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海梅

作品数:13 被引量:92H指数:5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南京市医学科技发展项目南京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动脉
  • 7篇冠状
  • 7篇冠状动脉
  • 4篇心病
  • 4篇介入
  • 4篇冠心病
  • 4篇病变
  • 3篇心肌
  • 3篇血管
  • 3篇介入治疗
  • 3篇经皮冠状动脉...
  • 3篇冠状动脉介入
  • 2篇动脉介入治疗
  • 2篇心肌梗死
  • 2篇型心
  • 2篇血管成形
  • 2篇血管成形术
  • 2篇血液
  • 2篇血液流变
  • 2篇血液流变学

机构

  • 12篇南京医科大学
  • 2篇江苏省人民医...
  • 1篇常州市中医医...

作者

  • 13篇徐海梅
  • 8篇阚静
  • 8篇陈绍良
  • 7篇赵莹莹
  • 6篇林玲
  • 5篇叶飞
  • 4篇张俊杰
  • 4篇刘玲玲
  • 4篇田乃亮
  • 4篇林松
  • 4篇尤威
  • 4篇刘彦
  • 3篇陈峰
  • 3篇王蓉
  • 3篇吴志明
  • 3篇许田
  • 2篇刘志忠
  • 2篇贾海波
  • 1篇邵明学
  • 1篇张娟

传媒

  • 2篇国际检验医学...
  • 1篇中国介入心脏...
  • 1篇心血管康复医...
  • 1篇中国医院管理
  • 1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护士进修杂志
  • 1篇现代仪器
  • 1篇安徽医药
  • 1篇东南大学学报...
  • 1篇中华核医学与...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0
  • 1篇2018
  • 2篇2015
  • 5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0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股动脉穿刺后Angio-seal血管闭合装置与手工压迫的短期并发症比较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比较经股动脉穿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Angio-seal血管闭合装置(VCD)和手工压迫(MC)的患者舒适性和短期局部并发症情况。方法:根据术后闭合股动脉穿刺伤口方式,于我院行PCI术的120例患者被分为MC组(48例,术后行MC)与Angio-seal组(72例,PCI术后使用Angio-seal VCD)。观察比较两组术后6h内疼痛程度数值评定量表(PI-NRS)评分及术后48h内伤口局部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MC组比较,Angio-seal组术后6h内腰背部PI-NRS评分[2(1,4)分比1(0,1)分]显著降低,术后48h内皮下瘀斑发生率(10.4%比25.0%)显著升高(P依次分别为<0.01,<0.05)。结论:Angio-seal VCD可显著提高患者术后舒适性,但其术后皮下瘀斑发生率显著升高。
李小波朱灏徐海梅田乃亮邵明学
关键词:股动脉止血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氯吡格雷抵抗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4
2013年
目的:探讨中国江苏地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细胞色素P450 2C19(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氯吡格雷抵抗(CR)发生的关系。方法:入选191例PCI术后患者,采集患者静脉血测定20μmol/LADP诱导的最大血小板聚集率(MPA),根据MPA>50%时即为CR,将所有入选患者分为CR组(46例)和非CR组(145例)。提取基因组DNA,应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检测CYP2C19*2及CYP2C19*3的基因多态性。结果:CR组CYP2C19基因型分布分别为野生纯合型9例(19.6%)、突变杂合型25例(54.3%)及突变纯合型12例(26.1%),非CR组分别为73例(50.3%)、59例(40.7%)及13例(9.0%),2组间CYP2C19的3种不同基因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YP2C19野生纯合型、突变杂合型和突变纯合型出现CR的概率分别为11.0%、29.8%和48.0%(P<0.01)。结论: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CR的发生具有相关性,CYP2C19*2、CYP2C19*3基因突变可能使PCI术后患者发生CR的危险性增加。
谭洁刘彦林琳赵莹莹徐海梅阚静林松张娟邹建军
关键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细胞色素P450基因多态性氯吡格雷抵抗
经微导管冠脉内注射替罗非斑治疗超高龄患者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疗效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经微导管冠脉内应用替罗非斑在超高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心梗)患者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超高龄急性ST段抬高型心梗且经急诊冠脉造影证实梗死相关血管(IRA)、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栓积分在3分以上患者,分为经指引导管冠脉内注射替罗非斑治疗组(对照组,42例)和经微导管冠脉内注射替罗非斑治疗组(研究组,36例),比较两组行急诊PCI术后即刻TIMI血流分级、术后校正的TIMI血流计帧数、TIMI心肌灌注(TMPG)分级、术后90 min心电图sum STR、住院期间和1年后随访时左室射血分数(LVEF)、出血发生率以及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有无差异。结果:研究组术后TIMI血流3级、TMPG 3级以及术后90 min心电图sum STR≥70%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校正的TIMI血流计帧数研究组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期间及1年后随访时研究组LVEF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出血及MACE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微导管冠脉内注射替罗非斑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老年患者能有效改善其术后即刻TIMI血流分级、心肌水平的灌注、住院期间及1年后左心功能,且治疗措施是安全的。
尤威贾海波叶飞吴志明陈绍良张俊杰田乃亮李晓波王蓉许田刘玲玲徐海梅
关键词:微导管替罗非斑超高龄患者
冠状动脉血管内超声的护理配合被引量:6
2010年
甘小惠阚静徐海梅
关键词:护理
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对药物洗脱支架术后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对药物洗脱支架术后不同性别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9月至2009年12月接受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术的598例冠心病患者,排除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脑梗死、肿瘤、肺源性心脏病、血流变学检查异常者,共有444例患者纳入分析。其中214例在术后9个月完成血液流变学检测随访。用ZL9000PLUS型血流变测定仪测定全血黏度(高切、中切、低切)、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电泳时间。结果药物洗脱支架术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9个月时,患者的全血黏度均明显升高,但全血低切还原黏度轻度降低,男性组红细胞沉降率和红细胞沉降率方程K值(除去血细胞比容的影响后的红细胞沉降率校正值)明显减小,但女性组变化不明显。结论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可以降低男性红细胞聚集,从而减少男性冠心病患者药物洗脱支架术后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
阚静陈绍良林玲徐海梅赵莹莹刘彦陈峰
关键词:血液黏度血小板聚集抑制剂药物洗脱支架
经不同途径介入治疗高龄冠心病患者的短期和长期效果被引量:39
2013年
目的 探讨高龄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和股动脉途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的短期和长期效果。 方法 回顾性研究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行PCI的≥80岁冠心病患者共488例。根据介入途径的不同,将患者分为TRI组(经桡动脉途径,共235例)和TFI组(经股动脉途径,共253例)。比较两组患者PCI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结果 TFI组与TRI组的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对比剂用量、对比剂肾病发生率、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术后1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术后2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TRI组血管并发症[17.9%(42/235)比26.9%(68/253),P〈0.05]、围手术期TIMI大出血[1.3%(3/235)比4.7%(12/253),P〈0.05]、围手术期TIMI小出血[5.1%(12/235)比15.8%(40/253),P〈0.01]的发生率均低于TFI组,PCI术后卧床时间[3.6(2.8~4.2)h比24.4(24.0~25.1)h,P〈0.01]和住院时间[3.0(3.0~4.0)d比5.0(5.0~6.0)d,P〈0.01]短于TFI组,需要更改介入治疗途径的比例TRI组高于TFI组[11.5%(27/235)比2.0%(5/253),P〈0.01]。 结论 高龄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途径PCI的短期及长期效果与经股动脉途径相似,但需要更改介入途径的比例较高。
尤威叶飞陈绍良张俊杰田乃亮林松刘志忠王蓉阚静许田刘玲玲林玲徐海梅
关键词:桡动脉股动脉
核素心肌灌注显像联合血管内超声在冠状动脉临界病变临床决策中的作用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简称冠脉)临界病变引起心肌缺血的危险因素,建立解剖学变量和功能学指标的对应关系,探讨MPI在冠脉临界病变治疗策略选择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3年12月在南京市第一医院同时接受MPI、定量CAG(QCA)和血管内超声(IVUS)检查的患者。将冠脉狭窄程度为40%-70%且临界病变血管供应区域心肌灌注减低的患者归人心肌缺血组,临界病变血管供应区域心肌灌注无异常者归入无缺血组,分别测定血管直径和横截面积,计算狭窄度。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心肌缺血预测因子,绘制ROC曲线,检测各预测因子ROCAUC,并使用z检验进行比较。结果共纳入116例临界病变患者,其中心肌缺血组56例,无缺血组60例。LVEF、LAD病变、QCA测定的参照血管直径和IVUS测定的参照血管横截面积是MPI阳性的独立预测因子。对于116例患者,QCA测定的参照血管直径和IVUS测定的参照血管横截面积具有相似的预测价值(AUC分别为0.69和0.71);而在LAD临界病变中,IVUS测定的参照血管横截面积预测价值较高(AUC为0.74)。结论临界病变功能性心肌缺血与病变分布和病变局部解剖特征有关:IVUS测量指标预测LAD病变患者心肌缺血的价值较高。
阚静陈峰叶飞张乐乐徐海梅赵莹莹刘丽亚陈桂凤王峰
关键词:发射型计算机单光子冠状动脉造影术
不同性别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空间分布与血液流变学关系的研究被引量:9
2012年
目的探讨女性和男性冠状动脉病变分布与血脂和血黏度变化的关系是否存在差异。方法选择2009年3月至2010年12月接受冠状动脉造影(CAG)的冠心病患者,其中2228例首发冠状动脉狭窄大于或等于50%的患者纳入分析,514例在CAG前完成血液流变检测。用ZL9000PLUS型血流变测定仪测定全血黏度(高切、中切、低切)、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HCT)、红细胞聚集指数(EAI)、红细胞变形指数(EDI)、红细胞电泳时间。结果男性组不稳定性心绞痛和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发病率高于女性(P<0.001),女性组全血低切还原黏度低于男性组(P<0.001),EAI低于男性组(P=0.002<0.05)。结论全血低切还原黏度和红细胞聚集指数增高为急性心肌梗死,血栓性病变的危险因素。
阚静陈绍良林玲徐海梅赵莹莹刘彦陈峰
关键词:血液黏度冠心病女性
不同径路行冠状动脉内旋磨术治疗重度钙化病变的对比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对照研究经桡动脉和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内旋磨术(RA)治疗重度钙化病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2012年9月期间,我院对107例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术中发现重度钙化、球囊无法充分扩张或支架无法通过的病变联合RA治疗,按介入径路不同,分为TRI组(经桡动脉途径,n=59)和TFI组(经股动脉途径,n=48),观察两组的有效性:旋磨成功率、支架植入成功率、术后平均卧床时间、平均住院天数等,安全性:术中和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期间及术后一年的临床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的随访结果。结果桡动脉组和股动脉组的RA治疗的成功率均为100%(NS),支架植入成功率(100%和97.9%,P=0.265)、旋磨术后即刻总体并发症(15.3%和18.2%,P=0.675)、支架术后即刻总体并发症发生率(3.4%和4.2%,P=0.833)、住院期间MACE发生率(7.9%和16.7%,P=0.156)和一年随访的MACE发生率(3.4%和6.0%,P=0.516)差异无显著性,但桡动脉组在穿刺总体并发症发生率(3.4%和18.8%,P=0.009)、术后桡动脉组平均卧床时间(9.1±18.0)h和(38.4±25.8)h,P<0.001、平均住院天数(3.8±1.5)d和(5.3±1.7)d,P<0.001,显著优于股动脉组。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内旋RA治疗重度钙化病变同股动脉途径同样安全有效,而病人耐受性更佳。
尤威叶飞陈绍良吴志明张俊杰田乃亮林松刘志忠许田王蓉徐海梅刘玲玲
关键词:桡动脉冠状动脉
冠心病介入术后临床随访体系的构建及应用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构建冠心病介入术后临床随访体系。方法通过组建结构合理的随访队伍、构建随访中心信息数字化平台等收集整理、建立健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的随访档案,并进行术后随访。结果成功建立了运用中心医疗数字化平台、影像数据收集与分析系统和介入治疗管理系统相结合的冠心病介入术后临床随访体系。结论构建信息数字化平台与患者临床随访管理相结合的随访体系对于提高临床诊治水平和临床医学研究的内涵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彭红娟林玲徐海梅赵莹莹阚静刘彦陈绍良徐兢
关键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