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崔燕海

作品数:50 被引量:287H指数:11
供职机构:广东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水利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5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8篇医药卫生
  • 1篇建筑科学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18篇动脉
  • 14篇心脏
  • 13篇冠状
  • 12篇冠状动脉
  • 10篇心脏病
  • 10篇先天性
  • 9篇血管
  • 9篇先天
  • 8篇体层摄影
  • 8篇先天性心脏
  • 8篇先天性心脏病
  • 7篇造影
  • 7篇肿瘤
  • 7篇X线
  • 6篇体层摄影术
  • 6篇磁共振
  • 5篇影像
  • 5篇淋巴
  • 5篇淋巴结
  • 5篇畸形

机构

  • 45篇广东省人民医...
  • 6篇广东省医学科...
  • 3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贵州省人民医...
  • 2篇北京大学肿瘤...
  • 2篇广东省人民医...
  • 1篇广州市第一人...
  • 1篇华南理工大学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广州市急救医...
  • 1篇广州医科大学

作者

  • 50篇崔燕海
  • 27篇梁长虹
  • 22篇黄美萍
  • 18篇刘辉
  • 14篇杨向太
  • 10篇郑君惠
  • 9篇李景雷
  • 7篇张红丹
  • 5篇刘其顺
  • 4篇唐向周
  • 3篇李伟雄
  • 3篇刘双信
  • 3篇王绍荣
  • 3篇徐莉
  • 3篇谈文开
  • 2篇吴海军
  • 2篇谢松喜
  • 2篇李锐钊
  • 2篇潘燚
  • 2篇王荣品

传媒

  • 11篇中国医学影像...
  • 6篇临床放射学杂...
  • 5篇岭南心血管病...
  • 3篇中华放射学杂...
  • 2篇中国综合临床
  • 2篇中华放射医学...
  • 2篇肾脏病与透析...
  • 2篇放射学实践
  • 2篇实用医学杂志
  • 2篇暨南大学学报...
  • 1篇新医学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中国实用外科...
  • 1篇医学影像学杂...
  • 1篇中国介入影像...
  • 1篇中国医疗设备
  • 1篇临床医学工程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9
  • 3篇2017
  • 1篇2016
  • 4篇2015
  • 4篇2014
  • 4篇2013
  • 8篇2012
  • 3篇2011
  • 9篇2010
  • 5篇2009
  • 5篇2008
  • 2篇2007
5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双向Glenn术后血管造影分析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采用血管造影评价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双向Glenn术后肺动脉发育及相关解剖学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双向Glenn术后患者血管造影资料,且22例与术前造影资料比较,评价肺动脉发育、上腔静脉-肺动脉吻合口、主动脉侧支血管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31例上腔静脉-肺动脉吻合口通畅,1例吻合口狭窄疑血栓形成。28例肺动脉发育良好且左、右肺动脉发育对称,3例单侧肺动脉狭窄,1例肺动脉发育差。1例出现肺动静脉瘘,1例存在胸腔积液。22例双向Glenn手术前后造影比较,左右肺动脉直径和McGoon率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6.36%(8/22)的主动脉侧支较术前增多。18.75%(6/32)病例术后存在腔静脉侧支血管。结论血管造影是评价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双向Glenn术后肺动脉发育及相关解剖学情况的有效手段。
杨向太崔燕海张群谈文开唐向周王绍荣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畸形血管造影术肺动脉
儿童先天性心脏病伴气管支气管狭窄的多层螺旋CT诊断被引量:19
2010年
目的探讨MSCT后处理技术对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伴气管支气管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4例先心病伴气管支气管狭窄的患儿行MSCT对比增强扫描及MPR、CPR、MinIP和VR重组以显示气管支气管狭窄情况,并与经手术证实的32例共43个狭窄节段行对比分析。采用非参数检验(Mann-Whitney test)比较各种后处理技术对狭窄程度测量与术中测量的差异性。结果术中测量狭窄累及范围长短不一,其中气管狭窄段4—39mm;主支气管狭窄段4—33mm;叶支气管狭窄段3—12mm。MSCT测量与手术测量相差最大为4mm(3个节段),其余测量相差均〈3mm。术中测量狭窄程度,轻度6个节段,中度16个节段,重度21个节段。MPR或CPR测量狭窄(轻度5个节段、中度17个节段、重度21个节段);MinIP测量狭窄(轻度2个节段、中度9个节段、重度32个节段);VR测量狭窄(轻度4个节段、中度11个节段、重度28个节段)。MPR或CPR和VR测量狭窄程度与术中测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105和-1.479,P均〉0.05);MinIP与术中测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常过估狭窄程度(Z=-2.484,P=0.013)。结论MSCT扫描及其三维重组技术相互结合能准确评估先心病伴气管、支气管狭窄的程度和范围,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王荣品梁长虹黄美萍刘辉崔燕海刘其顺
关键词:心脏缺损先天性气管狭窄
多层螺旋CT在复杂先天性心脏病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9
2009年
  以往,先天性心脏病诊断主要依靠胸部X线、超声和心血管造影检查.近年来,随着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MSCT)的推广应用,在复杂先心病诊断方面,开始发挥其重要的作用,并已经有专门的著作问世[1].……
黄美萍崔燕海梁长虹
DR-PACS-RIS系统在批量胸部X线体检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08年
目的探讨DR-PACS-RIS系统在胸部X线体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50112例胸部体检者的X线胸片资料进行分析,计算日体检工作量、人均体检时间、医师平均每例阅片时间以及存储成本情况。结果日均检查223例,平均每例体检耗时仅1.1分钟,摄片工作时间约4小时,医师平均阅片及报告时间约1分钟/例。日均图像存储成本约1元。工作站具有统计工作量及多种查询功能。结论在体检中心配备DR-PACS-RIS胸片体检系统切实可行,能够收到明显的正面效益。合理优化检查流程可以进一步提高收益。
崔燕海梁长虹郑君惠黄美萍
关键词:数字成像系统X线体检
冠状动脉-肺动脉瘘多排螺旋CT征象分析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肺动脉瘘(CPF)的多排螺旋CT(MSCT)影像征象。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诊断为成人CPF的CT资料。观察瘘血管起源、数目及走行(管状扩张或蚯蚓状迂曲扩张、附壁征),肺动脉瘘口位置、数目、大小及征象(穿通征、等密征、烟雾征、喷射征),肺动脉增宽与否。结果:瘘血管起源及数目:右圆锥支21例,左圆锥支(左前降支第1分支)22例;右左圆锥支15例;左前降支(LAD)第2分支1例;合并左主干分支2例;合并降主动脉分支1例。1支异常冠状动脉分支13例,2支11例,3支4例。瘘血管迂曲扩张形态:管状扩张7例,蚯蚓状迂曲扩张21例(合并动脉瘤9例)。肺动脉瘘口数目、位置及大小:肺动脉瘘口均为1个,分别位于主肺动脉前壁10例、左侧壁17例、主肺动脉分叉处右侧壁1例,肺动脉瘘口大小约1.7~7.4 mm,平均约3.3 mm。肺动脉瘘口CT征象:穿通征28例、喷射征或射血征11例、烟雾征14例及等密征15例。肺动脉增粗2例。结论:MSCT结合三维重组技术对诊断CPF具有极高的临床价值。
李景雷黄美萍崔燕海唐向周梁长虹
关键词:冠状动脉肺动脉
22例肺癌射频消融术后的CT随访观察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探讨CT引导下射频消融术(RFA)治疗肺恶性肿瘤的局部疗效及安全性,并总结消融病灶CT随访的演变规律。方法:对22例肺癌病灶(原发灶16例,转移灶6例)进行RFA治疗,病理诊断均为肺腺癌,病灶大小7~37 mm,中位数为23 mm。记录RFA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利用多层螺旋CT进行随访并评价疗效,记录消融灶大小及血供变化。结果:所有病例无严重并发症发生。CT随访时间14 d~4年,中位数为10个月。随访3个月以上的病例共18例,16例消融灶无复发,2例消融灶复发。病灶RFA治疗后CT复查表现为随时间延长呈逐渐缩小趋势且无强化,消融灶可形成空洞,随访中增大或出现异常结节样强化提示肿瘤复发,RFA治疗后3个月评价肿瘤灭活情况较可靠。结论:CT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肺癌安全、有效、创伤小,能够作为不能耐受手术患者治疗的选择之一,是一种效果明确的局部减瘤手段。
张红丹崔燕海赵振军
关键词:射频消融术肺肿瘤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
含服倍他乐克在冠状动脉CTA检查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4
2008年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A)检查前含服倍他乐克的临床起效时间及有效服药剂量。方法:临床疑诊冠心病预接受冠状动脉CTA检查,心率>65次/分的患者共96例,先舌下含服1片(25mg/片)倍他乐克,服药后每隔15min测量一次心率及血压。若60min后还未达目标心率(≤65次/分),再含服倍他乐克1片,并按同样方法进行测量。若仍未达要求,则再追加1片及进行测量,直至达到目标心率。重复服用倍他乐克最大剂量不超过4片(100mg)。按不同基础心率,把患者分为两组,A组为低心率组:基础心率>65次/分、≤75次/分;B组为高心率组:基础心率≥76次/分。结果:96例患者经舌下含服倍他乐克后心率均成功达到目标心率。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A、B组平均起效时间分别为44.9min和76.6min。A、B组中,服2片及以上片数药的病例比率分别为14.0%和52.8%。结论:基础心率越高,服药后到达目标心率的时间越长,服药剂量也越大。舌下含服适当剂量的倍他乐克可快速、有效、安全地减慢心率,有利于患者完成冠状动脉CTA检查。
刘健萍刘辉梁长虹黄美萍刘其顺崔燕海
关键词:冠状血管造影术心率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CTA对比剂浓度选择优化被引量:14
2008年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对比剂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将51例行冠状动脉CTA筛查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采用300mgI/ml、370mgI/ml、400mgI/ml浓度的对比剂,以相同注射流率(5ml/s)行增强扫描,对血管强化程度、重组血管清晰度进行评价。结果370mgI/ml、400mgI/ml组冠状动脉强化明显高于300mgI/ml组(P<0.05),370mgI/ml组与400mgI/ml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重组血管的图像质量3组间无差异。结论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CTA检查时,300mgI/ml、370mgI/ml、400mgI/ml3种浓度的对比剂在注射流率相同时均能满足诊断;在使用高浓度对比剂时,可适当降低注射流率。
崔燕海黄美萍梁长虹刘辉刘其顺
关键词:冠状动脉对比剂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淋巴管侵犯与相关病理学因素关系研究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探讨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淋巴管侵犯与相关病理学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56例根治性手术切除的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病理资料进行分析,按照有无淋巴管侵犯分为两组(LV(I+)组89例,LV(I-)组67例),比较不同N分期、T分期、肿瘤大体类型、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肿瘤大小及淋巴结转移个数等情况下,淋巴管侵犯的发生情况(采用卡方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并比较LV(I+)组与LV(I-)组肿瘤分化程度的差别(采用非参数Mann-WhitneyU检验)以及肿瘤大小和淋巴结转移个数的情况(采用两个独立样本的t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LV(I-)组与LV(I+)组,LN(+)发生率分别为61.2%和95.5%,LV(I+)者淋巴结转移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LN(-)者与LN(+)者,LVI(+)发生率分别为13.3%和67.5%,LN(+)者发生淋巴管侵犯的几率较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T1期均为LVI(-);T2及T3期LVI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T4期LV(I+)者显著高于LVI(-)者。3)分化好组与分化差组的LVI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分化差组中低分化腺癌LVI(+)明显高于LV(I-)。4)LV(I+)组平均肿瘤大小和平均淋巴结转移个数分别为(6.09+3.40)cm和(9.75+7.82)枚,LV(I-)组分别为(4.34+2.07)cm和(2.63+2.00)枚,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淋巴管侵犯发生与N分期、T分期、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肿瘤大小及淋巴结转移个数等多种病理学因素显著相关。
张红丹崔燕海李伟雄
关键词:贲门肿瘤淋巴管侵犯淋巴结病理
肺硬化性血管瘤的多层螺旋CT表现及病理对照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肺硬化性血管瘤(PSH)的多层螺旋CT表现与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PSH的多层螺旋CT表现。所有病例行胸部多层CT平扫和(或)增强扫描,三维重建后进行图像观察。结果病灶均为单发,右肺12例,左肺14例;大小以1.5~3.0cm多见(65.4%),平均(25.5±15.4)mm;病灶形态以圆形或类圆形为主(80.8%),少数呈不规则形;边缘多光滑(88.5%);多数无分叶(73.1%);密度多均匀(88.5%),少数可见钙化(26.9%);强化可均匀、可不均匀(比例约1:1),平均增强程度约(41.1±27.4)HU;网格征(76.9%)及贴边血管征(38.4%)较多见。延时扫描表现为持续强化,灌注成像表现为高血流灌注。结论 PSH具有肺内良性肿瘤的特点,明显强化、容易出现钙化、网格征、贴边血管征等征象,对诊断PSH具有重要提示意义。
范春江崔燕海
关键词:硬化性血管瘤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