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新建

作品数:7 被引量:5H指数:1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细胞
  • 3篇血细胞
  • 3篇综合征
  • 2篇预后
  • 2篇嗜血细胞综合...
  • 2篇贫血
  • 2篇淋巴
  • 2篇淋巴瘤
  • 1篇序贯
  • 1篇血栓
  • 1篇异常综合征
  • 1篇预后因素
  • 1篇预后因素分析
  • 1篇再生障碍性贫...
  • 1篇增生
  • 1篇增生异常综合...
  • 1篇障碍性贫血
  • 1篇诊疗进展
  • 1篇脂肪源
  • 1篇溶血

机构

  • 5篇郑州大学
  • 3篇河南省肿瘤医...
  • 1篇河南大学

作者

  • 7篇刘新建
  • 5篇宋永平
  • 4篇周健
  • 3篇李玉富
  • 2篇周可树
  • 2篇林全德
  • 2篇魏旭东
  • 2篇李明会
  • 2篇杜建伟
  • 2篇张丽娜
  • 1篇冯慧
  • 1篇房佰俊
  • 1篇喻凤宽
  • 1篇符粤文
  • 1篇李雪
  • 1篇程薇薇

传媒

  • 1篇肿瘤研究与临...
  • 1篇白血病.淋巴...
  • 1篇河南医学研究
  • 1篇临床心身疾病...
  • 1篇医药论坛杂志

年份

  • 2篇2017
  • 2篇2015
  • 3篇201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脂肪源干细胞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实验研究
宋永平房佰俊林全德符粤文周健喻凤宽刘新建
该项目受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重大项目(200801014)资助。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Anemia,AA)是一组由化学物质、生物因素、放射线或不明原因引起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造血干细胞移植(Hematopoiet...
关键词:
关键词:再生障碍性贫血
成人获得性噬血细胞综合症肝功能损害临床资料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成人获得性噬血细胞综合症(hemophagocytic syndrome,HPS)肝功能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0年3月-2012年8月收治的24例成人获得性嗜血细胞综合症合并肝功能损害的患者,了解肝功能损害的特点,以及肝功能损害与获得性HPS病因和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获得性HPS患者肝功能损害的特点为乳酸脱氢酶(LDH)及门冬氨酸转氨酶(AST)升高、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和黄疸。肿瘤继发HPS组乳酸脱氢酶(LDH)水平明显高于非肿瘤继发HPS组(P<0.05)。门冬氨酸转氨酶(AST)增高、白蛋白(ALB)降低提示预后不良(P<0.05)。24例患者中12周内共死亡15例,占62.50%。结论肝功能损害是获得性HPS常见的器官功能损害,其肝功能损害程度可能与获得性HPS的病因和预后相关。
郭尚囡李玉富周健刘新建林全德杜建伟周可树宋永平
关键词:肝功能损害噬血细胞综合症乳酸脱氢酶门冬氨酸转氨酶
宫颈癌患者血栓相关的预后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以凝血功能为主的危险因素对宫颈癌预后的影响,并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在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妇瘤科住院治疗的宫颈癌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Log-rank法检验比较各组生存差异,Cox模型行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共纳入分析412例患者,其中血栓组患者47例,非血栓组患者365例,非血栓组患者生存率明显优于血栓组(P=0.002)。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分期(P<0.001)、Khorana评分(P=0.010)、D-二聚体(P<0.001)及APTT(P<0.001)与宫颈癌患者预后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分期、Khorana评分、D-二聚体和APTT为影响患者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死亡组患者D-二聚体(P<0.001)、APTT(P<0.001)和SCC(P=0.032)水平明显高于生存组。结论宫颈癌患者伴深静脉血栓形成预后不佳,可能与高水平D-二聚体、高水平APTT、高Khorana评分相关。
程薇薇刘哲言李雪刘新建宋永平
关键词:D-二聚体宫颈癌深静脉血栓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诊疗进展
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一组异质性髓系克隆性疾病,特点是髓系细胞发育异常,表现为无效造血、难治性血细胞减少、造血功能衰竭,高风险向急性髓系白血病转化.简述了MDS的发病机制以及致病因素,分析了疾病的诊...
刘新建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发病机制疾病诊断
成年人嗜血细胞综合征18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 探讨成年人噬血细胞综合征(HPS)的临床特点、预后相关因素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成年人HPS临床资料,用Kaplan-Meier分析患者的总生存率,并用Log-rank检验对可能 影响生存的17项临床病理因素和临床治疗方法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 患者原发病以病毒感染和恶性 淋巴瘤多见,临床表现以外周血2系或3系血细胞减少(100%),发热(83%)、脾大(78%)、淋巴结肿 大(56%)较常见,死亡率高达66.7%,中位生存时间为7.4周,单因素方差结果显示初发症状为发热 (P=0.039)、年龄> 30岁(P=0.03 1)、肝大(P=0.041)、血红蛋白(Hb)<100g/L且血小板(Plt)<50 g/L(P=0.039)为预后不良因素.结论 成年人HPS患者以发热为初发症状、年龄>30岁、出现肝大、Hb< 100g/L且Plt< 50 g/L时提示预后不良,具有HPS危险因素的患者应该积极化疗和支持治疗.HPS发病率低,起病急,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早期诊断困难,病死率极高,应引起临床工作者的注意.
冯慧刘新建李玉富周可树周健杜建伟宋永平
关键词:嗜血细胞综合征预后
以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及嗜血细胞综合征为首发表现的恶性淋巴瘤二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加深对以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及嗜血细胞综合征为首发表现的恶性淋巴瘤的认识。方法通过分析2例患者的起疴睛况、疾病进展、治疗情况及预后,探讨以自身免疫性溶血胜贫血及嗜血细胞综合征为首发表现的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特点。结果2例患者合并嗜血细胞综合征后疾病进展迅速,肝肾功能受损,对糖皮质激素反应差,预后不佳。结论以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及嗜血细胞综合征为首发表现的恶性淋巴瘤病情凶险,预后差。
张丽娜李明会周健刘新建魏旭东
关键词:恶性淋巴瘤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嗜血细胞综合征
应用CHOP序贯DICE治疗中高危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对照研究
2017年
目的探讨第1d、第8d应用环磷酰胺-长春新碱-泼尼松-阿霉素序贯地塞米松、异环磷酰胺、顺铂、足叶乙苷治疗中高危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疗效及预后。方法将107例中高危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案分为第1d、第8d用药组(A组)和标准方案组(B组),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生存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总有效率、5a总生存率与5a无进展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Ⅲ度-Ⅳ度骨髓抑制发生率及Ⅲ度-Ⅳ度胃肠道毒性发生率均显著高于A组(P〈0.05)。结论第1d、第8d应用环磷酰胺-长春新碱-泼尼松-阿霉素序贯地塞米松、异环磷酰胺、顺铂、足叶乙苷治疗中高危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可以成为临床治疗的新选择。
张丽娜李明会刘新建李玉富宋永平魏旭东
关键词:淋巴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