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辉

作品数:123 被引量:633H指数:14
供职机构:广东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东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化科学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9篇期刊文章
  • 20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119篇医药卫生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水利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7篇动脉
  • 34篇成像
  • 33篇磁共振
  • 26篇血管
  • 26篇冠状
  • 25篇心脏
  • 25篇冠状动脉
  • 22篇磁共振成像
  • 15篇造影
  • 12篇心脏病
  • 12篇血管造影
  • 12篇肿瘤
  • 11篇先天性
  • 11篇64层螺旋
  • 11篇64层螺旋C...
  • 10篇先天性心脏
  • 10篇先天性心脏病
  • 9篇先天
  • 8篇血管造影术
  • 7篇心血管

机构

  • 111篇广东省人民医...
  • 9篇广东省医学科...
  • 8篇贵州省人民医...
  • 8篇南方医科大学
  • 7篇广东省人民医...
  • 5篇首都医科大学...
  • 5篇海伦市中医院
  • 4篇中国医科大学
  • 4篇广东省心血管...
  • 3篇中山大学
  • 3篇中山大学附属...
  • 2篇南京大学
  • 2篇南京医科大学
  • 2篇汕头大学
  • 2篇浙江大学医学...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第四军医大学...
  • 2篇清华大学玉泉...
  • 2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东南大学

作者

  • 121篇刘辉
  • 85篇梁长虹
  • 50篇黄美萍
  • 20篇郑君惠
  • 18篇崔燕海
  • 16篇王秋实
  • 14篇李景雷
  • 10篇刘其顺
  • 10篇黄飚
  • 10篇钟小梅
  • 9篇罗海营
  • 9篇刘再毅
  • 8篇王荣品
  • 8篇杨向太
  • 8篇刘红军
  • 6篇庄建
  • 5篇曹希明
  • 5篇周正根
  • 5篇巫梓斌
  • 5篇吴佩娜

传媒

  • 19篇中国医学影像...
  • 12篇岭南心血管病...
  • 8篇临床放射学杂...
  • 7篇中华放射学杂...
  • 5篇放射学实践
  • 4篇中国临床医学...
  • 3篇齐齐哈尔医学...
  • 3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中国耳鼻咽喉...
  • 2篇中华放射医学...
  • 2篇广东医学
  • 2篇影像诊断与介...
  • 2篇解剖学研究
  • 2篇医学影像学杂...
  • 2篇中华耳鼻咽喉...
  • 2篇中国介入影像...
  • 2篇临床耳鼻咽喉...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中华心血管病...

年份

  • 3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8
  • 3篇2017
  • 13篇2016
  • 7篇2015
  • 8篇2014
  • 5篇2013
  • 10篇2012
  • 9篇2011
  • 9篇2010
  • 9篇2009
  • 11篇2008
  • 9篇2007
  • 11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 2篇2002
1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18)F-FDG PET发射和透射扫描图像融合对胸部病变的定位价值被引量:3
2001年
目的 探讨18F 脱氧葡萄糖 (FDG)PET发射和透射扫描图像融合对胸部病变的定位价值。方法 对 2 1例胸部肿瘤患者进行18F FDGPET肿瘤显像 ,图像重建后获得透射扫描和衰减校正后发射扫描各断面断层图像。计算机自动生成发射和透射扫描各断面断层图像双肺胸膜轮廓 ,采用表面轮廓匹配法进行图像融合。结果 在PET胸部透射扫描断层图像上可分辨出主动脉弓、气管、肺门大血管、心脏、肺组织、纵隔、胸壁等解剖结构。 2 1例患者在PET和CT图像上均检出的病灶共6 1个 ,与CT图像病灶位置对比 ,除后纵隔近脊柱旁 1个病灶在融合图像上难以定位外 ,余病灶均能正确定位。CT和融合图像相应横断面图像上病变中心点离胸壁前、后径和左、右径距离的平均差值分别为 (2 7± 0 8)、(2 4± 0 9)、(2 9± 0 5 )和 (2 1± 0 4)mm。结论 PET胸部发射和透射扫描图像融合对胸部病变可作出正确定位。PET透射扫描不仅可用于衰减校正 ,还可用于图像融合 ,提供胸部解剖结构信息。
张祥松唐安戊刘辉陈玉龙陈立光何山震
关键词:胸部肿瘤脱氧葡萄糖18F-FDG
iDose重建技术在先天性心脏病低剂量CT成像中的应用被引量:14
2014年
目的探讨迭代重建技术(iDose)在先天性心脏病低剂量CT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88例临床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或者先天性心脏病术后的患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4组,进行以体重为基础的常规x射线剂量(A组)及降低X射线剂量(B组:降低30%;C组:降低50%;D组:降低70%)前瞻性心电触发轴扫模式CT血管造影(CTA)检查,所有数据均分别采用滤波反投影(FBP)、iDose2级、iDose4级、iDose6级重建,测量升主动脉根部及肺动脉主干噪声,对图像质量进行评分,并对4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A、B、C、D4组内iDose6级重建组图像噪声最低,FBP重建组图像噪声最高,且iDose6级重建组与其余3个重建组图像噪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iDose6级重建后D组病例的主观评分均在3分或以上,D组用iDose6级处理后的图像主观评分与A组用FBP处理后的相当。D组患者的有效辐射剂量为(0.65±0.43)mSv。结论应用iDose迭代重建技术可降低噪声,提高图像质量,其中用iDose6级处理在同等条件下效果最好。在先天性心脏病CT成像中,用iDose6级重建可以降低70%的辐射剂量进行扫描。
蒋骏黄美萍梁长虹庄建杨林李景雷刘其顺刘辉曹希明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低剂量
捏鼻鼓气法CT咽鼓管重建在咽鼓管异常开放症中的应用价值
刘辉崔勇许咪咪许海强黎青莲吴佩娜
胸壁平滑肌肉瘤一例被引量:1
2000年
刘辉梁长虹
关键词:胸壁肿瘤平滑肌肉瘤病例报告
基于机器学习预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生存率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机器学习预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生存率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采集若干个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若干种特征数据并从中选取信息增益大于0.01的特征作为生存特征;通过对生存特征的数据进行训练得到生存预测模型为<Im...
卢旭刘辉陈锐
文献传递
3.0T MR相位对比法评价法洛四联症根治术后肺动脉反流与右心室容量及收缩功能关系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通过3.0T相位对比磁共振(PC-MRI)定量测量法洛四联症(TOF)术后远期患者的肺动脉反流程度,并与超声心动图结果进行分析,评价肺动脉反流与右心室容量及收缩功能的关系。方法对42例TOF根治术后患者于1个月内先后接受超声心动图及心脏MR检查。以PC-MRI测量肺动脉反流分数(PRF),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对PC-MRI所见与超声心动图测量的PRF程度进行相关分析。比较不同PRF程度间右心室舒张末容积指数(RV-EDVI)、右心室收缩末容积指数(RV-ESVI)、右心室射血分数(RVEF)的差异。结果 PC-MRI与超声心动图显示的肺动脉反流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s=0.606,P<0.001)。轻度、中度及重度PRF组RV-EDVI中位数分别为89.45、108.05及133.50ml/m2(χ2=12.530,P=0.002),RV-ESVI中位数分别为50.40、64.85及81.30ml/m2(χ2=13.173,P<0.01),但三组间RVEF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032,P>0.05)。结论 3.0TPC-MRI测量肺动脉反流严重程度与超声心动图有良好相关性。RV-EDVI及RV-ESVI与肺动脉反流程度密切相关;随反流严重程度加重,RV-EDVI及RV-ESVI增大,而RVEF保持稳定。
刘辉王秋实梁长虹黄美萍谢兆丰郑君惠谭绍恒
关键词:法洛四联症
全模型迭代重建技术在心脏CT成像中应用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3
2015年
目的:探讨全模型迭代重建(IMR)技术在心脏MSCT成像中降低辐射剂量及控制图像质量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实验猪10只,每头猪均进行常规剂量(A组)及在此基础上降低管电流[分别降低30%(B组)、50%(C组)、70%(D组)]的256层前瞻性心电门控心脏MSCT扫描,采用滤波反投影(FBP)、高级混合迭代重建(iDose4)和IMR重建,测量升主动脉根部的噪声、对比噪声比(CNR),分别对总体图像质量和冠状动脉图像质量进行评分,并对3种重建方法处理后所得结果进行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3种重建方法处理的客观指标的差异,采用Kruskal-Wallis非参数检验和χ2检验比较3种重建方法处理的主观指标的差异。结果 A、B、C、D组采用IMR技术所得图像噪声分别为(15.1±6.1)、(18.8±5.5)、(22.1±4.8)、(33.0±4.0)HU,较FBP和iDose4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82.77、90.71、96.59、95.51,P值均〈0.01)。A、B、C、D组IMR技术所得图像CNR分别为42.0±11.1、37.2±10.4、31.4±8.7、23.7±7.0,总体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5.0、(4.8±0.4)、(4.6±0.5)、(4.5±0.5)分,均较FBP和iDose4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50.65、53.55、76.60、57.36,H值分别为20.96、15.63、18.66、23.56;P值均〈0.01)。A、B、C、D组IMR技术所得近段冠状动脉可诊断率分别为100%(40/40)、100%(40/40)、100%(40/40)、92%(37/40),A、B组较FBP和iDose4相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C、D组较FBP和iDose4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0.05、45.72, P值均〈0.01);远段冠状动脉IMR技术可诊断率分别为100%(50/50)、98%(49/50)、90%(45/50)、78%(39/50),均较FBP和iDose4显著提高(χ2值分别为7.39、16.75、34.62、81.33,P值均〈0.05)。结论应用IMR较iDose4可更显著降低图像噪声,提高图�
蒋骏黄美萍雷益梁长虹庄建李景雷刘辉罗纯
关键词:心脏
基于胸围的管电流调制技术在冠状动脉CT造影应用的可行性探讨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 建立以胸围为参考指标调节冠状动脉CT造影(CTA)成像管电流的函数模型,并探讨其个体化管电流调节模型的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连续选取68例以自动管电流调节模式扫描的胸部CT病例,建立胸围与管电流之间的函数模型;再应用其建立的胸围-管电流函数模型对另外的连续64例病例进行冠状动脉CTA成像,对图像质量进行评分,并记录噪声值、管电流、辐射剂量等指标.结果 胸围与管电流之间的函数模型以POW函数拟合度最好(R2 =0.691,P<0.05).应用胸围-管电流函数模型冠状动脉CTA成像的平均图像等级评分为(3.38±0.72)分,噪声值为(31.02 ±3.97) HU,管电流为(390.63±89.30) mA,CTDIvol为(34.83±10.72) mGy,DLP为(751.67±175.16)mGy·cm.结论 以胸围为参考指标调节冠状动脉CTA成像管电流方法,能够较好地实现个体化辐射剂量控制,临床应用具有可行性.
崔燕海黄美萍李景雷刘辉梁长虹郑君惠
关键词:冠心病体层摄影术X射线计算机
心率及心率波动对256层CT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影响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心率及心率波动对256层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rized tomography,CT)冠状动脉成像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150例疑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患者行256层CT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检查,对直径>1.5 mm的冠状动脉节段进行评分。根据平均心率分为3组:A组,心率<65次/min;B组,65次/min^80次/min;C组,心率≥80次/min。比较不同心率组间的图像质量,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方法分析平均心率及心率波动对图像质量的影响,并采用线性回归方程确定需进行干预的心率临界点。结果在最佳重组时相上,可满足诊断要求的图像占97.9%。冠状动脉总体、右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及左旋支的图像质量评分与心率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73、0.425、0.409、0.413(P均<0.001),冠状动脉图像质量与心率波动无明显相关(P>0.05)。不同心率组间冠状动脉图像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心率<83.1次/min时,可获得优良的图像质量,而为获取满足临床诊断要求的图像,心率应<119.1次/min。心率<65次/min时,舒张期重建的图像质量佳;心率>71次/min时,收缩期重建的图像质量佳。结论心率波动对256层CT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图像质量无显著影响,但心率仍是影响图像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降低心率有助于提高图像质量。
罗海营钟小梅刘辉黄美萍曹希明梁长虹
关键词:心率心率波动冠状动脉造影
CT、MRI术前评价原发性中耳癌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分析中耳癌的CT、MRI表现,探讨中耳癌侵犯重要解剖结构的影像特点。方法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中耳癌术前接受高分辨率CT扫描,其中4例同时行增强CT扫描,3例同时行MRI检查。结果8例中耳癌于高分辨率CT上均表现为中耳内软组织肿块伴不规则骨破坏,且均无硬化边。4例增强CT扫描软组织肿块有中等程度强化。高分辨率CT准确显示了3例颈动脉骨管破坏,4例颈静脉球或乙状窦受到累及,5例面神经骨管破坏。3例MRI均清晰显示肿瘤对硬脑膜和颞骨外软组织的侵犯。结论根据高分辨率CT及增强CT特点可以正确诊断原发性中耳癌。高分辨率CT可以精确描述中耳癌对颞骨内重要解剖结构的侵犯;MRI对于硬脑膜及颞骨外软组织侵犯的显示更有优势。
刘辉梁长虹黄飚刘其顺周正根刘红军
关键词:中耳肿瘤磁共振成像
共1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