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亚飞

作品数:34 被引量:793H指数:14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学部咨询评议项目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11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2篇经济管理
  • 8篇自动化与计算...
  • 5篇建筑科学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政治法律
  • 2篇历史地理
  • 1篇天文地球
  • 1篇水利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3篇功能区
  • 12篇主体功能区
  • 7篇空间结构
  • 6篇变化检测
  • 5篇大数据
  • 4篇种子填充
  • 3篇农业
  • 3篇海岸
  • 3篇海岸带
  • 3篇岸线
  • 2篇地理
  • 2篇地理信息
  • 2篇地物
  • 2篇养殖
  • 2篇养殖池
  • 2篇养殖池塘
  • 2篇影像
  • 2篇预警
  • 2篇元胞
  • 2篇元胞自动机

机构

  • 34篇中国科学院
  • 17篇中国科学院大...
  • 5篇中国科学院科...
  • 1篇福建师范大学
  • 1篇河南大学
  • 1篇山东理工大学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隆德大学
  • 1篇中国国土勘测...

作者

  • 34篇王亚飞
  • 17篇樊杰
  • 9篇陈东
  • 6篇周侃
  • 2篇李九一
  • 2篇虞虎
  • 2篇孙威
  • 2篇钟林生
  • 2篇王亚飞
  • 2篇郭锐
  • 1篇周成虎
  • 1篇张恒才
  • 1篇陈洁
  • 1篇王强
  • 1篇陆锋
  • 1篇陈驰
  • 1篇盛科荣
  • 1篇王正
  • 1篇徐勇
  • 1篇兰明昊

传媒

  • 5篇中国科学院院...
  • 3篇地理学报
  • 3篇地理科学
  • 2篇地理研究
  • 2篇地理科学进展
  • 2篇经济地理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科学通报
  • 1篇中国经贸导刊
  • 1篇中国科学:地...

年份

  • 5篇2023
  • 6篇2022
  • 4篇2021
  • 3篇2020
  • 6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陆域综合功能区及其划分方案被引量:7
2023年
在陆地表层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不同区域承担着不同的功能,对其空间分异格局的认识与表征,是陆域综合功能区研究的宗旨.本文围绕综合地理区划研究的理论难点,即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不同类型空间非耦合性、空间尺度转换的非嵌套关系以及地域功能动态演变的持续性和不确定性,重点在综合功能区的识别原理和划分方法方面开展了创新性探索.以主体功能区划为基础,针对不同区域履行生态安全、粮食生产、城市化等综合地域功能的分异特征,运用功能指向的系统分类原理,结合空间规划的组织原理,按照不同层级区划目标不同但相互衔接、自上而下“分解”与自下而上“聚合”相结合的区划方法,适应区划边界柔性化和区划方案动态化的客观要求,形成面向2035年和2050年的两套3级区域区划方案.其中,一级区为4个单元,综合表征在自然环境分异的主导作用下,中国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的相对稳定态;二级区为12个单元,综合表征基于相对独立完整的自然承载体,构建中国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相匹配的新发展格局的总体布局方案;三级区为80个单元,综合表征省级可持续发展功能分区格局.与已有地理区划相比,陆域综合功能区划在探索人与自然系统相互作用的空间分异格局和可持续发展的区域模式方面,具有综合性强和政策应用性强的特征,可为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提供科学依据.
樊杰周侃周侃郭锐盛科荣王亚飞陈东王正王亚飞张杰伍健雄王正
关键词:主体功能区划可持续性
“双向开放”战略实施对我国区域发展格局的影响被引量:7
2016年
对外开放是影响区域格局变化的一个重要因素。文章回顾了在向东开放主导下,中国区域发展格局的演变过程及其现状特征,发现向东开放使得东部地区响应效果好于西部,塑造了我国经济发展与开发强度"东高西低",人口集聚和与之配套的基础设施网络"东密西疏"的发展格局;阐述了历史上两轮"自东向西"开发与开放并没有改变区域差距日益扩大的事实,而"一带一路"有望成为破解这一问题的重要战略,可能对我国沿边区域及其后方基地以及内陆据点式区域的发展格局产生较大影响;提出内陆沿边地区对"双向开放"政策响应的建议。主要包括:(1)把创新驱动落到实处,提升品牌效应和创新能力;(2)争取加大国家投入,改善互联互通的基础设施条件;(3)遵循空间结构组织的基本规律,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郭锐王亚飞陈东
中国城市化、农业发展、生态安全和自然岸线格局的空间解析被引量:11
2016年
文章从中国城市化、农业发展、生态安全和自然岸线格局的空间界定出发,基于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主体功能区划、资源环境承载状态评价及其相互交叉分析,对城市化、农业发展、生态安全和自然岸线格局的空间结构进行解析。通过分析城市化、农业发展、生态安全和自然岸线格局的国土空间开发适宜程度、主体功能定位、资源环境承载状态的数量结构、空间形态结构以及成因分析,并结合与国家层面相应结构的比较研究,给出了中国城市化、农业发展、生态安全和自然岸线格局的空间格局特征。研究表明:自然岸线格局区域的人均GDP、人口密度、国土开发强度、城市化比重等指标都远高于城市化格局区域,是"四大格局"中全国经济和人口集聚程度最高的区域。城市化格局首选开发适宜度高的区域,而农业发展格局和生态安全格局具有明显保护指向性,其大部分区域为适宜度低的区域。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和自然岸线格局的资源环境超载状况均较为严重。
王亚飞郭锐樊杰
关键词:主体功能区
国土开发强度遥感动态监测研究
国土开发强度是主体功能区规划中采用的关键性控制指标之一,以一个区域建设空间占该区域总面积的比例来表征。其中,建设空间包括城镇建设、独立工矿、农村居民点、交通、水利设施以及其他建设用地空间。
王亚飞
关键词:不透水层SAR时间序列
一种国土空间结构时空演变模式挖掘方法
本发明公开一种国土空间结构时空演变模式挖掘方法,方法如下:首先,借助于Google Earth Engine多源地理大数据平台,利用随机森林与时空立方体一致性方法,实现国土空间地域功能长时序精确分类;其次,借助于时空立方...
王亚飞
精细化导航地图动态服务关键技术与应用
杨必胜李必军陆锋陈碧宇张云菲张恒才郑玲应申董震陈驰陈洁袁辉王亚飞吴健之赵刚
该项目属于测绘科学技术与地理信息科学交叉领域。导航电子地图是导航与位置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核心保障。但长期以来中国导航电子地图普遍存在内容匮乏、信息滞后、服务单一等问题,严重制约了产业化进程。该项目攻克了导航与位置服务中...
关键词:
关键词:导航电子地图生产工艺软件系统
全国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2014版)学术思路与总体技术流程被引量:175
2015年
建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一项创新性工作。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科学内涵出发,以区域可持续发展为指向,探究资源、环境等构成的承载体——自然基础同承载对象——人类生产生活活动之间形成的"压力-状态-响应"过程,提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预警是从资源环境约束上限或人口经济合理规模等关键阈值开展的超载预警,以及从自然基础条件变化或资源利用和环境影响变化态势开展的过程预警的学术思路。在探讨承载能力预警指标体系选取原则的基础上,构建陆域和海域差异化的预警指标体系和总体技术流程。采用土地资源压力、水资源利用强度、环境胁迫程度、植被盖度变化作为基础指标进行地域全覆盖评价;针对城市化地区、农业地区、牧业地区、生态地区,分别选择灰霾污染程度、耕地面积增减状况、草蓄平衡指数、生态环境质量变化状态作为专项指标,确定各类专项指标的关键阈值并进行分类评价;最后进行复合,形成在鲜明主体功能定位指向下的差别化评价方法、取得具有一致性表达的评价结果,并开展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污染压力两方面的过程评价,以辅助反映中国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预警状态,为提出限制性措施建议和完善监测预警机制提供科学依据。
樊杰王亚飞汤青周侃
关键词:预警技术方法主体功能区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百年研究的系统综述
2023年
承载能力是资源环境领域持续近两个世纪的经典命题,其概念与研究框架不断被更新,但始终聚焦在人地矛盾与可持续性。本文构建了人地关系分析框架,系统解析国外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研究演化过程,通过国外趋势与国内外对比分析,提出中国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研究重点方向。研究发现:(1)国外承载能力概念根植于(新)马尔萨斯主义理论,由资源供给、环境污染、生物圈退化等矛盾扩展为人地关系系统性矛盾,经历了资源承载能力(始于19世纪)、环境承载能力(始于20世纪70年代)、生态系统承载能力(始于20世纪90年代)、自然系统承载能力(始于21世纪10年代)4个研究阶段;(2)承载能力在国外不同学科领域具有不同的概念内涵,即使在同一学科领域也可能存在不同应用场景与适用范围,且由于挂钩政治经济学理论,因技术进步、市场机制与时空有限性等产生争议,因此其概念讨论与使用需加以约束和明确;(3)当前中国承载能力研究与国外几乎同步,其优势在于人地关系整体性与系统性的区域尺度研究,但在全球尺度、自然与社会科学理论方法融合等方面仍有对接和追赶空间。本文建议围绕学科融合与理论、尺度效应与机理、模型—数据融合与集成、不同空间单元与典型类型区应用、政策体系与机制等方面进行重点研究,继续深化创新中国特色承载能力研究与应用。
王亚飞樊杰
关键词:人地关系
基于大数据的长时序国土空间地域功能结构变化检测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大数据的长时序国土空间地域功能结构变化检测方法,方法如下:首先,构建以开发和保护功能两个维度为指向的功能用地分类体系,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云平台采用随机森林算法对时间序列影像进行初...
王亚飞申振宇
文献传递
一种岸线功能与结构长时序检测方法
本发明公开一种岸线功能与结构长时序变化检测方法,首先,构建岸线开发利用功能分类体系,选取一定范围的海岸带,利用地理大数据平台和随机森林算法实现长时序功能分类;其次,采用扫描线种子填充与基于面向特征的识别算法,实现海水、养...
王亚飞陈东孙威廖锦峰何垚唐诗思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