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宋莉英

作品数:34 被引量:295H指数:11
供职机构:广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8篇生物学
  • 12篇农业科学
  • 6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5篇植物
  • 13篇入侵
  • 12篇蟛蜞菊
  • 8篇入侵植物
  • 6篇三裂叶蟛蜞菊
  • 5篇叶绿
  • 5篇叶绿素
  • 5篇南美蟛蜞菊
  • 4篇叶绿素荧光
  • 4篇胁迫
  • 3篇生态系统
  • 3篇自然保护
  • 3篇温度
  • 3篇海洋自然保护...
  • 3篇高温
  • 2篇荧光参数
  • 2篇植物入侵
  • 2篇入侵种
  • 2篇森林生态
  • 2篇森林生态系统

机构

  • 15篇华南师范大学
  • 14篇广州大学
  • 11篇中山大学
  • 3篇西南师范大学
  • 2篇桂林电子科技...
  • 2篇中国科学院上...
  • 1篇华南农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西华师范大学
  • 1篇韩山师范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华...

作者

  • 34篇宋莉英
  • 9篇彭少麟
  • 8篇彭长连
  • 7篇孙兰兰
  • 6篇陈宝明
  • 5篇柯展鸿
  • 4篇李伟华
  • 4篇高峰
  • 3篇倪广艳
  • 3篇侯玉平
  • 3篇谭诤
  • 3篇叶有华
  • 3篇虞依娜
  • 3篇刘昭弟
  • 3篇李晓娜
  • 3篇陈秀清
  • 2篇舒展
  • 2篇刘可慧
  • 2篇李鸣光
  • 2篇廖文波

传媒

  • 4篇华南师范大学...
  • 3篇生态环境
  • 3篇生态环境学报
  • 2篇植物学通报
  • 2篇生态学报
  • 2篇生物多样性
  • 2篇分子植物育种
  • 2篇南方农业学报
  • 1篇生物技术
  • 1篇植物生理学通...
  • 1篇广东农业科学
  • 1篇生态科学
  • 1篇广东园林
  • 1篇西南师范大学...
  • 1篇热带海洋学报
  • 1篇广州大学学报...
  • 1篇植物学报

年份

  • 3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7
  • 1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0
  • 8篇2009
  • 2篇2008
  • 3篇2007
  • 2篇2006
  • 3篇2004
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干旱和复水对入侵植物三裂叶蟛蜞菊叶片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被引量:43
2009年
选取入侵植物三裂叶蟛蜞菊(Wedelia trilobata)及其本地近缘种蟛蜞菊(W.chinensis)为实验材料,比较干旱和复水后二者叶片的叶绿素荧光特性和抗氧化酶活性等生理指标的变化规律,探讨入侵种三裂叶蟛蜞菊对干旱的响应和生态适应性。结果发现,在自然干旱处理过程中,入侵种三裂叶蟛蜞菊与本地种蟛蜞菊相比土壤含水量下降较快,对它们叶片气孔形态的比较发现,干旱胁迫11d后三裂叶蟛蜞菊叶片气孔开度明显大于蟛蜞菊,这可能是导致其失水较快的原因之一。干旱胁迫11d后三裂叶蟛蜞菊的PSⅡ最大光能转化效率(Fv/Fm)降低了43.8%,而蟛蜞菊只降低了3.7%;同时,与蟛蜞菊相比,三裂叶蟛蜞菊的PSⅡ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Yield)、表观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和光化学猝灭系数(qP)也表现出较大幅度的降低,说明三裂叶蟛蜞菊对干旱胁迫较敏感;但复水后,三裂叶蟛蜞菊能够较快地恢复到正常水平,且与本地种不存在显著差异。这主要是由于入侵种在遭受干旱胁迫时提高了对其过量激发能的热耗散能力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抗坏血酸还原酶(APX)的活性,保护光合机构少受不可逆的损伤,使其在干旱胁迫解除后光合功能得以迅速恢复。研究结果初步表明三裂叶蟛蜞菊容易受到水分条件的限制,它向干旱地区扩散的可能性较小。
宋莉英孙兰兰舒展曾伟李伟华彭长连
关键词:入侵种三裂叶蟛蜞菊
半枫荷ISSR-PCR体系优化及引物筛选被引量:2
2021年
半枫荷(Semiliquidambar cathayensis Chang)是中国特有濒危保护植物。为了利用ISSR分子标记对其开展遗传多样性研究,本研究针对Mg^(2+)浓度、引物浓度、d NTPs浓度、DNA模板量、Taq DNA聚合酶总量这5个因素,通过单因素试验结合L_(16)(4^(5))正交试验对半枫荷ISSR-PCR反应体系进行优化。得到20μL最优体系为:Mg^(2+)2.5 mmol/L、引物0.3μmol/L、dNTPs 0.2 mmol/L、模板DNA 40 ng、Taq DNA聚合酶2 U、2μL 10×PCR Buffer。利用该体系筛选出7条扩增产物稳定、多态性好的引物(UBC811,UBC815,UBC817,UBC826,UBC827,UBC848,UBC849)作为ISSR-PCR扩增引物。在此基础上,对4份半枫荷材料进行扩增验证,共扩增出63个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58个,多态性百分率为92.06%,平均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384 9,Shannon’s信息多样性指数为0.559 2,结果表明优化体系稳定性强,扩增效果较好,可用于半枫荷遗传多样性研究。
黄丽华陈秋婷肖雨沙缪绅裕宋莉英
关键词:半枫荷ISSR-PCR引物筛选
夏季高光下入侵植物三裂叶蟛蜞菊叶片变红的生理功能被引量:11
2009年
三裂叶蟛蜞菊(Wedelia trilobata)是世界最有害的100种外来入侵种之一,现已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广为分布,并造成危害。我们对其野外种群的观察发现,在夏季光照强烈的生境中,其叶片常常有变红的现象。本研究针对这一现象,从叶片花色素苷含量的变化入手,探讨了三裂叶蟛蜞菊叶片变色的原因及其生理功能。结果表明,红叶中的花色素苷含量显著高于绿叶(P<0.05),夏季高光照诱导的花色素苷的积累是叶片由绿色变为红色的主要原因。由于花色素苷含量较高,红叶的总抗氧化能力增强,在甲基紫精(MV)光氧化处理过程中,红叶的最大光量子产量(Fv/Fm)和实际光量子产量分别下降了28.2%和79.1%,显著低于绿叶的下降幅度(70.9%和93.8%)。这一结果表明,三裂叶蟛蜞菊在夏季遭受强光胁迫时,叶片由绿色变为红色增强了对氧化逆境的耐受能力,而相同环境下的本地蟛蜞菊(W.chinensis)并没有叶片变红的现象,暗示这可能是入侵植物三裂叶蟛蜞菊抵御和适应夏季高光的一种特殊的生理机制。
宋莉英孙兰兰舒展李伟华彭长连
关键词:花色素苷光氧化叶绿素荧光
南美蟛蜞菊叶蛋白提取方法筛选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筛选出适合南美蟛蜞菊叶蛋白的提取方法和条件,为其蛋白饲料资源化利用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通过正交试验分别优化酸加热法、碱加热法、盐析法和有机溶剂法提取南美蟛蜞菊叶蛋白的工艺条件,并对比4种方法的提取效果,确定最佳提取工艺。【结果】4种方法提取的南美蟛蜞菊叶片粗蛋白含量排序为:盐析法(15.18 mg/g)>酸加热法(9.97 mg/g)>碱加热法(9.79 mg/g)>有机溶剂法(7.21 mg/g)。其中,盐析法的最适提取条件为氯化钠质量浓度30%、絮凝时间10 min;酸加热法的最适提取条件为絮凝温度60℃、pH 3、絮凝时间2 min;碱加热法的最适提取条件为絮凝温度25℃、pH 7、絮凝时间2 min;有机溶剂法的最适提取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20%、絮凝时间10 min。絮凝温度对酸加热法和碱加热法提取效率有显著影响(P<0.05),溶液浓度对盐析法和有机溶剂法提取效率有极显著影响(P<0.01)。【结论】综合比较4种方法提取南美蟛蜞菊叶蛋白的效果,确定盐析法是提取南美蟛蜞菊叶蛋白的最适方法,其提取效率高、操作简便、蛋白质活性保持较好,适用于实验室提取和工业生产。
陈秀清胡亦平林益坤刘昭弟宋莉英
关键词:南美蟛蜞菊叶蛋白
苦瓜愈伤组织诱导的多因子正交试验研究被引量:34
2004年
采用正交设计方法,研究了不同外植体以及培养基中添加植物生长物质ZT、KT对苦瓜愈伤组织诱导和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统计分析表明,ZT是苦瓜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主要因素;苦瓜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培养基为MS+(4 0~6 0)mg/LZT+1 0mg/LKT,最佳外植体为子叶;苦瓜愈伤组织生长的最佳培养基为MS+6 0mg/LZT+1 0mg/LKT.
宋莉英谭诤高峰
关键词:苦瓜愈伤组织正交设计
我国葫芦科植物离体培养研究进展被引量:11
2004年
葫芦科植物包括多种瓜类蔬菜,对其进行离体培养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综述了国内在葫芦科植物器官培养、体细胞胚胎发生、花药培养、原生质体培养和体细胞杂交及离体遗传转化等方面取得的研究进展,并对葫芦科植物离体培养、遗传转化与育种的前景作了展望。
宋莉英谭诤高峰邓暑燕
关键词:葫芦科植物离体培养
模拟SO_2污染对广东8种常见果树的胁迫效应被引量:4
2013年
研究了模拟SO2污染对黄皮(Clausena lansium)、荔枝(Litchi chinensis)、龙眼(Dimocarpus longan)、石榴(Psidiumguajava)、芒果(Mangifera indical)、木瓜(Chaenomeles sinensis)、香蕉(Musa nana)、杨桃(Averrhoa carambola)等8种广东常见果树离体叶片的叶绿素含量、荧光参数、叶片总抗氧化能力以及亚硫酸根氧化酶(EC.1.8.3.1)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模拟SO2浓度的升高,8种果树叶绿素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且存在明显级差;高浓度SO2胁迫使荔枝、木瓜、石榴、杨桃的光系统Ⅱ受到严重破坏;随着模拟SO2浓度的升高,8种果树叶片的总抗氧化能力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其亚硫酸根氧化酶活性也有不同程度的增强。黄皮、龙眼、芒果和香蕉对SO2污染的抵抗能力要高于荔枝、木瓜、石榴和杨桃,在全球SO2污染日趋严重的背景下,选择抗性更高的果树品种具有更高的经济效益。
柯展鸿曾庆婷何月雯宋莉英谢国文
关键词:果树荧光参数
入侵植物三裂叶蟛蜞菊叶片叶绿素荧光对温度的响应被引量:6
2009年
选取入侵植物三裂叶蟛蜞菊(Wedelia trilobata)及其本地近缘种蟛蜞菊(Wedelia chinensis)为实验材料,以叶绿素荧光影像仪研究整株植物在零上低温(10℃)和室温(25℃)条件下,强光(1700μmol.m-2.s-1)诱导叶片的叶绿素荧光的特性,探讨入侵种三裂叶蟛蜞菊对强光及温度的响应特性和生态适应性.结果表明,室温强光处理5h后三裂叶蟛蜞菊PSⅡ最大光能转化效率(Fv/Fm)、PSⅡ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Yield)、表观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的下降幅度均显著小于本地种蟛蜞菊,而在低温强光处理5h后三裂叶蟛蜞菊的Fv/Fm、Yield、ETR降低幅度显著高于本地种蟛蜞菊.研究结果初步表明,三裂叶蟛蜞菊对室温强光适应性强,而对低温强光则较敏感.这一结果暗示外来入侵种三裂叶蟛蜞菊可能较适应我国南方热带亚热带地区的高温强光气候,而向北方地区进一步扩散有可能受到低温等环境因子的限制.
孙蓓育孙兰兰宋莉英李伟华彭长连
关键词:入侵植物三裂叶蟛蜞菊强光叶绿素荧光
三裂叶蟛蜞菊、蟛蜞菊及其杂交种对模拟极端高温的生理生态响应被引量:3
2017年
天然杂交能够改变外来种对环境的适应性并提高外来种的入侵能力,甚至使其演变为入侵种。目前有研究发现,入侵植物三裂叶蟛蜞菊(Wedelia trilobata)与其本地同属近缘种蟛蜞菊(Wedelia chinensis)发生了杂交。为进一步探讨该杂交种在极端高温下的入侵潜力和扩散趋势,本研究从植物的生长、光合气体交换和叶绿素荧光特性3个方面对3种蟛蜞菊属植物在模拟极端高温(40/35℃处理28 d)下的生态适应性进行了比较。主要结果如下,(1)入侵种三裂叶蟛蜞菊对高温的耐受性最强,经高温处理后其净光合速率(P_n)、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分别下降了52.23%和23.09%,其生物量(0.43 g?ind^(-1))显著高于本地蟛蜞菊(0.20 g?ind^(-1))。(2)本地蟛蜞菊对高温最为敏感,处理7 d后即表现出生长受到抑制,高温处理后P_n和F_v/F_m的降幅最大,分别为84.09%和68.05%。(3)杂交种对高温有一定的耐受性,处理14 d后开始表现出生长受到抑制,经高温处理后P_n和F_v/F_m分别下降74.43%和52.90%,其生物量(0.38 g?ind^(-1))介于入侵种三裂叶蟛蜞菊和本地种蟛蜞菊之间。以上结果表明,杂交种对高温的耐受能力介于两亲本之间。由于杂交种对高温的耐受性强于本地种,在未来极端暖事件频发的背景之下,杂交种的扩散可能会对本地蟛蜞菊种群的生存构成进一步的威胁,应当引起关注。
宋莉英刘昭弟李晓娜肖雨沙陈秀清林益坤
关键词:杂交极端高温
华南森林生态系统有害植物的成灾机制及综合防控
彭少麟叶万辉陈宝明李鸣光昝启杰任海曹洪麟沈浩南蓬廖文波宋莉英邵华杨琼倪广艳郭强乔保勇陈蕾伊黄乔乔
外来生物入侵是全球性的生态问题,不仅会严重破坏生物的多样性和生态平衡,还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在我国南方森林中,外来植物入侵所造成的损失非常严重。森林生态系统外来入侵植物的可持续控制问题,已成为当今国际上重大的社会需求,...
关键词:
关键词:森林生态系统外来入侵植物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