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慢性
  • 3篇乙型
  • 3篇乙型肝炎
  • 3篇慢性乙型
  • 3篇慢性乙型肝炎
  • 3篇类似物
  • 3篇核苷
  • 3篇肝炎
  • 2篇治疗慢性乙型...
  • 2篇疗效
  • 2篇核苷(酸)类...
  • 1篇乙肝
  • 1篇乙肝复发
  • 1篇乙型肝炎病毒
  • 1篇乙型肝炎患者
  • 1篇试剂
  • 1篇替诺福韦
  • 1篇停药
  • 1篇停药后
  • 1篇苷类

机构

  • 5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南昌大学第二...
  • 1篇中山大学

作者

  • 5篇敖云龙
  • 5篇崇雨田
  • 5篇吴元凯
  • 5篇李向永
  • 4篇揭育胜
  • 4篇林国莉
  • 3篇庞毅华
  • 3篇李新华
  • 2篇杨方集
  • 2篇罗杰
  • 2篇黄明星
  • 1篇张秀娟
  • 1篇陈淑如
  • 1篇高志良
  • 1篇时红
  • 1篇熊庭婷
  • 1篇陶玲
  • 1篇张敏
  • 1篇张敏

传媒

  • 2篇广东医学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中华肝脏病杂...

年份

  • 3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两种阿德福韦酯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96周的疗效和安全性比较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观察比较两种阿德福韦酯片(代丁和贺维力)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随访门诊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22例,根据所选用药物不同分为代丁组66例(选用代丁抗病毒治疗)和贺维力组56例(选用贺维力抗病毒治疗),两组的人口学特征、肝功能、HBV DNA定量及HBeAg阳性率等基线资料相当;分别在24、48、96周观察两组患者的肝功能、HBV DNA下降幅度、HBV DNA不可检出率、病毒学标志物变化及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随着抗病毒时间延长,两组的ALT复常率、HBV DNA下降幅度及不可检出率、HBeAg转阴率均有增加,但在24、48、96周时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96周,代丁组累积病毒学突破率为13.6%,贺维力组为16.1%,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患者因药物不良反应而停药。结论代丁与贺维力均能有效改善肝功能,抑制HBV DNA及有较好的安全性,96周内无明显差异。
揭育胜吴元凯李向永熊庭婷张秀娟敖云龙崇雨田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阿德福韦酯疗效安全性
恩替卡韦初治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基因型变化情况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entecavir,ETV)初治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体内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基因型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随访门诊38例留有系列血清的ETV初治CHB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14例留有基线血清,检测ETV初治基线、1、3、6、9、12、24 mo时间点的血清.标本经提取HBV DNA,巢氏PCR扩增HBV逆转录酶(reverse transcriptase,RT)区基因,凝胶电泳鉴定后行基因测序及基因型分型.结果:38例患者,100份血清纳入分析,所测血清标本中,基因型B型80例,C型20例,未发现其他如A、D、E、F、G、H、I、J等基因型.11例(28.9%)患者在ETV抗病毒治疗过程中基因型发生了改变,6例从C型变成B型,5例从B型变成C型.14例留有基线血清的患者中,5例患者基因型发生了改变,2例从B型变为C型,3例从C型变为B型,进化树分析显示这些患者在基线与基因型改变时间点的基因序列的遗传距离也发生改变.结论:ETV初治CHB患者HBV基因型可发生改变,但其原因及意义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罗杰李新华杜展林国莉敖云龙庞毅华吴元凯李向永崇雨田
关键词:恩替卡韦慢性乙型肝炎基因型
核苷(酸)类似物初始治疗慢性HBV感染者的疗效和安全性——6年回顾+前瞻性Real World研究
<正>目的对比在临床实践中使用LAM、ADV、LDT、ETV、LAM+ADV初始治疗慢性HBV感染者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纳入我科资料齐全、随访规律、依从性好的NAs初治慢性HBV感染者601例(LAM、ADV、LDT、ET...
吴元凯林国莉李向永陈淑如杨方集敖云龙黄明星张敏李新华揭育胜崇雨田高志良
文献传递
国产试剂HBVDNA检测下限与核苷(酸)类似物停药后乙肝复发的分析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比较实时荧光定量PCR与COBAS Ampliprep检测血清HBVDNA水平的相互关系,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使用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达到停药标准停药后病情复发的风险。方法收集178份血清标本,分别采用COBAS Ampliprep/COBAS TaqMan HBV Test version、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进行检测,分析其相关性,比较HBVDNA检测下限以下(HBVDNA<100 IU/mL)两者之间的差异。结果 (1)相关性:实时荧光定量PCR与COBAS Ampliprep方法所测HBVDNA结果呈线性相关(r=0.789,P<0.01),HBVDNA水平4~7 log检测值与COBAS Ampliprep所测HBVDNA水平呈线性相关(r=0.650,P<0.01),HBVDNA水平<4 log10IU/mL及>7log10IU/mL检测值与COBAS Ampliprep所测HBVDNA水平均无相关性(r=0.430,P=0.163;r=0.422,P=0.172)。(2)率的比较: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HBVDNA下限为100 IU/mL(2 log10IU/mL),COBAS Ampliprep检测下限为20 IU/mL(1.3 log10IU/mL),两者HBVDNA检测限以上的百分率分别为33.1%、6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HBVDNA水平在检测限以下119例,COBAS Ampliprep平行检测仍有52例(43.7%)能检测到HBVDNA,35例(29.4%)在检测下限以下(<20 IU/mL,1.3 log10IU/mL),32例(26.9%)未检测到核酸(Target Not Detected)。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HBVDNA>7 log10IU/mL有21例,9例大于COBASAmpliprep检测上限。结论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经济实用、结果准确可靠,与COBAS检测具有很好的相关性。目前的HBVDNA检测手段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即使达到停药标准,停用核苷(酸)类似物仍应慎重。
罗杰李向永吴元凯林国莉揭育胜庞毅华敖云龙崇雨田
关键词:核苷(酸)类似物复发COBAS
替诺福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核苷类似物经治患者48周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3
2014年
目的探讨替诺福韦(TDF)在慢性乙型肝炎(CHB)经治患者中实际临床应用的疗效特点及其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TDF单独治疗30例CHB经治患者48周,比较治疗前后第4、12、24、36、48周时HBVDNA水平、HBVDNA下降水平及累积下降水平,HBVDNA不可检测率、HBVDNA阴转中位时间及观察终点时Au?复常率、HBeAg血清转换率(HBeAg-R%)、病毒学应答率(VR)、病毒学突破率(VBT)及不良事件发生率。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HBVDNA累积不可检测率采用生存分析Kaplan-Meimer方法。结果第4、12、24、48周的HBVDNA下降幅度分别为(2.11±0.38)log10IU/ⅡⅡ、(0.93±0.31)log10Iu/ml、(0.75±0.20)log10IU/ml、(0.16±0.19)log10IU/ml、(0.14±0.25)log10IU/ml,均较基线水平有明显下降(t值分别为5.582、9.303、3.123、10.759、12.202,均P〈0.01),HBVDNA水平、下降及累积下降水平在第4、12、24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第24、36、48周各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第4周与第24、36、48周HBVDNA不可检测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1、P=0.007、P=0.001)。第48周HBVDNA累积不可检测率为96.7%。HBVDNA阴转中位时间为10.4(3.43~34.0)周。ALT复常率从第4周的40.0%上升到第48周的100%,且第4周与第12、24、36、48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访终点时VR为88.90/0(8/9),HBeAg血清转换率为6.67%(2/30),VBT为0。治疗后各时间点肌酸激酶(CK)超过正常值上限(ULN)2倍的比例平均为9.18%,CK超过2×ULN比例在治疗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87)。治疗后出现血清肌酐上升超过ULN比例为0。结论对于核苷类药物经治的CHB患者,TDF仍能早期快速抑制HBVDNA复制,且ALIT复常率高,耐受性好,不
黄明星李新华吴元凯陶玲揭育胜李向永时红林国莉杨方集敖云龙庞毅华张敏崇雨田
关键词:替诺福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