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宋永平

作品数:492 被引量:1,075H指数:13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创新人才工程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54篇期刊文章
  • 120篇会议论文
  • 11篇专利
  • 7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69篇医药卫生
  • 6篇生物学
  • 2篇化学工程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主题

  • 299篇细胞
  • 152篇白血
  • 151篇白血病
  • 143篇干细胞
  • 113篇淋巴
  • 92篇造血
  • 82篇造血干
  • 82篇造血干细胞
  • 77篇基因
  • 73篇淋巴瘤
  • 70篇急性
  • 67篇干细胞移植
  • 59篇造血干细胞移...
  • 58篇慢性
  • 58篇骨髓
  • 48篇粒细胞
  • 44篇异基因
  • 41篇肿瘤
  • 39篇淋巴细胞
  • 38篇髓系

机构

  • 359篇河南省肿瘤医...
  • 142篇郑州大学
  • 31篇郑州大学第一...
  • 26篇河南医科大学...
  • 11篇河南省肿瘤研...
  • 9篇河南大学
  • 8篇中山大学
  • 8篇中国医学科学...
  • 5篇华中科技大学
  • 5篇新乡医学院
  • 4篇河北医科大学
  • 4篇吉林大学第一...
  • 4篇中南大学
  • 4篇河南医科大学
  • 4篇解放军第30...
  • 4篇郑州市第三人...
  • 3篇苏州大学
  • 3篇南方医科大学
  • 3篇浙江大学医学...
  • 3篇河南省红十字...

作者

  • 492篇宋永平
  • 285篇魏旭东
  • 179篇房佰俊
  • 113篇李玉富
  • 100篇周健
  • 83篇林全德
  • 81篇朱兴虎
  • 58篇符粤文
  • 54篇胡杰英
  • 53篇汪萍
  • 48篇尹青松
  • 48篇张丽娜
  • 44篇杜建伟
  • 42篇米瑞华
  • 38篇高全立
  • 34篇艾昊
  • 34篇张龑莉
  • 33篇张艳莉
  • 32篇范瑞华
  • 31篇喻凤宽

传媒

  • 69篇白血病.淋巴...
  • 64篇中华血液学杂...
  • 18篇郑州大学学报...
  • 17篇第10届全国...
  • 14篇中华内科杂志
  • 13篇临床血液学杂...
  • 12篇中国实用内科...
  • 12篇中国实验血液...
  • 11篇河南医学研究
  • 9篇医药论坛杂志
  • 7篇西安交通大学...
  • 7篇国际输血及血...
  • 7篇中国组织工程...
  • 6篇肿瘤研究与临...
  • 6篇中国输血杂志
  • 6篇第12届全国...
  • 5篇第11次中国...
  • 4篇河南肿瘤学杂...
  • 4篇新乡医学院学...
  • 4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8篇2020
  • 5篇2019
  • 3篇2018
  • 19篇2017
  • 41篇2016
  • 29篇2015
  • 29篇2014
  • 22篇2013
  • 29篇2012
  • 20篇2011
  • 31篇2010
  • 39篇2009
  • 29篇2008
  • 67篇2007
  • 27篇2006
  • 40篇2005
  • 16篇2004
  • 5篇2003
49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人脐带和骨髓源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征的对比研究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cells, MSCs)是最早自骨髓中分离出的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及多向分化潜能的成体干细胞。具有稳定和修复造血微环境,促进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调节淋巴细胞免疫功能,减轻移植排...
吕璐璐宋永平魏旭东房伯俊张艳莉李玉富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征
格列卫联合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Ph+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2例
<正>目的:观察格列卫联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Ph+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化疗和格列卫诱导2例Ph+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缓解后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移植后短时间内继续口服格列卫治疗。
周健张龑莉符粤文魏旭东房佰俊喻凤宽宋永平
文献传递
淋巴瘤细胞转染GM-CSF基因后生物学特性的变化
2002年
目的 :制备高表达GM CSF的淋巴瘤细胞系 ,观察淋巴瘤细胞转染GM CSF基因后生物学特性的改变。方法 :将小鼠GM CSF真核表达质粒用电穿孔法导入小鼠淋巴瘤细胞系RMA ,有限稀释法制备单个细胞克隆 ,经RT PCR、骨髓祖细胞增殖实验和集落形成实验筛选相对高表达GM CSF的RMA克隆 ,并观察其生物学特性的改变。结果 :获得了高表达GM CSF的RMA细胞系 ,其同基因动物体内致瘤性降低。结论 :淋巴瘤细胞系RMA转染GM CSF基因后致瘤性降低。
黄明宜高全立马保根宋永平张叔人
关键词:GM-CSF基因淋巴瘤免疫治疗
非清髓性异基因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晚期非霍奇金淋巴瘤1例并文献复习
2007年
李玉富张艳莉房伯俊高全力白献红冯蕙霞朱兴虎魏旭东宋永平
关键词:造血干细胞移植非清髓淋巴瘤
CD_4^+CD_(25)^(high)T细胞在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意义
2007年
目的:探讨CD4+CD25h igh调节(抑制)性T细胞在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情况及其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40例初诊小细胞肺癌患者,18例CE及CAP方案交替化疗后完全缓解的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中的CD4+CD25h ighT细胞,计算它们占CD4+T细胞的比率。结果:初诊小细胞肺癌患者CD4+CD25h ighT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率(6.69±2.32)%,高于健康对照组(4.13±1.25)%(P<0.01);经化疗后完全缓解的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CD4+CD25h ighT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率与初诊时相比无明显变化。结论: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h igh调节T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率增高,它们对小细胞肺癌患者具有免疫抑制作用。
赵婷茹高全立胡杰英蒋东霞李玉富魏旭东宋永平
关键词:CD4阳性T淋巴细胞
干扰素、亚砷酸联合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原发T315I突变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一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 探讨干扰素、亚砷酸联合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治疗原发T315I突变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的效果.方法 应用干扰素、亚砷酸联合TKI(伊马替尼)治疗1例原发T315I突变的CML患者,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CML加速期患者应用亚砷酸联合伊马替尼治疗1周后达完全血液学缓解;更换为干扰素联合尼洛替尼治疗6个月后,达部分细胞遗传学缓解,T315I突变消失.结论 干扰素、亚砷酸联合TKI可作为原发T315I突变CML的有效治疗手段.
祖璎玲张莉周健韩利杰赵慧芳桂瑞瑞李珍高松坤宋永平
关键词: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亚砷酸盐类干扰素
造血干细胞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实验效果观察被引量:5
2006年
目的:对骨髓问充质干细胞(MSC)在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造血重建中的作用进行探讨。方法:分离培养水囊引产4~5个月龄胎儿来源的骨髓MSC和脐血CD34^+造血干/祖细胞(HSC),作为供体细胞。23只重症联合免疫缺陷(scm)小鼠作为受体,随机分成4组,^137Cs全身照射350cGy后,在4h内从尾静脉输入供体细胞。①阴性对照组:5只,不输入任何细胞。②阳性对照组:6只,单纯输入HSC5×10^6ml^-1。③实验Ⅰ组:6只,输入HSC5×10^6ml^-1和MSC5×10^6ml^-1。④实验Ⅱ组:6只,输入HSC5×10^6ml^-1和MSC5×10^6ml^-1输注后观察各组小鼠的存活情况;每周计数外周血单个核细胞(MNC)总数;移植后第7周,PCR检测外周血人体细胞DNA,并用流式细胞仪测定供体骨髓人源细胞嵌合比例。结果:阴性和阳性对照组小鼠均于10d内死亡,骨髓病理切片提示小鼠死于骨髓衰竭。实验Ⅰ、Ⅱ组小鼠均保持良好的生存状态,皮肤黏膜无溃烂、出血,毛发无缺损。实验Ⅰ、Ⅱ组外周血象逐渐回升,第3周,实验Ⅱ组外周血MNC数量(2.63±0.32)×10^9L^-1,高于实验Ⅰ组的(1.33±0.21)×10^9L^-1(P〈0.01),第5周即恢复正常水平。第7周,实验Ⅰ、Ⅱ组小鼠外周血均检测出供体细胞;实验Ⅱ组人源细胞嵌合比例为(7.41±0.79)%,高于实验Ⅰ组(5.11±0.07)%(P〈0.05)。结论:SCID小鼠致死剂量照射后.联合输入HSC和MSC可明显促进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造血重建,且不增加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率。
汪萍呼莹姜学英马冠杰宋永平赵春华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小鼠重症联合免疫缺陷造血重建嵌合
生发中心与非生发中心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因素分析
2016年
目的探讨生发中心型(GCB)与非生发中心型(non-GCB)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因素及其与预后关系。方法 98例经组织学和免疫组化确诊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按照Hans免疫分型,GCB型21例(A组),non-GCB型77例(B组),比较两组生存率,分析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 A组生存率高于B组(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两组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国际预后指数(IP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DH、IPI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non-GCB型更为常见,LDH、IPI评分是影响non-GCB型预后的主要因素,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柴晓菲宋魏孙淼淼张建波于庆凯宋永平
关键词: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乳酸脱氢酶国际预后指数
乳腺癌患者T细胞受体基因重排及CDR3区序列分析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分析乳腺癌转移淋巴结穿刺标本中T细胞受体(TCR)B链克隆性基因重排及互补决定区3(CDR3)区序列。方法应用RT—PCR扩增2例反应性增生淋巴结及3例乳腺癌转移淋巴结T细胞24个TCR Vβ亚家族的CDR3基因,并经基因扫描确定T细胞克隆性,对提示单克隆或寡克隆增生亚家族的PCR产物进行测序。结果乳腺癌转移淋巴结T细胞中TCR存在限制性取用,仅表达3~5个Vβ亚家族。增生的T细胞存在克隆性特点,增生形式包括寡克隆及多克隆。CDR3区序列分析证实增生的T细胞克隆具有不同的氨基酸序列。结论乳腺癌转移淋巴结中存在T细胞克隆性增生,其TCRVβ呈限制性取用,不同T细胞克隆的CDR3序列不同。
张建波宋永平于庆凯胡俊董涛
关键词:基因重排互补决定区基因扫描
活化的脂肪源干细胞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研究
目的:观察活化的脂肪源干细胞(AMSC)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的疗效。方法:①AMSC分离培养及体外适当扩增:用0.2%的Ⅱ型胶原酶消化适量的脂肪组织30分钟。除去上层悬浮的成熟脂肪细胞和红细胞后,离心(200...
宋永平房佰俊魏旭东张龚莉莹曹李静符粤文周健喻凤宽
关键词:贫血脂肪源干细胞疗效评价
共5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