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明阳

作品数:57 被引量:1,004H指数:19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西部行动计划项目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天文地球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8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7篇环境科学与工...
  • 15篇经济管理
  • 14篇天文地球
  • 8篇生物学
  • 7篇农业科学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4篇水利工程
  • 2篇社会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建筑科学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9篇生态
  • 9篇桂西北
  • 7篇生态系统
  • 5篇土地利用
  • 5篇丘陵
  • 5篇小波
  • 5篇南方丘陵
  • 4篇洞庭湖
  • 4篇遥感
  • 4篇植被
  • 4篇生态系统服务
  • 4篇小波分析
  • 4篇粮食产量
  • 4篇灰色关联
  • 4篇灰色关联分析
  • 4篇EMD
  • 4篇GIS
  • 3篇洞庭湖区
  • 3篇多时间尺度
  • 3篇多时间尺度分...

机构

  • 45篇中国科学院亚...
  • 31篇南京师范大学
  • 19篇中国科学院
  • 4篇湖南师范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研...
  • 3篇中国环境科学...
  • 3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国家林业局中...
  • 1篇南京大学
  • 1篇湖南农业大学
  • 1篇兰州大学
  • 1篇香港中文大学
  • 1篇国土资源
  • 1篇重庆市第八中...
  • 1篇重庆市生态环...

作者

  • 55篇张明阳
  • 37篇王克林
  • 27篇刘会玉
  • 15篇林振山
  • 14篇陈洪松
  • 10篇岳跃民
  • 7篇章春华
  • 5篇谢志仁
  • 3篇王静
  • 3篇许联芳
  • 3篇何萍
  • 3篇张海波
  • 2篇孔祥丽
  • 2篇谢春花
  • 2篇张兵
  • 2篇凡非得
  • 2篇李仁东
  • 2篇高吉喜
  • 2篇刘波
  • 1篇邹冬生

传媒

  • 8篇生态学报
  • 6篇中国生态农业...
  • 4篇资源科学
  • 4篇长江流域资源...
  • 2篇商业研究
  • 2篇农业现代化研...
  • 2篇生态学杂志
  • 2篇南京师大学报...
  • 2篇自然资源学报
  • 2篇第十一届全国...
  • 1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气象科学
  • 1篇农村生态环境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中国农业气象
  • 1篇地理科学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农村经济
  • 1篇热带地理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7
  • 2篇2015
  • 5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8
  • 6篇2007
  • 5篇2006
  • 10篇2005
  • 11篇2004
5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桂西北典型喀斯特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景观格局变化的响应被引量:19
2010年
基于3S技术,对1985、1990、2000和2005年桂西北典型喀斯特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s)对景观格局的响应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研究区ESVs与景观面积、破碎度、斑块形状复杂程度、关键类型面积、连通性以及丰富度紧密相关;景观面积与ESVs呈线性正相关,最大斑块指数、蔓延度指数、聚集度指数、有效网络面积和类相邻百分比与ESVs呈曲线正相关,随着关键景观类型比例的增加和连通性的增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有所增加;分离度指数、分割度指数、斑块丰富度与ESVs呈曲线负相关,随着斑块的破碎与分离的加大以及关键类型比例的降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有所减少.今后应加强对研究区林地、灌木和草地等关键景观类型的保护,加大其面积比例,保证其较大的蔓延度与有效网络面积和连通性,并减少干扰以免破碎度增加,增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以更好地支撑桂西北典型喀斯特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张明阳王克林刘会玉陈洪松章春华岳跃民
关键词:桂西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湖南省建国以来粮食产量变化小波分析被引量:8
2005年
 利用小波诊断技术,对湖南省建国以来粮食产量变化进行了多时间尺度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建国以来湖南省粮食产量变化具有明显的 5年、13年和 27年的特征时间尺度和相应的周期性变化特征,并且特征时间尺度有逐步增加的趋势,即湖南省的粮食产量变化渐趋稳定;根据小波方差分析发现湖南省粮食产量变化具有显著的 13年和 27年的主要周期,并以 13年的周期尤为显著;综合三个时间尺度上小波系数的演变趋势发现,无论是大尺度还是小尺度上,湖南省仍即将进入粮食减产时期,并仍将持续几年.针对这一趋势,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期能确保湖南粮食安全.
张明阳谢志仁王克林
关键词:粮食产量MORLET小波
2000-2010年南方丘陵山地带土地覆被及景观格局变化特征被引量:11
2013年
《全国主体功能区域》和"十二·五"规划确定"两屏三带"为主体的生态安全战略格局。本文以"两屏三带"中发挥华南和西南生态安全屏障的南方丘陵山地带为研究对象,以2000、2005和2010年三期土地覆被为主要数据源,采用转移矩阵和景观格局指数方法,对其土地覆被及景观格局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十年来南方丘陵山地带的土地覆被景观类型以林地、耕地为主,分别占南方丘陵山地带总面积的75%和20%;(2)土地覆被变化主要是林地和耕地互相转换,人类在开采自然资源的同时实施了退耕还林、封山育林等生态工程;(3)自然景观斑块数量下降,形状更规则更简单,景观多样性指数上升,优势度稍稍下降,均匀度上升,景观异质性降低,景观格局趋于稳定,生态保护效果明显。
欧阳贝思张明阳王克林邹冬生张海波
关键词:土地覆被
喀斯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遥感定量评估与分析被引量:49
2009年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是人类对自然与生态系统认识成果应用于经济决策的桥梁。西南喀斯特区面临环境恶化和经济社会贫困的双重压力,揭示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时空变化特征是实现生态恢复和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通过多年遥感影像及气象和统计资料等,对喀斯特典型区域桂西北1985~1990~2000~2005年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了定量评估与分析。其分析结果表明:(1)生态服务功能呈先降后升、总体减少趋势,4个年份分别是1096.52亿元、887.89亿元、1033.84亿元和1062.57亿元。大致呈由西向东、由山区向峰丛洼地减少的空间分布特征。高值区(西部)是减弱区,低值区(东部)是增强区;(2)营养物循环、调节气体和有机质生产等单项生态服务功能较高,总和分别占各自年份72.69%、64.57%、70.18%和72.10%;涵养水源、土壤保持和娱乐文化相对较低,都远低于100亿元。(3)林地和灌木是优势景观类型,也是生态服务功能的主要贡献景观类型,二者总贡献率在各自年份分别为71.22%、70.10%、73.66%、67.03%;居民用地和石漠化地生态服务功能少,总贡献率分别仅为0.90%、0.63%、0.77%、1.14%;(4)各行政区单位面积的生态服务功能变化幅度比较大,分别由23549.70元/hm2、173.5.10元/hm2、22705.1元/hm2、19062.3元/hm2低至9764.71元/hm2、7689.61元/hm2、9537.01元/hm2、7540.79元/hm2。典型喀斯特区单位面积生态服务功能显著增加,非喀斯特区单位面积生态服务功能明显减少。研究表明,喀斯特区域生态环境移民和退耕还林等石漠化控制措施效果显著,有利于生态系统服务的充分发挥。
张明阳王克林陈洪松章春华刘会玉岳跃民凡非得
关键词:桂西北生态服务功能
人类活动效应对物种多样性影响的动力模拟——以洪湖湿地生境毁坏对水鸟物种多样性的影响为例被引量:17
2006年
提出了随时间变化的人类活动效应对物种多样性影响的多物种竞争非自治动力模式,并以洪湖为例模拟了湿地水鸟物种多样性对人类活动效应(生境持续毁坏)的响应过程。模拟发现:对于强强物种,生境的持续破坏使得湿地水鸟的物种多度大幅度减小,并发生优势种群的更替;对于弱弱物种,将导致大批的弱物种种群迅速灭绝,而余下的弱物种种群将做准周期振荡;尽管停止对湿地生境的持续毁坏,仍会使一批弱物种种群继续走向灭绝,并且使得原来最强的几个种群最终灭绝。物种灭绝对生境毁坏的这种时间滞后性,即破碎的生境中存在着一些“活死者”,必须引起自然保护学家的关注,否则会低估了实际处于灭绝边缘的物种的数目,从而影响正确的物种保护决策的制订。
刘会玉林振山张明阳
关键词:物种多样性洪湖湿地生境毁坏水鸟
重庆山地区域气象要素空间插值方法对比被引量:1
2022年
利用重庆地区1999年和2018年气象数据,分别采用薄盘光滑样条、协同克里金、普通克里金、反距离加权4种方法,从年和月两种尺度对气温、降水、太阳总辐射三个要素进行空间插值;采取交叉验证方法,用MAE、MRE、RMSE评估插值精度,确定各要素最优插值方法。结果表明:气温和太阳总辐射最优插值方法为薄盘光滑样条,降水为反距离加权;插值精度上气温、太阳总辐射高值月份优于低值月份,降水则相反,但三个要素均表现出年尺度优于月尺度。MRE检验表明,插值精度为气温>太阳总辐射>降水,1999年年尺度插值精度分别为1.86%、4.60%、6.87%,月尺度插值精度分别为2.79%、5.82%、17.42%;2018年太阳总辐射年、月尺度插值精度分别为3.03%、4.88%,区域站加密后气温、降水年尺度插值精度分别为2.03%、11.20%,月尺度对应插值精度分别为3.20%、23.14%。
杨春华郑莉黄河清雷波杨硕刘建辉张明阳段秋宴
关键词:空间插值气象要素
基于RS、GIS和景观格局分析的白洋淀流域生态环境变化研究
白洋淀是华北平原最大、最典型的淡水湖泊湿地,是华北地区生态环境系统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近几十年来由于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白洋淀淀区的生态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水源明显减少,污染严重,泥沙淤积严重,湖泊水域和湿地面...
张明阳
关键词:RSGIS白洋淀流域生态环境变化
文献传递
基于林业清查资料的桂西北植被碳空间分布及其变化特征被引量:16
2013年
基于2005—2010年林业资源清查数据,采用材积源生物量法,运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估算和分析了桂西北植被碳密度及其储量的空间分布及其变化。结果显示:(1)研究区域从2005年到2010年呈现碳汇变化趋势,植被碳储量由4.19×104t增加到4.27×104t(增幅为1.84%),植被碳密度从29.04t/hm2增加到29.57 t/hm2。(2)从治理措施、林种起源方式及林种类型来看,自然保护区的植被碳密度最大,超过40 t/hm2。2005—2010年,人工植苗、直播、飞播和萌生方式植被碳密度增加,退耕还林工程的植被碳密度均呈明显增长(增加3.00 t/hm2),所有林种碳密度都呈不同程度的增长。(3)植被碳密度空间分布上,大致表现为西部高、中东部低,北部高、南部低。西部区植被碳密度均值超过40 t/hm2,中东部区植被碳密度均值低于25 t/hm2。植被碳密度变化在空间分布上表现为无论是非喀斯特区还是喀斯特区的植被碳密度都有增长趋势,其中有7个县市植被碳密度升级为更高等级。研究表明,随着退耕还林、生态移民等治理措施的实施,区域植被碳密度显著增加,生态环境好转。
张明阳罗为检刘会玉章春华岳跃民王克林
关键词:桂西北碳密度
生态恢复对桂西北典型喀斯特区植被碳储量的影响被引量:9
2014年
中国西南喀斯特区自1999年开始实施了退耕还林(草)与生态移民等生态恢复措施。对不同恢复阶段植被碳储量的研究对评估生态恢复措施的生态服务效益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00—2010年连续11年的MODIS遥感数据,结合气象与样地调查数据,运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桂西北典型喀斯特区植被碳储量时空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和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net ecosystem productivity,NEP)均呈波动上升变化趋势,11年间年均NPP和NEP分别为396.61和370.58 g C·m-2,变化显著的面积比例分别为21.14%和18.09%(P<0.05);年均NPP、NEP及其变化趋势在不同分区之间存在差异,年均NPP和NEP以西部喀斯特区最高(NPP:422.73 g C·m-2,NEP:397.25 g C·m-2),10年变化率则以石漠化治理区最大(NPP:34.20 g C·m-2,NEP:30.30 g C·m-2)(P<0.05);年均NPP、NEP与降水或温度之间相关性不显著,各植被类型NPP和NEP变化趋势相关性程度不同;桂西北喀斯特区退耕还林(草)与生态移民生态恢复措施显著增加了植被碳储量,提升了生态服务效益。
张明阳王克林刘会玉王静王静
关键词:生态服务生态恢复桂西北
加强基于互联网的第四纪科学教育
2004年
近年来,我国第四纪科学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分析了当前国内第四纪科普教育和不同层次的第四纪专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国内互联网上所呈现的丰富的高层次第四纪研究资源,但大众领域第四纪教育资源贫乏的现状;对比国外网上第四纪教育资源丰富多彩的状况,指出加快发展基于互联网的第四纪科学教育不仅是一项迫切的任务,而且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并以已基本建成的《第四纪科学导论》网络课程为例,讨论了大学第四纪网络课程建设的设计原则、教学内容和结构、功能问题.
谢志仁周娅张明阳王琳
关键词:第四纪科学教育网络课程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