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丽银

作品数:65 被引量:708H指数:14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手外科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美国中华医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2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4篇臂丛
  • 16篇臂丛神经
  • 15篇神经损伤
  • 14篇手术
  • 13篇神经移位
  • 13篇外科
  • 12篇皮瓣
  • 11篇臂丛神经损伤
  • 10篇缺损
  • 9篇膈神经
  • 8篇撕脱
  • 8篇撕脱伤
  • 7篇皮肤缺损
  • 6篇神经根
  • 6篇术后
  • 6篇膈神经移位
  • 6篇外科手术
  • 6篇根性撕脱伤
  • 5篇随访
  • 5篇肌皮

机构

  • 32篇上海医科大学...
  • 29篇复旦大学
  • 4篇上海医科大学
  • 1篇华东理工大学
  • 1篇北京积水潭医...
  • 1篇苏州大学
  • 1篇常州市第一人...
  • 1篇大连市中心医...
  • 1篇包头市第四医...
  • 1篇湖州市第一人...
  • 1篇湖州市中心医...

作者

  • 65篇张丽银
  • 54篇顾玉东
  • 41篇张高孟
  • 19篇徐建光
  • 17篇陈德松
  • 16篇蔡佩琴
  • 15篇成效敏
  • 14篇赵新
  • 14篇虞聪
  • 10篇劳杰
  • 8篇王涛
  • 4篇王涛
  • 4篇沈丽英
  • 4篇姜广良
  • 3篇朱艺
  • 3篇郑圣鼐
  • 3篇刘靖波
  • 2篇王欢
  • 2篇徐文东
  • 2篇邓剑平

传媒

  • 28篇中华手外科杂...
  • 8篇上海医学
  • 6篇中华显微外科...
  • 5篇中国修复重建...
  • 4篇中华创伤杂志
  • 2篇中华外科杂志
  • 2篇实用手外科杂...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苏州医学院学...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复旦学报(医...
  • 1篇中华骨科杂志
  • 1篇中华整形烧伤...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年份

  • 1篇2008
  • 2篇2007
  • 5篇2006
  • 5篇2005
  • 1篇2004
  • 5篇2003
  • 6篇2002
  • 3篇2001
  • 2篇2000
  • 2篇1999
  • 7篇1998
  • 1篇1997
  • 3篇1996
  • 2篇1995
  • 8篇1994
  • 3篇1993
  • 3篇1992
  • 4篇1991
  • 1篇1990
  • 1篇1989
6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前髁上皮瓣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3
2003年
目的 介绍小腿部一个新型皮瓣。方法 临床应用胫前动脉髁上皮支为蒂的前髁上皮瓣修复4例手部皮肤缺损。1例为带蒂皮瓣,3例为游离皮瓣。皮瓣切取的面积最大为16cm×10 cm,最小为12 cm×6 cm。结果 4例皮瓣全部存活。术后随访3个月至半年,皮瓣色泽、质地、厚度均良好。结论 前髁上皮瓣是一个新型皮瓣。具有皮肤质地薄,取皮面积较大,解剖容易等优点。特别适合于手、足皮肤缺损的修复。
张高孟张洪权汪江宁张丽银童致虹赵新李晋
关键词:手部皮肤缺损胫前动脉软组织损伤硬膜外麻醉手术方法
全长膈神经移位与颈7移位治疗臂丛根性撕脱伤
顾玉东徐建光徐文东张高孟劳杰蔡佩琴张丽银
1995年6月1日~2003年5月31日,由上海市领先学科、卫生部临床学科重点项目等3个项目资助,进行了研究。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是上肢最严重的臂丛神经损伤,该项目组于1990年~1993年在膈神经移位和健侧颈7神经根移位...
关键词:
关键词:臂丛神经损伤膈神经移位外科手术
带蒂臂内侧皮瓣在修复手指皮肤缺损中的应用
1992年
臂内侧皮瓣薄而均匀,且较柔软,常用以修复手指部的皮肤缺损或置换手指部疤痕。供区遗留的疤痕尚属隐蔽。近20年来,我院共作36例,报告如下:
陈德松史增元顾玉东张高孟严计庚成效敏张丽银蔡佩琴
关键词:带蒂皮瓣皮肤缺损
股神经移位治疗臂丛根性撕脱伤被引量:11
1998年
目的观察股神经移位至大小鱼际肌支对手部肌的保护功能。方法在股部切取股神经分支移位于大小鱼际肌支,以腹股沟皮管覆盖移位神经。待正中神经或尺神经在近腕部获得神经再生后进行Ⅱ期手术,将股神经断离,大小鱼际肌支与再生的正中神经或尺神经吻合。结果本组7例行Ⅰ期手术均获得大小鱼际肌的恢复。5例行Ⅱ期手术后骨间肌、拇内收肌恢复M21例、M12列、M02例。股神经供区无影响。结论股神经移位对大小鱼际肌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Ⅱ期手术疗效不理想,有待进一步改进。
顾玉东成效敏陈德松张高孟徐建光陈亮张丽银蔡佩琴
关键词:臂丛根性撕脱伤周围神经损伤
桡动脉鼻烟窝皮支皮瓣被引量:11
1995年
通过27具新鲜尸体的上肢显微解剖观察,发现桡动脉在鼻烟窝部位恒定地发出鼻窝皮支,其方向桡背侧占81;4%,外径0.25mm,蒂长4.20mm,皮支进入浅筋膜后分出上行支与下行支。皮支均有二根伴行静脉,桡神经浅支在浅筋膜下通过。通过10例手腕及虎口挛缩病例的临床应用,该皮瓣切取范围3~5cm(宽)×10~14cm(长),除1例皮瓣远端2cm×1cm因静脉回流受阻皮肤浅表坏死外,其余成活良好。
顾玉东张高孟劳杰张丽银虞聪
关键词:外科皮瓣鼻咽窝桡动脉外科手术
带蒂髂腹股沟轴型皮瓣在急症手外伤中的应用
1989年
本文介绍了用带蒂髂腹股沟轴型皮瓣修复10例急症手外伤手部皮肤的大面积缺损。其中,9例创口Ⅰ期愈合,皮瓣全部成活:1例伤口感染,但皮瓣完全成活。作者认为,严格的清创术,细致地游离皮瓣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并认为在急症病例中选用游离皮瓣来消灭创面需慎重考虑。
陈德松顾玉东张高孟严计赓成效敏张丽银蔡佩琴徐建光
关键词:腹股沟皮瓣修复皮肤缺损
胸锁乳突肌移位重建屈肘功能被引量:2
1994年
报道4例全臂丛根撕脱伤患者,经各种神经修复手术,患肢无任何功能恢复。采用胸锁乳突肌经锁骨后移位,用阔筋膜加长固定于桡骨结节远端,重建了屈肘功能。肘关节屈曲平均达80°,平均肌力Ⅲ级。
顾玉东张丽银张高孟虞聪
关键词:胸锁乳突肌屈肘功能临床疗效
中断神经节与尺神经联系对健侧C_7神经根移位疗效影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1
2003年
目的 探讨中断C7~T1背根神经节与桥接尺神经联系对健侧C7神经根移位治疗全臂丛根性撕脱伤疗效的影响。方法 将 192只SD大鼠作成全臂丛根性撕脱伤模型。实验分为 3组。A组 :将患侧尺神经远端与健侧C7神经根缝合 ,其近端与正中神经缝合。B组 :将患侧尺神经远端与健侧C7神经根缝合 ,术后 6周将其近端与正中神经缝合。C组 :将患侧尺神经远端与健侧C7神经根缝合 ,同时切断患侧C7、8T1神经根 ,术后 6周将尺神经近端与正中神经缝合。 3组又分伤后即刻、1、2、4个月 4个手术时间组 ,每组 48只。 3组分别于术后 18、3 6周检测正中神经运动动作电位 (motoractionpotential ,CMAP)波幅、有髓神经纤维数及趾浅屈肌肌湿重、肌纤维截面积和肌张力 ,并计算它们的恢复率。结果  ( 1)损伤后早期手术 :C组大鼠各项检测指标均显著优于A、B组 (P <0 .0 1) ,而A组与B组差异不明显 (P >0 .0 5 )。 ( 2 )损伤后晚期手术 :B、C组各项检测指标均优于A组 (P <0 .0 1) ,而B组与C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结论  ( 1)全臂丛根性撕脱伤早期行健侧C7神经根移位 ,中断神经节与桥接尺神经的联系 ,能显著提高健侧C7神经根移位的疗效。 ( 2 )全臂丛根性撕脱伤晚期手术时 ,因尺神经已基本自然变性 。
郑圣鼐张高孟张丽银顾玉东王涛赵新
关键词:神经节尺神经健侧C7神经根移位全臂丛根性撕脱伤
上肢严重皮肤撕脱伤的治疗被引量:1
1991年
上肢严重的挤压撕脱伤不仅造成皮肤广泛的捻挫撕脱,而且常伴有软组织、神经、血管及骨骺的损伤,处理不当常需截肢或截指造成肢体严重残废。我院从1986~1990年间共收治严重上肢皮肤撕脱伤26例,用不同方法处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张高孟顾玉东张丽银徐建光苏杰
关键词:上肢撕脱伤皮肤撕脱
臂丛神经损伤后副神经的电生理改变及其对斜方肌功能的影响(英文)被引量:2
2004年
背景:副神经移位修复肩胛上神经,常用于重建臂丛损伤患者的肩外展功能。但是副神经移位后对斜方肌的功能影响及岗上、下肌新生电位出现时间尚不清楚。目的:观察臂丛损伤患者在锁骨下水平切断副神经并移位到肩上神经后,其斜方肌不同部位的电生理改变。设计:以诊断为依据的自身对照的回顾性研究。地点和对象:实验地点为复旦大学华山医院手外科,实验对象:1996-01/2000-02进行副神经移位修复肩胛上神经的臂丛神经损伤患者,资料完整的2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7例,女3例;年龄11~46岁,平均29岁。方法:20例臂丛损伤患者伤后3~6个月,于锁骨下水平切断副神经移位到肩上神经。应用PHASIS电生理仪,在颈部胸锁乳突肌前放置刺激电极,在斜方肌上、中、下部及胸锁乳突肌进行记录,同时对术后岗上、下肌进行动态肌电检测及功能随访。主要观察指标:斜方肌术前、术后肌力检查,上、中、下动作电位波幅值、患肢外展功能。结果:在锁骨下水平切断副神经移位到肩上神经,对斜方肌下部功能影响明显,对中上部无明显影响。83.3%的患者术后5~9个月冈上肌可检测到神经再生电位,经术后2~3年随访此组患者均恢复了肩外展功能。结论:在锁骨下水平切断副神经移位后,主要影响斜方肌下部功能,对上、中部无明显影响。
张高孟王树峰张丽银陈正永朱艺顾玉东
关键词:臂丛神经损伤电生理副神经移位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