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侃

作品数:69 被引量:1,218H指数:2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建筑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62篇期刊文章
  • 4篇专利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1篇经济管理
  • 8篇历史地理
  • 7篇建筑科学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文化科学
  • 2篇政治法律
  • 1篇哲学宗教
  • 1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水利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 1篇社会学

主题

  • 13篇功能区
  • 10篇主体功能区
  • 10篇污染
  • 8篇青藏
  • 8篇青藏高原
  • 6篇污染物
  • 6篇管控
  • 5篇影响因素
  • 5篇生活垃圾
  • 5篇生态
  • 5篇水污染
  • 5篇水污染物
  • 5篇贫困
  • 5篇垃圾
  • 5篇环境污染
  • 5篇城市
  • 4篇实证
  • 4篇水污染物排放
  • 4篇资源环境
  • 4篇资源环境承载...

机构

  • 68篇中国科学院
  • 40篇中国科学院大...
  • 13篇中国科学院科...
  • 7篇福建师范大学
  • 3篇宁波大学
  • 3篇山东理工大学
  • 3篇浙江工业大学
  • 2篇首都师范大学
  • 2篇中山大学
  • 2篇青海师范大学
  • 2篇生态环境部南...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加利福尼亚大...
  • 1篇教育部
  • 1篇浙江大学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曲阜师范大学
  • 1篇西北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作者

  • 68篇周侃
  • 34篇樊杰
  • 12篇徐勇
  • 8篇王强
  • 6篇陈东
  • 6篇王亚飞
  • 4篇虞虎
  • 3篇李九一
  • 3篇盛科荣
  • 3篇王正
  • 3篇刘汉初
  • 2篇汤青
  • 2篇梁育填
  • 2篇王传胜
  • 2篇王亚飞
  • 2篇洪辉
  • 1篇陈雯
  • 1篇张文忠
  • 1篇刘盛和
  • 1篇伍世代

传媒

  • 9篇地理科学进展
  • 8篇生态学报
  • 7篇环境科学学报
  • 7篇地理学报
  • 6篇地理研究
  • 5篇中国科学院院...
  • 4篇地理科学
  • 2篇城市规划
  • 2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福建师范大学...
  • 1篇地域研究与开...
  • 1篇人文地理
  • 1篇经济地理
  • 1篇干旱区地理
  • 1篇中国土地科学
  • 1篇科学技术与工...
  • 1篇科技促进发展
  • 1篇中国科学:地...

年份

  • 1篇2024
  • 14篇2023
  • 10篇2022
  • 11篇2021
  • 6篇2020
  • 7篇2019
  • 1篇2018
  • 4篇2017
  • 5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5篇2013
  • 1篇2012
6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环境污染的时空差异与集聚特征被引量:32
2016年
通过地市单元和主体功能区单元的定量分析,研究2005~2012年中国环境污染物排放的时空变化和空间集聚格局,提出降低污染物排放强度的对策建议。结果表明:1环境污染物排放强度呈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农产品主产区-重点生态功能区依次递减态势,各类主体功能区水环境面临的污染物胁迫程度持续加剧,且以农产品主产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最为突出,尽管优化开发区域和重点开发区域的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呈现小幅下降,但仍然是大气污染物胁迫程度最高的地区。2地市单元水环境受污染物胁迫态势"总体在加剧、局部有缓解",东北、东部、中部板块的大部分区域以及西部板块的成渝、新疆中部、呼包鄂等地区呈高排放区连片分布格局;大气环境受污染物胁迫态势"总体较稳定、局部有缓解",高排放区主要位于山西、内蒙古中西部、陕甘宁豫沿黄地带、环渤海、长三角等地区。3中国环境污染排放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效应且呈现增强趋势,其中,华北地区已经成为高污染物排放的主要集聚区,并表现出较强的路径依赖与空间锁定。
周侃
关键词:污染物排放空间自相关主体功能区
我国山地城镇化空间组织模式初探被引量:32
2013年
基于我国山地丘陵地区自然、经济、社会特征与城镇化发展需求分析,本文初步提出区别于传统城镇化理论的山地城镇化空间组织新思路,并就城镇化空间总体布局、中心地体系构建、产业区位选择与国土品质打造等主要方面进行了组织模式探讨,以期为我国山地城镇化理论发展与实践应用提供科学参考与技术依据。
樊杰王强周侃陈东
关键词:山地城镇化
重点开发区域工业空间格局、集疏差异及影响机制——以福建沿海地区为例被引量:2
2020年
以福建沿海地区为例,利用微观工业企业数据库,探究了重点开发区域工业空间演化、产业集疏差异及其形成机制。研究表明:福建沿海地区工业发展水平大幅提升且空间差距逐渐缩小,空间形态向成熟的产业带演进,产业空间分工表现出同质化特征;不同类型行业的空间集疏过程呈现出显著差异,其中资本密集型产业表现为持续扩散趋势;地形和生态可占性、资源环境承载力对产业空间形态具有基础性作用,地区经济技术是产业空间格局演化的重要驱动力,临港区位和交通条件改善不断促进产业发生空间集聚与扩散,区域发展战略以及产业政策为工业空间调整提供了具体方向。研究结论可为重点开发区域工业空间布局优化提供一定的借鉴。
刘汉初刘汉初周侃
生态文明建设中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的经济地理学研究创新与应用实践被引量:91
2013年
党的十八大将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提升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首要任务,为经济地理学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巨大需求与发展机遇。经济地理学研究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和国土空间格局成因与演变规律,为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提供了前瞻性的科学基础和科技支撑。文章结合近年来中科院经济地理学和区域发展研究团队围绕国土开发的学术创新与应用实践,重点讨论了基于经济—生态—社会综合效益和生产—分配—消费立体系统的区域发展均衡模型,阐释人—地系统相互作用的自然对人文作用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基于地域功能成因理论与识别方法尝试开展的综合地理区划,以及纳入面状形态完善点—轴系统理论和利用三种功能空间比例关系表达空间结构。研究与实践表明,从应用需求中凝练科学问题、在解决科学问题中推动学科建设及提升支撑应用需求的能力,是比较合理的学科发展方式。未来,按照十八大在国土空间格局中提出的"均衡、开发强度、空间结构、功能区、格局"等主题词,持续发展经济地理学,发挥经济地理学对国家战略决策的科技引领作用和支撑作用,实现学科建设的新跨越。
樊杰周侃陈东
关键词:生态文明经济地理学
加拿大国家公园游憩空间治理研究被引量:1
2021年
从利用的角度开展游憩空间管控是国家公园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本文基于加拿大国家公园实地考察和期刊文献资料梳理,分析了加拿大实施游憩空间管控的体系架构和重点内容,探讨国家公园游憩空间治理主线和适应策略。研究发现:(1)加拿大国家公园游憩空间管控体系可以划分为区域、公园、场地3个尺度,反映了国家公园在促进国土空间保护领域的系统性思维;(2)国家公园游憩治理机制在不同层面进行了多重响应,包括宏观平衡机制、分类优选机制、用途管制机制和游憩利用机制,并在不同尺度空间上匹配相适应的政策管控措施;(3)从政策层面需要维持自然保护和游憩空间利用的平衡关系,在独特性方面体现出有别于绝对保护和完全开发的中性思维。中国国家公园游憩空间治理可汲取利用加拿大的上述发展经验,在多个层面设置前期评估和弹性措施进行改良优化,注重动态调控,避免游憩发展体制僵化。
虞虎徐琳琳刘青青周侃
关键词:国家公园游憩空间
中国陆域综合功能区及其划分方案被引量:7
2023年
在陆地表层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不同区域承担着不同的功能,对其空间分异格局的认识与表征,是陆域综合功能区研究的宗旨.本文围绕综合地理区划研究的理论难点,即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不同类型空间非耦合性、空间尺度转换的非嵌套关系以及地域功能动态演变的持续性和不确定性,重点在综合功能区的识别原理和划分方法方面开展了创新性探索.以主体功能区划为基础,针对不同区域履行生态安全、粮食生产、城市化等综合地域功能的分异特征,运用功能指向的系统分类原理,结合空间规划的组织原理,按照不同层级区划目标不同但相互衔接、自上而下“分解”与自下而上“聚合”相结合的区划方法,适应区划边界柔性化和区划方案动态化的客观要求,形成面向2035年和2050年的两套3级区域区划方案.其中,一级区为4个单元,综合表征在自然环境分异的主导作用下,中国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的相对稳定态;二级区为12个单元,综合表征基于相对独立完整的自然承载体,构建中国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相匹配的新发展格局的总体布局方案;三级区为80个单元,综合表征省级可持续发展功能分区格局.与已有地理区划相比,陆域综合功能区划在探索人与自然系统相互作用的空间分异格局和可持续发展的区域模式方面,具有综合性强和政策应用性强的特征,可为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提供科学依据.
樊杰周侃周侃郭锐盛科荣王亚飞陈东王正王亚飞张杰伍健雄王正
关键词:主体功能区划可持续性
城市人居环境感知对幸福感的影响——基于长三角地区城市体检数据的分析被引量:4
2023年
城市体检是促进中国城市人居环境高质量和提升城市居民幸福感的创新举措,但却很少有研究正面关注城市体检社会评价对居民福祉的影响。论文基于2021年住建部在长三角地区8个样本城市开展的大规模城市体检社会满意度调查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相结合方法,分别探讨了长三角地区居民的城市人居环境质量感知因子及其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并从以人为本视角提出长三角地区城市人居环境高质量发展策略。研究发现:(1)城市体检社会满意度评价指标共提取了7个城市人居环境感知评价主成分因子,分别命名为城市管理、城市活力、城市舒适、城市宜居、城市包容、城市安全和城市便利,累计贡献率达到66.767%。(2)城市人居环境感知评价因子均对长三角地区城市居民幸福感具有显著影响,但不同城市人居环境感知评价因子的影响方向却存在差异性。其中,城市管理、城市活力、城市舒适、城市宜居和城市包容等因子显著正向影响幸福感,城市安全和城市便利等因子显著负向影响幸福感。(3)不同城市规模居民幸福感的人居环境主导因子有所不同,同时不同户口和年龄居民幸福感的人居环境影响因素也有差异。研究结果对促进长三角地区城市居民幸福感提升和指导城市人居环境建设具有重要的决策参考作用。
湛东升周玄周侃张文忠张文忠
关键词:城市人居环境幸福感
青藏高原环境污染胁迫解析及垂直化空间管控体系构建——以西藏自治区为例被引量:1
2023年
准确判别污染来源及其空间胁迫过程,并基于胁迫规律构建精准化管控体系是保障青藏高原生态环境安全的重要切入点。以西藏自治区为例,结合土地利用和污染行为重构污染源空间,运用改进后的排放因子法分源、分要素精准测度污染胁迫程度及其空间效应,并构建垂直化的环境空间管控体系及多维分区方案。研究表明:西藏自治区极有限的人为污染源空间承载有骤增的多种污染物排放,污染源空间结构的复杂性与胁迫程度呈正相关。以固体废弃物排放为主的高胁迫集中在重点城市和“一江两河”腹心地区的生活源空间,且在城乡居住空间、交通运输场所及工矿生产场所呈块状、线状和点状的空间胁迫形态。以近零胁迫为目标,可在县域、镇域和场地共三个尺度分别空间聚类得到四个环境功能区、五个分级管控区及四个胁迫程度区,自上而下实现功能管控、结构管控和用途管控。建议将面向污染源空间的垂直化管控体系融入至国土空间利用和国土空间用途管制体系,在三个尺度分别适配环境正负面清单、均衡化环境基础设施及产污控制标准,以提高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精准化管控效能。
陈妤凡周侃徐勇
关键词:环境污染源环境胁迫青藏高原
一种乡村生活垃圾收转运路径与周期优化方法
本发明为一种乡村生活垃圾收转运路径与周期优化方法,结合农村牧区居民生活垃圾产生量及垃圾特性估算,基于蚁群算法,进行生活垃圾收转运路径仿真模拟,用时间成本代替原路径距离,充分考虑包括路径长度在内的耗油量等额外经济成本,以优...
周侃徐勇滕鹤郅
经济集聚对区域水污染物排放的影响及溢出效应被引量:31
2019年
基于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数据集,构建影响因素计量模型,探讨经济集聚同水污染物排放的影响效应及其在不同规模城镇下影响程度的差异性,采取双变量空间自相关解析中国经济集聚对水污染物排放的溢出效应,以期为促进经济集聚与污染减排良性互动提供参考。结论如下:(1)从全国总体样本来看,经济集聚能有效降低区域水污染排放强度,经济集聚度每增长1个百分点,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将分别减少0.491%和0.166%;(2)经济集聚对中小城市水污染排放的减排效应更为突出,在化学需氧量估计模型中,中等城市、小城市样本的经济集聚度弹性系数分别为-0.679、-0.546,而大城市及特大城市样本仅为-0.252;(3)经济集聚同水污染物排放的空间溢出效应显著,且呈现高集聚-高排放、低集聚-低排放、低集聚-高排放等空间关联模式,其中,高集聚-高排放区从京津冀向山东半岛绵延分布,还包括哈长城市群、苏北和苏中、长株潭、珠三角等地区。政策启示包括:积极培育中小城市并发挥其经济聚集的减排效应,促进生产技术更新和扩散,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环保投入;合理控制大城市经济与人口规模,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落后产能淘汰,强化环境规制以防止"污染避难所"效应;遏制经济集聚对水污染物排放的溢出效应,重点推进高集聚-高排放区联防联控和流域共治。
周侃王强樊杰
关键词:经济集聚水污染物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