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畔

作品数:47 被引量:73H指数:4
供职机构:哈尔滨师范大学西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41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19篇文学
  • 13篇文化科学
  • 13篇语言文字

主题

  • 12篇英语
  • 7篇诗歌
  • 6篇隐喻
  • 6篇文学
  • 5篇史蒂文斯
  • 5篇华莱士·史蒂...
  • 5篇教学
  • 4篇英语试题
  • 4篇英语试题分析
  • 4篇莎士比亚
  • 4篇莎士比亚十四...
  • 4篇十四行诗
  • 4篇试题
  • 4篇试题分析
  • 4篇全国高考
  • 4篇文化
  • 4篇翻译
  • 4篇高考
  • 3篇多模态
  • 3篇心理学

机构

  • 43篇哈尔滨师范大...
  • 6篇上海外国语大...
  • 1篇黑龙江工程学...
  • 1篇中国传媒大学
  • 1篇肇庆工商职业...

作者

  • 45篇徐畔
  • 2篇陈建宇
  • 2篇卢旭
  • 2篇刘璇
  • 1篇刘越
  • 1篇齐彩卉
  • 1篇肖瑶
  • 1篇杨胜男
  • 1篇王倩
  • 1篇吴丹
  • 1篇牛海博
  • 1篇谢雪娇
  • 1篇张旭红
  • 1篇秦国林
  • 1篇李翼

传媒

  • 7篇海外英语
  • 5篇中学生理科应...
  • 3篇学习与探索
  • 3篇黑龙江高教研...
  • 2篇外语学刊
  • 2篇黑龙江教育学...
  • 2篇北方论丛
  • 2篇继续教育研究
  • 2篇哈尔滨工业大...
  • 2篇中国科教创新...
  • 1篇山西师大学报...
  • 1篇文艺评论
  • 1篇学术交流
  • 1篇齐齐哈尔大学...
  • 1篇北京印刷学院...
  • 1篇东北农业大学...
  • 1篇绥化学院学报
  • 1篇Sino-U...
  • 1篇教书育人(高...
  • 1篇杭州电子科技...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6篇2014
  • 4篇2013
  • 10篇2012
  • 2篇2011
  • 4篇2009
  • 1篇2007
  • 3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 4篇2000
4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林译小说遗民空间的建构与书写
2020年
易代之际下的晚清遗民群体经历着中国古代传统遗民所未曾遭受过的时代变革与精神痛苦。面对一个纲常殆尽、道德败坏的民初社会,曾以译介西方经典而闻名于世的林纾也淡化了其翻译工作的动机和态度,并试图将“林译小说”序跋中所体现的忠君情感集结至一个具有心理感知场域下的——兼具遗民意识形态的——以此作为对现实社会不满、批判抑或自我解脱的遗民空间表达。而围绕这个“遗民空间”所开展的一系列谒陵活动,又成为继“林译小说”之后,帝制消亡阶段忠君理念的寄托成因与仪式化动作表征。从这种由文本维度过渡到空间生成的书写行径中,我们不仅可窥看到清末民初复杂而动荡的社会变局,同时也更多感受到在“后林译小说”时代,林纾心灵深处的无奈与迷茫、痛苦与彷徨。
徐畔张书宁
关键词:林译小说
中西诗歌比较——漫谈华兹华斯与陶渊明、徐志摩诗歌比较被引量:1
2006年
中国诗词讲究含蓄,以淡为美,而英美诗歌则比较奔放,以感情激越为胜。比较可以看出共性,也可以看出个性。不同民族的文学在平行发展的过程中会出现殊途同归的现象。这种现象在文学作品中的确有所反映,中西的诗歌虽然有各自不同的文化底蕴,但我们从中还是可以寻找到彼此的影子。从华兹华斯与陶渊明、徐志摩诗歌的比较入手,主要从相似之处来探讨中西诗歌之间存在的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
徐畔
关键词:诗歌华兹华斯陶渊明
1999年全国高考(上海)英语试题分析(三)
2000年
徐畔
1999年全国高考(上海)英语试题分析(一)
2000年
徐畔
史蒂文斯诗歌的中国画意境被引量:1
2014年
东学西渐,中国山水画促进了美国意象派诗歌的形成。华莱士·史蒂文斯的诗歌浸染着中国画意境,诗中有画,韵味悠长,呈现出"天人合一"的美学意蕴。史蒂文斯将中国画元素化为诗的建筑,这是一种创造性的成功的转化,表征着史蒂文斯具有开放的胸襟和海纳百川的气度,同时也证明了不同文化的交融,定会促发新的文学观念的生长。
徐畔
关键词:华莱士·史蒂文斯中国山水画意象诗
刍议隐喻在外语教学中的能力培养
2012年
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法,更是一种认知方式和思维方式。隐喻作为学习语言的基础,可以让我们从新的视角来研究外语教学,为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强化学生的敏捷感,为训练学生的外语思维能力提供了有效途径。
陈建宇徐畔
多模态话语分析视角下的形体诗研究被引量:9
2009年
形体诗是对语言常规的偏离,主要表现在文字书写排列上。本文简要地回顾了形体诗的发展,并以多模态话语分析为理论框架,构建了形体诗的多模态话语分析模式,对William Shell Burford的诗歌"A Christmas Tree"进行了模态分解、单模态意义构建、多模态意义整合的尝试性研究。
徐畔
关键词:多模态形体诗
拓扑心理学认知空间下的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研究
徐畔
关键词:莎士比亚十四行诗拓扑心理学隐喻
便于高校英语专业及非专业英语阅读课学习用阅读桌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便于高校英语专业及非专业英语阅读课学习用阅读桌。主要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高校英语阅读理解没有系统的查阅材料不能留存重要记录的问题。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桌面(8)一侧依次分布有三个凹槽式书位,分别为书位a...
徐畔
文献传递
浅析《紫色》主人公自我意识觉醒的过程(英文)被引量:1
2013年
著名美国黑人女作家爱丽丝·沃克在《紫色》中描写了一个典型的善良的非裔美国女性西莉,在经历了种族主义和性别歧视的双层压迫和不断地启发之后,自我意识觉醒,并渐渐发现自我的价值从而精神独立。作者笔力遒劲,富于表现力地描写黑人妇女为争取性平等和精神再生而进行的斗争,强调了黑人女性团结起来同种族主义,性别歧视与消极的社会机制作斗争的重要性。为黑人妇女寻求平等,独立和解放给予鼓励与启迪。该文主要分析女主人公西莉自我意识觉醒的过程,从促进女主人公西莉成长觉醒的刺激因素方面出发进行研究。
牛海博徐畔
关键词:紫色黑人女性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