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研究针对中下段输尿管癌患者的保肾治疗策略中采用Boari膀胱肌瓣术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湘雅二医院泌尿外科从2002年7月至2007年6月采用Boari膀胱肌瓣术和输尿管癌根治术治疗中下段输尿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其随访情况,收集肿瘤大小、病理分级、分期、肾功能水平、住院时间等数据并结合患者生存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有39例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包括Boari膀胱肌瓣术16例,输尿管癌根治术23例。中位随访时间为53个月(10~84个月),18名患者死亡,其中Boari膀胱肌瓣术组死亡6例,输尿管癌根治术组死亡12例。2组的5年无膀胱癌复发存活率分别为63%和59%(P>0.05),5年肿瘤特异性生存率分别为73.8%和73.5%(P>0.05),5年生存率分别为61%和57%(P>0.05),总体存活率分别为64.8%和58.1%(P>0.05)。2组间术前肾功能无明显差异[肌酐清除率57(32~104)mL/min vs 55(30~102)mL/min,P>0.05],术后Boari膀胱肌瓣术组肾功能优于输尿管癌根治术组[肌酐清除率55(35~102)mL/min vs 43(30~89)mL/min,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发现肾功能水平、肿瘤大小、病理分级和病理分期是影响肿瘤患者总生存期的独立因素(P<0.05),肿瘤越大、病理分级和分期越高,患者死亡风险越大,而术后高水平的肌酐清除率可以降低疾病的死亡风险。结论:Boari膀胱肌瓣术治疗中下段输尿管癌是可行的方式。相比输尿管癌根治术,Boari膀胱肌瓣术治疗后的生存率并无明显差别,而且能保护患者肾功能。
背景与目的:目前膀胱癌疗效和监测的主要方法是膀胱镜和尿细胞学检查,前者为侵入性检查,令患者感到不适;后者虽无创且特异性高,但敏感性太低,且受主观因素影响大。本研究拟对中、英文有关比较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和尿细胞学检查诊断膀胱癌研究的结果进行系统分析,以明确FISH对膀胱癌的诊断意义。方法: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MEDLINE(1966年1月~2008年6月)、EMBASE(1988年1月~2008年6月)、Cochrane图书馆、中国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MCC,1979年~2008年6月)、CNKI数字图书馆(1979年1月~2008年6月)进行有关FISH和尿细胞学检查诊断膀胱癌文献的检索、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采用MetaDiSc1.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检索到相关研究242篇,排除230篇,符合纳入标准12篇进入Meta分析,涉及研究对象3430例。异质性检验提示无阈值效应,但存在其它原因导致的异质性。按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FISH和尿细胞学诊断膀胱癌的准确度指标敏感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以及诊断优势比等汇总及95%CI分别为74%(71%~77%)vs.57%(54%~61%)、88%(86%~90%)vs.85%(83%~87%)、6.18(3.56~10.73)vs.4.15(2.78~6.20)、0.29(0.19~0.45)vs.0.51(0.41~0.63)及24.17(9.33~62.64)vs.9.59(5.91~15.57)。FISH和尿脱落细胞学检查的敏感度随肿瘤分级、分期的升高而增高。综合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938、0.8247,Q*值分别为0.7847、0.7226。结论:FISH诊断膀胱癌的准确度较高,但对高分期的敏感度较细胞学低,目前尚不能取代传统的尿细胞学检查,但可作为膀胱癌术前诊断、术后监测和随访的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