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智尚
- 作品数:13 被引量:26H指数:3
- 供职机构:广东省中山市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生长抑素联合急诊内镜在上消化道大出血中的疗效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研究上消化道大出血(UGB)患者行生长抑素联合急诊内镜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中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UGB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联合组,每组25例。常规组采用常规疗法治疗,联合组采用生长抑素联合急诊内镜治疗。比较两组凝血功能、血液流变学、临床指标,以及止血成功率、再出血率。结果:治疗前,两组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血小板计数(PLT)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APTT、PT均短于治疗前,PLT均高于治疗前,且联合组APTT、PT均短于常规组,PLT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红细胞计数、血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FIB)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红细胞计数、血细胞比容及FIB均高于治疗前,且联合组均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呕血消失、大便潜血转阴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止血成功率为92.00%,高于常规组的68.00%;联合组再出血率为4.35%,低于常规组的35.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长抑素+急诊内镜治疗上消化道大出血能提高效果,值得推荐。
- 杨玉宇刘智尚丁信叶淑尧
- 关键词:生长抑素急诊内镜上消化道大出血
- 内镜下套扎和组织胶注射治疗食管和胃底静脉曲张的效果分析被引量:3
- 2023年
- 目的 探讨内镜下套扎和组织胶注射治疗食管和胃底静脉曲张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82例食管和胃底静脉曲张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使用组织胶注射治疗,观察组使用内镜下套扎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再出血率、治疗次数、止血时间及治疗前后胃镜特征变化、门脉血流速度。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7.32%及再出血率4.88%均低于对照组的31.71%、19.5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止血时间(9.24±3.15)min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2.11±4.03)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观察组曲张静脉数目(1.49±0.62)个、静脉曲张直径(0.78±0.20)cm及红色征比例21.95%均优于对照组的(3.27±0.45)个、(1.09±0.18)cm、58.5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6个月门静脉、脾静脉血流速度大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6个月脾静脉血流速度(32.95±2.62)cm/s大于对照组的(30.27±2.06)cm/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内镜下套扎治疗食管和胃底静脉曲张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防治再出血的效果更好,有效改变了内镜特征,安全性高,可优先选择。
- 刘倩怡刘智尚李杰峰黎嘉妍
- 关键词:食管和胃底静脉曲张内镜下套扎组织胶注射
- 内镜下医用胶喷洒止血术治疗消化性溃疡并出血的疗效分析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探讨内镜下医用胶喷洒止血术治疗消化性溃疡并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从近年来我院消化科就诊的消化性溃疡并出血的患者中随机选取37例作观察组(医用胶组),给予内镜下医用胶喷洒止血治疗;另选取37例作对照组1(注射组),给予内镜下注射肾上腺素止血治疗;选取37例作对照组2(APC组),给予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止血治疗,对比有效止血率。结果用医用胶喷洒止血治疗的有效止血率(94.59%)与注射肾上腺素止血治疗的有效止血率(94.59%)及使用氩离子凝固止血术治疗的有效止血率(97.30%)三者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医用胶喷洒治疗设备要求低,操作更简单、安全。结论内镜下医用胶喷洒止血术疗效确切,操作简单,安全性高。
- 刘智尚彭侠彪阮巍山杨玉宇刘倩怡徐莉陈剑翩
- 关键词:内镜医用胶氩离子凝固术消化性溃疡并出血
- 对比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治疗不同亚型贲门失弛缓症的疗效
- 2023年
- 目的探讨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治疗不同亚型贲门失弛缓症的疗效。方法方便选取2017年7月—2020年6月在中山市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贲门失弛缓症患者103例,按照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3例)。对照组进行传统开胸Heller术,观察组进行POEM术治疗。观察组根据芝加哥分型标准进一步分为Ⅰ型组(12例)、Ⅱ型组(26例)与Ⅲ型组(15例)。比较3组术后疗效、手术相关指标、Eckardt评分、术后恢复指标、食管动力学指标及治疗前后食管内径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23%)高于对照组(8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87,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黏膜下隧道长度及环形肌切开长度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手术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12个月,两组Eckardt症状评分均有所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Ⅲ型组Eckardt评分低于观察Ⅱ型组,观察Ⅱ型组Eckardt评分低于观察Ⅰ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LESP及食管最大直径均有所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Ⅱ型组和观察Ⅲ型组组LESP及食管最大直径低于观察Ⅰ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LESRP均有所上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Ⅱ型组和观察Ⅲ型组LESRP高于观察Ⅰ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OEM术是治疗AC的有效手段,可降低AC不同亚型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黏膜下隧道长度及环形肌切开长度,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提升首次进食时间,特别对Ⅱ型及Ⅲ型AC患者疗效更佳。
- 刘倩怡阮巍山李杰峰刘智尚黎嘉妍吴颖猛
- 关键词:贲门失弛缓症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疗效
- 胶囊内镜在诊断老年人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应用分析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评价胶囊内镜在老年人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75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老年患者行胶囊内镜检查,总结临床资料,并对此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75例患者顺利完成检查,无感任何不适,其中63例发现小肠病变,阳性检出率为77.3%。结论胶囊内镜应用于老年人小肠病变检查,以其安全,操作简便,影像记录全面、能进行全小肠段检查的优点,成为老年人诊断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重要手段。
- 刘智尚
- 关键词:胶囊内镜老年人消化道出血
- 超声内镜对慢性肠系膜上动脉缺血的诊断价值
- 2013年
- 评价超声内镜(EUS)在诊断慢性肠系膜上动脉缺血中的价值。选择年龄>50岁,有慢性上腹痛病史及有血管动脉粥样硬化高风险因素的病人作为对象,每个病人均行EUS、经腹多普勒(T-DUS)及腹腔动脉CT动脉造影(CTA)检查,从而判定EUS的准确性。37例患者完成研究,其中27例患者CTA证实为慢性肠系膜上动脉缺血,EUS的诊断准确率(92.6%)明显高于T-DUS(44.4%,P<0.05)。EUS能有效诊断慢性肠系膜上动脉缺血。
- 刘智尚彭侠彪阮巍山刘倩怡
- 关键词:超声内镜慢性肠系膜缺血
- 内镜黏膜下挖出术对胃黏膜下肿瘤患者的临床价值分析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以胃黏膜下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为患者提供内镜下治疗的效果。方法方便抽取2018年3月—2019年8月在该院接受诊疗的胃黏膜下肿瘤患者76例并分为研究组(n=38)与参考组(n=38),为研究组患者提供内镜黏膜下挖出术,为参考组患者实施内镜消化道全层切除术,对患者手术时间等手术相关指标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进行对比。结果与参考组患者相比,研究组手术时间(65.42±10.28)min、抗生素应用时间(2.15±0.89)d、禁食时间(3.79±0.32)d、术后住院时间(6.45±1.34)d均明显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40、5.893、15.220、6.948,P<0.05)。研究组穿孔等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26%,参考组穿孔、瘘管形成等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3.68%,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08,P<0.05)。结论胃黏膜下肿瘤患者采用内镜黏膜下挖出术疗效确切,胃黏膜下肿瘤患者接受内镜下黏膜下挖出术安全、可靠且并发症发生率低。
- 刘倩怡刘智尚李杰峰黎嘉妍
- 关键词:胃黏膜下肿瘤内镜治疗
- 早期结直肠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迟发性出血的影响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的构建被引量:4
- 2022年
- 目的分析早期结直肠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后迟发性出血(DPPB)的影响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至2021年10月在我院行ESD的406例早期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DPPB分为DPPB组(n=37)和对照组(n=369)。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早期结直肠癌ESD术后发生DPPB的独立危险因素。使用R软件绘制ESD术后发生DPPB的列线图预测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模型的预测能力。结果DPPB组病灶位置在直肠、病灶直径≥3 cm、黏膜下层病灶重度纤维化、术中明显出血患者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其余因素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灶位置在直肠、病灶直径≥3 cm、黏膜下层病灶重度纤维化、术中明显出血是早期结直肠癌ESD术后发生DPPB的独立危险因素;列线图预测模型的C-index为0.819;ROC曲线下面积为0.839(95%CI:0.778~0.901);校准曲线斜率趋近1(χ~2=7.962,P=0.381)。结论病灶位置在直肠、病灶直径≥3 cm、黏膜下层病灶重度纤维化、术中明显出血是早期结直肠癌ESD术后发生DPPB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病灶位置、病灶直径、黏膜下层病灶纤维化程度、术中出血等4个因素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
- 黎嘉妍刘倩怡刘智尚李杰峰阮巍山
- 关键词:早期结直肠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 中山地区大肠息肉流行病学相关分析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探讨中山地区大肠息肉流行病学的主要特征,为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自2009-01~2014-01间在本院行结肠镜检查者,共计25 000例,回顾性分析结肠镜检查者的临床资料,并通过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大肠息肉的检出率、发病年龄、病变部位及病理类型分布情况。结果本组对象中共发现大肠息肉2563例(10.25%),大肠息肉2978枚。其中,术前结肠镜检出2287例,大肠息肉结肠镜检出率为76.80%;结肠镜息肉检出率随年龄递增而升高,本组对象中炎性息肉较多,比重为49.09%,患者以中青年为主(年龄〈50岁);腺瘤性息肉患者以老年人为主(年龄〉50岁),绒毛状腺瘤更易引起癌变;息肉〈1cm不易发生癌变,但随着息肉增大,癌变发生率也随之增高。结论中山地区大肠息肉发病率较高,年龄为大肠息肉发生的危险因素,对年龄〉50岁及大肠息肉病史者普及结肠镜检查与随访是降低结肠癌发病率和病死率的安全有效方法。
- 刘智尚彭侠彪阮巍山刘倩怡陈剑翩
- 关键词:结肠息肉流行病学诊治
- 贲门失迟缓症患者应用内镜下贲门括约肌切开术治疗的疗效分析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探讨贲门失迟缓症(AC)患者应用内镜下贲门括约肌切开术(POEM术)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2007年7月至2020年6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贲门失迟缓症患者103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0例,观察组53例,对照组给予传统的开胸Heller术,观察组给予内镜下贲门括约肌切开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临床治疗效果、Eckardt症状评分、食道静息压、食道松弛压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且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23%稍高于对照组90.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的Eckardt症状评分、食道静息压、食道松弛压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3个月随访,观察组上述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OEM术治疗AC患者,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术后恢复快,食管动力学指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 刘倩怡阮巍山李杰峰刘智尚黎嘉妍吴颖猛
- 关键词:贲门失迟缓症内镜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