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元凯

作品数:58 被引量:335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社会学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8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6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7篇肝炎
  • 35篇乙型
  • 31篇乙型肝炎
  • 25篇慢性
  • 21篇病毒
  • 20篇慢性乙型
  • 18篇慢性乙型肝炎
  • 13篇核苷
  • 10篇疗效
  • 10篇肝炎患者
  • 9篇类似物
  • 8篇移植术
  • 8篇移植术后
  • 8篇术后
  • 8篇核苷(酸)类...
  • 8篇复发
  • 8篇肝移植
  • 7篇乙型肝炎患者
  • 7篇肝炎病毒
  • 7篇感染者

机构

  • 54篇中山大学附属...
  • 8篇中山大学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广州市第八人...
  • 1篇海南医学院附...
  • 1篇南昌大学第二...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中山医科大学...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通城县人民医...
  • 1篇武钢二医院
  • 1篇惠来县人民医...
  • 1篇广东省梅州市...

作者

  • 56篇吴元凯
  • 46篇崇雨田
  • 24篇林国莉
  • 22篇高志良
  • 22篇李向永
  • 17篇揭育胜
  • 10篇赵志新
  • 9篇时红
  • 8篇李新华
  • 8篇黄明星
  • 6篇柯伟民
  • 6篇陈淑如
  • 6篇曹红
  • 5篇敖云龙
  • 5篇杨柳青
  • 5篇庞毅华
  • 5篇张秀娟
  • 5篇杨方集
  • 4篇蔡庆贤
  • 4篇罗瑞虹

传媒

  • 8篇广东医学
  • 8篇中山大学学报...
  • 4篇中华肝脏病杂...
  • 3篇临床内科杂志
  • 3篇中国误诊学杂...
  • 3篇中华实验和临...
  • 2篇中华医院感染...
  • 2篇新医学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传染病信息
  • 1篇临床肝胆病杂...
  • 1篇中国医院管理
  • 1篇中华医院管理...
  • 1篇中华泌尿外科...
  • 1篇临床消化病杂...
  • 1篇国外医学(内...
  • 1篇胃肠病学和肝...
  • 1篇中国高等医学...
  • 1篇实用肝脏病杂...
  • 1篇国际流行病学...

年份

  • 4篇2020
  • 1篇2017
  • 4篇2016
  • 3篇2015
  • 8篇2014
  • 7篇2013
  • 7篇2012
  • 5篇2011
  • 4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7
  • 7篇2006
5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血浆铜蓝蛋白在乙型肝炎不同肝功能状态的水平及意义被引量:12
2012年
目的探讨肝豆状核变性、乙型肝炎不同肝功能状态时血浆铜蓝蛋白水平的差异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MELD)评分衡量肝功能损害的严重性,采用散射比浊法检测并比较分析肝豆状核变性、慢加急性肝衰竭极期以及恢复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浆铜蓝蛋白水平。结果肝豆状核变性(n=50)、慢加急性肝衰竭极期和恢复期(n=30)、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n=50)的MELD评分分别为11.1±6.5、20.4±4.2、10.9±4.9、9.6±9.8,血浆铜蓝蛋白分别为(0.065±0.036)g/L、(0.176±0.037)g/L、(0.210±0.056)g/L、(0.197±0.038)g/L;血浆铜蓝蛋白水平4组之间的两两比较存在差异(F=111.4,P<0.001),肝豆状核变性患者低于其他3组(P<0.001)。结论肝豆状核变性血浆铜蓝蛋白水平显著降低。相对于肝豆状核变性,没有肝衰竭的慢性乙型肝炎血浆铜蓝蛋白水平几乎正常。慢加急性肝衰竭极期血浆铜蓝蛋白水平仅轻度下降,随着肝功能衰竭的恢复,血浆铜蓝蛋白恢复正常。
杨波吴元凯曹红陈忠诚高志良柯伟民
关键词:血浆铜蓝蛋白肝豆状核变性慢加急性肝衰竭慢性乙型肝炎
慢性乙型肝炎随访门诊的建立与管理被引量:6
2010年
慢性乙型肝炎是我国常见的慢性传染病之一,部分患者可发展至肝硬化或原发性肝细胞癌,严重危害人民健康。各国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都有共识,对慢性乙肝患者应进行全程监测,及时合理进行干预治疗,尤其是正确使用干扰素和核苷(酸)类似物进行抗病毒治疗能改善预后和提高生存率。
揭育胜林国莉吴元凯杨柳青芦翠蓉李向永张秀娟崇雨田高志良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随访门诊核苷(酸)类似物慢性乙肝患者原发性肝细胞癌慢性传染病
任务驱动法结合PPT展示在传染病学临床见习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评价以任务驱动法结合PPT展示的教学方法在传染病学临床见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中山大学2013级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220名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110名)与对照组(110名),分别采用任务驱动法结合PPT展示的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方法,比较两组间教学效果差异。结果:实验组学生见习成绩高于对照组;88.7%的学生希望继续采用该教学方法。结论:该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传染病学临床见习教学质量,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刘静吴元凯邬喆斌谢婵揭育胜周韵张晓红赵志新高志良
关键词:任务驱动法传染病学临床见习
严重肝病患者使用二甘醇后中毒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严重肝病患者因误用静脉二甘醇后中毒的临床特点,总结二甘醇中毒临床经过及诊断经验,探讨二甘醇中毒的可能相关因素。方法:使用病例分析方法,分析曾静脉注入二甘醇的64例患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转归、肝肾功能、血象以...
林炳亮崇雨田谢奇峰赵志新李建国罗瑞虹曹红张宇锋左兴揭玉胜许镇蔡庆贤吴元凯柯伟民彭晓谋高志良
文献传递
原位肝移植术后乙型肝炎复发患者的临床和病理特点
本文对原位肝移植术后乙型肝炎复发患者的临床和病理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核苷类抗HBV药物和HBIg等综合治疗措施的OLT患者仍可出现术后乙型肝炎复发,其复发时间差异较大,临床表现轻重不一。一旦发生OLT术后乙型肝...
吴元凯
关键词:乙型肝炎原位肝移植肝炎复发
文献传递
阿德福韦酯致范可尼综合征二例
2016年
病例1,男,43岁,因“下胸壁疼痛5年,腰背疼痛2年余”于2014年7月入院。近5年身高下降5cm。患者外院诊断“强直性脊柱炎”,予沙利度胺、益赛普及塞来昔布治疗3个月,上述疼痛无好转。既往病史:发现乙肝表面抗原(HBsAg)(+)20余年,曾予干扰素、拉米夫定治疗,2006年改为阿德福韦酯(ADV10mg,每日1次),2014年3月改为恩替卡韦(0.5mg,每日1次)治疗至今。
杨方集吴元凯陈淑如林国莉李向永崇雨田
关键词:阿德福韦酯范可尼综合征低磷血症
肝移植术后乙型肝炎复发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06年
由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难以根除,肝移植术后乙型肝炎仍有较高的复发率,并成为内外科医师的一大困扰。如何防止乙型肝炎复发,如何鉴别诊断,如何早期诊断,有效防治乙型肝炎复发是临床工作难点,也是目前研究的热点。本文就移植后乙型肝炎复发的一系列临床问题作一综述。
吴元凯崇雨田
关键词:肝移植乙型肝炎复发
HBV感染者应用细胞毒药物和(或)免疫抑制剂治疗前后HBV相关指标的监测和抗病毒治疗现状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了解非肝病专科对慢性HBV感染者应用细胞毒药物和(或)免疫抑制剂前后HBV相关标志物的监测和抗病毒治疗现状。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2009年在中山大学各附属医院住院的这类特殊病例的HBV相关临床资料。结果 140例中,仅58.6%进行了相对规范的随访,23.6%进行了预防性抗病毒治疗,肝损害发生率54.3%,肝衰竭相关病死率13.6%;规范随访组的肝损害发生率(45.1%)显著低于不规范随访组(67.2%)(P=0.043),但肝衰竭相关病死率无差异(P=0.949);结缔组织病患者的规范随访率显著低于恶性血液病(P=0.013)和肾病综合征者(P=0.021)。结论非肝病专科医师对慢性HBV感染者使用细胞毒药物和(或)免疫抑制剂治疗前后的HBV相关指标监测、抗病毒治疗有待规范。
吴元凯林国莉李向永揭育胜崇雨田
原位肝移植术后乙肝暴发型复发的临床及病理特点——附2例报告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分析原位肝移植(orthotopiclivertransplantation,OLT)术后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暴发型复发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探讨预防及治疗乙肝复发的方法。方法总结2例OLT术后出现乙肝暴发型复发病例的临床及病理特点,以及OLT术后乙肝复发的诊断、预防及治疗体会。结果①2例均为暴发型复发,复发时间分别为OLT术后第22日及第24日。②2例术前均较长时间服用拉米夫定,术前检测HBVDNA及YMDD变异株均为阳性。③乙肝复发时均出现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HBsAg、HBVDNA阳转及肝功能异常。④病理改变特点广泛融合性的肝细胞坏死,小胆管增生,胆汁淤积,汇管区有纤维化形成;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示HBsAg及HBcAg过度表达。⑤积极治疗仍不能阻止2例迅速再次出现肝衰竭,1例死亡,另1例行第2次OLT术,术后肝功能恢复正常,至今存活。结论①对终末期肝病患者,施行OLT手术前后选用合适的抗HBV药物,重视YMDD变异株的产生,对预防其乙肝复发及复发后病情进展尤其重要。②终末期肝病患者一旦出现OLT术后乙肝暴发型复发,则病情进展迅速并可短期内出现肝衰竭,预后极差,必要时可行第2次OLT。
崇雨田曹红吴元凯谢仕斌赵志新高志良
关键词:肝移植乙型病毒性肝炎复发病理
替比夫定和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144周的疗效比较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替比夫定(LdT)和恩替卡韦(ETV)是我国常用的强效抗病毒药物,探讨其在慢性乙型肝炎(CHB)中实际临床应用的疗效特点及安全性。方法前瞻性随访观察LdT组50例、ETV组52例的慢性乙型肝炎初治患者14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2、24、36、48、72、96和144周时HBV DNA定量水平及低于检测下限的比率、HBV DNA低于检测下限的中位时间及观察终点时ALT复常率、HBeAg血清学转换率、完全病毒学应答率(CVR)、病毒学突破率(VBT)指标及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第12、24、36周HBV DNA定量水平LdT组患者均高于ETV组,HBV DNA低于检测下限的比率ETV组高于LdT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第48、72、96、144周则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HBV DNA低于检测下限的中位时间;LdT组为24.0(12.0~92.0)周,大于ETV组的12.0(4.0~52.0)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LdT组中有9例(18.0%)CK曾大于3倍正常值上限(3&#215; ULN)以上,而ETV组则仅有2例(3.9%)CK大于3&#215; UL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3)。观察终点比较ALT复常率、HBeAg血清学转换率、CVR和VBT,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ETV初始单药治疗CHB患者比LdT能更快、更强抑制HBV复制且CK升高率较低,但ETV与LdT抑制HBV的远期疗效(大于36周)及ALT复常率、HBeAg血清学转换率、CVR和VB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黄明星吴元凯时红揭育胜李向永林国莉崇雨田
关键词:恩替卡韦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