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韩亚萍

作品数:114 被引量:485H指数:10
供职机构:江苏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江苏省卫生厅医学科技发展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0篇期刊文章
  • 41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6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51篇细胞
  • 46篇肝炎
  • 35篇病毒
  • 32篇乙型
  • 27篇乙型肝炎
  • 24篇淋巴
  • 23篇淋巴细胞
  • 20篇慢性
  • 19篇外周
  • 19篇外周血
  • 16篇树突
  • 15篇树突状
  • 15篇树突状细胞
  • 15篇肝炎病毒
  • 15篇肝炎患者
  • 14篇亚群
  • 14篇细胞亚群
  • 14篇淋巴细胞亚群
  • 13篇免疫
  • 12篇慢性乙型

机构

  • 109篇江苏省人民医...
  • 10篇南京医科大学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丹阳市人民医...
  • 1篇南京大学医学...
  • 1篇江苏省疾病预...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扬州大学
  • 1篇浙江省疾病预...
  • 1篇徐州医学院第...
  • 1篇南京市红十字...
  • 1篇淮安市第二人...
  • 1篇苏州市第五人...
  • 1篇江苏丹阳市人...

作者

  • 114篇韩亚萍
  • 95篇李军
  • 55篇黄祖瑚
  • 54篇刘源
  • 35篇陈念
  • 30篇孔练花
  • 27篇董莉
  • 24篇金柯
  • 17篇蒋龙凤
  • 16篇刘婷
  • 11篇张永祥
  • 10篇万玉峰
  • 10篇宋培新
  • 9篇岳明
  • 8篇刘波
  • 7篇孙南雄
  • 7篇徐庆庆
  • 6篇蔡洁
  • 5篇严友德
  • 5篇李爽

传媒

  • 10篇南京医科大学...
  • 7篇放射免疫学杂...
  • 7篇中华医学会全...
  • 6篇江苏医药
  • 6篇中华传染病杂...
  • 5篇中华检验医学...
  • 4篇中华肝脏病杂...
  • 4篇中华医学会全...
  • 3篇临床检验杂志
  • 3篇现代生物医学...
  • 3篇中华地方病学...
  • 3篇中华医学会第...
  • 2篇细胞与分子免...
  • 2篇实用临床医药...
  • 2篇中华临床感染...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华实验和临...
  • 1篇南通医学院学...
  • 1篇中国生化药物...
  • 1篇临床内科杂志

年份

  • 3篇2021
  • 1篇2019
  • 5篇2018
  • 7篇2017
  • 5篇2016
  • 5篇2015
  • 8篇2014
  • 7篇2013
  • 11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 5篇2009
  • 5篇2008
  • 13篇2007
  • 14篇2006
  • 6篇2005
  • 2篇2004
  • 2篇2003
  • 2篇2002
  • 2篇2001
1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核酸疫苗转染树突状细胞的免疫特性研究
目的:通过脂质体介导乙肝病毒核心抗原(HBcAg)核酸疫苗转染人体内专职抗原提呈的树突状细胞(DC)的方法,以增强抗乙肝病毒的免疫效应。方法:分离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及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
郭小芙李军韩亚萍宋培新刘源董莉贺奇彬孔练花
文献传递
18例输入性疟疾患者临床分析
<正>目的研究输入性疟疾患者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提高医务工作者对输入性疟疾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18例输入性疟疾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结果及...
周宜庆金柯徐菱遥蒋龙凤孔练花韩亚萍黄祖瑚李军
文献传递
严重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疾病程度的相关实验室指标筛选被引量:12
2015年
目的联合检测严重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患者,血清病毒载量、淋巴细胞亚群、血清酶学及血细胞计数;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和ROC曲线,建立SFTS疾病严重程度综合评估方法。方法病例对照研究。收集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1年5月至2012年7月SFTS患者24例,诊断标准参照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发布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防治指南(2010版),按照疾病严重程度分为轻中症组(16例)和重症组(8例),32名健康对照者均为南京市中心血站健康献血者。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健康对照者及SFTS患者外周血中CD3+、CD4+、CD8+淋巴细胞以及CD3-CD16+CD56+即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流式液相多重蛋白定量(CBA)技术定量检测血清中Th1/Th2/Th17细胞因子;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动态检测SFTS患者外周血中严重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SFTSV)载量,同时检测白细胞、血小板和血清酶学指标;建立Logistic回归分析的多指标联合模型及ROC曲线,分析各指标对SFTS疾病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结果单一指标的ROC分析发现SFTSVRNA、CD3、CD4、CD8、CD56、AST、乳酸脱氢酶(LDH)、CK、白细胞介素石(IL-6)和IL—10对SFrS早期预测疾病严重程度有较好的预测价值,AUC分别为0.83、0.84、0.90、0.75、0.94、0.73、0.78、0.87、0.74和0.77,其中SFTSV载量、CD3+、CIM+、NK细胞和CK的cut—off值分别为6.19log 10拷贝/ml、57.51%、19.47%、15.71%和696.45U/L。用逐步法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模型,并对预测概率进行ROC曲线分析发现,SFTSVRNA/cD3/cD4/cD8/cD56、SFTSVRNA/AST/LDH/CK、SFTSVRNA/IL-6/IL-10联合指标模型的预测价值有所提高,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5(95%CI:0.00~1.00)、0.87(95%CI:0.75~0.99)、0.83(95%CI:0.70~0.97),敏感度分�
韩亚萍陈念金柯李军蒋龙凤杜兴冉蔡洁董莉周宜庆黄祖瑚
关键词:布尼亚病毒科感染杀伤细胞疾病严重程度
67例恙虫病患者临床表现及免疫学特点分析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分析67例恙虫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免疫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67例恙虫病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临床体征表现、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结果.治疗情况。结果67例恙虫病患者发病以秋冬型为主,10、11月高发。临床体征:临床上以发热(100.0%,67/67)、焦痂或溃疡(91.0%,61/67)、斑丘疹(52.2%,35/67)及外周淋巴结肿大(46.3%,31/67)为主要表现。血液指标:①血常规检查:80.6%(54/67)的患者白细胞(WBC)数量正常[(4-10)×109/L]或低于正常值。其中62.7%(42/67)的患者淋巴细胞(Lym)百分比〉40%;34.3%(23/67)的患者血小板(PLT)计数〈100×10^9/L,最低值为14×10^9/L。②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检查:共有17名患者进行此项检查。其中82.4%(14/17)的患者CD3+T细胞比例正常,82.4%(14/17)例CD4+T细胞比例降低,94.1%(16/17)的患者CD8+T细胞比例升高,88.2(15/17)的患者B淋巴细胞比例降低。③炎症指标检查:95.2%(59/62)的患者C反应蛋白(CRP)升高,93.8%(45/48)的患者铁蛋白升高,89.1%(49/55)的患者红细胞沉降率(ESR)311快。④肝功能检查:77.6%(52/67)的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升高,80.6%(54/67)的患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升高。⑤腺苷脱氨酶(ADA)检查:94.6%(35/37)的患者ADA升高。⑥抗核抗体(ANA)检查:31.O%(13/42)的患者ANA水平升高。(7)病毒检查:15.6%(7/45)的患者EB病毒DNA(+)。77.6%(38/49)的患者胸部影像学异常。2例临床诊断为伴有结核菌感染,治疗以喹诺酮类或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抗感染治疗为主,67例患者均痊愈。结论67例患者秋冬型恙虫病临床
周宜庆徐菱遥孔练花王茜韩亚萍李军金柯
关键词:恙虫病流行病学免疫功能
HBeAg对健康人单核细胞来源树突状细胞表面TLR2和PD-L1表达水平的影响
2013年
目的:观察乙型肝炎e抗原(HBeAg)对健康人单核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表面Toll样受体2(TLR 2)和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表达的影响,进一步探讨乙肝病毒感染慢性化过程中HBeAg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Ficoll分离法分离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经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重组人白细胞介素4(rhIL-4)诱导培养树突状细胞,将第7天的细胞分成三组,分别为HBeAg刺激组、OVA无关蛋白对照组和未刺激组,经流式细胞仪检测CD11c+细胞表面TLR 2以及PD-L1的表达水平。结果:健康人单核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经过HBeAg刺激9 h后,CD11c+细胞表面TLR 2的表达水平较未刺激组以及OVA无关蛋白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同时可见CD11c+细胞表面PD-L1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1)。结论:HBeAg可以下调DCs表面TLR 2受体的表达,并上调其表面负性调节因子PD-L1的表达。HBV可通过HBeAg作用于抗原递呈细胞相关表面受体,从而影响了其正常功能,并最终影响免疫系统对病毒的清除作用,导致乙肝病毒感染的慢性化。
吴玉英韩亚萍谢发仁刘艳党旖旎李军
关键词:乙型肝炎E抗原树突状细胞TOLL样受体2程序性死亡配体-1
慢乙肝患者停用核苷(酸)类药物复发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停用核苷(酸)类药物后的临床特征和影响因素,为指导临床合理使用乙肝抗病毒药物提供理论基础。方法:收集109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停药后的临床资料结果。比较复发组与未复发组患者基线特征,分析影响核苷(...
史萍蒋龙凤李军韩亚萍
关键词:停药复发
南京市20例肝棘球蚴病患者临床分析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分析南京市肝棘球蚴病患者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20例肝棘球蚴病确诊患者病历,内容包括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结果,以及诊断、治疗与转归等。结果20例患者中,男性7名、女性13名;发病年龄17,76岁,平均年龄48岁;除1例来自肝棘球蚴病流行区(西藏)的输人性病例外,其余均为本地患者;3例患者家中养犬多年、2例患者分别从事肉类销售和牲畜产品加工。14例患者无明显症状及体征,因体检发现“肝占位”就诊:2例为体检发现“肝囊肿”就诊;1例为“肝血管瘤”定期随访进行性增大就诊;3例主要表现为腹部疼痛不适。B超/CT检查发现肝占位或有不适到确诊的时间:7-14d的7例、15~30d的4例、〉30~60d的5例、3个月的1例、7年的1例、9年的1例。20例患者中13例行部分肝切除术、7例行肝囊尾蚴病内囊摘除术,电话随访患者预后均较好。结论南京市肝棘球蚴病患者流行病学史多不明确且大多数无明显临床表现,容易误诊漏诊。临床医务人员应该加强对肝棘球蚴病的影像学尤其是超声检查表现的认识。
金柯胡南南刘源韩亚萍岳明李军
关键词:棘球蚴病流行病学
脂质体介导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HBcAg)基因转染人树突状细胞的表达率的测定
目的:观察脂质体介导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HBcAg)基因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C)的转染后HbcAg蛋白的表达率。方法:用HES离心沉淀法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 在粒-巨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
孔练花李军韩亚萍陈念黄祖瑚
文献传递
乙型肝炎e抗原对外周血单核细胞Toll样受体2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1
2008年
目的探讨HBeAg对外周血单核细胞表面Toll样受体2(TLR2)表达的影响。方法对68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其中HBeAg与HBVDNA阳性37例,HBeAg阴性、HBVDNA阳性14例,HBeAg与HBVDNA阴性17例)和16名健康人的外周血肝素抗凝,加入Pam3CSK4在37℃、5%CO2条件下刺激3h,用特异性TLR2单克隆抗体标记,经流式细胞仪检测CD14+’细胞表面TLR2表达的百分率;比较刺激前后各组之间的差异。定量检测HBVDNA和血清HBV标志物,分析TLR2表达水平与HBeAg、HBV DNA的关系。用HBeAg与健康人及HBeAg阴性CHB患者的抗凝血在37℃、5%CO2条件下共培养6h,用流式细胞仪定量分析HBeAg刺激后CD14+细胞表面TLR2的表达水平。结果HBeAg阳性CHB患者外周血CD14+细胞TLR2的表达率为47.57%±21.40%,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76.51%±7.46%)和HBeAg阴性组(HBVDNA阳性组为73.2%±14.2%、HBVDNA阴性组为75.2%±11.3%,P〈0.05);TLR2的表达水平在HBeAg阴性的HBVDNA阳性或阴性CHB患者组与健康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BeAg阳性CHB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经Pam3CSK4刺激后,TLR2的表达率明显升高,大部分患者TLR2的表达水平能够达到健康人或HBeAg阴性患者未经配体刺激的水平。健康人或HBeAg阴性CHB患者的外周血与HBeAg共孵育6h后,CD14+细胞表面TLR2表达水平较HBeAg刺激前明显下降(P〈0.05)。结论HBeAg阳性的CHB患者外周血CD14+细胞TLR2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HBeAg阴性患者和健康人,HBeAg能够抑制CD14+细胞TLR2的表达,提示HBeAg能够引起CHB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表面TLR2表达的下调,这可能是HBV持续感染的重要因素之一;CHB患者HBVDNA水平可能不影响单核细胞表面TLR2的表达;Pam3CSK4可以明显提高HBeAg阳性CHB患者单核细胞表面TLR2的表达水平,TLR2配体有可能成为CHB免疫治疗的一个潜在靶位。
韩亚萍李军万玉峰孔练花蔡洁董莉刘源陈念黄祖瑚
关键词:肝炎E抗原乙型单核细胞TOLL样受体2固有免疫
新隐球菌抗原胶乳凝集测定法
1999年
新隐球菌的实验室诊断常采用脑脊液(csf)培养或直接取脑脊液离心沉淀,以墨汁涂片法在显微镜下鉴定,但在疾病早期或经药物治疗后,检出率往往不尽人意.用新隐球菌特异性抗体致敏胶乳,将待测标本经适当处理后测定其特异性抗原,用于临床诊断和疗效判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韩亚萍刘婷孙南雄黄祖瑚
关键词:胶乳凝集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