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黎明

作品数:9 被引量:168H指数:5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篇文化科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8篇教育
  • 6篇生命
  • 6篇生命教育
  • 1篇道德
  • 1篇道德思考
  • 1篇德行
  • 1篇多德
  • 1篇亚里士多德
  • 1篇优质教育
  • 1篇哲学
  • 1篇哲学思考
  • 1篇旨趣
  • 1篇人性
  • 1篇身心
  • 1篇身心发展
  • 1篇身心发展规律
  • 1篇立场
  • 1篇教育立场
  • 1篇教育目标
  • 1篇教育启示

机构

  • 6篇北京师范大学
  • 3篇内蒙古师范大...

作者

  • 9篇陈黎明
  • 5篇肖川
  • 3篇曹专
  • 1篇刘文霞

传媒

  • 2篇天津师范大学...
  • 2篇内蒙古师范大...
  • 1篇教育理论与实...
  • 1篇湖南师范大学...
  • 1篇北京教育(德...
  • 1篇中国人民大学...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0
  • 1篇2009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教师行为的道德思考——基于亚里士多德对善、幸福与德行的论述被引量:8
2015年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引领学生构建幸福生活。所谓有福者必有德,因此德行是幸福的必要条件。为了构建学生的幸福人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致力于学生德行的养成。与说教式、灌输式的道德教育相比,作为道德行为者(moral agent)的教师之行为举止(teacher’s manner)更能有效地培养并影响学生的道德德行。教师行为举止所揭示的教师的道德品质对学生具有直接的道德影响,是学生获得德行的主要途径。借助亚里士多德对善、幸福与德行的观点,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然"所展现的行为举止包括温和、勇敢、正义、友爱等。
陈黎明
关键词:教师行为
生命教育的哲学思考
生命教育是近几年来我国教育理论界的研究热点之一。在我国,生命教育的提出最初是源于对受教育者自然生命的保护。但是,随着生命教育理论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它逐步发展成为一种关怀人之精神生命的理论。生命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论或理...
陈黎明
关键词:生命教育哲学思考
文献传递
生命教育:内涵与旨趣被引量:124
2013年
生命教育是教育的一种价值追求与存在形态,其蕴藏着广博而深刻的哲学内涵:生命教育作为真正人道的教育,它关涉一切"有生之命";生命教育以"人性向善"为基本的价值预设,是对传统道德教育的超越与提升;生命教育作为教育的价值追求,要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生命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论,它不仅是纯粹的理论或理念,而且是涵盖了多重主题的教育实践领域。在当下中国,以关注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欣赏生命、成全生命、敬畏生命为目标的生命教育势在必行。
肖川陈黎明
关键词:生命生命教育
人性的教育启示
2009年
人性问题不仅仅是一个哲学问题,它是解决所有关联着人的存在及其意义问题的阿基米德点。教育是一种与人的生命存在和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实践活动领域,认识人性是教育的基本出发点。人性中既有善又有恶,且二者是对立统一的。教育作为一种内在灵魂的实践,应将"人性向善"作为其基本的价值预设,从而引发、唤醒人性之最卓越,帮助学生获取生活的意义。
陈黎明
关键词:人性教育
生命教育:实现教育的两种转向被引量:11
2012年
教育是最具有生命性的事业。个体生命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最终归宿,教育是"因生命而生"、"为生命而成"的活动。生命教育以生命为基准,使教育回归生命的原点,同时,它也使得教育的目标从生存转向生活,教育的立场从社会转向个体。生命化的教育不仅是教育的一种应然追求,而且,更是"以人为本"时代的必然选择。
肖川曹专陈黎明
关键词:生命教育教育目标教育立场
生命教育:通向幸福的生活被引量:1
2013年
教育、生活、幸福三者以人为联结点,水乳交融。教育是生活的一部分,生活以幸福为目的。故教育以人的幸福为终极目的毋庸置疑。生命教育是引领人们通向幸福生活的阶梯。只有实施生命化的教育,才能引领受教育者在当下生活中寻求幸福,在教育过程中感受幸福。
肖川曹专陈黎明
关键词:生命教育
优质教育的内涵及创设条件被引量:4
2014年
"教育"作为一个价值用词,其背后存在着一个标准问题。同理,优质教育也存在其特定的标准:首先,从目标和过程来讲,优质教育一定是包含生命教育和公民教育两方面的精神元素,有正当的价值追求。其次,从学习内容来讲,优质教育既要体现人类智慧的精华、人类文明的发展方向,又要贴近学生的经验、已有的知识背景和认知发展水平。再次,从效果来说,优质教育一定能够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和谐发展、富有个性的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创设优质教育,需要良好的外部条件与内部条件的支持。外部条件包括:法制环境、政策环境、家长素质、舆论环境和社会风气;内部条件包括:学校文化、教师的专业素养、硬件设备、课程设置。
肖川陈黎明
关键词:教育优质教育
对生命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反思被引量:13
2010年
生命教育是近几年来我国教育理论界的研究热点之一。然而,理论界的"繁荣"却没有给生命教育的实践带来实质性的进展。我们认为,当前生命教育无论是在理论研究中,还是在实践操作上都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对此进行了初步分析,以期找出产生问题的原因,使生命教育能够发挥其应有的存在价值。
刘文霞陈黎明
关键词: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与大学生幸福
2014年
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中国梦时强调指出:"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中国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实践活动。从其产生的渊源来看,它源于人类生活的种种"需要",换言之,教育是为了人更幸福地生活而产生的。追求幸福是人类生活的重要价值目标,也是实现每个人的中国梦的重要目标。从我国高等教育的育人功能来说,应该通过开展生命教育使大学生树立科学的幸福观。
肖川曹专陈黎明
关键词:身心发展规律感受力辩证关系辩证统一
共1页<1>
聚类工具0