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蔡佩琴

作品数:69 被引量:506H指数:12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手外科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周围神经显微外科重点实验室课题基金卫生部临床学科重点项目美国中华医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6篇手术
  • 16篇臂丛
  • 14篇神经损伤
  • 14篇外科
  • 13篇臂丛神经
  • 9篇综合征
  • 8篇外科手术
  • 7篇神经移位
  • 7篇臂丛神经损伤
  • 5篇神经根
  • 5篇皮瓣
  • 5篇缺损
  • 5篇肿瘤
  • 5篇周围神经
  • 4篇胸廓
  • 4篇胸廓出口
  • 4篇胸廓出口综合...
  • 4篇上肢
  • 4篇手术治疗
  • 4篇桡神经

机构

  • 30篇复旦大学
  • 25篇上海医科大学...
  • 6篇宿迁市人民医...
  • 5篇青岛市肿瘤医...
  • 1篇上海医科大学
  • 1篇温州医学院附...
  • 1篇包头市第四医...
  • 1篇上海第一医科...
  • 1篇灌南县人民医...

作者

  • 69篇蔡佩琴
  • 39篇陈德松
  • 37篇顾玉东
  • 17篇陈琳
  • 17篇成效敏
  • 16篇张丽银
  • 14篇徐建光
  • 12篇张高孟
  • 12篇彭峰
  • 10篇劳杰
  • 9篇虞聪
  • 8篇杨剑云
  • 6篇方有生
  • 6篇陈亮
  • 3篇王涛
  • 3篇官士兵
  • 3篇沈丽英
  • 2篇顾伟
  • 2篇李建伟
  • 2篇陈琳

传媒

  • 32篇中华手外科杂...
  • 5篇河北医学
  • 4篇上海医学
  • 3篇中国修复重建...
  • 3篇中华创伤杂志
  • 2篇中国矫形外科...
  • 2篇中华外科杂志
  • 2篇中华骨科杂志
  • 2篇放射免疫学杂...
  • 2篇解剖与临床
  • 1篇现代妇产科进...
  • 1篇河南肿瘤学杂...
  • 1篇复旦学报(医...
  • 1篇中华显微外科...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交通医学
  • 1篇上海医科大学...
  • 1篇中华整形烧伤...
  • 1篇中华医学会手...
  • 1篇第八次全国妇...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4篇2007
  • 2篇2006
  • 5篇2005
  • 4篇2004
  • 3篇2003
  • 2篇2002
  • 6篇2001
  • 3篇2000
  • 4篇1999
  • 4篇1998
  • 3篇1997
  • 5篇1996
  • 4篇1995
6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第二足趾游离移植再造拇指建立两套血供的新方法被引量:2
1999年
目的介绍第二足趾游离移植再造拇指建立两套动脉血供的新方法。方法游离的第二足趾移至受区后,在鼻烟窝处切断桡动脉,将足背动脉与桡动脉近端吻合,第一趾足底总动脉外侧支与桡动脉远端吻合。临床应用11例。结果11例再造拇指全部成活,术后均无血循环危象发生。术中发现桡动脉近、远端和游离趾动脉吻合后,能即刻通过掌深弓恢复全手血供。结论该法是游离足趾移植再造拇指时建立两套动脉血供的良好方法,并可以达到不影响手部血供的目的。
陈琳陈德松蔡佩琴顾玉东
关键词:拇指再造血液循环
职业性手外伤回归工作状况及影响因素
顾伟陈琳虞聪蔡佩琴杨剑云彭峰何永华
臂丛神经6例损伤的手术治疗
1999年
随着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各种外伤也随之增加。近年来臂丛神经损伤也逐渐增多。以往对此类损伤的治疗和预后多数持悲观、消极态度。现因医疗设施的改进,科技的发展,再配合精细的操作技巧,对本病的治疗再度引起重视。1997年以来,本科共收治6例此种损伤。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6例臂丛神经损伤者均为男性,年龄23~45岁,平均26岁,损伤原因:交通事故4例,机械伤2例。损伤部位:臂丛神经干5例,尺神经1例。病程6月~2年,平均2月。术前行常规生化检查,胸部透视及肌电图检查,了解膈肌活动情况,定位损伤神经情况。
戴红黄志良蔡佩琴
关键词:臂丛神经损伤外科手术
全长膈神经移位与颈7移位治疗臂丛根性撕脱伤
顾玉东徐建光徐文东张高孟劳杰蔡佩琴张丽银
1995年6月1日~2003年5月31日,由上海市领先学科、卫生部临床学科重点项目等3个项目资助,进行了研究。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是上肢最严重的臂丛神经损伤,该项目组于1990年~1993年在膈神经移位和健侧颈7神经根移位...
关键词:
关键词:臂丛神经损伤膈神经移位外科手术
切断小斜角肌后臂丛神经功能改变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 :观测小斜角肌在TOS患者术中的出现情况 ,分析切断小斜角肌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下干型TOS共 3 3例 ,手术中探查切断小斜角肌 ,其中 4例进行术中肌电的监测 ,比较术前、切断前中斜角肌后、切断小斜角肌后上臂近段尺神经MNCV ,前臂内侧皮神经SNAP和尺神经F反应的变化。结果 :术中探查 3 3例下干型TOS中均有小斜角肌的存在 ,术后优良率为 78 8%。切断前中斜角肌后、切断小斜角肌后 ,上臂近段MNCV ,前臂内侧皮神经SNAP和尺神经F反应均较术前有改善。结论 :小斜角肌在绝大多数下干型TOS患者中均有出现 ;切断小斜角肌后下干型TOS患者臂丛神经功能的改善较明显 ;
尹望平陈德松方有生陈琳蔡佩琴
关键词:胸廓出口综合征骨骼解剖学小斜角肌
在内窥镜辅助下手术治疗胸廓出口综合征10例报告被引量:7
2003年
目的 报告并探讨一个治疗胸廓出口综合征 (thoracicoutletsyndrome ,TOS)的新方法 ,即在内窥镜辅助下进行手术治疗。方法 局部麻醉下在颈外侧作 1.5cm长的小切口 ,在内窥镜的辅助观察下 ,切断部分前中斜角肌的腱性起始纤维。结果  2 0 0 2年 3月 11日至 2 0 0 2年 12月 16日 ,共作 10例。手术当天 10例的症状和体征均完全消失。术后随访 4个月~ 1年 ,平均 6个月。 5例的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 4例的肌力恢复正常 ,前臂和小指的刺痛觉稍减退。 1例仅偶有颈部不适的症状 ,术侧锁骨区有麻痛 ,针刺有痛觉过敏。结论 在内窥镜辅助下经颈部微小切口切断部分前中斜角肌的腱性起始纤维 ,可解除斜角肌对臂丛神经的压迫 ,是一个创伤很小的治疗胸廓出口综合征的新方法。
陈德松方有生蔡佩琴陈琳彭峰顾玉东
关键词:内窥镜手术治疗胸廓出口综合征手术方法
职业性手外伤回归工作状况及影响因素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调查我国职业性手外伤患者一般状况,分析影响职业性手外伤回归工作的因素。方法对2008年9月至2009年9月在华山医院急诊、门诊就诊及住院的共216名职业性手外伤患者进行前瞻性调查队列分析,了解其基本特征、受伤状况、心理学特征、经济及社会支持情况及回归工作状况,分析回归工作结局与可能的影响因素。结果约71.7%的患者在离开医院8个月内成功返回工作,缺勤时间中位数为24d。临床状况、社会支持状况及心理学特征均影响回归工作结局。结论影响职业性手外伤患者回归工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未来应建立跨学科的干预措施,以促进工人工伤后回归工作。
顾伟陈琳虞聪蔡佩琴杨剑云何永华彭峰
关键词:疾病影响状态调查手损伤
196例妇科盆腔包块患者血清CA_(125)测定
2002年
蔡佩琴李赟霞葛芳
关键词:妇科盆腔包块卵巢肿瘤血清CA125
全层缝扎治疗剖宫产术中异常出血的探讨被引量:2
2001年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中子宫异常出血采用子宫壁全层缝扎法的止血效果。方法 :用大圆针及 0 / 1- 1号羊肠线或 0 / 1可吸收合成线 ,从子宫腔出血点相对应的浆膜层进针 ,间断大跨度“8”字缝扎。结果 :采用此方法 ,成功地制止了 92例剖宫产术中子宫异常出血 ,保留了子宫 ,术后无晚期出血及感染 ,产后随访 ,月经周期正常 ,无痛经症状。结论 :子宫壁全层间断“8”字缝扎剖宫产术中异常出血的方法 ,效果可靠 ,操作简易 ,无需特殊设备 ,适合于应急状态 ,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
蔡佩琴
关键词:剖宫产子宫出血止血
全长膈神经移位恢复伸腕指功能的解剖学研究和临床应用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在应用显微解剖学方法对上臂段桡神经深支部位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探讨将全长隔神经移位到上臂段桡神经深支部分以恢复伸腕、指功能的手术疗效。方法对16具32侧尸体标本应用显微解剖学的方法,研究桡神经深、浅支在上臂段的特点及背阔肌的肌腱止点处桡神经深支在主干中的部位;在临床上开展2例经胸将全长膈神经移位到背阔肌止点处桡神经深支部分的手术,并评价其疗效。结果通过显微解剖学研究发现上臂段桡神经前臂支内均可看见2个大的神经束组,在背阔肌的肌腱止点处桡神经深支主要位于前臂支的内侧神经束组中。1例术后1年10个月随访,肩外展80°,屈肘90°,伸肘0°,伸腕、指到位,屈腕10°,屈指尚不能;伸腕肌力达到M4,伸指肌力达到M3。另1例术后2年随访,肩外展40°,屈肘30°,伸肘0°,伸腕到位,伸指轻限,屈腕、指尚不能;伸腕肌力M3,伸指肌力达到M3-。结论将全长膈神经移位到背阔肌的肌腱止点处桡神经前臂支的内侧神经束组可能是恢复全臂丛根性撕脱伤患者伸腕、指功能的有效方法。
杨剑云王涛蔡佩琴陈琳陈德松
关键词:膈神经桡神经解剖学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