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戴焕云

作品数:212 被引量:850H指数:17
供职机构:西南交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8篇期刊文章
  • 60篇专利
  • 18篇会议论文
  • 4篇科技成果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42篇交通运输工程
  • 134篇机械工程
  • 12篇自动化与计算...
  • 6篇理学
  • 3篇文化科学
  • 2篇建筑科学
  • 1篇电子电信
  • 1篇医药卫生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43篇转向架
  • 32篇列车
  • 31篇铁道
  • 30篇车轮
  • 27篇铁道车辆
  • 25篇轮轨
  • 22篇车辆
  • 21篇轮对
  • 20篇蛇行
  • 19篇高速列车
  • 17篇动车
  • 17篇磨耗
  • 17篇机车
  • 16篇动车组
  • 16篇振动
  • 15篇等效锥度
  • 15篇动力学
  • 14篇独立轮
  • 14篇独立轮对
  • 14篇制动

机构

  • 209篇西南交通大学
  • 6篇重庆交通大学
  • 5篇大连中集铁路...
  • 2篇铁路产品质量...
  • 2篇中车长春轨道...
  • 2篇齐齐哈尔铁路...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重庆大学
  • 1篇中铁二院工程...
  • 1篇南车青岛四方...
  • 1篇中国中铁二院...
  • 1篇中车唐山机车...
  • 1篇中车长江车辆...

作者

  • 212篇戴焕云
  • 79篇曾京
  • 73篇邬平波
  • 35篇池茂儒
  • 32篇干锋
  • 29篇张卫华
  • 22篇高浩
  • 19篇罗仁
  • 16篇宋烨
  • 14篇魏来
  • 12篇王勇
  • 12篇石怀龙
  • 9篇陈光雄
  • 8篇王建斌
  • 8篇李凡松
  • 6篇严隽耄
  • 6篇吴昊
  • 6篇王帅
  • 6篇吴兴文
  • 6篇周仲荣

传媒

  • 17篇铁道学报
  • 12篇交通运输工程...
  • 9篇铁道车辆
  • 8篇机械制造与自...
  • 8篇中国铁道科学
  • 7篇机械工程学报
  • 7篇振动与冲击
  • 6篇机车电传动
  • 6篇内燃机车
  • 5篇西南交通大学...
  • 5篇机械
  • 4篇润滑与密封
  • 4篇2007年度...
  • 3篇铁道机车车辆
  • 2篇振动工程学报
  • 2篇工程设计学报
  • 2篇摩擦学学报
  • 2篇计算机仿真
  • 2篇机械工程与自...
  • 2篇大连交通大学...

年份

  • 2篇2024
  • 6篇2023
  • 10篇2022
  • 18篇2021
  • 14篇2020
  • 13篇2019
  • 10篇2018
  • 5篇2017
  • 5篇2016
  • 9篇2015
  • 8篇2014
  • 11篇2013
  • 8篇2012
  • 2篇2011
  • 5篇2010
  • 10篇2009
  • 11篇2008
  • 21篇2007
  • 13篇2006
  • 2篇2005
2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速动车组铝合金车体强度分析及试验验证被引量:3
2021年
建立高速动车组铝合金车体有限元模型,依据EN12663标准设置计算工况,通过试验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准确性,最后根据DVS1608进行疲劳强度评估。计算结果表明静强度结果均小于车体相关结构的许用应力,试验和仿真结果控制在15%以内。选用DVS1608标准对于铝合金车体进行疲劳强度评估时,使用多轴应力评估方法计算母材和焊缝的利用度。对有限元计算结果进行处理,得到适用于评价标准的方向应力,最终得到各个评估点总的利用度。最后考虑了载荷循环对母材或者焊缝许用疲劳强度的影响,对评估点总利用度进行修正。计算结果表明,所有工况得到的最大应力值都满足材料或者焊缝的屈服强度,并且有一定的富裕量。
贾璐戴焕云宋烨
关键词:高速动车组铝合金车体静强度疲劳强度评估
一种铰接跨坐式单轨列车结构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铰接跨坐式单轨列车结构,该铰接跨坐式单轨列车结构的车体跨坐于轨道梁上方,该铰接跨坐式单轨列车结构的车体包括:作为列车最前端车辆的单轨头车,作为列车末端车辆的单轨尾车,以及至少一个位于头车和尾车之间的中...
曾京邬平波戴焕云蒋咏志宋烨高浩
文献传递
高速列车轮轨参数对车轮踏面磨耗的影响被引量:32
2009年
建立了高速列车多体动力学仿真模型和车轮踏面磨耗计算模型,通过动力学模拟计算了轮轨接触关系和接触力,用FASTSIM重新计算轮轨接触斑内的滑动速度、轮轨切向力和摩擦功率的分布,采用基于摩擦功的轮轨磨耗模型计算了车轮滚过一圈时踏面上一个接触斑的磨耗质量,再通过累积得到运行一定距离后的踏面磨耗深度。采用数值仿真方法研究了不同车轮踏面外形、轮对内侧距、轨底坡和车速对踏面磨耗深度和磨耗分布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LMA和S1002踏面的磨耗分布比较均匀,LM踏面的磨耗深度最大,LM和XP55踏面的磨耗区域更靠近轮缘;在LMA踏面标准轮轨匹配参数下,轮对内侧距增加会增加磨耗,磨耗深度随着轨底坡减小而增大;高速列车车轮踏面磨耗与等效锥度密切相关,较小的等效锥度会减小磨耗,但等效锥度的选择需要兼顾动力学性能的其他方面。
罗仁曾京邬平波戴焕云
关键词:高速列车车轮踏面踏面磨耗动力学仿真
国外100%低地板轻轨车辆发展概述被引量:24
2012年
介绍了国外尤其是欧洲100%低地板轻轨车辆的发展历程,着重从车辆结构和转向架型式两个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指出了100%低地板轻轨车辆的发展趋势,为国内开发100%低地板轻轨车辆提供参考。
王欢戴焕云池茂儒
关键词:轻轨车辆低地板
车辆主动悬挂的μ鲁棒控制设计及其数/模混合仿真研究被引量:9
2000年
用 μ方法设计了车辆主动悬挂鲁棒控制规律 ,并对实现 μ鲁棒控制的计算机系统进行了数 /模混合仿真。仿真结果表明 ,μ控制方法满足车辆主动悬挂性能鲁棒性的要求。
郝晓枫戴焕云徐军
关键词:鲁棒控制计算机控制
H_∞ 与 μ 鲁棒控制方法在车辆主动悬挂中的应用被引量:20
1997年
在概述H∞与μ鲁棒控制的基本理论之后,着重介绍了国外学者应用H∞方法于车辆(包括磁悬浮列车)主动悬挂的鲁棒控制系统的研究情况。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H∞方法优于LQG方法,是车辆主动悬挂控制的有效方法。应用H∞和μ方法于铁路车辆主动悬挂控制,是一个具有理论意义与工程价值的研究课题。
张汉全戴焕云周斌杨名利
关键词:车辆鲁棒控制铁路
基于开关阻尼控制的铁道客车系统的动力学性能研究被引量:25
2004年
建立具有23个自由度的铁道客车系统非线性数学模型。在客车二系悬挂系统中采用具有开关阻尼控制的横向半主动减振器,并考虑半主动悬挂系统的时滞。分析被动悬挂和具有开关阻尼控制的半主动悬挂客车在直线轨道上的蛇行运动稳定性和随机振动响应。研究半主动减振器的阻尼参数和半主动悬挂系统的时滞对客车系统临界速度和随机响应的影响。计算表明,尽管半主动悬挂使客车系统的临界速度低于被动悬挂,构架的横向加速度和轮轨横向力也要大于被动悬挂,但它能够大大减小车体的横向振动加速度,改善旅客的乘坐舒适性。
曾京戴焕云邬平波
关键词:客车半主动悬挂系统铁道阻尼控制二系悬挂
Ruzhica减振系统及其在高速客车上的应用
戴焕云
关键词:高速列车客车减振
铁道车辆振动响应特性研究
为了研究铁道车辆的振动响应特性,建立车辆动力学模型,然后利用该模型从频域内计算了转向架蛇行运动模态和车体固有振动模态的模态参数。计算结果表明转向架蛇行运动频率和轨道激扰主频随着车辆运行速度的增加而增加,而车体的固有振动频...
池茂儒张卫华曾京戴焕云邬平波
关键词:铁道车辆转向架模态参数
文献传递
基于Hilbert-Huang变换的车轮扁疤识别方法(英文)被引量:13
2012年
建立了56自由度车辆动力学模型和车轮扁疤模型,计算了车辆的动态响应,采用HHT时频分析方法研究了扁疤冲击引起的轴箱振动的HHT谱特征,对比了车轮扁疤和车轮不圆的HHT谱特征之间的差异,并分析了车辆运行速度和轨道激励对扁疤冲击振动的HHT谱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健康车轮轴箱加速度的HHT谱呈现均匀分布,带有扁疤车轮的轴箱加速度的HHT谱呈现纵向条带分布,条带间隔与车速成反比,车轮不圆的轴箱加速度呈现横向条带分布,故根据轴箱加速度的HHT谱特征可以识别扁疤车轮。在京津线、国内既有线和美国三级谱上,最低可辨识频率分别为30、50、80Hz。车辆运行速度在150km.h-1以下时辨识频段取为40~100Hz,车辆运行速度在150km.h-1以上时辨识频段应加宽至200Hz。
李忠继魏来戴焕云曾京王忆佳
关键词:轨道车辆车轮扁疤HILBERT-HUANG变换
共2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