,1个月及3个月的NRS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口服氨酚羟考酮配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偏头痛起效快,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程灏孟岚罗芳
- 关键词:偏头痛氨酚羟考酮星状神经节神经传导阻滞
- 头皮神经阻滞在脑功能区手术中的镇痛作用被引量:7
- 2010年
- 目的对比研究神经外科唤醒麻醉中利多卡因和罗哌卡因采用临床常用浓度用于头皮神经阻滞的镇痛效果及其对呼吸和循环指标的影响。方法脑功能区胶质瘤择期拟行唤醒麻醉下开颅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利多卡因(L)组(n=30)和罗哌卡因(R)组(n=30),切皮前15min分别采用1%利多卡因或0.5%罗哌卡因行患侧头皮神经阻滞。记录术中镇痛药用药量及呼吸和循环相关指标。结果关颅期循环指标L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高于R组(P<0.05);镇痛药用药量L组大于R组(P<0.05)。两组患者呼吸指标相比,R组优于L组(P<0.05)。结论在脑功能区占位手术唤醒麻醉中,采用罗哌卡因头皮神经阻滞可以提供更为有效的镇痛效果,不仅降低镇痛药的用药量,同时减少呼吸抑制等副作用的发生,更适宜用于唤醒麻醉中的头皮神经阻滞。
- 曾横宇张曦程灏韩如泉
- 关键词:神经阻滞利多卡因罗哌卡因
- 螺旋CT引导半月节脉冲射频治疗三叉神经痛的远期疗效观察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观察螺旋CT引导下半月节穿刺脉冲射频治疗三叉神经痛的远期疗效。方法 100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分为研究组(脉冲射频组,n=44)和对照组(射频热凝组,n=56)。比较治疗前,治疗后0.5年、1年、2年时的疼痛数字模拟评分(NRS)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1年内两组NRS无显著性差异,但2年后研究组复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半月节脉冲射频治疗三叉神经痛安全有效,但远期疗效欠佳。
- 孟岚程灏王保国
- 关键词:三叉神经痛半月节脉冲射频射频热凝术
- 罗哌卡因复合庆大霉素与利多卡因复合糖皮质激素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对比被引量:7
- 2008年
- 目的:比较罗哌卡因复合庆大霉素与利多卡因复合两种常用糖皮质激素(复方倍他米松,曲安缩松)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早期疗效。方法:126例三叉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分别用罗哌卡因复合庆大霉素、利多卡因复合复方倍他米松或曲安缩松行外周神经阻滞。比较治疗前、治疗后1天、3天、1周、2周、3周及1个月时的治疗效果、各组的治疗次数以及治疗前后卡马西平用量的变化。结果:经治疗后三组各时间点数字评分(NRS)均较治疗前降低,庆大霉素复合罗哌卡因组在治疗后1天、3周、1个月时的NRS值均低于后两组。复方倍他米松组在治疗后3天和1周时NRS值明显低于其余两组。罗哌卡因复合庆大霉素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其余两组。复方倍他米松组的治疗次数明显少于另两组。结论:罗哌卡因复合庆大霉素用于治疗三叉神经痛效果较好;糖皮质激素对三叉神经痛亦有一定效果,其中复方倍他米松效果优于曲安缩松。
- 孟岚王保国罗芳申颖程灏
- 关键词:三叉神经痛庆大霉素罗哌卡因复方倍他米松曲安缩松
- 单次或持续静脉输入维库溴铵作用时效比较被引量:5
- 2001年
- 对比观察单次、分 2次或持续静脉输注等量的维库溴铵 ( 0 .1mg/kg)维持下实际完全神经肌肉阻滞时间的差异。择期神经外科手术病人 30例 ,分成 3组 ,每组 1 0例。静注芬太尼 2 μg/kg,异丙酚 1 .5mg/kg ,维库溴铵0 .1mg/kg诱导插管后 ,以异丙酚 异氟醚静吸复合麻醉 ,用加速度仪监测拇指内收肌电刺激 收缩反应 (四连串刺激 ) ,当T1恢复到 2 %时 ,分组以不同方式给予维库溴铵 :A组 ,0 .0 5mg/kg单次静脉注入 ,待T1=2 %时再重复 1次 ;B组 ,0 .1mg/kg单次静脉注入 ;C组 ,先按 0 .1mg/ (kg·h)输入 ,待T1=0后改为 0 .0 5mg/ (kg·h)。计算实际完全阻滞时间(T1=0~ 2 %之间的时间 )。结果 :A、B、C 3组实际完全阻滞时间分别是 ( 53.0± 3.8)min、( 50 .3± 5.2 )min和( 1 0 2 .7± 5.5)min ,C组与A、B 2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持续静脉输入维库溴铵使神经肌肉阻滞时间延长近
- 陈新忠程灏王保国王恩真
- 关键词:维库溴铵神经肌肉阻滞单次注入持续静脉输入
- 异氟醚控制性降压对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病人脑脊液游离脂肪酸浓度的影响被引量:4
- 2007年
- 目的探讨异氟醚控制性降压对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病人脑脊液游离脂肪酸(FFAs)浓度的影响。方法择期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病人30例,ASAⅠ级或Ⅱ级,随机分为2组(n=15):对照组(A组)和控制性降压组(B组)。2组均在术中持续吸入异氟醚维持麻醉,A组术中呼气末异氟醚浓度为1.2%;B组切开硬脑膜时开始行异氟醚控制性降压,平均动脉压(MAP)下降幅度为基础值的30%~40%,夹闭动脉瘤即刻开始降低异氟醚吸入浓度停止控制性降压,使血压回升至降压前水平。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0)、硬脑膜切开即刻(T1)、硬脑膜切开后10、20、30min(T2-4)、动脉瘤夹闭后即刻(T5)、动脉瘤夹闭后10、20、30min(T(6~8))记录血液动力学指标;于T1、L5动脉瘤夹闭后2、4h(T(9.10))取脑脊液,测定FFAs浓度。结果(1)B组硬脑膜切开后MAP由(96±9)mm Hg降至(62±4)mm Hg(P<0.05或0.01),夹闭动脉瘤后MAP恢复至(78±11)mm Hg,心输出量和心率无明显变化(P>0.05)。(2)B组在T5、T9、T(10)时脑脊液FFAs浓度增高(P<0.05),B组FFAs浓度增高的程度高于A组(P<0.05)。结论异氟醚控制性降压可以增加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病人脑脊液中FFAs的浓度。
- 程灏孟岚韩如泉王保国王雅杰
- 关键词:异氟醚颅内动脉瘤
- 基于小波变换脑磁图成像的针刺足三里穴镇痛特异性研究被引量:7
- 2014年
- 目的:探讨针刺足三里穴是否在中枢神经存在相对功能特异性的生理表征。方法:采集28名健康被试针刺足三里及旁开假穴的脑磁图成像数据,引入基于小波变换时频分析方法,将大脑分为额叶、颞叶、中央区、顶叶和枕叶五大区域,观测不同频段的响应变化,对比针刺足三里及旁开假穴时频差别反应。结果:针刺足三里穴位和旁开假穴可引发大脑振荡信号活动的不同变化模式。针刺足三里后,位于大脑对侧半球的颞叶部位的MEG传感器显示delta频段能量的持续增强,而在大脑同侧半球响应部位则表现为能量降低,在其他频段则没有引起显著的变化。这一模式与旁开假穴显著不同。结论:针刺足三里穴具有调节对侧颞叶能量增强,同侧区域能量降低的功能特异性。
- 程灏王保国
- 关键词:针刺足三里穴
- 经颅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监测麻醉方法的建立被引量:6
- 2010年
- 目的 对比相同麻醉深度下丙泊酚、七氟醚分别复合瑞芬太尼维持麻醉对经颅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TES-MEPs)波幅和潜伏期的影响,以建立术中MEP监测时的适宜麻醉方法.方法 36例脊髓脊柱神经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丙泊酚麻醉组和七氟醚麻醉组,每组18例.对比麻醉诱导后30 min、60 min、90 min和120 min MEP的波幅和潜伏期.结果 两组病例麻醉期间血流动力学均维持稳定,组间脑电双频指数、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和体温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丙泊酚组MEP所需阈刺激强度显著低于七氟醚组[(172±23)V:(217±42)V,P<0.05].丙泊酚组各时间点上肢MEP波幅显著高于七氟醚组(P<0.05),潜伏期显著短于七氟醚组(P<0.05).两组内各时间点上肢MEP波幅和潜伏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相同麻醉深度下,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对MEP波幅的抑制作用显著优于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方案,是用于脊髓脊柱手术TES-MEPs监测的适宜麻醉方法.
- 刘海洋程灏金海龙王明然刘淑玲乔慧韩如泉
- 关键词:运动诱发电位麻醉七氟醚丙泊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